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地表最強的風控研修班↓↓↓

作 者|Jerry Ma

來 源|交易法門

編 輯|撲克百家研究院,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我的一些經歷當中,我發現,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幾個普遍的現象:第一,行業內80%的人幾乎都是行業內的外行人,根本不懂自己所在的行業;第二,行業內越是錯誤的東西流傳的越廣泛,越是對的東西受到的批評越多。

我是一個不聽話的人,也是一個外行人,我曾經涉足過的領域也有一些,所以遇到內行人,我總是看法和他們不太一樣。尤其是行業內混得一般的人,我就知道他的看法肯定是不對的。其實,我覺得人類的進步就是從不聽話開始的,如果每一代人都完全聽上一代人的話,那麼整個人類就沒有進步了,都是在同樣的思維和認知下,不斷維持下去,然而人類的真正的進步,就是一代人否定掉上一代人的一些東西,然後有自己這一代人的東西,從而推動時代不斷進步。

整個行業也是一樣,整個行業大家都認為這個東西是對的, 都在傳這個東西,然後下一代從業者還是認為這個東西是對的, 還在傳播這個東西,這個行業估計多少年也不會有進步。期貨投資我覺得就是這樣一個領域,絕大多數人的方法都是不對的,而且錯誤的東西被廣泛傳播,對的東西被認為是錯誤的。

過去我一直講:投資不是靠曲線,而是靠識別機會並把握機會的能力!很多人不認同,他們說曲線就是你識別機會並把握機會能力的證書。今天,我想把這個話題稍微展開了講一下我的看法,不一定是對的,但是我最真實的理解和思考。

投資不是靠曲線

投資領域有一個我不太理解的現象:很多交易者拼命做曲線,做出一個平穩上漲的曲線,然後證明自己具備了交易賺大錢的能力,然後基於此曲線募集了大量的外部資金,最終的結果往往都是曲線製造者賺大錢了,投資者並沒有賺到錢。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商業悖論,或者說是一個欺騙傻瓜的遊戲。成功不具備慣性,過去的成功,不代表你未來還會成功,不然一個成功者將會永遠、一直、不斷成功,這顯然是不顯示的。所以,即便你過去在某個階段做出了一個比較成功的曲線,不代表你未來還會像過去那樣成功,因此,在我看來,那個曲線不代表任何你具備穩定賺大錢的意義,那個曲線唯一的意義就是自我欺騙和欺騙投資者!

曲線的自我欺騙是讓你自己都相信了自己具備持續穩定賺大錢的能力,很多人不斷在尋找那種的曲線,可能那個是他們理解中的聖杯,但實際上那樣的曲線只存在於幾何中,不存在於任何投資領域。

曲線的欺騙投資者是拿着這個曲線告訴投資者:我能夠穩定賺大錢,然後你把錢給我,然後我收2%的管理費,另外利潤部分我再分20%,至於虧損你來承擔,我用我的專業能力來幫你賺大錢。

如果你真的具備持續賺錢的能力,並且你的發心是為投資者賺錢的話,你一定不會採取現在私募或者公募的這種模式,而應該風險共擔,因為當前的這種模式,利用曲線騙錢的人不承擔任何風險。

首先,如果你真有持續賺錢的能力,你不應該收管理費通過規模來賺錢,但實際上大部分私募公募都是靠這個來賺錢,所謂的投研能力都是幌子,他們最牛逼的地方在於營銷能力,而不是投研能力和交易能力,披着投研能力疊加營銷能力把投資者的錢搞過來,規模最大,至於交易能不能賺錢,無所謂,看天吃飯,虧了就說大勢不好,對了跟大勢無關,而是我的投研和交易能力,進一步擴大規模,規模越大,管理費收的越多,穩賺不賠,沒有任何風險。

其次,如果你真有持續賺錢的能力,你不應該利潤分20%,因為投資者的資金是有成本的,放銀行里定存一定也有一定的收益,你如果有賺錢能力,一定是超額收益,至少在高於這些資金的定存成本以上的收益,你才有資格去拿投資者收益的分倉,不然,人家這個錢放銀行里無風險都能賺到這個收益,你拿着別人的錢冒着那麼大的風險才賺了那麼少的收益,還要再分人家20%,這證明不了你有賺錢能力。所以,你至少在5%或者6%以上的收益才有資格分投資者的利潤,低於這個水平,所有的收益都應該歸投資者本身。

再次,如果你真有持續賺錢的能力,那麼你一定是自己很有錢,如果你已經很有錢了,並且發心是好的,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賺到更多的錢,然後再分一點,那麼你至少要有風險共擔精神,這個產品你自己的錢要先干進去20%或者30%,剩餘70%或80%從外部募集,而不是100%全部外部募集。但實際上大部分做出曲線的人本身都是沒什麼錢的人,想拿別人的錢來賺錢實現富裕,一個都沒有賺到過大錢的人,拿着一個曲線騙更多的人給他錢,這個不合邏輯,除非你自己已經賺到了很多錢,並且你願意自己掏一部分錢來和投資者進行風險共擔,然後幫助投資者去賺錢。

所以,真正具備賺錢能力並且真心想要為別人賺錢的人,他的做事風格一定是與投資者風險共擔,靠能力賺取超額收益,公平合理進行分錢。如果一個管理者能夠做到以下幾點,我覺得不看曲線,你聽了他的投資理念,了解了他的經歷,你一樣可以把錢給他:

不收任何管理費。
最低收益(5%)之上利潤階梯分成。
自己至少認購30%的規模

國內的這些私募或者公募都沒有這樣,基本上都不是真正靠交易能力賺錢的,而是靠營銷能力,打通券商或者銀行渠道,那個錢就源源不斷來了,尤其是進入券商白名單之後,規模就容易上的很快,至於最終能不能給投資者賺到錢,那個不是最重要的,反正自己是穩賺不賠的,甚至還存在很多道德風險,例如基金經理老鼠倉,公募給私募接盤等等。

所以,當你每天在那裡做曲線的時候,我不知道你是想進行自我欺騙,通過曲線告訴自己:老子具備了持續穩定賺錢的能力,還是為了欺騙投資者呢?

在我看來,整個事情的本質決定了,它不可能為了投資者的利益賺到錢的,因為無論能不能給投資者賺到錢,管理人都是可以賺到錢的,對於管理人來說,沒有風險共擔意味着零風險以及潛在的道德風險;有了管理費意味着無風險利潤,規模越大利潤越大;利潤分成純看天或者運氣,賺了是自己牛逼,藉此繼續擴大規模,虧了就是市場大環境的問題,與自己無關。

認清楚了這個事物的本質之後,我發現,有那個買基金買私募的錢,不如投資到自己身上,豐富自己的投資認知、投資能力以及 投資經驗,然後靠自己的真本事去賺市場的錢,但是這個是很難走的路,但是我相信,當你走通了之後,你一定會很有成就感。這個才是我的初心,也是我一直想要追求的東西,如果以後我做產品的話,我一定要按照自己上述認可的方式去做。

所以,我不太喜歡跟談曲線的人聊天,因為在我看來,要麼他們沒看明白這個事情的本質,用曲線來證明自己欺騙自己;要麼是他們看明白這個事情的本質了,只是用這個曲線來騙投資者的錢。前者是認知不行,後者是品德不行。跟認知不在一個層面上的人聊,那是雞同鴨講,聊不到一塊;跟品德不行的人聊,那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當然,我並不是反對一切做曲線的人,如果是滿足我所說的那三種條件去做曲線人,那我也是非常敬佩,並且願意向他們學習的。

識別機會的能力

當我意識到:投資不是靠曲線,而是靠識別機會並把握機會的能力!我就發現很多交易者的思路是不對的,他們根本沒有識別機會的能力,那就更難抓住這樣的機會。

就像古人說的:善奕者謀勢,不善奕者謀子,善謀勢者必成大事。就像下象棋一樣,會下象棋的人謀求的 是全局大勢最終的勝利,不會下象棋的人天天在那裡吃小卒子,最後輸了整盤棋。這個思想被兵家用到兵法里了,改為:善謀者謀勢,不善謀者謀子,謀勢重於謀子,謀事為上,謀子為下。打仗的時候也是要謀求全局大勢,而不是在一兵一卒上的廝殺,《孫子兵法》的思想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差的方式才是打仗來解決戰鬥。同樣的思想也被用於縱橫家,就像鬼谷子所講的:善謀者謀勢,不善謀者謀術,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古人尚且知道互相借用智慧,我們更應該向古人借用智慧。把古人的這種智慧運用到期貨交易中,你會發現,很多高頻交易者,都是在謀子,他們每天頻繁交易,賺一點就走,不管方向,不看大勢,賺的是隨機波動的錢,然後自己還在那裡心理幻想,我今天賺了幾千塊,一個周能賺幾萬塊,一個月能夠賺幾十萬,一年能賺幾百萬,夢做得很好,那個是數學或者幾何公式的算法,不是投資交易,他們就屬於典型的不善奕者,不善謀者,謀的東西不對,做交易一輩子也不太可能成功的。

期貨交易想要做出來,一定要成為善奕者,善謀者,這樣的人謀的是大勢,也就是識別機會的能力,只有你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機會,你才有可能抓到別人抓不到的東西,當然,看到了未必一定就能夠充分抓到,也需要具備把握機會的能力。

所謂識別機會的能力,就是你能看準方向和區間,即底部區域到頂部區域的空間。實事求是地來講,這個是非常難的,但也不是那麼難,它是有方法和技巧的。雖然,我在公眾號裡面寫了各種內容,但是我並沒有把這種方法寫出來,對於具備思考力的人來說,他一定可以通過我寫的內容當中歸納總結提煉出核心的東西,從而具備識別機會的能力。

我在《尋找確定性和賭不確定性》這篇文章中介紹了兩種投資思想,本質上是確定性硬幣的正反兩面,一個是從正面去抓確定性機會,另一個是從反面去抓確定性機會。從反面抓確定性機會是受塔勒布的思想的影響,從證明抓確定性機會是受到很多成功的大佬的啟發,只是他們沒有把最最最核心的那個東西給點破。

我公眾號的所有文章也並沒有點破那個東西,雖然我在表象上找到了一些確定性大行情的識別方法,但是沒有明確那種表現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最近我寫了一篇文章《商品定價的四種模式及潛在風險!》,然後Pro群一個老大哥聯繫到了我,我們微信電話溝通了300多分鐘,一直聊到凌晨1點多,那天晚上我很興奮,他一句話震撼到我了,一下子給我打通了任督二脈,把我公眾號裡面記錄的內容一下子都連起來了,我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一直認為,牛人之所以是牛人,就是因為他的思維和認知與你不一樣,如果他的理解和認知都與你一樣了,憑什麼他是牛人,而你不是。所以當你覺得一個人很牛的時候,他的某種觀點或者認知與你不同時,你應該主動熔斷,然後對他的認知和觀點進行思考和學習,學會了,可能你就會成為像他那樣的牛人,甚至比他更牛,而不應該用情緒的應激性,開始抬槓,不去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而是去證明自己是對的,或者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別人。槓精會因為事實而憤怒,如果事實不符合他們的觀點。

作為我來講,在我這樣的年紀,能夠得到一些前輩有價值的指點,我感到十分慶幸,好在我沒有槓精屬性,不然,生活中的這種貴人會慢慢離我而去。另外,前兩天Pro群的一個朋友跟我講了一個事情,就是他之前的合作夥伴一直蹭他的資源,卻沒有任何表示。我聽了這個之後,就回到那個蹭資源的人生意做不大的,格局不夠,或者不懂人際關係,因為當你一味讓人免費幫你時,一次可以,若次次如是,你失去的將是那個願意幫你的人。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幫助我們的人獲益。

基本面基於數據同時又高於數據,高於數據的部分是每個人對數據信息的加工、處理以及邏輯分析能力,所以即便同樣的數據擺在面前,高於數據的部分不同,大家得到的結論是不一樣的,然而高於數據的部分往往蘊藏着識別機會的能力,而基本面交易者想要賺大錢,必須具備這種能力,過去的我只具備基本面的一點基礎皮毛,現在的我可能慢慢在具備這種能力,我也希望對基本面交易者都能夠慢慢在實踐中不斷成長,最終具備這種能力,識別出還沒發生的大行情。

我過去在公眾號文章中介紹了很多識別大機會的方法,這個都是從表象上去識別的,都是術,其實他們離本質的東西很近,我看到了本質的東西,只是沒有發現。但我相信,悟性高的人一定可以從我過去的內容中找到這個本質的東西,因為你也會看到,只是可能和我當時一樣,看到卻沒有發現!

所以,我喜歡跟只賺大錢不賺小錢,聊確定性機會,聊不可逆行情的人進行交流,這個是認知同頻,大家交流之後,一些方法心得,可能就一兩句話就能夠受益匪淺,然後為我所用。交易者的孤獨,不是需要別人認同你,而是需要別人聽懂你,可以是聽懂但未必認可,很多時候,認知不同的人孤獨就在於,別人聽不懂你,而不在於別人認不認可你。

把握機會的能力

當你具備了識別機會的能力時,距離成功只有一半了,還需要把握機會的能力。把握機會的能力主要涉及到交易手法的問題,同樣一波行情,不同的交易手法最終能夠獲得收益可能會差別很大。

過去我講了很多把握機會的能力,都是具體的交易手法,其中遭到反駁最多的就是重倉搞起爆點的交易手法,很多人說不具備可操作性,很多人在那裡糾結重倉是多重,30%還是50%還是80%這些問題,我就知道,他們根本就沒辦法理解重倉搞起爆點這種交易手法的核心,它一定是和識別機會的能力相結合。

說不具備可操作性的人,是因為他們自身根本就不具備識別能力的機會,所以他們無法理解傅海棠所說的行情100%是可以確定的。傅海棠的交易手法之所以敢於重倉甚至滿倉搞起爆點,是因為那個時候他找到了確定性,確定性機會來的時候,上來就是重倉搞,但是你會發現傅海棠為什麼反對浮盈加倉,因為當價格上去了,這個品種有了利潤甚至很好的利潤的時候,他就沒有了確定性,所以他不敢重倉也不加倉,以為隨着盤面價格上漲,浮盈不斷增加,他最初的重倉就變成了輕倉,後面價格起來了,沒有確定性,他就不去浮盈加倉,這是一個閉環的邏輯。

當然,這只是一種交易手法,很多人不敢重倉,都是因為看不准,不具備識別機會的能力,當然,心理沒有確定性的人,聽到確定性就diss你,聽到重倉搞起爆點就diss你,當然這種手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至少比那些輕倉干大行情的人要好得多。之所以說他這種手法不好,就是有時候容易浪費行情,最終賺大錢是靠自己識別機會的能力賺到的,而不完全是靠把握機會的能力賺到的。我對這種賺大錢的理解是,70%的識別機會的能力+30%的把握機會的能力。

當然,重倉搞起爆點的交易手法還是有一些細節的問題,我在Pro群里以及相關文章里也給大家提到過,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依然是術的東西,雖然也有用,但是深度不夠,當你真正具備了識別機會的能力之後,找到了確定性之後,其實這些術都可以不那麼重要的。術的層面上,我講的那些技巧,已經夠用了,但如果道的層面上能夠理解,你就會有種自己遲早會在期貨市場上賺大錢的強烈預感,更多的是境界和把握上的提升,更能感受到期貨的樂趣。

但實際上,把握機會能力的部分還是可以提升的,做到50%識別機會的能力+80%的把握機會的能力。其實這個方法我也講過了,它的入場也是重倉搞起爆點,區別在於浮盈加倉,為什麼敢浮盈加倉呢,因為重倉搞起爆點只是識別機會能力一半的體現,識別機會的能力是可以識別方向和區間,即底部區域和頂部區域,重倉搞起爆點就是重倉買在了確定性的底部區域,這是識別機會能力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就是能夠找到確定性的頂部區域,只要價格距離頂部區域很遠,重倉搞起爆點之後就是浮盈加倉,能加一手是一手,到時候回撤的時候,再一手一手地減,等到回調結束,再一手一手加回去,知道價格到了頂部區域,然後走人。這樣的話,同樣一波機會,從底部區域一直干到頂部區域,比傅海棠單純重倉搞起爆點的手法賺得倍數多了很多,有很多高人是這樣做起來的。

我最初聽到這個交易手法的時候,是第一次發財大會上,柱子哥跟我講的,後來陸續也有其他朋友跟我講這種交易手法,入場都是一致的,重倉搞起爆點,區別在於是否進行浮盈加倉。當然,我也這樣搞過,最初是小資金搞,試錯成本低,比如10萬可以干到幾百萬,都是這樣干出來的,但是期間有個問題就是回撤比較大,如果幾百萬上千萬這麼幹的話,中間的回撤可能會很考驗自己的內心承受能力,小資金干到幾百萬倒沒事,大不了就不要了,但是500或者1000萬起步去這麼幹,後面做起來了回撤都是千萬甚至上億,需要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但是,很多高人都是這樣做起來的,不僅僅具備識別機會的能力,也具備了把握機會的能力,同時還具備了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除了重倉搞起爆點的交易手法之外,還有一種就是分批重倉法,這個就是去賭不確定性,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顯性利空兌現把某個遠月合約砸的很低;第二,買入估值,靜待驅動;第三,有炒作題材,利用不確定性賺錢。

就像豆粕這種的,你很難事先分析出大行情,只有一個字:賭。不確定性+遍歷性=確定性。其他一些農產品的分析更多的是對事件驅動的交易能力,這種事件驅動最賺錢的階段是炒作減產預期,其次是定產之後的炒作開秤價,最後炒作需求的時候屬於魚尾行情,波動和不確定性都變大了。

所以,對於我個人來講,識別機會的能力用在工業品和農產品是不一樣的,工業品需要我主動出擊,利用數據進行分析得到結論,農產品要麼是賭不確定性+遍歷性=確定性,要麼是考驗我的事件驅動交易能力。不同的品種,方法上略有差異。

所以,對於做不確定性+遍歷性=確定性的交易機會,手法就不是重倉搞起爆點,雖然倉位上都是底部區域重倉,但是可以是分批買,不一定追求買入之後很短時間內就爆發,可以在那裡等着,上漲之後,也是可以浮盈加倉,當然,也可以不浮盈加倉,這個是看個人自己的。

如果浮盈加倉的話,我個人的觀點是,最好是加倉的部分帶着止損,如果你不帶止損的話,可以通過浮盈加平值期權,期權買方自帶止損了,大不了歸零了,這些都是可以變通的方式。

把握機會的能力就是吃到你識別出來的底部區域到頂部區域的這段行情,同時倉位足夠大。很多人的交易手法是輕倉不止損的,浮虧死扛,認為不可能一直漲或者一直跌,結果浮虧之後補倉來優化成本,慢慢變成了重倉,而且是重倉被套住了,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地位。然後不斷做T或者換月來抗,這些手法我都用過了,我覺得這些都不好。這種手法本質上不具備識別機會的能力,也沒有把握機會的能力,容易小賺爆虧。

當然,我並不是鼓勵重倉交易,重倉搞起爆點+浮盈加倉的交易手法只適合具備識別機會並擁有超強把握機會能力的交易者;重倉搞起爆點的交易手法只適合具備超強識別機會並具有優秀把握機會能力的交易者;分批重倉賭不確定性+遍歷性=確定性的交易手法的普適性會下沉到具有超強認知能力並具有優秀把握能力的交易者;對於大多數交易者,只適合輕倉交易,然而這些輕倉交易者往往比較高頻,其實有時候想想,他們根本就不適合期貨市場的,如果交易不能夠讓你過得更好,那麼你為什麼還要繼續交易呢,一直虧錢而導致生活變差的交易者,可以參考一下《【勸退檄文】期貨交易,你真的適合嗎?》。

我的錯誤

雖然,我一直在寫一些期貨相關的內容,很多人也找我去講課、做培訓,說一年可以賺多少錢,我都沒有去,我沒去並不是我害羞不敢講,而是因為我覺得我教不了,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去悟,我只能偶爾說點自己的心得和體會,我也只是說說盲人摸象自己摸到的那部分,也未必就對,所以不斷在更新自己的認知和方法,只能在一定範圍或者一定時間內有道理。

所以,很多時候,有的交易者朋友看來我寫的東西,然後去做交易,虧了錢,就開始對我說一些不好的話,這個是我應得的,我不喜歡去逃避任何問題,我喜歡直面問題,把這個問題當作道場來修行,通過修行獲得智慧,然後再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徹底擺脫這些煩惱。很多時候,公眾號留言中不好的話越多,我反而發現自己心量越大了,不該有的心好像消失了,也是感謝大家對我的批評和指責,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一些錯誤。

除了交易者的指責之外,一些媒體也從側面去對我的文章進行反駁,比如,之前我寫過《紅棗,一個充滿爭議的品種!》這篇文章,後來某報官網某記者也寫了一篇文章,我就不說文章的題目了,後來該報公眾號都沒有轉發這篇文章,反而是某企業公眾號轉發了,隨後,某報官網和某轉發的公眾號都把這篇文章給刪了。這篇文章的來龍去脈,我很清楚,我就不講了。

我只講自己的錯誤問題,在我的那篇文章中,我替多頭叫屈了,有一股憤世嫉俗的語氣,但是回過頭來看,我覺得我是有問題的,紅棗最大的問題還是現貨根本就沒起來,現貨沒起來的情況下,期貨拉那麼高,政策去打擊投機資金是可以理解的,政策管不了現貨,但是現貨本身就是沒起來,但盤面就是炒作過度的問題。在《商品定價的四種模式及潛在風險!》這篇文章中,我把政策定價也拉進來了,這個是遊戲的一部分,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就只能是供求決定價格,不能是政策決定價格,既然來到這個市場,玩這個遊戲,只能夠充分地認識規則併合理地利用規則,而不應該去抱怨規則。

在這裡,我要向那些因為看了我的文章而虧錢的交易者說聲抱歉,以後我會對具體品種的觀點注意一下,避免讓大家受到影響,也要向我之前所批評的交易所說聲抱歉,以後我不會再去對交易所的行為做一些不好的指責。我希望自己的文章中充滿正能量,傳播一些客觀、有價值、正能量的內容,把那些不好的東西去掉,希望能夠給期貨交易者帶來一定的啟發,也希望能夠為整個期貨行業儘自己的一份力,讓期貨行業變得更好、更成熟。


TGW大宗商品企業風險管理研修班第2期

名額所剩不多,快來搶票啦!

課程內容涵蓋大宗商品企業風險管理核心模塊

業內一線風控專家賦能

讓你站在400,000米的高度——看清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