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意見,僅代表個人觀點。

催更的壓力已經感受到。

近期,自遵義信貸展期被爆出後,XX、XX、XX相繼傳出展期傳聞。

債務問題的解決思路,一改延續十餘年的借新還舊操作,進而轉向債務展期、重組的核心邏輯是什麼?

信用風險的實質無外乎兩種形態:
1、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和流動性問題
2、資產利潤率和負債利息率倒掛造成的償付能力問題。

不論展期還是借新還舊,實際要解決的都是流動性錯配的問題,但是兩種方法實際的核心差異在於利息率變化方向差異,而背後折射的則是資產端收益率下降的必然性。

因為最基礎的邏輯在於:借新還舊是無法實現的降息,而展期必然伴隨降息。
兩種看似形式相似,但結果之所以會造成降息與否的不同結果,實際上可以理解為資金方承受的風險大小與交易成本。
借新還舊的實質就是尋找新的資金承接原有債務,是希望新的資金去承擔原始債務的信用風險,因此新資金必然會要求更高的風險補償;而債務展期實質是原有資金方降低本金損失的可能性,所以可以理解為利息的降低是對本金回收率的一種提升。
而借新與「展舊」這種比較中,利率的不同變化方向可以理解為風險轉移機制下的交易成本。
當然,上面這些邏輯是否正確,供各位批判性的參考。
但是,這一結論是在實證中是可以確定的。

那麼回到一開始的信用風險的兩種形態,再來比較理解 解決流動性問題的兩種手段的變化,道理就更清楚不過:
因為資產收益率的更進一步下行,城投所創造的利潤率與利息率之間的鴻溝,即使充分考慮正外部性,在現有的格局下,已無法彌合。

所以,收益率無法上行(不要問為什麼),只能選擇讓利息率下行。
那麼,我們再進一步區分城投各種債務利率,最簡單的排序就是非標>債>信貸。
而實踐中,除了排中間的債,其他都已經實質性降息展期。

所以,如果講道理,債的展期應該先於信貸。

但是這個世界,偏偏就是不講道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