close

今天給大家推送的是2022年11月1日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報告《新興軍事技術:背景和國會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美國聯邦政府要與北約大幅度增加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網絡安全領域財政投入」2022-2023年高中辯論主題參考目錄》以及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歐洲創新改變遊戲規則以重獲競爭優勢》

美國國會議員和五角大樓官員越來越重視發展新興軍事技術,以加強美國的國家安全並與美國競爭對手保持同步。長期以來,美國軍隊一直依靠技術優勢來確保其在衝突中的主導地位,並為美國國家安全提供保障。然而,近年來,技術既迅速發展又迅速擴散--主要是由於商業部門的進步。美國前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所指出的,這種發展有可能侵蝕美國傳統的軍事優勢來源。美國國防部(DOD)已經採取了一些舉措來阻止這一趨勢。例如,在2014年,美國國防部宣布了第三次抵消戰略,這是一項為軍事和安全目的利用新興技術的努力,以及相關的戰略、戰術和行動概念。為了支持這一戰略,美國國防部建立了一些專注於國防創新的組織,包括國防創新部門和國防兵棋推演協調小組。

最近,2018年國防戰略呼應了第三次抵消戰略的基礎,指出美國的國家安全可能會:受快速技術進步和戰爭性質變化的影響....新技術包括高級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機器人、定向能、高超聲速和生物技術——正是這些技術確保了我們能夠參加並贏得未來的戰爭。

同樣,美國《2022年國防戰略》指出,人工智能、量子科學、自主、生物技術和空間技術有可能改變戰爭。美國在許多這類技術的開發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然而,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在發展先進軍事技術方面正在穩步取得進展。隨着這些技術被整合到國外和國內的軍事力量中並加以部署,它們可能對未來的國際安全產生重大影響,這將成為國會在資金和項目監督方面的重點。

該報告概述了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的一些新興軍事技術:人工智能、致命自主武器、高超聲速武器、定向能武器、生物技術和量子技術。

它還討論了在國際機構內監測或管理這些技術的相關舉措,考慮了新興軍事技術對戰爭的潛在影響,並概述了提交國會的相關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為新興技術提供資金的水平和穩定性、新興技術的管理結構、與徵聘和留住技術工作者有關的挑戰、迅速發展和兩用技術的收購過程、保護新興技術不被竊取和徵用、以及對新興技術的管理和管制。這些問題可能對國會授權、撥款、監督和條約制定產生影響。

本參考書目旨在幫助辯論者確定關於這一主題的進一步參考資料和資源。在選擇列入這一書目的項目時,美國國會圖書館採納了當前關於這一主題的文獻中反映的廣泛意見。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網絡安全,衝突的種類,全球技術趨勢與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和網絡安全的潛在防禦應用,美國國防工業基地: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和網絡安全的最新發展,美國與北約及其成員國的安全合作,威脅環境的演變:潛在對手對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和網絡的投資,烏克蘭衝突的影響,對軍事系統、資產和網絡的威脅,對關鍵民用基礎設施的威脅,美國國防戰略:技術優勢與創新的戰略競爭,重大國防研究與發展趨勢和計劃,北約及其歐洲主要成員的防禦策略。

一個世紀前,歐洲是全球創新的動力源泉,但它已經基本上失去了優勢:今天,除了一些顯著的例外,大多數創新和創新公司都在其他地方。歐洲在增長領域以及基因組學、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創新領域都落後於美國和中國。這篇討論論文為歐洲大陸重新獲得競爭優勢提出了五條路徑,不是試圖在受到碎片化和規模不足阻礙的情況下追趕,而是改變遊戲規則,以建立自己的優勢。主要結論:

歐洲的經濟在過去十年中一直在努力恢復增長勢頭,需要前沿技術(如合成生物學)在中期內以及數字和人工智能在短期內能夠釋放出的生產力增長和創新高潮。數字化可以將生產力增長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如果歐洲根據其目前的資產和在世界數字技術中的相對地位發展人工智能,到2030年,它的經濟產出可能增加2.7萬億美元。創新對於建立對更高技能和更高收入工作的需求以及限制採用新的前沿技術所帶來的潛在不平等至關重要。傳統上,創新是通過擴大投資規模來推動的,如果針對上升的部門和資產,它可以產生更好的回報。

雖然歐洲擁有最大的公共研發支出,但其私人研發投資僅占全球總額的19%,落後於中國的24%和美國的28%。歐洲大陸在軟件、數據庫和知識產權等關鍵無形資產方面的投資占GDP的比例比美國低1.7個百分點。它在軟件和計算機服務方面的研發份額僅占全球總量的8%左右。歐洲在前沿技術的投資方面尤其落後;例如,90%的合成生物學投資是在美國進行的,而歐洲大陸在數字、量子計算和大數據方面產生的人均專利數只有美國的一半。

隨着全球經濟進入一個 "超級明星 "時代,規模可能成為一個差異化的因素,贏家獲得不成比例的收益,那些落後的企業的風險正在上升。這影響到了創新:超級明星公司的研發強度是中位數公司的兩倍以上,而全球研發投資的三分之二集中在250家公司。然而,歐洲公司發現很難達到這種規模。1995年至2016年期間,歐洲在全球大型公司中經濟利潤排名前十位的份額下降了約一半,只有16%,而美國和加拿大的份額保持不變,亞洲公司則大幅上升。歐洲明顯缺乏全球數字平台。

歐洲可能面臨碎片化的結構性劣勢,沒有銀彈可以幫助解決。除了許多已經辯論或頒布的行動,包括數字單一市場,我們認為有五個主題可以利用最近的趨勢並發揮歐洲的優勢。首先,歐洲可以利用其強大的工業足跡的規模,使企業能夠從整個供應鏈的技術擴散中受益。第二,歐洲可以重新思考數據和用戶訪問,為創新企業與全球規模的數據平台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保護公民的數據,並連接數據池。第三,它可以利用其巨大的公共部門採購規模來建立數字能力。第四,它可以通過提高開放性、標準化和流動性,包括更好地連接當地的生態系統,以及通過受益於地緣政治環境來吸引高技能移民,來彌補碎片化的問題。最後,歐洲可以更積極地利用全球公司的規模,創造條件吸引他們更多的活動,讓他們參與競爭。

原文及百分點機器文檔已上傳知識星球

長按識別下面的二維碼可加入星球

裡面已有近千篇資料可供下載

越早加入越便宜

續費五折優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