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喜大普奔!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以茶敬客、以茶敦親、以茶睦鄰、以茶結友……如今,茶已經成為中國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發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


綠茶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綠茶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和鮮茶葉的綠色格調,像兒茶素、維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等營養成分也保留較多,對於抗氧化、抗衰老、防癌、殺菌、消炎有一定作用,且高於其他茶類。

常見綠茶:碧螺春、西湖龍井、太平猴魁。


黃茶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乾燥過程的前或後,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分氧化,比綠茶口感更醇和,寒性更小。

常見黃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海馬宮茶。


黑茶


黑茶是後發酵茶,發酵程度很高,在微生物的參與下,轉化出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特殊物質。

對於飲食結構偏油膩的現代人,黑茶可補充膳食營養,助消化、解油膩、降脂降壓。

常見黑茶:普洱茶、湖北老青茶、 六堡茶。


白茶


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

新白茶具有清熱解毒、預防感冒的作用。老白茶,隨着陳化,內涵物質轉化,能夠抗菌消炎、抗病毒、清除自由基。

常見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


烏龍茶


烏龍茶,屬於青茶、半發酵茶,成品烏龍茶葉中的部分多酚類物質轉化茶色素,具有抗氧化、解油膩、降壓的作用。同時烏龍茶高香,通竅提神的效果很好。

常見烏龍茶:安溪鐵觀音、鳳凰水仙、單樅。


紅茶


紅茶,屬全發酵茶,在加工過程中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和香氣物質,具有紅茶、紅湯、紅葉、香甜味醇的特徵。

茶黃素還被稱為茶葉中的「軟黃金」,調節血脂和降膽固醇效果極佳。並且,紅茶對胃的傷害性較小,具有促進消化、舒張血管的作用。

常見紅茶:正山小種、滇紅、祁紅。

圖片來源:生命時報微博




禪茶一味



中國茶文化的盛行,佛教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佛教禪茶的形成,為茶賦予了人文情趣、禮儀規制和淨心修身的意義,使中國的茶文化享譽世界。

熟悉禪宗的人,想必都知道趙州從諗禪師「吃茶去」的公案:







趙州問:「曾到此間?」

來僧說:「 曾到。」

趙州告之:「 吃茶去。」

一日另有一僧來訪,

趙州問:「曾到此間?」

僧曰:「未曾到。」

趙州又告之:「吃茶去。」








「茶意即禪意,舍禪意則無茶意」,趙州從諗禪師一句「吃茶去」的用意就在於讓人消除妄念,不要執着「曾到」、「未曾到」,諸事現成,不向外覓,只向內求。如果能自見本性,那麼當下我即是佛,自能夠滌除凡塵雜念,明心自性,實踐佛道。

所謂:「佛有隨緣隨喜法,茶有隨時隨地味」,佛教認為,生活中的每一角落無不存在佛法,茶不是只有「寺院茶」,更有「在家茶」,人生的每一剎那都可修行悟道,飲茶既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以「主敬存誠」的心,好好地喝茶,規規矩矩地行茶,恭恭敬敬地待茶,那麼無論在哪裡喝茶,都是一種修行。

南普陀寺弘法部 弘媒中心

*聲明:本平台非原創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僅作分享使用。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