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易十三五
來源:格隆匯APP(ID:hkguruclub)
01
「阻止」了至少一場「入侵」
「只有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才是正義的。」
——埃德蒙·伯克,愛爾蘭政治理論和哲學家
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也是歐洲最大進口天然氣來源。北溪-2是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五家歐洲公司的合作項目,每年可輸送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可滿足歐洲10%的天然氣需求。
要知道,北溪-2對於最近歐洲非常重要。
可還記得2021年那場波及全球的能源風波?經濟復甦帶來通脹預期,國際煤炭、石油等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加之以新能源產業鏈未能閉環,氣候波動等不可抗力致使水電風電產出下降,引發燃料市場恐慌。截至當年Q3,歐洲天然氣價格已經翻了兩倍,電價也水漲船高。
但北溪-2對於烏克蘭和美國來說是眼中釘。
此前的俄歐天然氣管道經過烏克蘭,不僅給當地共贏了充足的天然氣,而且每年還能給當地帶來近30億美元的「過路費」。對於俄歐建設新天然氣管道、繞開烏克蘭的做法,澤連斯基十分不樂意。
美國方面,從奧巴馬時代開始,到後來的特朗普、拜登,歷任美國總統無不努力向歐洲推銷能源。與此同時,2021年12月,有美國官員向烏克蘭國會議員直言,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洲將把北溪-2當做制裁的「武器」。
2021年9月,頂着巨大「制裁」壓力的北溪-2管線全部完成,並於10月份開始注氣。
也是在這個時候,烏克蘭危機走向了「戰爭」邊緣……如果俄羅斯與歐盟因烏克蘭問題而惡化,那麼北溪-2也將陷入尷尬的境地。
俄烏局勢的持續升溫,背後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02
石油、美元、航母——20世紀貨幣論
「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
——亨利·基辛格,美國前國務卿
能源對於整個現代貨幣信用體系的作用巨大。在爭奪能源的路上,人們甚至不惜動用一個國家強大的軍事機器。
20世紀下半葉,經過兩場世界大戰的洗牌,經濟重新開始飛速增長,貨幣需求不斷擴大。然而到了70年代,黃金開採速度跟不上貨幣需求增速,加之產業轉移下黃金儲備外流,瓦解布雷頓森林體系勢在必行。美元將錨點切換到了信用上。
但怎樣確保信用?現代貨幣並不具備典型意義的使用價值,也不再錨定貴金屬價格。但如果大家都需要這種貨幣,它就存在信用。
有現代文明的地方就有石油需求。
2020年石油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仍有約31%(1990年代為40%),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總商品,其貿易總量大大超過黃金、鐵礦、鋁、銅等大宗商品的總和數倍。
而當人們只能用美元購買石油,意味着美元信用高於石油。
70年代至今,美國一直在世界主要產油國積極布局。
首先是1974年與OPEC首腦沙特達成盟約,內容包括OPEC石油商品必須以美元計價,而美國將擁護沙特王室。石油美元就此誕生,大約整個70年代,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80%以上。
當然OPEC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2001年11月,薩達姆宣布伊拉克將「使用歐元替代美元,對其石油儲備進行重新定價」,公開對石油美元提出挑戰。無獨有偶,2003年卡扎菲跟馬來西亞以及幾個伊斯蘭石油國家一起,簽署了協議,建立「黃金第納爾」貨幣,且約定石油和天然氣必須使用「黃金第納爾」結算。
2003年3月20日航母開到了波斯灣,伊拉克戰爭爆發;到4月15日美軍在伊拉克主要軍事行動宣告結束;隨後在5月16日,五角大樓任命的伊拉克石油部顧問立即建議,伊拉克「新政府」可以不顧OPEC給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及出口配額。
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伊拉克。但在這之前的2011年2月,利比亞內戰爆發,到10月份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殞命,黃金第納爾分崩離析,內戰告一段落。
而伊朗這個刺頭,試圖使用人民幣為石油計價,大概是因為真的在搞「大殺器」,才配擁有「談判桌+航母」待遇。
石油美元體系就這樣支棱了近半個世紀。
儘管在20世紀80年代美蘇冷戰中,全球外匯儲備一度急劇下滑到45%,但到90年代蘇聯解體後,又回到了60%的水平。
如今全球美元儲備,再沒有回到20世紀70年代80%的占比。
最直接的原因,與歐元崛起有關。
20世紀最後一年,歐元啟動,並在短短几年時間內成為世界第二大貨幣。據2005年統計,2004年,歐元在國際債券存量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約20%增至30%以上;歐元在國際債券發行額中的比重約為39%,接近美元的45%。
如果單純通過貿易額決定貨幣信用,那麼21世紀初歐元無疑是最具信用的貨幣。2002年起,歐元區的貿易額就比美國高出24%,貿易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7.3%,高於美國的22.6%。即便在最近10年中,歐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使用量也與美元交替登頂。
從《羅馬條約》到維爾納計劃,再到歐洲首個共同貨幣單位埃居,以及如今的歐元,歐洲領導人在尋求貨幣體系自主的路上付出了諸多努力。眼下單從結算量看,歐元確實有望挑戰美元的霸主地位。
但很不幸,伊拉克戰爭、北溪-2是十分嚴厲的警告。沒有航母的絕對優勢和石油這一核心資產的背書,歐元即便錨定自身在工業製成品的貿易規模,也無法消除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浮動對持有收益的影響,其信用也終究難以與美元並肩。
03
21世紀「百年未有」之核心資產變局
「貨幣是歷史的一部分,研究貨幣史,總的目的是幫助理解歷史。」
——彭信威,中國貨幣史學家
當然,這種桎梏,也會隨着時間推移而逐漸減退。
技術的發展使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出現,下一個時代,又會有什麼新手段,誰又會成為新贏家?
曾幾何時,一罐白色粉末就能讓航母繞過聯合國安理會開到波斯灣。後來,歐盟領導人在烏克蘭問題上,甚至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與俄烏簽訂《明斯克協定》。
而也許是巧合,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為50~60年,新技術的出現一般出現在長周期的下降階段,並在下一周期的上升階段被大規模應用;石油美元也已經支棱了快50年,但此時此刻,石油在全球能源體系中的重要性正在下滑,全球能源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在這場能源革命中,歐洲是最積極的玩家之一。2019~2021年轟轟烈烈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行業景氣度,及其在資本市場的火熱行情,只是這場革命的表象。
20世紀中葉,法國曾大力發展核電技術以爭取國家能源獨立,截至目前全國2/3的電力來自核能。但有礙於種種因素(詳見:環保組織,是慈善還是魔鬼?)而陷入停滯。後來歐洲開始尋求更加安全的可控核聚變。2006年,中美歐俄日韓印七方共同簽約,決定在法國建造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整體的費用,歐盟出資46%,其餘國家每國出9%,共同參與這一項目。
也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歐洲一次能源中的石油占比持續下滑,反而是天然氣和核電這類區域性能源的消費比重在不斷擴大。
能源革命的其中一個重要意義在於,緩解我們這個時代的能源焦慮。將能源價格干到白菜價,徹底淘汰能效見頂、創新邊際效益下滑的化石能源體系。
回看工業革命之於金本位淘汰的邏輯,亦如今日歐元對美元的挑戰。
黃金天然是貨幣被用以衡量貿易,而後成為財富的象徵,甚至權力的彰顯。土地是封建時代核心資產,土地所有者可以在其上進行糧食生產和礦產挖掘,前者是封建時代生產活動重要的能源,後者則是將能源使用效率放大的工具所需的原材料。
工業革命將化石能源的能效擴大到足以替代人力,而人的能量來源來自土地生產的糧食。於是基於土地對於經濟體系的意義被嚴重削弱,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工廠,科技帶來的工業生產力尤其是從重商主義時代起成為主導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更高效和低成本的能源讓全球交易行為指數級增長,而黃金作為貨幣,則由於開採速度跟不上時代被拋棄。
化石能源效率正來到瓶頸,全球大部分國家經濟增長也陷入了增長的泥潭。當新型能源的低位取代石油,勢必下來新的經濟增量,而石油的能源屬性被剝離之後仍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但重要性正在不斷下滑。因此要維持石油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低位,或將更加困難。
不過與黃金不同的是,現在信用貨幣不需要經過開採就能迅速擴張。美元即便放棄錨定石油,也可以輕易找到另一項核心資產進行錨定。那麼下一個錨點是什麼?
換句話說,下一個浮出水面的全球性核心資產是什麼?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到這樣一種可以替代石油作為貨幣信用錨點的核心資源,大割裂的世界趨勢下,種種矛盾掩蓋了這些資產的全球化屬性。對核心資源的爭奪不會停止,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我們唯有在寒冷的黑夜中點着明燈,等待下一位聖賢的到來。
04
危機四面台
「戰爭因你所需而來,卻並不如你所願而止。」
——尼可羅·馬基亞維利,意大利政治思想和歷史學家
2022年2月8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稱,中國和俄羅斯近期達成了能源供應戰略協議,簽訂了2個石油和天然氣大單。
兩個訂單分別為:1)中國石油從俄羅斯石油公司進口1億噸石油,為期10年;2)中俄再建一條新的天然氣管道,合約30年,初期每年輸氣量100億立方米,中期輸氣量300億立方米每年,後期每年輸氣600億立方米。
這兩個大訂單,均使用歐元作為結算貨幣。
歐洲對於天然氣這種區域性大於全球性的資源,在過去半個世紀的交易實踐中,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歐元定價標準。因此,通過北溪-2進口的天然氣極大概率不會例外,也將以歐元作為計價單位。
如果結局果真如此,對於危機重重的歐元區來說,是一個續命的機會。但代價就是歐盟這個全球能源消費占比超過12%的經濟體,將反手給石油美元體系以巨大衝擊,削弱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信用。對於內部矛盾叢生、政治經濟不穩定;全球控制力邊界持續收縮,被迫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被排除在《明斯克協定》簽署之外的美國而言,歐洲加大力度進口俄羅斯天然氣,恐怕萬萬不能接受和允許。
何況,更大的黑天鵝正在醞釀。美國1月份通脹率7.5%,超出市場預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口氣突破2%,全球國債市場出現拋售潮,美股暴跌。市場相信3月份美聯儲會加息50個基點。但美聯儲遲遲未能堅定鷹派,如果加息過於激進,極有可能對美股估值造成嚴重衝擊。股票和房地產是美國國民財富的主要存在形式。
因此激進的加息,甚至可能存在經濟硬着陸的風險。而在特朗普時期就已經把貨幣政策工具用得七七八八了,加息是少數可選項之一。要應對這場危機,需要確保資金從海外回流到美國市場,在加息的同時確保資產估值的相對穩定。在這個意義上,美國能夠依靠的最大救命繩,仍舊是其全球稅收工具美元體系。
一場烏克蘭危機的背後,夾雜着太多新舊交替的矛盾。
無論是全球秩序新的主導者與「舊神」的矛盾,或是新舊技術周期交替的矛盾,新貨幣與傳統全球貨幣的矛盾,又或者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矛盾,新舊核心資源的矛盾,如今都在歐亞大陸的正中央擺開了四面台,交織一處而動全局。
也就是最近這幾天的消息,從烏克蘭獨立的兩個州,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這兩天已經開始擦槍走火。不斷升溫的局勢,刻意的拱火,危機背後的草蛇灰線,讓我們不得不心存疑慮,也許這次的烏克蘭亂局的影響,到此還只是個開始。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格隆匯APP,中國領先的全球投資研究平台。全球視野,下注中國。微信號:hkguruclub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格上財富: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