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康德
來 源:先知書店
本文共計2474字數,閱讀約需要6-9分鐘。
啟蒙是人脫離自己招致的不成熟狀態。所謂不成熟,是指人在無他人指導時便無法運用自己的理智。而這種不成熟,其根源不在缺乏理智,而在於無他人指引便缺乏決心和勇氣來運用自身的理智。
因此啟蒙的箴言便是:勇敢地運用你自己的理智(Sapere aude!)
大自然早已把人類從外界的引導下釋放出來,然而仍有大量的人願意終身處於不成熟的狀態,以至於別人如此輕而易舉就以他們的保護人自居。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處於不成熟的狀態更加安逸。
比如,一本書可以代替我們的知性,一位牧師可以代替我們的良心,一位醫生能夠替我們安排膳食......我無需自己操心,無需去思想,就已經有人替我將這些事情辦妥。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去做這些傷腦筋的事?
絕大部分的人把步入成熟狀態看作一件非常艱辛、非常危險的事。這一點早就被那些好心的保護人關注到了。
他們先是使家中飼養的小羊羔蠢笨,並小心翼翼地防着不讓他們擺脫學步車的牽引而邁出一步,當他們嘗試獨自行走時,再告之以危險並使之感到威脅。
這種危險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大,人類在跌過幾次跤之後總能學會走路。只不過曾經摔跤的例子會讓他們畏怯,嚇得他們不敢再做出任何嘗試。
任何一個人要從不成熟的狀態中奮鬥出來,都非常艱難,因為那幾乎已經成為他們天性的一部分。保護者不允許他們走出,他們自己也愛上了不成熟的感覺。
拋棄不成熟狀態後,人哪怕面對一個最淺的水溝也會畏畏縮縮不敢跳過,因為他們已經不習慣於自由的行動。因此,真正通過自己精神的奮鬥擺脫不成熟的狀態,並且邁出切實步伐來的,真的只有極少數人。

即便如此,人類自己實現整體啟蒙的機會很大。只要他們得到自由,啟蒙就不可避免。即使以保護者自居的人當中也會存在幾個獨立思考者,他們在擺脫了不成熟的羈絆之後,將會理性認識人類自身的價值和每個人獨立思考的光榮使命,並將這種精神傳布開來。
但是,啟蒙必須漸進完成。通過一場革命或許可以推翻個人專制以及貪婪心和權勢欲的壓迫,但卻絕不能實現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新的偏見在取代舊的偏見之後,仍將禁錮着沒有思考能力的大眾。
啟蒙無需他物,只要自由。而且是最純真的那一種「自由」:即在所有事務中公開運用個人理性的自由。
但是,我聽到各方面都在叫嚷:「不要爭辯!」軍官說:「不要爭辯!去操練!」稅吏說:「不要爭辯!去納稅!」牧師說:「不要爭辯,去信仰!」
我們發現每個地方都有對自由的限制。但是哪些限制會妨礙啟蒙,以及哪些反而能對啟蒙有促進作用呢?
我的回答是:人必須在任何時候都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只此一點便可將啟蒙帶給人類。
我所理解的對自身理性的公開運用,指的是任何人作為學者,在面對所有聽眾時能做的那種運用。一個人在其公職崗位或者職務上所運用的理性,我稱之為私下的運用。
公民不能拒絕繳納規定的稅額,如果他對賦稅擅行責難,公權力甚至可以當作誹謗而加以懲處。然而當同一個人作為學者公開發表見解,抗議稅收的不當,他的行動並沒有違背公民的義務。
同樣地,一個牧師也有義務按照他所服務的那個教會的教義,向班上的學生和他的會眾們作報告,因為他是根據這一條件才被委任的。但是作為一個學者,他有充分的自由、甚至有責任,將他深思熟慮後的建議傳達給公眾:關於教義的缺點、全部善意的意見,以及如何更好地組織宗教團體和教會團體。
那麼,一個神職人員,包括德高望重的教會長老,是否有權通過宣示效忠於某條不可更改的教義,從而獲得對其所有成員,進而對其民眾的永久性監護資格呢?要我說,這是不可能的。
達成這種阻止人類進一步啟蒙的協議,即使得到了最高權力、帝國議會以及最莊嚴的條約的確認,也只能是無效的。因為,它是對人性的犯罪。
追求進步是人性的天職。任何時代的人,都沒有義務和權力劃定一個界限,讓後世的人們無法去擴大認知(尤其是十分迫切的認知)、清除錯誤,以至於無法在啟蒙中繼續進步。
一個人可出於自身的原因,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對其應該知道的某些事物推遲自身的啟蒙。但是完全放棄啟蒙,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後代,則意味着將人類的這一神聖權利踐踏在腳下。
如果有某樣東西民眾甚至自己都不會施加於自身,那麼其君主就更不應該將它施加於民眾身上,因為他的立法權威完全取決於他是否能夠將其民眾的集體意志團結起來。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們是否生活在已經啟蒙了的時代,我的回答是:不,但我們生活在一個啟蒙的時代中。

沒有了外部的指導,人類整體是否能自信和正確地公開運用自身的理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離這個目標尚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我們也看到顯著的跡象表明他們已經清理出一條道路,得以自由地朝這個方向努力了,此外那些阻止人類達到普遍啟蒙和從不成熟狀態解脫出來的障礙,也正逐漸變得越來越少。
人類對自由思想的渴望,是一顆被大自然精心照料的種子。它一旦破土而出,就會逐漸改變人們的觀念,讓他們越來越能夠自由地行事。最終,它甚至會影響到政府的執政方式,在此之下,人會具有人的尊嚴,而不是任何組織的機器。
特別聲明
以上所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本公眾號為非營利性平台,刊發文章僅作學術交流使用。
對本公眾號原創之文章,如需轉載或引用該等文章的任何內容,請私信溝通授權事宜,並於轉載時在文章開頭處註明來源於公眾號「經濟學原理」及作者姓名。未經本公眾號授權,不得轉載或使用該等文章。
對非本公眾號原創之文章,任何商業運營公眾號如轉載,請向原創公眾號或原出版機構申請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