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結合文內觀點留言討論。智谷君將綜合留言質量,抽取3位參與讀者,各送出一本《貿易與理性》。中美摩擦特殊背景下,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擁有理性?中國企業下一步如何發展?政府如何成為企業的幫手?

◎智谷趨勢(ID:zgtrend)| 王延鶴

容易的階段,已經悄然遠去。

還記得去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嗎?會議通報里一連提到25個「穩」、8個「就業」,向人們渲染着2022年的主基調——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是重中之重。

就業又一次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生。

當下以及未來若干年,獲得穩定的現金收入,對還背着房貸、車貸、支撐一家生計的普通人來說,無比重要。

只有這個時候,你也許才會對技術進步產生崇拜般的感激之情。

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數已經達到2億人。2億崗位哪裡來的?最大推手就是技術進步。

公開數據顯示,靈活就業人員中,騎手群體已經達到1300萬人。

成為騎手,是不少農民工進城後的選擇。同時,在時代沉浮中,它也讓很多辛酸裹身的普通人,在大城市有一份繼續安身立命、抬頭挺胸的收入。

近日,餓了麼發布的報告稱,在2021年有114萬在其平台獲得穩定收入。

在此之前,美團去年公布的數據有:日活騎手數量達到100萬,六成全職騎手每月收入超過5000元。

一面是時代的大轉型,是家國的宏大敘事;另一面是平凡人的喜怒哀樂,是無名者的傳記。

今天,我想將目光放在這些騎手的身上。

靠做騎手賺到買房錢

今年35歲的王文廣來自安徽臨泉。家裡兄弟姐妹3個,卻只有兩畝地,小時候一到冬天就只能靠地瓜、玉米果腹。

16歲的時候,像縣裡大多數人家的孩子一樣,他開始進城打工。這些年足跡遍布浙江、福建、廣東、哈爾濱、天津等地。

在工地刮過大白,一年只能掙個五六萬,很苦不說,還不敢受傷;

在澡堂子裡給人搓澡,搓一個6塊,還要跟澡堂子五五分成;

在高鐵站注塑,到今天都沒要到包工頭欠他的薪。

錢真不那麼好掙。

遊歷了大半個中國,見識過人生冷暖。2017年,王文廣在北京開始跑美團外賣,成為最早的一批騎手之一。

騎手的工作,多勞多得,沒有欠薪。結婚後,王文廣背負了家庭的責任,他不像別人,遇到難纏的訂單或心情不好就早早收工。他一直堅持着,基本都是每天跑,想盡力多跑一些。

幾年下來,王文廣累計跑了八萬單,每年能掙到十幾萬,可以攢下一些錢來。

王文廣不想一直跑下去。

他在老家買了一套商品房,100個平方,總價80萬,在當地最好的學校對面,是中高檔的小區。他想着再在北京掙幾年錢,等到孩子上學,就回老家干裝修,多陪陪妻兒。

在外賣這個行當里,臨泉籍的騎手很多。在北京海淀田村周圍,有很多來自臨泉的騎手扎堆,所以私下裡那裡也被稱作臨泉村。

這些北漂騎手,作為中國第一批騎手,趕上了外賣最豐厚的紅利期,但他們也在北京和老家之間撕裂着,不停地轉換着角色,痛並快樂着。

現在,王文廣的老鄉們開始過上另一種生活。

李強強今年29歲,他是初中畢業就開始打工,做過汽修,跑過工地,開始當美團騎手是3年前的事情。和王文廣不同的是,他就在臨泉本地做,是被老婆帶入行的。

以前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高收入的工作都在大城市,只能外出打工。

李強強夫妻兩個人在河北做搓澡工,一年能掙個10萬塊錢。但是澡堂子裡濕氣重,工作忙的時候一個星期都見不到太陽,日子久了受不住。

但隨着新型城鎮化的大力推進,以及互聯網和數字經濟不斷向下沉市場轉移,縣域經濟開始發力了。

2020年,臨泉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719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3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80%。

更多在外打工掙到錢的人願意回來,縣裡每年回流勞動力超過1萬。每年過年時,臨泉的樓盤就會大熱一波。2017年,由於發生搶房,臨泉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限過房價的脫貧縣。

縣域消費也由此上了台階,生活方式和大城市差距越來越小。在臨泉,直接在村里拿快遞目前覆蓋了106個鄉鎮,夜間經濟的火爆程度更是遠超大城市,甚至可以做到徹夜營業。

現在李強強和妻子都是美團騎手,為了孩子上學,去年他們也買了一套學區房,首付20多萬,月供3000。

被改變的不只是臨泉,很多傳統的中國縣城,都被新城鎮化和數字經濟激活。

這改變了中國的勞動力流向,也改變了中國人的奮鬥路徑。

青年一代在家鄉買房、買車,送孩子上好學校。他們在家鄉掙到一份體面的錢,曾經被分割的人生和家庭現在重新整合在了一起。

路上的父親母親

從北京繁華的國貿一路向東30公里,跨過潮白河,就是「睡城」燕郊——這裡棲息着百萬北漂們的夢境與現實。

每一個選擇做騎手的人,都有段自己的故事。

生意難做、想賺更多、房貸要還、孩子要養,在這個時代是太常見的答案。

而在燕郊的東貿外賣站,聚集了全國最特殊的一群騎手。這裡的男男女女,年輕的二十出頭,上了年齡的已經50歲,按理說不太適合做騎手的工作了,但他們都是白血病孩子的父親母親。

在中國,每百萬兒童里約有43人確診白血病。因為高昂的治療費用,他們被稱為「百萬寶寶」。

跟着孩子來到燕郊治病的父母,往往不得不選擇一個靈活自由、收入可觀的職業,成為一名「小白騎手」。

全國著名的血液病專業醫院,陸道培醫院,就在距離外賣站不到3公里的地方。

時間長的騎手,在燕郊已經駐守了近4年的時間。也曾有一位單親媽媽,她當上騎手還沒一個月,孩子就走了。

東貿站里一百多位騎手,最高峰時有七十多個小白騎手。他們來到燕郊的唯一期望,是早日離開這個地方,是治好孩子的病。

普通人面對一場大病,動輒就是砸鍋賣鐵、掏空大半生積蓄。即便白血病在醫保範疇內,但進口藥物並不在報銷範圍中。

騎手趙金生說,醫療費用高的時候,一天就要3萬塊。

最難的不是籌錢的時候,而是孩子看到父母受苦,主動想要放棄的時候。

吳忠華帶着孩子來到醫院時,身上揣着4萬塊錢,第一天的檢查費用就花了2萬多。

不到一年時間,她花光了積蓄,家裡的房子也掛出去賣了,還在親戚那裡就借了40多萬的外債。

每個來燕郊治病的父母騎手,都有一段相似的故事,關於金錢、苦難和希望,他們願意為孩子付出所有。

吳忠華

從2019年開始,美團就聯合行業發起了「袋鼠寶貝公益計劃」等項目,為整個行業內的騎手及其家人不幸遭遇的大病醫療、意外傷害等困難提供幫助。

工作滿三個月的騎手在申請後,往往都能拿到5萬-10萬元的資助。包括美團、餓了麼、閃送等多平台的騎手,都曾得到這個項目的幫助。

隨着這兩年媒體的報道,更多小白騎手的故事也被人看到。

外賣站里的騎手來來去去,他們是誰的父親母親,又是誰的兒子閨女。

欣慰的是,更多還是孩子恢復後回去了老家的好消息。

在東貿外賣站的對面,有一家牛肉麵館,每天過了中午兩點,就向騎手們提供「騎手面」——半斤白面、牛肉清湯,收費2塊錢。就像三和的「掛逼面」一樣,成為騎手中的一種象徵。

大部分小白騎手中午都會在那裡吃麵。畢竟省到的就是掙到的,有一分錢都要花在孩子上。

這世上沒有救世主,但助人渡過難關,讓他們能健康、有尊嚴地活着,確實需要一些援手。要愛具體的人,不要總是想着愛抽象的人。

心中的火從未熄滅

有句話之前很火,說一萬塊的工人不好招,兩三千塊的大學生卻一抓一大把。

很多人認為,騎手是一份體力勞動的工作,它與高學歷者無緣。

這是一筆很好算的賬,如果做騎手一個月能跑到8000元,就已經跑贏了全國絕大部分城市的平均工資水平。而2020年的本科應屆畢業生,月收入能過萬占比不足5%。

關於工作貴賤的刻板偏見其實早就被打破。騎手憑本事和勞動掙來的錢,不丟人。

疫情綿延的這3年裡,很多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對那些失意者來說,成為騎手也是一次人生的回血和加油,是他們能繼續安身立命,逆風翻盤的一個中轉站。

另一個現象更加破除了人們的傳統印象。有很多學生、00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當騎手。

他們在放假的時候成為兼職騎手,有人掙到了自己的學費,為家裡貢獻一筆收入,更多的也是想提早認識這個社會。

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和不同背景、身份、興趣的人打交道,徜徉過人間的苦辣煙火,重新認識了自己長大的城市,也感受到生活的重量。

但與他們的父輩相比,他們接受過更高的教育,見過更廣闊的的天地,在騎手群體裡顯得更陽光積極,帶着少年人的朝氣。

行業里更多的騎手,都是中學或者專科文憑,還沒有念完書就開始打工了。

他們早早在社會人情里撞過各種無形的高牆——學歷絕對是其中的一種。

在成為騎手前,袁龍是一位端鐵飯碗的公務員。

工作4年,一個從副科晉升正科的機會擺到了他的面前,然而他被刷下來了。原因很簡單,他只有高中學歷,而競爭者起碼都是大專。

騎手年紀不小了,大部分都成家立業。在讀書無用論還在大行其道時,他們已經懂得為下一代的教育投資。袁龍的女兒都已上小學了,但他還是有個心結:想念書、拿個文憑。

美團曾做過調研,結果發現有超過一半的騎手,都渴望能再有一次受教育的機會。美團也嘗試與國內的高校合作,設立助學金、獎學金,送騎手上學。

2021年,離開學校7年的王威參加了人生的第二次高考,以623分被西南財經大學錄取。查到成績第二天,他又回到送外賣的路上,淡定地為自己掙學費。

騎手王威

問一位參加學習培訓的34歲騎手王波,為什麼選擇繼續讀書?

他說,理想的火苗時大時小,卻從來沒有熄滅。此刻燃燒了,僅此而已。

隨鵬偉在北京跑單,每個月能掙一萬多,是同行里的佼佼者,比起數億月收入還在2000元以下的中國人,已經強了太多。

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輩子都做騎手。在攢夠了在老家買房的首付後,他想着拿個文憑——要麼在公司里有發展空間,或者有一個選擇的機會。

在美團等公司內部,騎手有向上晉升的機會,成為外賣站長,像東貿站的老蔡一樣,管理上百位騎手;成為一個區域的負責人,甚至進入更高的管理崗位。

騎手也能橫向跳躍,嘗試更多其他的崗位,如客服、運營、培訓師等,去發現自己擅長、感興趣的職業;

或者乾脆離開外賣的行當,他們在騎手路上的鍛煉和體悟,都將成為往後職業生涯里一筆寶貴的財富。

邁進社會的第一步很難,

在一條路上走得久了,想打破慣性,邁出改變的那一步,更難。

每份工作都有難念的經,任何成功都是從改變自己開始。心裡有那團火,才有往高處走、打破階層壁障的機會。

奮鬥在路上

2021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了8萬元人民幣,折算成美元約1.25萬。

按世界銀行對高收入國家的最新定義,人均國民總收入1.26萬美元,中國已經有一隻腳跨上了高收入國家的門檻。

但也是從現在開始,我們這才感受到,門外那隻腳的千鈞之重——

14億人的共同富裕,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

傳統製造業發展到極限,產業升級不如想象中那麼容易,高收入工作的占比仍是少數;

房價與收入的比例仍然懸殊;

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

接下來無疑有最難的一段路要走。

眾多被選擇改變命運的騎手,讓我們看到抬起另一隻腳的可能性。

2021年11月,美團對10萬騎手展開調查,其中39.6%的騎手有固定房產,有25.1%的騎手有汽車,其中超三分之一是全款買房,近兩成的房屋價格超過110萬。

有18.6%的騎手在日常開支中包含了技能培訓、學習考證、學歷提升等項目,而近5成的騎手給孩子報了興趣班,如編程、繪畫、圍棋、游泳。

王文廣、李強強都給孩子報了興趣班,早早給孩子買了保險。他們希望孩子以後可以做在辦公室里的工作,不用像自己一樣辛苦。

有房有車、投資子女、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騎手代表的,是奮鬥在路上的中國青年,他們正努力活成新一代中產的樣子。

在這條路上,只有先跑起來,才能越跑越堅定,路也越跑越寬闊。

參考資料:

1.一個特殊的外賣站點和58位騎手.新京報"出圈」視頻

2.62個白血病兒家長,在燕郊送外賣.真實故事計劃

3.騎手們,來上大學吧!.美團騎手

4.為了患白血病的孩子,爸爸快跑!.中國青年報

5.無數個微小的人,如何扛起了時代的一座山?這些聲音值得被聽見.智谷趨勢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右下點在看,右上點【···】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據悉,帝都深處的人也會在睡前打開這個號。高層會議、宏觀經濟、城市脈絡、政策變動……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信號。

更多精彩經濟趨勢分析
請關注「智谷趨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