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不孤起,依緣而生」。美好願望,必須依賴必要的條件才能變成現實,這就是佛家常說的「諸法因緣生」。

人們通常把「因緣」兩個字連在一起用,引起不少誤解。只有將「因」和「緣」分開講,才能真正了解緣起法的真實含義。

「因緣」中的「因」是指主因,「緣」為助緣。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佛家常把「主因」稱為「自家寶藏」,可以理解為現代人心目中的「特長與潛能」。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不顧自身「特長與潛能」的局限性,誤以為自己是萬能的,別人能做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到。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思維,便是「強求」,以己之短與他人之長相搏,越執着越痛苦。大珠慧海的公案對人生潛能的重要性有生動的描述:

唐朝時有一位叫大珠慧海的人,為了問道,特地不遠千里來到江西開元寺,拜見當時的禪宗大師馬祖。馬祖問他:「你來做什麼?」慧海回答說:「我來求佛法。」馬祖說:「我這裡沒有佛法可求。你自己有寶藏而不顧,離家亂走幹什麼?」慧海大惑不解地問:「我自己的寶藏在哪裡呢?」馬祖說:「現在問我的就是你的寶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同大珠慧海一樣,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因不了解自身的寶藏——特長與潛能,誤以為自己是萬能的,別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其結果可想而知──事倍功半,往往是一事無成,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們同情的對象。

人的潛能就像農夫所擁有的土地一樣,土地有肥沃,有貧瘠。無論是肥沃也好,還是貧瘠也好,我們一定要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才會有收穫。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擁有的那塊土地貧瘠,就不去耕作,而只是拿着鋤頭在那裡長吁短嘆,更不能因為自己的土地貧瘠,看到別人的土地肥沃,便不自覺地把秧苗種到別人的土地中去。這樣秧苗倒是長成了,但豐收的果食仍然屬於他人;而自己一年忙到頭,仍然是一事無成。
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土地儘管貧瘠,但它是你自己的,維繫着我們的全部希望。所以,我們唯有用全部的熱情來接納、擁抱它,精耕細作,努力施肥,才可以把希望變成現實。

綜上所述,無視人與人之間潛能之差異,誤以為自己是萬能的,別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到,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便是強求,這種形式的執着理應去除。
反之,我們若能學會反思,了解自己的真實面貌——長處與短處,揚長避短,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長,發揮自己的潛能,執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並為之而堅持不懈地奮鬥,願望才會變成現實。


更多鏈接
學佛答疑|為什麼說「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
世間相的不平等是從哪裡來的?
日日是好日|讀書‍



南普陀寺弘法部 弘媒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