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
作者 | 小喬

「年味淡了。」

恐怕是近年來許多人心裡的真實感受。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小時候早早開始期待的春晚,現在熱度越來越低。

今年春晚都有什麼節目?

有哪些人參加?

會創造什麼新梗?

……

似乎無人在意。

然而在24年前,同樣的虎年春晚,氛圍和現在截然不同。

那是春晚第一次在新建的1號演播廳直播,代表一切走進入了新時代。


流行語、小品梗、熱歌勁曲……

隨便拿出來一個都熟悉得仿佛刻入骨髓。

>>>>今天咱就把中國人丟的面子給爭回來!

前幾天在b站,趙本山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的打油詩火了:

九八九八不得了,

糧食大豐收,

洪水被趕跑。

百姓安居樂業,

齊夸黨的領導。

尤其人民軍隊,

更是天下難找。

國外比較亂套,

成天勾心鬥角。

今天內閣下台,

明天首相被炒。

鬧完金融危機,

又要彈劾領導。

縱觀世界風雲,

風景這邊更好!

大家都說,這二十多年前的小品台詞,竟然精準預測了當今世界。

其實,這也是對98年世界局勢的總結。

只能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而在98虎年春晚,趙本山、高秀敏和范偉,首次以「鐵三角」的方式演出。

同樣創造了經典——《拜年》。

鄉長小舅子仗勢欺人,讓養魚大王趙老蔫兒把承包的魚塘讓出來給自己。

於是老蔫兒夫妻倆戰戰兢兢地去找鄉長拜年(討說法)。

整個小品反轉不斷,又充滿了諷刺。

其中的台詞也相當經典:

「說他正在俄羅斯談判,要買個航空母艦。

趕緊倒出個魚塘來,我好回來抓緊時間鍛煉。」

「因為啥下來了,腐敗啊?」

「產房傳喜訊,人家生(升)了。」

承包、送禮、人情世故……

每句台詞都一針見血,每個情節都太過經典。

當時還沒有跟趙本山組成「山丹丹」的宋丹丹和黃宏,演了小品《回家》。

簡直就是在外打工人的真實寫照。

擦了一年車的黃宏,因為虛榮,瞞着老婆用買年貨的2000塊錢買了個大哥大。

結果不僅事情露餡,到手的生意也砸了。

裡面的台詞也緊跟時事。

「人家新買了個翻蓋的,因此淘汰了磚塊的。」

「名人出書,一塌糊塗;

克隆綿羊,沒爹沒娘;

中國足球,何日出頭。」

如今再看,身為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想必深有感觸。

忙一年了,過年回家,也想讓親戚朋友們高看一眼。

但其實老人們想的很簡單,就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陳佩斯和朱時茂《王爺與郵差》,則把故事搬到了清末。

根據萬國運動會改編,諷刺當時的洋人在國內高人一等的現象。

而這回,也是他們最後一次在春晚演出。

借古諷今,講的就是中國人的尊嚴問題。

「我這洋人可不講理。」

「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有講理的嗎?」

尤其最後那段:

「今天咱就把中國人丟的面子給爭回來!」

「到那時候,我看他們誰還敢隨便踢咱們打咱們欺負咱們中國人!」

如今聽起來,真熱血。

小時候看小品,只覺得好笑好看;

如今再看,發現小品不僅諷刺了當初的社會現實,更是常常跟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日月潭的水&長江的水&黃河的水

除了小品,那年也是流行歌曲大爆發的一年。

每一首旋律都深入骨髓。

當時《水滸傳》正在央視一套熱播。

劉歡的《好漢歌》,也就此火遍了大江南北,稱霸KTV好多年。


范曉萱和解曉東演唱的《健康歌》,也是時代的回憶:

「左三圈右三圈

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早睡早起

我們來做運動」

配合歌曲的這套健康操,那個時代的孩子就沒有不會跳的。

還就此引領了全民健身的時代。

裡面的歌詞現在看還很正能量。

忘了怎麼健康生活的人,可以再重溫一下這首歌。


那一年的新歌《好日子》,就更不用說了。

至今仍然是各種節日、搞笑視頻的御用BGM。


不過,要說起98年最具標誌性的歌曲;

莫過於那英王菲合唱的那首《相約1998》。

兩大天后同台。

王菲那個奇特的造型也記了好多年。

這個歌當時有多火呢?

甚至在第二年的小品中,被趙本山拿來當梗:「我們相約58」「大約在冬季」。

2018年兩人再度合唱,也刷了一波回憶殺。


那個時候,兩岸三地期待統一的情緒也異常濃烈。

1997年香港回歸;

1999年澳門回歸。

在中間的1998年,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小品《一張郵票》中:

台灣省來的姑娘,因為爺爺思念家鄉,於是想幫爺爺拿到寄託鄉愁的風箏郵票。

其中有句台詞很經典:

「爺爺總是說,這通郵、通商與通航啊,能早一天就別晚一天,別等到什麼都通了,我們的氣卻不通了。」

說的就是「兩岸三通」,講出了很多想要回歸人的心聲。

同時,來自香港地區的劉德華,來自台灣省的張信哲,還有來自遼寧省的毛寧,也一起唱響《大中國》。


在98年春晚,還有個十分特別的節目。

這事兒還要從三年前的95年春晚說起。

節目組請了幾位在北京旅遊的台灣省大學生參加晚會,並將來自黃河沿岸的水,贈送給這些學生,讓他們帶回到寶島去。

三年後,這些學生再次回到北京,並帶來了日月潭的水。

於是在1998年的春節晚會上,有了這樣一個儀式:

將台灣省日月潭的水、長江三峽截流水、和黃河小浪底截流水,融為一體。

象徵着海峽兩岸的大團圓,意義非凡。

>>>>逝去的時光,逝去的人……

再翻開1998年春晚的節目單,你會發現很多人的名字上,都打了黑框。

宣揚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小品《功夫令》,是趙麗蓉倒數第二次上春晚。

那時她已經70歲了,健康情況開始每況愈下。

即便如此,她以認真嚴謹的態度,把中國人的精氣神留在了舞台上。

小品女王高秀敏,當年對她特別的笑容印象最深刻。

如今再看《拜年》才發現,其實在舞台上掌控節奏的,正是她。

一首《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們認識了新疆情歌之王克里木。

他的歌火遍大江南北,他本人卻始終低調。


98春晚還有一個特別節目《正方與反方》。

請的是老一輩的電影演員們,分成「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很多人都是看着他們的電影長大的。

扮演正面人物「李向陽」的老藝術家郭振清,在上台的時候還不小心摔了一跤。

如今,扮演反面人物的這些老演員們都離開了……

每到這些時候,就總能想起曾經和家人一起看春晚的時光。

雖然那時候的春晚沒有炫酷特效,沒有各種分會場,沒有宏大的場面舞美……

但似乎每一個節目,每個細節,都深入人心。

那時候的小品,很喜歡諷刺當初的一些熱點現象。

你總能在台詞裡感到那種特殊的時代印記。

那時候的歌曲,總能火遍大街小巷。

不管過了多久,只要旋律再度響起時,總能情不自禁地完美跟唱。

回憶那些美好的時候,似乎也能回憶起我們曾經的生活。

春晚不僅是一個聯歡節目,更是對我們一年生活的總結。

無論是好的、壞的、開心的、難過的……

這都是我們生活過的印記。

更多走心文章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
視 覺 志

更多走心文章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
視 覺 志

當我們懷念春晚時
懷念的其實是我們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