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廣東省政府正組建的第三批赴港醫療隊仍以核酸檢測人員為主,人數或達到過千人甚至數千人,「相信能夠在短期內使香港具備全港性大規模檢測的能力」


目前香港只有18個社區檢測中心,以及在各區臨時開設的數十個流動檢測站。檢測設施數量不足經常導致各區檢測站人流爆滿。圖為一輛停靠在香港某私人診所外為市民臨時提供檢測的流動採樣服務車。《財經》記者 焦建/攝

文|《財經》特派香港記者 焦建

編輯|蘇琦

中國香港特區新冠病毒第五波疫情傳播導致確診者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之際,從2月21日早間起,內地援港核酸採樣隊已開始在特區內的元朗、油尖旺、北區、馬鞍山等地的五個檢測點參與為香港市民提供核酸檢測服務。

「我們不會容忍自然感染導致大量的長者死亡,所以我們的政策仍然是爭取動態清零。」2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則在一條特地為香港市民錄製的「打氣」視頻中稱,「不管你有什麼不同的政治觀念,但在人與病毒的鬥爭中,最高的人權就是人的生命,是健康的生命。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區對待COVID-19的指導思想是『生命至上,健康至上』。」

針對香港目前的疫情發展情況,鍾南山給出了預防傳播、加強疫苗注射、儲備藥物治療三個建議。因目前香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疫苗接種率還不夠理想,鍾南山說:香港的長者必須接受第三針疫苗接種。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月21日零點,香港新增753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60363例。此外,因感染新冠病毒導致死亡的病例不斷攀升,最近10日內已有3名嬰幼兒在醫治無效後去世,其中最小的僅有11個月大,是香港新冠疫情傳播兩年多以來最年輕的死者。

為應對第五波疫情的來襲,香港的醫療體系運作狀況不容樂觀。「衛生署、消防救護等部門已傾盡所有人力物力,以保障醫療系統不崩潰。」香港醫院管理局一位管理層人員近日表示:各家醫院的隔離病床使用率已達到上限,目前的情況嚴峻,只有重症、長者及幼童等最有需要的病人才可以入院。

2月1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也坦承,「這次社區暴發的規模和速度已超出我們在『抗疫鏈』中幾乎每個環節的能力,包括病毒檢測、隔離和治療。」

為配合香港特區政府開展重症研究、治療和核酸檢測等工作以儘快穩控疫情,2月19日下午,由內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專班派遣的第二批內地援港抗疫醫療防疫工作隊共114人趕赴香港。

除4名重症醫學專家外,前述工作隊中還包括核酸採樣隊隊員106名及管理人員4名。在與相關各方溝通並了解香港採樣及檢測模式和流程後,核酸採樣隊員的加入及多個檢測機構增設檢測儀器後,可使得原本只能啟動約10個左右檢測單位的檢測點提升至啟動15個至17個檢測單位。

從1月起至2月中旬,香港特區政府至少向2000個地點發出強制檢測公告,造成大量人群需要接受核酸檢測。但因香港只有18個社區檢測中心(以及在各區臨時開設的數十個流動檢測站),如市民希望免費接受核酸檢測,則必須去檢測站接受鼻咽拭子採樣,導致各區檢測站人流爆滿,一度需要排隊數小時後才能進行檢測。

2月22日,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內地支援香港的檢測人員和設備已投入工作,加上即將會有多兩個火眼實驗室開始運作,預計每日檢測量可由20萬增至最少30萬。

實現「應檢盡檢」,是香港目前防控疫情體系的第一道核心防線,但因目前檢測能力的提升仍處於「爬坡」階段,香港尚沒有足夠能力在短期內實現全民檢測。

對此,前述核酸採樣隊負責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弩向香港傳媒透露稱:廣東省政府亦正組建第三批醫療隊支援香港,隊員以核酸檢測人員為主,內地有很多醫院已接到指示並正在做足準備。

「規模有機會很大,人數或達到過千人甚至數千人,並以核酸檢測人員為主,相信能夠在短期內使香港具備全港性大規模檢測的能力。」張弩稱,「相信香港社會有共識、有心去做,在國家的支持下,是能夠做成的。」

此外,前述專家組在抵港後亦開始走訪幾間公立醫院。除兒童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外,亦曾到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了解香港的診斷、治療及護理確診病人的工作。

在應對疫情方面,內地專家提出的一系列建議包括:醫院每日更新病人情況四次、安排特別酒店予在深切治療部工作的醫護人員居住、專門予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使用的電腦掃描儀器,以及在疫情發布會上宜清楚講解病人的死因等。

參與相關會議的香港特區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許樹昌稱:「(內地專家)他們知道不少醫護在社區染疫,內地則規定深切治療部工作的醫護入住指定酒店,香港會不會特別有酒店是全間給醫護人員住?這個政府要考慮。至於疫情記者會公告,內地專家則建議清楚公布死因,年紀、長期病患、病人家屬決定不適宜急救、病人有沒有接種疫苗。」

因香港疫情防控形勢複雜,四名內地專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留在香港,並在個案追蹤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方面提供意見。




責編 | 阮璐陽
本文為《財經》雜誌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