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6成以上的90後覺得睡眠時間不足。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孫洪強認為:「正常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建議為每天7-9小時,在保證睡眠時間的前提下,還要關注睡眠的質量。」如果前一天睡不好,第二天要不要午休?「午休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習慣決定是否午休或午睡。一般情況下,不要刻意去補覺,按照日常習慣睡眠就可以了。如果選擇午休,建議不超過30分鐘,20分鐘左右比較合適。午休時間太長,醒後會有疲勞感。」智能穿戴設備運用加速度原理,結合睡眠算法,監測睡眠狀態,判斷指標並不全面,因此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指標,只能作為娛樂或參考。「不能因為它顯示的數據,就擔心、焦慮、緊張,反而影響睡眠。」診斷睡眠疾病需要使用標準的多導睡眠監測儀,根據腦電、心電、肌電、皮電、口鼻氣流、胸腹帶等多項指標對睡眠進行全面的監測與評估。互聯網醫療的出現,縮短了地點與地點間的距離,加快了信息間的傳遞,拉近了醫患間的關係。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互聯網對複診病人就診的幫助效果顯著。目前,失眠患者首選治療方法為「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患者每周來醫院1次,每次1小時左右治療時間,連續堅持6周,通過反覆訓練打破不良的條件反射,使「上床」與「良好睡眠」之間建立起新的條件反射,從而改善失眠問題。這種療法耗時較長,部分患者路途遙遠,導致依從性較差,影響了治療效果。隨着「數字療法」的出現,為失眠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通過下載的APP或小程序,對失眠症狀進行干預,儘管不能完全替代面對面診療,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部分人的失眠問題。互聯網移動時代,越來越多人患上了電子設備上癮症,特別是對手機的依賴。孫院長指出,醫學上稱為依賴一定要具備兩個特點,以「手機依賴症」為例,使用手機時會產生愉悅或放鬆感,無法使用手機時輕則焦慮,重則煩躁不安,有衝動行為。抑鬱,已成為當前社會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根據《2022 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中國有高達9500萬抑鬱症患者,疫情的影響也讓這個數字繼續增加。情緒低落等症狀持續兩周以上,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學習狀態,就到達了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得了抑鬱症其實並不可怕,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可以治療抑鬱症,而且能夠治好。即使抑鬱復發,還可以找醫生調整藥物,排除心理因素和其他原因,抑鬱一定是可治可防的。」節目最後,孫院長反覆強調着。![](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6d6d62697a5f6a70672f656963634e666963374f4539494e445a43324250394a4750433931566c383468307255435839523476366270783252635459614d716c5257627678636638455a4f6d617654535736746b444859533766644e5538797079772f3634303f77785f666d743d6a706567.webp)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