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注▲粥左羅▲和百萬互聯網精英,一起向上生長

這是粥左羅的第2166期分享

作者l 馮唐 編輯l 魯一 葉開甫
來源l正和島(ID:zhenghedao)
分享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在二十多年管理實踐的過程中,擔任過麥肯錫合伙人、華潤醫療集團CEO等職務的馮唐一直在琢磨:如何成事?少數人為什麼能成事?為什麼能持續成事?為什麼能持續成大事?

馮唐說:我的管理困惑都在中國,反覆比較,給了我最好幫助的還是中國古書和先賢。我不得不承認,我讀曾國藩的書最多、最勤、最有收穫。


我從商學院畢業之後就進了麥肯錫,近十年後,加入了我一個客戶的團隊,然後在體制內創業,如今在做一級市場投資,一直從事管理工作。一眨眼,都有二十年的工作經驗了。

我清楚記得在大學時,偶爾讀到招聘廣告,說要求有八年以上某種經驗,總是拉着同宿舍的人一起驚詫:什麼東西還需要有這麼長的經驗?這是真笨呢,還是真笨啊?

後來,殘酷的事實教育了我,八年不算長,管理是一生的日常,也是一生的修煉。

在我漫長的管理生涯里,特別到了後期,我漸漸沒了導師可以幫我解惑。

我的管理困惑都在中國,我反覆比較後,不得不承認,我讀曾國藩的書最多、最勤、最有收穫。

曾國藩為師為將為相,立德立功立言,救過中國幾十年,在非常難做事的晚清,持續做了很多很大的實事,提供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方法論和修煉法門。

01
管理自己

開始主要是管理自己:自己的時間,自己的體力,自己的情緒,自己的三觀。

01耐煩

曾國藩一生在官場,既在中央部委清閒地坐過辦公室,也在基層前線打過仗流過血,既帶過十萬人的大隊伍,也做過雄霸一方的大員。

但後人只看到他的風光,卻很少看到他的苦惱。

曾國藩在很多場合里說: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

「耐煩」二字,做事的首要修養,做任何事的首要修養。

既然要成事,就要做事。做事哪有不煩的,既然要做事,就要耐煩。

02能吃苦

曾國藩以晚明的名將孫高陽、明末抗清名臣史可法二人為榜樣。

二人的共同點是:都是文人,都帶兵打仗——既做得管理,又下得一線;既能運籌帷幄,又能衝鋒陷陣;既搞得了辦公室政治,又能和基層打成一片。

原因:能吃苦。

曾國藩也擔心,已經養成膏粱安逸之身,明天有了成事的機會怎麼辦?

成事的根基,是能耐得住辛苦。吃苦耐勞在很多時候比聰明伶俐更重要。

我認識的最強的一組CEO,最明顯的共同特點是精力旺盛遠超常人。沒有體力和腦力奢談什麼做事和成事?不能吃苦耐勞內心強大,奢談什麼帶千軍萬馬走過雪山和草地、走過一個又一個經濟周期?

03屢敗屢戰

成事不易,修煉成一個成事的人更難。一個成事的人想成大事,還是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在不朽的路上九死一生,「一將功成萬骨枯」。

曾國藩最著名的故事,也是他大半生的總結,就是「屢敗屢戰」。一次打脫牙和血吞,容易;一次次打脫牙和血吞,不容易。做個好漢,不容易。

曾國藩中期也想過退出,如果苟且巧退,看着被忽悠起來的人為了忠義衝鋒陷陣,丟不起人啊。只有繼續幹下去,不走回頭路。

一個修煉成了的成事人,還能一往無前,除了對成事方法論的諳熟、對不朽的渴望,內心最深處還得有一股蠻荒之力。

這股蠻荒之力靠念這本書不行,靠念什麼書都不行,要靠基因、靠命里有。

珍惜慘敗之時,正如珍惜傷你心的姑娘。

02
管理團隊

後來是管理團隊:核心小組成員都在想什麼?如何統一思想?統一思想之後,核心成員還有不同意見怎麼辦?政治思想工作更管用,還是業績管理更管用,還是一起喝酒吐槽更管用?

……

01推功攬過

曾國藩講管理,和MBA教的一樣:人才管理四方面,選、用、育、留。

「無兵不足深憂,無餉不足痛苦,獨舉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後、忠憤耿耿者不可亟得。此其可為浩嘆也。」

這是講人力的重要性,人是第一位的。

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功過面前,能做到公平的人都已經不多,何況分利聚義、推功攬過的人?

做事情搶在前、爭利益躲在後,重事實、說實話、不做假、不拍馬屁的人,永遠是稀缺的。

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和他/她做朋友,做一輩子的朋友。有這樣三五個朋友,這輩子比較好過。

做事情、組團隊的時候,一定要有三五個這樣的人構成的核心。

有了這樣的核心,不怕沒投資,不怕沒政策,不怕業績的起伏,事情一定是能做成的。

02愛才如命

求才之道,一要眼光准,下手快,志在必得,不得不罷休。二要抓住「關鍵人」,招到一個關鍵人,帶來整個團隊。

求才之事,是一把手工程。真正的人才,不見一把手,不和一把手情投意合,不會加入戰隊。

一把手很容易就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耗光,但是一把手也可以做得很容易:

管住三件事,找人、找錢、定方向,天塌下來有高個子的頂着。其中,找人是第一位的。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自述成功秘訣:「愛才如命,揮金如土,殺人如麻。」

能做到第一條「愛才如命」的一把手少而又少,以至於後世一直有一種說法,曾國荃當時根本沒說過「愛才如命」,只說了「揮金如土,殺人如麻」。

03常存有餘不盡之氣

「銳氣暗損,最為兵家所忌。用兵無他謬巧,常存有餘不盡之氣而已。」

氣,就是精神。所謂團隊有銳氣,就是團隊有心氣兒, 就是有強烈的好戰心和必勝的欲望。

用兵(帶團隊)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多巧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團隊有綿綿不盡的心氣兒,勝不驕、敗不餒,永遠不可抑制地跳動着一顆要爭取更大勝利的好勝心。

一杯酒下肚,一時鬥志昂揚,不難,但是長期用兵、長期讓團隊保持心氣兒極難。銳氣暗損,最為兵家所忌,也是兵家所最常見。

如何「常存有餘不盡之氣」,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帶隊伍的人(兵家)最好是個狂熱的阿爾法男:

好勝(Aggressive)

強取(Acquisitive)

貪得無厭 (Accumulative)

在似乎不可能勝利的狀態下取得過勝利,最好有魅力或者手腕讓團隊有時候盲目地相信他。

第二、選擇本性樂觀、好勝的人加入團隊。

第三、永遠有一個有挑戰、有勝算、有誘惑力的近期目標,哪怕大勢極其惡劣。


03
管理職責

做管理的人,職責就兩個:第一、知人善用;第二、懂得做事的規則和邏輯。

曾國藩對於「居高位者」,可謂深有體會——大是大非,黑白分明;但黑白分明的事是少數,實際發生的事情更多處於灰色領域,實際做事的人面對諸多困境,是非成敗都在變化。

在曾國藩看來,絕大多數決策似是而非,絕大多數的人似奸而忠,似忠而奸。

我理解曾國藩的苦衷,知人難,人心變得快,老實和尚不老實,正人君子辦傻事(連續辦傻事),特別是在末世。

我堅定地認為:人先於事,寧用樸拙君子,不用聰穎小人。

當然要有業績文化,但是更要先講價值觀文化:業績不向辛苦低頭,價值觀不向業績低頭。否則,一個團隊裡必然有相當比例的小人。小人的比例越大,公司翻車的風險與日俱增。

該怎麼辦呢?曾國藩的做法很簡單:

第一、對自己:守住底線,隨便他人說閒話。

第二、對下屬:用人長處,別管他們的小節,別管他人遞的小話,別搭理辦公室的風言風語。

如果一個做事的人,完全沒有負面閒話,完全沒有抱怨他的人,十幾年下來,很可能用的都是庸才。

在末世,成事的人容易求速效、看短期,容易向聰穎小人低頭。

這種心態和實踐也加速了末世的敗亡,曾胡左李的晚清中興之後,再沒出現像樣的成事人,大清很快就在內憂外患中煙消雲散。

04
結語

曾國藩是中國幾百年出一個的人物,也是一個實在的CEO。

我從高中時候就開始讀曾國藩,一直讀到現在。如果只記曾國藩的一句話,就記「大處着眼,小處下手」。

諸事無常,諸法無我,大局不是某個個人能真正改變的,哪怕這個人是曾國藩。大局日壞,他也沒辦法。

但是,士不可不弘毅,雖然不做夢大局有根本改變,但也不撂挑子、轉身就跑。

大處着眼之後,黯然神傷,那就轉頭小處着手,有一分,做一分,能做一分,是一分。

局面不好,要抗住,要堅持,守土有責,一分一分地做。

如果很多人這麼做,大局或許真的會漸漸變好,這也是無常中的有常。

本文轉載自正和島,摘編自馮唐作品《成事》,正和島作為果麥文化合作方,經授權發布。

END

做成事的關鍵在於

用正確的思維做正確的事

我花了6個月時間
把過去幾年的爆發式成長經驗
全部總結到這門成長課里
內含25個爆發式成長思維模型
囊括了我從月薪5K到年入千萬的成長心法
目前報名人數已突破11600人
下單後即可聽課
課程可永久回聽,並免費享受迭代
現發放一些大額優惠券,限時有效
成長有方法,一年頂三年
歡迎掃碼了解


看完記得關注@粥左羅

及時收看更多好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