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家風?
如今的「家風」,更多是一個家庭的氣質和價值觀。
無論大家小家,父輩祖輩顯赫與否,他們一定有自己的立身處世之本,告訴晚輩應當如何行走世間。
有了它,我們才能不卑不亢,順遂時不忘形,逆境時不怯懦,堅守自己的底線——它是我們行走世間的底氣所在。
好的家風,立品格
先學做人,後學做事,是中國人的古訓,也是很多優秀家庭都重視的品質。
曾國藩對家教的重視留給我們頗多借鑑之處。
首先是「儉」。
曾國藩雖位高權重,但他極看不慣奢侈腐化、揮霍無度的習氣,於是不讓子女搬到京城,只讓他們住在鄉下。家門口也不掛任何「相府」「侯府」之類的匾,簡樸從事。
曾國藩的日常飲食,總以一葷為主,非客到,不增一葷。
除了「儉」,曾國藩對子女的另一條要求是「勤」。
公務再繁忙,曾國藩都要抽時間給孩子寫信,幫他們改詩文,和他們聊學習聊生活。他要求兒子曾紀澤:每天起床後,衣服要穿戴整齊,先向伯、叔問安,然後把所有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天要練1000個字。家務事不分男女,兒子掃地、種菜,女要做飯、織布,不能隨意使喚僕人。
人品是一個人立世的骨,而家風是一個人樹立品格的開始。
好的家風,令一個人在世上,行得正,坐得端。
好的家風,定性情
好的性格,能讓一個人更積極地面對生活,走上更好的道路。而塑造一個人性格的,正是他的家庭。
豐子愷有七個子女,他很注意呵護孩子的童真,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正是充滿童真和包容的家風,讓他們有信心自由成長。
好的家風,樹志向
好的家庭,還能為一個人日後的志向定下基調。
好的家風,是一個人前進的路標,告訴你一個人哪怕生於平凡,也當有志向,有興味,才能找到自己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事業,成人成才。
大事商量,不自作主張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家庭存在的意義就是互相溫暖。
聰明的人,遇事,尤其是遇大事,一定會多跟家裡人商量。這不僅讓自己考慮問題更全面。更重要的,凡事商量的背後,代表的是信任和尊重。
當一個家庭,家人之間有商有量,互相尊重,家庭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才會更強。一個家才會越過越好。
小事原諒,是維護溫情的鎧甲
哪個家庭,不存在一些磕磕碰碰?如果總是斤斤計較,互相責備,只會讓戰火愈演愈烈。
無關痛癢的小事,彼此包容;不傷大雅的細節,多多原諒。
生活里的大風大浪畢竟是少數,那些融在柴米油鹽的暖才最令人動容。
不爭對錯,吵贏了道理會輸了感情
我們日常過生活,多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牙膏到底要從中間擠還是尾巴擠?日常開銷,是節儉一些好,還是追求生活品質一些好?吵架了,到底誰該先認錯?」
「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贏了道理輸了感情。」
凡事懂得適時讓步,別總想着爭輸贏,當家裡的每一個人,學會了低頭,日子會越過越和美。
一個家,應該是我們一切的起點,歸來的方向,是我們永遠的避風港。
來源:人民論壇網
福祿雙全鴻運來,招財進寶迎財神
美好的一天,從財經早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