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瑞·達利歐

當財富、權力鬥爭以良性競爭的形式出現,激發人們將精力用於生產性活動時,就會帶來有效的內部秩序和繁榮時期;當這些精力被用於具有破壞性的內部鬥爭時,這就會造成內部混亂和困苦時期。

國家內部存在的制度或者說「秩序」規定人們之間應該如何相處。這些制度和人們在這些制度下的實際行為會產生相應的結果,這些因果關係決定了內部秩序,也會影響人們的行為,導致秩序時期和混亂時期交替出現。

瑞·達利歐,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基金。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橋水在瑞·達利歐的帶領下,逆勢避開2008年金融危機等大大小小各式危機,盈利頗豐,為投資者創造了巨額收益,躋身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位(《財富》雜誌)。

時至今日,橋水旗下管理資金約1600億美元,而瑞·達利歐也入選《時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他對投資原則和周期方面的獨到見解,被深入應用於橋水的實際投資工作中,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和借鑑意義,也深得政策決策者、商界領袖和各領域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同。

近些年來,瑞·達利歐一直致力於研究歷史周期與變化規律,希望以更宏大的視角剖析我們所身處的世界,以提供一些投資與生活的原則,幫助我們應對變化的世界。

建立在如此龐大規模的數據計算之上,瑞·達利歐梳理出了改變人類命運的3大周期以及影響周期的2大決定性因素,並得出預測:未來5年,世界將發生巨變。

以下是瑞對歷史周期以及影響周期的重要因素的理解。

01

改變人類命運的3大周期

以對歷史的研究為基礎,我將改變人類命運的3大周期分為債務/資本市場周期、內部秩序和混亂周期以及外部秩序和混亂周期。

參照歷史發展過程中3大周期所提供的信息,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世界秩序會按照一定規律發生周期性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為世界強權國家的興衰更替,也就是財富和權力的轉移。

1.債務/資本市場周期

債務周期是經濟和市場發生巨變的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如果覺得債務周期一詞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不妨設想央行有一瓶興奮劑,可以根據需要將其注入經濟。當市場和經濟增長下滑時,央行注入貨幣和信貸興奮劑,從而提振市場和經濟;當市場和經濟過熱時,央行減少或停止注入興奮劑。

這些舉措使貨幣、信貸、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產的數量與價格出現周期性漲跌。這些走勢通常表現為短期債務周期和長期債務周期。短期債務周期起起落落,通常持續8年左右;長期債務周期則通常持續50至75年(包括6~10個短期債務周期)。

長期債務周期在人的一生中只出現一次,大多數人對其會毫無預料。因此其到來往往令人措手不及,讓很多人遭受損失。

債務/資本市場周期涉及3種貨幣體系(硬通貨、債權、法幣),並分為相互推動的6個階段。

在債務/資本市場周期的第一階段,並不存在債務,或者債務很少,人們使用「硬通貨」。

在債務/資本市場周期的第二階段,出現了硬通貨債權票據(又稱票據或紙幣)。

在債務/資本市場周期的第三階段,債務增加;在債務/資本市場周期的第四階段,發生債務危機、違約和貨幣貶值,導致印鈔與硬通貨脫鈎。

第五階段,與法定貨幣脫鈎,最終導致貨幣貶值,第六階段,回歸硬通貨。

而政府部門有4種工具應對債務/資本市場周期:財政緊縮(減少支出)、債務違約和重組、將資金和信貸從富人向窮人轉移(如增稅)、印鈔並使貨幣貶值。

2.內部秩序和混亂周期

我在這裡姑且將國家內部的體制稱為「內部秩序」,內部秩序的改變可能不會導致世界秩序的改變,只有當造成內部混亂和不穩定的力量與外部挑戰交織在一起時,整個世界秩序才會改變。

所有的內部秩序都是由擁有財富和權力的某些群體管控的,他們以共生關係運作,從而維持現有秩序。

當財富、權力鬥爭以良性競爭的形式出現,激發人們將精力用於生產性活動時,就會帶來有效的內部秩序和繁榮時期;當這些精力被用於具有破壞性的內部鬥爭時,這就會造成內部混亂和困苦時期。

國家內部存在的制度或者說「秩序」規定人們之間應該如何相處。這些制度和人們在這些制度下的實際行為會產生相應的結果,這些因果關係決定了內部秩序,也會影響人們的行為,導致秩序時期和混亂時期交替出現。

內部周期同樣具有六個階段:

(1)新秩序開始,新領導層鞏固權力

(2)資源配置體系與政府官僚機構建立和完善

(3)出現和平與繁榮

(4)支出和債務嚴重過度,貧富差距和政治分歧擴大

(5)財政狀況糟糕,衝突激烈

(6)出現內戰或者革命

對照以上六個階段,美國已經進入內部秩序和混亂周期第五階段,財政狀況糟糕且衝突激烈,但未來10年內進入第六階段的可能性僅為30%,中國目前處於內部秩序和混亂周期第三階段,即和平與繁榮時期。

3.外部秩序和混亂周期

與上文所提到的「內部秩序」相對應,我們在這裡將國家之間的體制稱為「外部秩序」。

事實上,並非那麼遙遠之前,內部秩序和外部秩序還沒有區別,因為國與國之間沒有明確界定和相互認可的邊界。因此,內部秩序與混亂之間的六個階段也適用於國家之間。

二者的主要不同在於:國際關係更多地取決於原始實力的動態機制。

這是因為所有管理體制都需要有效且議定的:

(1)法律和立法能力;

(2)執法能力(如警察);

(3)裁決機制(如法官);

(4)明確和具體的結果,從而確定罪行並依法執行(例如罰款和監禁)。

在外部秩序中,這些規則要麼不存在,要麼對國際關係的指導不如對國內關係那麼有效。

如果一個國家的權力超過國家共同體的權力,那麼權力更大的國家將會制定國際秩序。

例如,如果美國、中國或其他國家的權力超過聯合國,那麼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就是美國、中國或其他國家,而不是聯合國。因為權力勝過一切,旗鼓相當的各方極少會不經鬥爭就放棄財富和權力。

當大國之間出現爭端時,它們不會讓律師向法官申訴。相反,它們互相威脅,要麼達成協議,要麼開始交戰。

國際秩序與其說是遵循國際法,不如說是叢林法則。

在繁榮時期,人們和國家更可能建立合作關係,在蕭條時期則更可能發生爭鬥。

當現有大國相對於新興大國走向衰落時,自然想要維持現狀或現有規則,而新興大國則想改變規則,使其符合不斷變化的形勢。

02

影響周期的2個關鍵因素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三大周期,另外兩個決定因素也值得我們注意:即創新和技術發展、自然災害。

創新和技術發展步伐,往往有助於人類解決問題和做出改進,推動進化過程;自然災害(即天災,包括乾旱、洪水和疾病)對人類歷史往往產生巨大影響,其對國家福祉及演變過程的影響甚至超過戰爭和經濟蕭條。

1.創新和技術發展

創新和技術發展可以促進生產率提高,將創新轉化為生產和資源分配,進而擴大世界貿易份額和軍事實力,增加經濟產出,建設世界領先的金融中心,在一定時期之後,構建起作為儲備貨幣的貨幣體系。

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人們往往可以解決大多數問題,以此推動進化過程。

例如,荷蘭人很有創造力,在鼎盛時期,荷蘭的發明占世界主要發明的四分之一,造船術就在其中,而造出的船能夠開到世界各地搜集大量財富。

荷蘭曾於17世紀在創新、貿易和財富方面是無與倫比的領導者,但隨後卻未跟上發展的步伐。最終,維持一個衰落和過度擴張的帝國變得不可持續。

到19世紀中期,荷蘭帝國已不再是世界領先的帝國。隨着第二波創新大浪潮出現,英國和美國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實現了超越。

隨着時間的推移,發明和創新的具體方式不斷演變,但人類不斷改進做事方式的決心始終不渝,用機器和自動化取代手工勞動,讓各國人民的聯繫更加緊密。

新的發明和改進不斷湧現,技術進步帶來的最重要的、無可否認的趨勢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趨勢可能會以難以預想的方式加速推進。

除此之外,計算機化正在影響決策的性質,加快決策速度,減少情緒化。它帶來了巨大的益處,但也構成某些危險。

一個社會的發明創新力是生產率的主要驅動因素。

創新和商業精神是經濟繁榮的命脈。沒有創新,生產率增長就會停滯不前。有了創新,一個國家的勞動者的產出水平就會超過全球其他勞動者的水平,從而推動成本競爭力提升,使其成為更適合做生意的國家。

2.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又稱天災,存在多種形式,例如流行病、洪水和乾旱。史上的天災(如乾旱、洪水、疾病)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縱觀歷史,天災對國家的福祉及其演變過程的影響甚至超過戰爭和經濟蕭條。

自古以來,旱災、洪災、流行病及其他嚴重的自然和生物災害給人類造成巨大傷亡,比人類給自身造成的傷亡更嚴重,導致無數人死亡、經濟崩潰,並加速了許多帝國和王朝的衰落。

在1350年左右,黑死病奪去了0.75億~2億人的生命。在20世紀,天花奪去了3億多人的生命,這是戰爭身亡人數的兩倍多。乾旱和洪水往往也會造成大範圍的饑荒和死亡。這些災難往往突如其來,難以預料。

就在我從事這些研究的過程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了,這是我們一生中從未發生過但歷史上卻曾多次發生的大事件。

因此,我認為在研究世界進化的過程中,自然界中的異常現象(如疾病、饑荒和洪水)也是值得考慮的可能因素。

無論如何衡量,與最嚴重的經濟蕭條和戰爭相比,這些罕見的異常天災的影響力甚至更大。天災(如乾旱、洪水和大流行病)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不過隨着人類適應力的增強,這種天災帶來的痛苦通常會減輕。

03

未來5年,世界將發生巨變

上文提到我通過對債務/資本市場周期、內部秩序和混亂周期、外部秩序和混亂周期三個大周期進行預測,提出了對未來世界的猜想:下一個大風險點將在我寫完《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一書5年之後出現,誤差為2-3年。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周期的發生時間無法精準判斷。

因為這些周期往往像颱風或者颶風一樣,我們大致知道會什麼時候發生,並為此做準備,等風暴來臨時會觀察風暴、密切跟蹤事態發展,以此儘量避免損失和傷害。

遺憾的是我們無法精準判斷風暴發生的時間和強度,但我們知道風暴可能會變得更猛烈,便應該為這種可能性做好準備。

正如我在這本新書的尾聲中所說:「我所獲得的一切成就,主要不是由於我知道什麼,而是由於我知道如何應對我所不知道的東西。賭未來就是賭概率,沒有什麼是確定的,連概率都不是確定的。」

但是如何基於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來做出生活決策和市場決策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一項需要學習的課題,我在這裡同大家分享幾項原則,希望可以為你提供些參考。

1.了解所有的可能性,考慮最壞的情況,然後想辦法消除無法忍受的情況

首先要確定和消除無法忍受的最壞情況,這是因為,在生活或市場的博弈中,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淘汰出局。

我是從1982年犯的一個大錯中學到這一點的,那個錯誤差點兒將我擊垮。在那次痛苦的損失之後,我計算了自身基本需求所需的花費,並努力攢夠錢,這樣最壞的情況就可以忍受了。

我記得,在我從零開始重新努力的過程中,我經常計算,假如沒有任何進項,我和我的家庭可以撐幾周、幾個月或者幾年。

現在我有一個「世界末日」投資組合,我知道憑着它,我們就可以度過最糟糕的情況,這是我的基礎。

通過閱讀本書,你也許可以發現,我設想了很多最壞的情況,包括蕭條、貨幣貶值、革命、戰爭、流行病、我犯的大錯誤、健康問題以及不同原因導致的死亡。

努力保護自身不受這些及其他因素的衝擊,是我的起點。

你可能覺得,我這麼關注消除最壞的情況,令人感到消沉,也會使我丟失機會,但事實恰恰相反。這麼操作具有解放和令入興奮的作用,因為已經考慮到了最壞的情況,(在清楚這一點後)這就讓我擁有了安全感、自由度和能力去追求偉大的成果。

2.分散風險

除了確保我考慮到了所有能想到的最壞情況,我還試圖通過有效分散風險,為我想不到的地方做準備。

基本上,如果我有一些頗具吸引力又互不關聯的下注機會,我就可以在完全不影響收益的情況下把風險降低80%。

雖然這聽起來像是一種投資策略,但它實際上是一種古老而完善的良好生活策略,我也將它應用於投資。

中國有一個成語「狡兔三窟"'意思是萬一一個地方變得危險,還有其他地方可以去。這一原則在艱難時日救了很多人的命,也是我最重要的原則之一。

3.首先考慮延遲滿足而不是當下滿足,這樣你將來會過得更好

4.與最聰明的人反覆溝通

我緊跟我能找到的最聰明的人,這樣我就能測試我的想法,並向他們學習。

正是這些原則使我獲益良多,遭受的不利影響相對輕微,並擁有穩步改善的未來,儘管一路上始終有顛簸。

所以我向你推薦這些原則,儘管你始終都可以自由選擇接受或不接受它們。

對政策制定者、他們的上司和其他感興趣的人,我還想說:使用我給你們的測量方法,或者根據統計數字構建自己的測量方法,來進行以下措施:

(1) 衡量你的國家和你感興趣的其他國家的健康程度;

(2) 看其健康程度是在改善還是在變差,以及以何種方式改善或變差;

(3)改變未來的決定因素,以贏得更好的未來。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格上財富: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