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互聯網招聘平台的「病根」在哪?


作者 |周戎
編輯丨蔡真
來源 | 野馬財經
本文約2300字,閱讀時長約8分鐘

中國男子李亞明(化名)在輕信招聘網站虛假招工廣告後,被詐騙集團脅迫偷渡至柬埔寨,並慘遭拘禁、轉賣、抽血的新聞近來引發社會熱議。

「極目新聞」等媒體也報道稱,自2020年以來,陸續有多名中國人赴柬埔寨金邊、西哈努克港(西港)從事詐騙工作,後來因與公司有爭議而被限制自由、電擊、毒打及綁架勒索等。李亞明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

鳳凰網援引柬埔寨血奴救助事件的中柬義工隊隊長陳寶榮的消息稱,柬埔寨確實存在暗網人口交易。「中國人被明碼標價,以1.5-3萬美元售賣」。而李亞明透露其被轉賣三次,最後一次被轉賣的價格是18500美元。

被轉賣還只是慘劇的一方面,因抵制分配的詐騙任務,無法被榨出錢來,李亞明最終被當成「血奴」。據李亞明介紹,因其為特殊的RhO型,於2021年8月起,每隔一個半月被抽一次血,每次抽血1500毫升,共計被抽血7次。

不幸中的萬幸是,經內部人士搭救,該男子已經脫離魔抓,並於2月12日在中柬第一醫院接受搶救,目前已度過危險期。對此,中央政法委官方微信公號「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就表示:「哪怕本案熱度漸退,中國執法司法機關依然會用細緻查辦、依法嚴懲為受害者討回公道。」

血奴事件的輿論發酵後,涉事網站58同城成為眾矢之的。

58同城對外表示,對於受害者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時緊急溝通到相關部門,了解到該案件正在持續調查,目前尚未確定受害者是在58同城查看到的招聘信息,58同城也未查到對應企業發布的招聘信息。

但這一聲明似乎並沒有消除外界的質疑,招聘網站的漏洞其實由來已久。

不止一次出現問題

截至2022年2月22日,黑貓投訴上關於58同城的投訴量達9660件。而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58同城、詐騙」為關鍵詞搜索,也可檢索到3886篇文書,有些案件的涉案規模高達百萬。

與「血奴案」類似,2018年,58同城也被曝出一起匪夷所思的「人體運毒案」。

《中國青年報》報道,生於1994年的小偉,在58同城看到一份「工作地點在雲南昆明、保底8000元、包吃住不拖欠工資」的工作,面試後,小偉才知道,該工作是通過人體將緬甸的毒品運至國內。不過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參與運毒的小偉被判刑15年。

耐人尋味的是,58同城的誕生,恰恰起源於「反欺詐」。

2020年,接受人民網採訪時,58同城CEO姚勁波曾透露,「2000年,作為萬千北漂中的一員,我第一次租房子就遇到了套路滿滿的黑中介,1200元中介費和中介一同消失」,因而產生了「做一個值得信賴的信息服務平台的想法。」

作為一家靠信息費和會員費存活的平台,高流量和信息的豐富度就成了58同城能否運轉的雙輪驅動器。58同城美股退市前最後一份年報——2019年財報顯示,58同城的營收主要由會員費、網絡營銷服務、電子商務服務以及其他收入四部分構成,其中會員費和網絡營銷服務的營收分別為44.71億元和101.58億元,占總營收的29.7%和65.2%,二者合計占總營收的94.9%。

「為了吸引流量,58同城需要提升信息的豐富度」,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在「劣幣驅逐良幣」的影響下,58同城內的虛假信息也變得愈發泛濫。

圖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此前採訪58 同城員工,對方透露有人奉勸姚勁波改變商業模式,減少虛假信息,但姚勁波卻拒絕此提議,因為他認為即使因為虛假信息被處罰, 58同城也能保證利潤,然而一旦嚴打,則可能會導致 58 利潤下滑。但該說法未經過官方證實。

互聯網招聘的通病

事實上,58同城的虛假信息問題並不是個例,幾乎是整個互聯網招聘行業的通病。

2017年,東北大學畢業生李文星通過某招聘App拿到了科藍公司的offer,隨後獨自去公司報到。然而多次失聯後,「李文星的屍體在天津市靜海區G104國道旁水坑裡被發現。」

案發後,天津市靜海區公安分局經過周密地調查對外表示,李文星極有可能被「誤入傳銷組織」,並依法控制相關人員。

圖源:觀察者網

李文星事件後,招聘網站亂象被大批揭露。如趕集網被指出現大量認證為「上海迪士尼樂園」、「川沙遊樂園」等企業發布的招聘信息,其中包含眾多薪酬與工作不符的虛假職位。有求職者面試後被收取了數百元的費用,但結果高薪職位卻並不存在。

2021年8月,有媒體報道稱,有一女生在智聯招聘上找工作時,認識了一個網友,後者屢屢誘導前者進行外匯投資。最終,通過「殺豬盤」的方式,該女生被騙51萬元。

虛假信息是網絡招聘通病,也是求職者的痛點。

2019年,艾媒諮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招聘行業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在使用互聯網招聘平台的不良體驗中,介意企業信息不真實的用戶占比達到了34.8%,位列第一。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歸根結底,目前互聯網招聘行業存在的主要矛盾,主要還是付費的企業與「白嫖」的用戶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矛盾。

一方面,在平台上發布信息的企業稱得上是「金主」,如果招聘企業的認證體系愈發嚴格,那麼就會把眾多的「金主」拒之門外;另一方面,互聯網招聘產品向C端付費就等於把流量送給了競爭對手,而C端增值服務帶來的營收占比遠遠不及企業服務費。

為了在資本市場有一個更為理想的市值,互聯網招聘平台在增收和嚴苛的認證體系下,大多會讓天平向前者傾斜,這就會使得在招聘市場中,本身就處於弱勢的求職者,在信息方面更加不占優。

負面輿情頻發,互聯網招聘企業不能再一味的以企業的需求為重,更應站在求職者的角度主動檢驗招聘者的信息真偽。

不過好在,考慮到虛假信息泛濫在長線上終究會傷害到自家平台,互聯網招聘企業也在不斷地調整自家的業務模式。

比如,2017年發生李文星事件以後,BOSS直聘就發布公開信稱,「對於在BOSS直聘平台上被虛假招聘傷害的用戶,我們承擔法律和道義的責任」,通過「機器+人工」審核嚴格檢驗招聘者的身份,並同步建設求職安全中心。

2022年1月,趕集網升級為「趕集直招」,大幅提升招聘者的准入門檻,通過短視頻探店、AI 面試間等功能,讓求職者全面了解企業環境。

在行業從業者痛定思痛,抬高審核門檻的大背景下,但願「血奴」事件徹底根治互聯網招聘行業的「病根」。

©野馬財經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