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上方「三秋君」即可關注,點「...」設為星標

1

《中國佛學經典寶藏精選輯(套裝50冊)》

內容簡介

本叢書由大陸200多名專家學者通力編撰,星雲大師總監修、總主編,原由台灣佛光山出版社出版。全套叢書依照大乘、小乘、禪、淨、密等性質分類,具有傳承傳統文化思想的意義。全套叢書每冊都按照原文、注釋、譯文等體例編排,語言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每冊圖書均以題解、源流、解說的形式來闡述佛學名著的時代背景、影響價值及其在佛教歷史和思想演變上的地位角色,讓佛學名著既典雅又通俗,真正達到了雅俗共賞,拉近了現代讀者與佛家經典的距離,讓現代讀者合理揚棄佛家思想,領會精華。佛教思想體系龐雜,言精意微,本叢書從龐雜的佛教文獻中,按部類精心挑選出一百餘部經典,既能全面體現佛教思想的豐富性,又保持了佛教思想體系的完整性,並在對原文精審精校的同時,對這些經典加以注釋、譯文,從文獻整理的角度來說,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嘗試。

2

《西方美學史叢書(全七冊)》

內容介紹 

《西方美學史》(七卷本)是由我國著名美學家、復旦大學蔣孔陽教授和朱立元教授對西方從古希臘到當代兩千多年美學發展的歷程做的全方位梳理,叢書體系宏大、史料豐富、視角新穎、結構縝密,堪稱迄今為止國內外第一部最為完備的西方美學通史。本次出版是在十年前版本上修訂的新版,除修訂了大 量文字、補充了十年來部分國外最新資料外,叢書作者、美編、編輯還赴世界各地博物館,拍攝了大量第一手圖片,製作成精美插圖插入書中,本套叢書集趣味性與專業性、閱讀性與資料性於一體,既適合人文學科專業的讀者閱讀,又適合對美學感興趣的大眾讀者閱讀。

★《西方美學史(第1卷):古希臘羅馬美學》
古希臘羅馬式西方文明的發源地,西方美學史也從古希臘羅馬美學開始。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德謨克里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賀拉斯、朗吉弩斯、普洛丁……浩若繁星的古希臘羅馬星空圖中,每一個星叢都在本書中自由地對話,素樸之美、勻稱之美、閒暇之美、和諧之美 ……作者以舉不盡的故事、引文、圖片、文獻,將專屬於那個時代的美學思想娓娓道來。
★《西方美學史(第2卷):中世紀文藝復興美學》
中世紀的精神是出世,文藝復興的精神是入世。在西方美學史上,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美學是時間跨度最長,現有研究成果相對來說最為薄弱的一個階段,但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同樣有一部豐富充盈的美學史。出世的中世紀有充裕的時間來沉思,皓首窮經,筆耕不輟之下,便有浩若煙海的神學著作流出;出世的文藝復興少不了風雅和藝術,於是便有了卷帙浩繁的各類實用性甚強的談藝談美著作。本卷作者執教美國奧古斯坦那學院期間,翻遍了這所路德教背景圖書館的每一個角落,尋找整理各類美學元典,叢書作者、美編、編輯還赴世界各地博物館,拍攝了大量第一手圖片,製作成精美插圖插入書中,以求真實、完整地再現那個時代的美學畫卷。
★《西方美學史(第3卷):十七十八世紀美學》
啟蒙—理性精神,整個17、18世紀美學思想的主流和精華,貫穿於這一時期的各個美學流派中。同樣的,這一時期的美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除了共性外,幾乎都帶有顯著的民族特徵。英國始終伴隨兩股美學思潮:一是由培根、霍布斯和洛克首起其端,而後由彌爾頓、荷迦茲、菲爾丁和博克加以發揚光大的唯物主義和啟蒙—理性精神占到主導地位的思潮;二是由德萊頓、艾迪生、蒲伯、約翰遜和雷諾茲為代表,傾向新古典主義的思潮。法國則與英國形成鮮明對比,在笛卡兒的理性主義指導下形成的以布瓦洛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美學理論,長期以來占有主導的統治地位。德國與英、法兩國相比較為落後,以鮑姆加登為代表的早期美學理論顯示出高度的抽象性和思辨性,這種特徵影響到後期德國美學思想的發展……從美學生長土壤,到美學家理論介紹,本卷的敘述也展現出17、18世紀的美學特質:理性、啟蒙。
★《西方美學史(第4卷):德國古典美學》
「只有德國美學才和美學之名相稱」,康德的《判斷力批判》發表,標誌着德國古典美學的開始,黑格爾的《美學講演錄》三大卷全部出齊,標誌着德國古典美學達到高潮,費爾巴哈的《未來哲學原理》的出版,則宣告了德國古典美學的終結和解體。本書以人物素描為主線,細細描摹德國古典美學中各位大家的學術思想,並配以大量一手精美圖片,有德國國王山上的康德雕像,費希特素描像,作為德國慕尼黑大學主樓勳章的謝林浮雕…………文圖精美,賞心悅目。
分為三編,即「文學之根」「文學之理」和「文學之技」。其內容包括杜甫《八陣圖》詩的歧義、「推敲」再評議、把謊話說得圓、比喻與審美、「不隔」之美、不寫之寫、更少就是更多、含淚的微笑、懷舊情調與作品的開頭、黃筌拒改吳道子《掐鬼圖》的啟示等。
★《西方美學史(第5卷):十九世紀美學》
在德國古典美學的餘緒下,西方美學在19世紀奏響了西方現代美學的序曲。俄國美學、英國美學、法國美學異軍突起,文藝流派更迭繁複,哲學思潮不斷轉型,心理學、生物學、人類學思想被不斷吸納進美學思想中,本書以第一編德國美學、第二編俄國美學、第三編法國美學、第四編英國美學、第五編其他各國美學、第六編馬克思主義美學為劃分,分別介紹了發生在19世紀各國的美學變遷。
★《西方美學史(第6卷):二十世紀美學(上)》
20世紀的西方美學,有「兩大主潮」、「兩次轉移」和「兩個轉向」。兩大主潮:20世紀的西方美學,由與黑格爾美學在兩個方面背道而馳的美學主潮組成——現代人本主義美學與科學主義美學(在對現代西方美學發展趨向的基本概況上,本書不同意李澤厚、朱狄二位先生的意見,見本書第3頁),兩大主潮流變更迭,又形成歷史性的對立。兩次轉移:第一次是從重點研究藝術家和創作轉移到重點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是從重點研究文本轉移到重點研究讀者和接受。兩個根本性轉向:非理性轉向和語言學轉向。本書以流派為劃分,清晰而饒有趣味地將20世紀西方美學思想和劇變娓娓道來,並配以國外第一手圖片,有意大利的克羅齊紀念郵票、榮格照片、位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藝術展覽館門前的福柯紀念石,作為插圖隨文配置,文圖精美,值得閱讀和收藏。
★《西方美學史(第7卷):二十世紀美學(下)》
20世紀的西方美學,有「兩大主潮」、「兩次轉移」和「兩個轉向」。兩大主潮:20世紀的西方美學,由與黑格爾美學在兩個方面背道而馳的美學主潮組成——現代人本主義美學與科學主義美學(在對現代西方美學發展趨向的基本概況上,本書不同意李澤厚、朱狄二位先生的意見,見本書第3頁),兩大主潮流變更迭,又形成歷史性的對立。兩次轉移:第一次是從重點研究藝術家和創作轉移到重點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是從重點研究文本轉移到重點研究讀者和接受。兩個根本性轉向:非理性轉向和語言學轉向。本書以流派為劃分,清晰而饒有趣味地將20世紀西方美學思想和劇變娓娓道來,並配以國外第一手圖片,有意大利的克羅齊紀念郵票、榮格照片、位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藝術展覽館門前的福柯紀念石,作為插圖隨文配置,文圖精美,值得閱讀和收藏。
寫留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