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擊藍字關注「忽左忽右」


🎧 點擊上方圖片

跳轉到「JustPod」小程序收聽本期節目

本期簡介

簡介:如果說伊恩·弗萊明的「007」系列描繪了一種帶有浪漫主義的間諜風雲,那麼約翰·勒卡雷筆下勾勒的則是帝國衰敗背景下,夾帶冷峻現實和悲劇色彩的間諜故事。本期《忽左忽右》,專欄作家、學者沙青青與主播程衍樑一起線下做客陸家嘴讀書會,與讀者們分享作家勒卡雷的間諜文學,以及冷戰時期間諜小說與現實社會的關係。
本期話題成員: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沙青青,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豆瓣ID:BBpanda)

資料延伸旨在對節目中出現的重要人物、組織、事件、書籍以及影劇進行簡單的介紹和總結,供聽眾和讀者延伸閱讀和拓展。
0 1
人物

約翰·勒卡雷

(John le Carre,1931-)

約翰·勒卡雷原名戴維·康威爾(David Cornwell),1931年出生於英國普爾,20世紀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五六十年代他曾在英國軍情五處(MI5)和軍情六處(MI6)工作。1963年發表的間諜小說《冷戰諜魂》(又譯《柏林諜影》)是他的代表作,獲得英國金匕首獎和美國埃德加·愛倫·坡獎。

伊恩·弗萊明

(Ian Fleming,1908-1964)

伊恩·弗萊明生在倫敦,父親瓦倫丁·弗萊明是英國國會議員。他曾經於1939年在MI6擔任勤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安全協調局擔任間諜。他戰後居住於牙買加,將其宅邸命名為「黃金眼」(Goldeneye)以紀念自己在二戰期間參與的一次秘密行動。1952年8月16日正式以海軍少校軍銜結束英國皇家海軍後備隊的服役生涯。1953年以自己的間諜經驗為基礎創作了第一本詹姆斯·邦德小說《皇家賭場》,之後每年出版一部系列作品。1964年因心臟病去世,留下遺作《金槍客》。

劍橋五傑

(Cambridge Five)

劍橋五傑是指蘇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在英國安排的五名雙重間諜(另有一說是只四人)。雖然名為劍橋五傑,事實上事件涉及更多人。已知的四人分別是:蓋伊·伯吉斯、唐納德·麥克林、金·費爾比及安東尼·布倫特。第五人的身份眾說紛紜,根據四人的蘇聯上司兼接應奧列格·戈迪夫斯基的說法,第五人是英國情報人員約翰·凱恩克洛斯。五人均出身於英國中上流社會,1930年代他們在劍橋大學就讀時,因反對法西斯主義相當同情共產主義者,畢業後被正式招攬,開始從事間諜工作將情報泄露給克格勃。由於招攬過程從劍橋大學開始,故英國將這小組以劍橋命名。

哈洛德·亞德利安·羅素·金·費爾比

(Harold Adrian Russell "Kim" Philby,1912-1988)

他是蘇聯冷戰時期潛伏在英國的雙重間諜,暗中替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和KGB效力,提供情報。蘇聯情報單位給他的代號是Stanley,和其他四個潛伏在英國的蘇聯間諜並稱為「劍橋五傑」,五人組人員還有唐納德·麥克林(代號:Homer)、蓋伊·伯吉斯(代號:Hicks)、安東尼·布倫特(代號:Johnson)和另一位身份仍未確認的英國人約翰·凱恩克洛斯。

唐納德·麥克萊恩

(Donald Maclean,1913-1983)

曾任英國外交官、英國駐美國大使館辦公室主任兼英美核武器項目協調員,蘇聯「劍橋五傑」之一的著名雙重間諜。

蓋伊·伯吉斯

(Guy Burgess,1911-1963)

英國外交官和蘇聯特工、劍橋五傑成員,該小組從1930年代中期到冷戰時代初期一直運作。1951年他與間諜唐納德·麥克林一起叛逃到蘇聯,導致英美情報合作遭到嚴重破壞,造成英國外交部門的長期混亂並重挫其士氣。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

吉卜林生於印度孟買,英國作家及詩人。主要著作有兒童故事《叢林奇譚》(The Jungle Book,1894年)、印度偵探小說《基姆》(Kim,1901年)、 詩集《營房謠》(Gunga Din,1892年)、短詩《If—》(If—,1895年)以及許多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他是英國19世紀至20世紀中一位很受歡迎的散文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藝術創新之人」,也被視為英國19世紀日不落國的帝國文學代表作家。

吉卜林的作品對20世紀初的世界文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本人也在190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英國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42歲時獲獎)。由于吉卜林生活的年代正值歐洲殖民國家向其他國家瘋狂地擴張的時期,他的部分作品也被指責帶有明顯的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色彩。長期以來人們對他的評價各持一端,極為矛盾,他筆下的文學形象往往既是忠心愛國和信守傳統,又是野蠻和侵略的代表。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

英國現代小說家、劇作家。他是那個時代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據說是20世紀30年代收入最高的作家。毛姆的父母在他10歲之前就去世了,他被一個情感冷漠的叔叔領養。他不想像家裡的其他人一樣成為一名律師,所以他接受了醫學培訓,取得了醫生資格。他的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 (1897年)首期銷售速度驚人,以至於他放棄了醫學,轉而全職寫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紅十字會和救護隊服役,1916年被招募加入英國秘密情報局,曾在瑞士和俄羅斯為其服務,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戰爭期間和戰後,他遊歷了印度和東南亞,這些經歷被反映在其後來的短篇故事和小說中。

斯圖爾特·格雷厄姆·孟席斯

(Sir Stewart Graham Menzies,1890-1968)

英國情報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軍情六處處長。孟席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接觸情報工作。1914年,他隨英國遠征軍遠赴法國與德軍作戰,在同年年末獲得DSO勛銜。1915年,孟席斯又因功獲得MC勛銜。同年受德軍毒氣攻擊,受傷入院。孟席斯康復出院後,獲上級任命成為情報人員。戰爭結束之時,孟席斯已是榮譽陸軍少校。1919年,上級派他到MI1工作。孟席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獲任為秘密情報局局長。二戰爆發之後,他展現出了非同尋常的耐力、韌性,令熟悉他的人為之震驚。1951年,孟席斯辭去情報局局長一職,開始退休生活。

魯道夫·瓦爾特·里夏德·赫斯

(Rudolf Walter Richard Heß,1894-1987)

納粹黨和納粹德國的副元首,生於奧斯曼帝國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赫斯於1941年5月10日搭乘飛機前往英國進行未授權的和平任務,遭英方扣留直到大戰結束。二戰後判處終身監禁,最後於柏林施潘道戰犯監獄內的小別墅上吊自殺。不過當時赫斯的脖子上有繩索多次纏繞過的跡象,勒痕呈平行狀,因此有不少人認為赫斯的死並不單純。

0 2
組織

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with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是為促進地理學發展而於1830年在英國設立的一個學會。該學會在地理學占有重要位置。皇家地理學會支援地理學研究、教育及野外考察,也贊助過多位探險家。

斯塔西(Stasi),前東德國家安全部,曾經是世界上比較強大的情報機構,其正式名稱為國家安全部(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全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安全部」,成立於1950年2月8日,總部設在東柏林。斯塔西被認作當時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報和秘密警察機構之一。斯塔西成立宗旨是擔任東德的政治警察,負責搜集情報、監聽監視、反情報等業務。

英國秘密情報局(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縮寫:SIS),通稱「軍情六處」(英文:Military Intelligence, Section 6,縮寫:MI6),是英國對外的情報機構,於1909年成立,負責在海外進行間諜工作。自1569年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英國國務大臣弗朗西斯·沃爾辛厄姆爵士創建「英國保密局」以來,曾幾度變更其機構形式,直到1912年由曼斯菲爾德·卡明海軍批准將其組建成現在的機構。

1930-1940年代,它被公認為世界上效能最高的情報機構。在納粹德國侵略歐洲時,它在歐洲、南美洲以及亞洲的部分區域從事諜報任務(軍情六處的名稱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因為當時是「英國軍事情報局第六處」)。當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軍情六處曾幫助美國戰略情報局(後改組為中央情報局)培訓情報人員。從那時起,這兩個機構之間開始了合作關係。也是在此時,軍情六處成為與蘇聯秘密警察、中情局、摩薩德齊名的世界四大情報單位。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關於蘇聯間諜自1930年代起滲透組織內部的醜聞敗露,震驚民眾。

英國安全局(Security Service),別稱「軍情五處」(英語:Military Intelligence, Section 5,縮寫:MI5),是英國的情報及國家安全機關。其在聯合情報委員會(由英國內閣辦公廳、內政大臣統轄)領導下運作,惟不隸屬於英國內政部,負責打擊嚴重罪案、軍事分離主義、恐怖主義及間諜活動等,對外的國家安全事務則由軍情六處負責。

0 3
書籍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英] 約翰·勒卡雷 著

《間諜的遺產》

[英] 約翰·勒卡雷 著

《柏林諜影》

[英] 約翰·勒卡雷 著

《完美的間諜》

[英] 約翰·勒卡雷 著

《鴿子隧道》

[英] 約翰·勒卡雷 著

A Spy Among Friends

Ben Macintyre

RedJoan

Jennie Rooney

04
影視

《潛伏》

《巨塔殺機(TheLooming Tower)》

《鍋匠,裁縫, 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劍橋風雲(Cambridge Spies)》

排版/日堯

整理/車旭晨


蘋果播客 | Spotify| 小宇宙App|網易雲音樂
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 FM
央廣雲聽|芒果動聽|阿基米德| 三聯中讀
搜索『忽左忽右』訂閱收聽

「忽左忽右」公眾號

微信號:leftright2018

新浪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contact@justpod.fm

在微信公眾號後台發送【加群】獲取群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關注我們


幫我點個「在看」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