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李水青

來源:智東西(ID:zhidxcom)

從上周末到本周,「東數西算」成了股市「最靚的仔」。

「東數西算」意指將東部的數據傳送到西部做計算。2月17日,國家多部門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基於這樣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東數西算」正式拉開序幕。

國家發改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從經濟上來看,(東數西算)每年能帶動投資4000億元。」

投資哪裡來?入局有什麼門檻?落地節奏如何?

儘管這些問題都還在討論中,但股市已經先燥起來了。2月21日,A股市場的50隻「東數西算」概念股集體上漲,當日收盤漲停個股達到24隻。

再看看產業這邊,包括三大運營商、阿里、騰訊、浪潮、曙光、百度、快手等雲計算產業龍頭企業,都紛紛發聲支持「東數西算」工程。各個地方的行動可以追溯到更早,比如寧夏樞紐早在「十四五」規劃中就計劃,到2025年國家(中衛)數據中心集群內「東數西算」算力占比達70%以上;甘肅樞紐慶陽數據中心集群也提出要新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40萬台。

在中央一聲「槍響」之下,資本、企業、地方——各方力量無一不為這個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之後最重要的跨區域資源配置項目獻策出力。

其實,「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早在2021年5月啟動,經過近一年醞釀,如今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總體布局設計終於完成。可以預測,而後將有一大批新建數據中心建設圍繞國家圈定的這「10個圈」展開。

一個「新基建」的春天來了,令產業各界感到興奮不已。與此同時,「東數西算」工程將如何推進?誰會是每年4000億元背後的投資者?誰是首批上陣的主力?又有哪些產業鏈玩家已經拿到了入場「門票」?這些問題正在被產業密切關注。

順着「八大樞紐、十大集群」地圖,我們與多位行業人士聊了聊,試圖探討這些問題的答案。

01

「東數西算」投資從哪來?

每年帶動4000億投資,這塊新「蛋糕」令人垂涎。

「蛋糕」來自哪裡?

多位業內人士稱,「東數西算」項目中的數據中心將以新建為主,國家財政會給予單項不超過15%的財政支持。不過,具體到各個地方,現在各地大數據局都在牽頭制定規則,具體政府和市場的比例是多少,政策可能會不一樣。

一些地方已經在行動了。比如,甘肅樞紐慶陽數據中心集群這邊,當地已經計劃面向「東數西算」新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40萬個,引進培育數據信息骨幹企業50家。

「東數西算」火了,這把「火」的鋪墊由來已久。

自2020年3月以來,我國中央和地方開始逐漸推出「新基建」行動方案。作為「新基建」明星,數據中心成為各地用來發力數字經濟的「香餑餑」。然而看似「遍地開花」,實際上有些地方陷入了零散和「一哄而上」的狀態。

「東數西算」項目在肯定數據中心建設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讓一些不適合建設的地方放棄重複建設,避免資源浪費,同時響應「雙碳」目標。

而從國內的新基建區域布局來看,「東數西算」有望改變我國僅有不足二成數據中心布局在西部的局面。基於「東數西算」政策,中國電信人士稱我國數據中心東西比例有望從當下的7:3在2025年調整至6:4。

是不是意味着新增的大型數據中心主要建設在西部了?

非也。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我們,東部樞紐可能仍是首批建設主力。正如國家發改委規劃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西部仍主攻時延要求低的冷數據存儲,大量需要迅速計算、高並發的熱數據則放在東部。

由中央劃定的八大樞紐、十大集群亮相,理論上標誌大型數據中心主要在這八個圈之內,其他地區將得不到政府政策優惠。中國電信公司也在新聞稿中發布預測稱,到2025年,八大樞紐節點數據中心規模占比達到85%。

儘管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負責人回應了下一步行動規劃,但當下「東數西算」具體如何推進仍然沒有定論。

多位業內人士傳達出一個意思:「東數西算」可能遠比「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複雜。後者是國家投資工程面向公共服務,「東數西算」則需依靠市場,且生產的算力更多將賣給企業。背後,生產成本、算力定價、算力銷路等方面都需要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進來。

即便如此,當中央畫了一張如此清晰的地圖,雲計算巨頭們立馬「磨刀霍霍」。

而沿着「東數西算」劃定的十大數據中心集群區域地圖,我們發現多家科技企業已經在此布局,其中,包括阿里、騰訊、華為、三大運營商等在內的雲服務龍頭已經命中了多個地區。而它們,也正是政府財政之外「東數西算」項目投資的重要來源。

▲在八大節點的十大集群各大科技企業的布局情況(公開信息整理)

02

阿里騰訊華為等已布局

命中多個數據中心集群

縱觀「東數西算」七大樞紐,我們關注的各大科技企業幾乎都有布局。

當把物理邊界鎖定到張家口、中衛、和林格爾等十大集群,我們發現這裡幾乎成了阿里、騰訊、華為三大雲服務商的主戰場。

實際上,這一戰場看起來已經過一輪角逐,從而使我們看到,幾乎每個集群都呈現出1~2個更加顯著的龍頭玩家。比如,在京津冀樞紐的張家口集群,阿里是最主力的數據中心落地者;在寧夏樞紐的中衛數據中心集群,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則占據主導。

1、阿里:在京津冀樞紐,用張北的風為冬奧提供雲服務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在今年冬奧會,張北縣還同時基於風電能力為冬奧提供了雲計算服務。這依靠京津冀數據中心樞紐的阿里張北數據中心。

在京津冀樞紐,距離北京230公里的張家口市張北縣,阿里張北數據中心已於2016年9月投產。

這個數據中心集群由阿里雲聯數據中心、阿里數據港數據中心、阿里中都草原數據中心組成,採用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就像是一個存放10萬台處理器的「大房子」,這是國內雲計算數據中心規模最大的浸沒式液冷集群。

▲阿里巴巴張北數據中心1號園區

與此同時,在張北宣化區,阿里宣化數據中心也於2021年10月開工,緊密建設中。該項目總投資70億元,占地總面積約900畝,計劃安裝機櫃數量約35500台。這標誌除了張北,宣化也成為京津冀樞紐的重要擔當。

除了主要布局京津冀,阿里也在其他樞紐建立了數據中心,儘管這些數據中心不一定匯聚在十大集群內。比如,其內蒙古樞紐烏蘭察布超級數據中心於2020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烏蘭察布雖然不是本次十大集群之一,卻是內蒙古樞紐中條件優渥且已經吸引了多個數據中心落地的重要地區。

2、騰訊:命中多個集群,把5萬台服務器放進貴安山洞裡

相比於阿里,騰訊的數據中心選址相對分散,但也命中多個數據中心集群。

東邊,在張家口集群,騰訊懷來數據中心總規劃占地面積1000畝,項目總投資300億;在長三角樞紐,上海市青浦區藏着一個亞太第一的數據中心,容納10萬台服務器,正是出自騰訊之手。

西邊,在成渝樞紐,位於兩江新區的騰訊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二期預計2022年建成投用,將憑藉20萬台服務器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單體數據中心;在貴州樞紐,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在洞內布局5萬台服務器,極限PUE達到1.1左右。

PUE是評價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的指標,根據「東數西算」規劃,各地的數據中心建設也明確了綠色節能目標,比如集群內數據中心PUE要控制在1.25以內。

▲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

可以看到,騰訊在「東數西算」工程中有強大的基礎,不僅布局東部「熱數據」,還布局西部「冷數據」存儲,選址與國家東數西算布局樞紐吻合度高。

3、華為:在貴安建其全球最大雲數據中心

貴州是大數據大省,在本次劃定的貴安數據集群,華為在全球最大的雲數據中心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這個可容納100萬台服務器的數據中心,是華為雲業務的重要承載節點,承載了華為雲和華為流程IT、消費者雲等業務。該項目總用地面積1521畝,總體建成後將可容納100萬台服務器,PUE僅為1.12。在數據中心滿負荷運行的情況下,預計每年可節省電力10.1億度,減少碳排放81萬噸,相當於年植樹3567萬棵。

▲華為貴安數據中心

當前,基於雲服務、網絡設施、服務器、存儲等多項業務,在中國布局了五大數據中心。

其中,貴州樞紐的貴安、內蒙古樞紐的烏蘭察布,兩地分別是華為雲「南一北」兩大雲數據中心。此外,華為還在甘肅樞紐布局了慶陽華為雲計算大數據中心。此外,華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地區布局了三大核心數據中心。

4、快手、優刻得等也已布局

當然,除了我們列到的這幾個主玩家,包括快手、優刻得、百度、京東、字節跳動、美利雲等互聯網或雲服務企業也公布了其布局。儘管這些數據中心規模不一,且有的在規劃的樞紐節點內但不一定聚焦十大集群,但這仍意味着它們獲得了重要的入局「門票」。

比如,在科創板上市的優刻得公司是一家雲計算服務商。在長三角樞紐,其投建的青浦數據中心項目(一期)於2020年8月18日開工,總投資19億元,規劃用地面積約41.98畝。兩期全部建成後合計可以容納5000台機櫃。

▲優刻得青浦自建大型綠色節能數據中心效果圖

03

數據從東往西怎麼送?

三大運營商還是你「大哥」

「東數西算」不僅關注數據中心,還關注數據傳輸。

相比於此前多地的單體數據中心項目,「東數西算」更加強調「聯網」,包括打通樞紐內部以及東西部間數據直連通道。也就是說,西部不僅要建設數據中心,還要鋪設更多的運營商網絡。這將改變我國網絡設施在北上廣深等我國東部地區分布過於集中的格局。

那麼數據從東到西怎麼送?還要看三位運營商「老大哥」。實際上,憑藉雲計算和網絡優勢,它們已經在各個樞紐建了大量數據中心,直連全國各地。

1、中國移動:落地中衛「沙漠硅谷」,或成「東數西算」示範路線

在寧夏樞紐,一個名為中衛的城市正在成為一個東方的「沙漠硅谷」,而這也是本次「東數西算」項目圈定的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之一。

左邊沙漠,右邊黃河,中衛年平均氣溫8.8度,電價低至0.36元/度,吸引了亞馬遜雲科技、美利雲、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天雲網絡、創客超算等多個企業建設超大型數據中心,服務器裝機能力達到60萬台。

中國移動公司是寧夏樞紐的一大龍頭。2021年3月,中衛西部雲基地中國移動(寧夏)數據中心二期項目進入鋪地板等收尾階段。該項目規劃分五期,總投資130.45億元,建成將具備2萬個機架、40萬台服務器的承載能力。

▲中衛西部雲基地中國移動(寧夏)數據中心

該數據中心直連北京、西安、廣州、成都、杭州五個方向,已成為國家信息中心設立的國家電子政務「一主三備」西部雲備份節點,很有可能直接成為「東數西算」的示範線路。

中國移動的數據中心還覆蓋其他多個「東數西算」數據集群。比如,中國移動(蘇州)數據中心位於「東數西算」工程圈定的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2021年12月的最後一天二期工程落成,總投資50億元,交付後是江蘇省內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的大型數據中心。

除此之外,中國移動還在內蒙古樞紐、貴州樞紐、成渝樞紐建立了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

2、中國聯通:華韶數據谷數據中心今年1月投產

前面提到的「沙漠硅谷」中衛西部雲基地,不僅是中國移動的青睞地,也是中國聯通的數據中心布局地。中國聯通中衛雲數據中心占地200畝,總投資40億元以上,年均PUE值控制在1.1-1.2之間。

這是一個新工程,2021年7月,投資3.5億元的中國聯通中衛雲數據中心一期工程完成,共計1500台標準機櫃,2萬台服務器規模。與此同時,二期項目也立刻開工,計劃總投資5億元,可容納2000餘台機櫃,3萬台服務器的規模,成為中國聯通在寧夏樞紐的最新布局。

▲中國聯通中衛雲數據中心內部

但中國聯通的布局不止於此,在粵港澳大灣區樞紐,中國聯通華韶數據谷數據中心已於2022年1月24日正式投產運營,總機櫃數2736台,PUE低於1.292,可以說是「東數西算」工程中的範本項目。

在成渝樞紐,中國聯通成都郫都雲數據中心投資20億元,配備10萬台數據機櫃。除此之外,在貴安、重慶等數據中心集群中,中國聯通也有布局。

3、中國電信:布局成渝樞紐和內蒙古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成渝樞紐的數據中心主要負責對一些冷數據進行存儲,這一定位將在「東數西算」項目中繼續強化。

重慶數據中心集群是各大公司盯上數據中心建設「寶地」,比如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兩江騰龍數據中心於2019年6月開工,投資13億元,這個重慶電信與騰龍控股集團合作的項目,被客戶騰訊評為「未來全球微模塊機房建設的標杆樣板房」,2020年8月已交付二期項目。前文中提到的上海騰訊青浦區數據中心,也是與上海電信合建。

▲中國電信兩江騰龍數據中心

除了成渝樞紐,中國電信在內蒙古樞紐也有命中,其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整體建設項目總投資173億元,總占地面積1500畝,是當時亞洲規劃規模最大的雲計算數據中心。工程完工後具備15000台機架、15萬至20萬台服務器。

04

「東數西算」拉動「信創」

浪潮曙光萬國數據等成潛在贏家

看完數據中心投建方,我們再來看看上游產業鏈,而這正是在這幾天裡股市增長最快板塊。

面向這些五花八門的玩家,「東數西算」項目在選擇供應商時會設哪些門檻?

除了綠色化、上架率等指標,強調本土化供應的「信創」可能成為一大參考標準。

業內人士告訴我們,國家主導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將可能更加傾向選擇「信創」產品,這為本土企業帶來了機遇。但本土CPU產能不足、虛擬化技術瓶頸、落地價格等問題都需要時間解決。計劃和市場兩者之間面臨的矛盾將在這一項目中更加凸顯。

數據中心產業鏈中包括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數據中心運維、光模塊等多個產業鏈環節。作為其中的龍頭選手,浪潮、曙光、萬國數據等企業實際上也已經預定了「東數西算」占位。

1、浪潮:全國101個雲中心,布局成渝、京津冀等樞紐

雖然「東數西算」項目涉及的產業鏈很長,但建設數據中心,服務器一定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基礎設施。

作為服務器穩居中國第一的IT基礎設施提供商,浪潮公司已經在全國布局101個雲中心和323個分布式雲節點。據稱,浪潮雲7大核心雲數據中心在「東數西算」成渝、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樞紐地區均有布局。

「綠色化」是「東數西算」工程的一大主要要求。作為落地國家樞紐的數據中心,浪潮(重慶)雲計算中心於近日入選了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浪潮(重慶)雲計算中心通過採用變頻改造、削峰填谷、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等技術,推動雲中心的PUE較同期降低了0.15,每年減少碳排放約198噸。浪潮強調的「智算中心」,這種面向更多的智能化應用需求提供的服務平台,有望成為「東數西算」中的典型基礎設施。

2、曙光:主打曙光計算服務及「綠色化」,PUE降至1.04

「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強調算力「一張網」,面對這樣的算力中心互聯需求,服務器提供商曙光早在2021年7月推出了算力基礎設施和公共計算服務平台——曙光計算服務。該平台旨在通過曙光計算服務鏈接遍布全國的數據中心算力資源,實現算力互通互聯,這與「東數西算」宗旨吻合。

在「東數西算」強調的「綠色化」方面,曙光率先實踐了液冷節能技術且擁有安全和服務全體系能力。據稱,通過採用其液冷技術,數據中心能實現全地域全年自然冷卻,PUE值可降至1.04。這一指標可以說遠低於「東數西算」項目中要求的1.2。

據悉,成立於1996年的曙光曾推出國內首款規模化量產的液冷服務器,目前其智算中心在廣東珠海、安徽合肥、浙江桐鄉等地陸續落成,江蘇崑山等地進入建設階段。

3、萬國數據:各大樞紐運營和在建70座自建數據中心

看完服務器,再看看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就是這個放服務器的「大房子」。「東數西算」板塊中,包括萬國數據、奧飛數據、光環新網等多個玩家都見證了股價漲停。

以萬國數據為例,成立於2001年的萬國數據是亞洲最大的中立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在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以及西南等地區運營和在建70座自建數據中心。換句話說,國內三分之二主流的公有雲服務商都將其POP點接入萬國數據。

在成渝樞紐重慶數據中心集群,萬國數據與重慶兩江新區2019年開始合建占地73.7畝的數據中心項目,成為新加坡與重慶企業之間的橋樑與紐帶。近日剛剛完成紅杉中國新基建基金領投的6.2億美元融資,體現了資本市場對其的青睞。

4、數據港、易華錄等本土化玩家迎機遇

從近日熱火的「東數西算」概念股我們都能看到,大多數都是漲停態勢。除了我們提到的這幾家服務器、機房等主要基礎設施供應商,還有多家智東西長期關注的存儲、光模塊等細分領域玩家也迅速衝到人們的視野中。

比如數據中心運營公司數據港,它是上海市靜安區國資委投資控股的國有企業。有業內人士推測,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可能優先考慮本土供應商,這為數據港公司帶來了新機遇。表現在股價上,2月18日之後3個交易日上漲23.17%。

存儲提供商易華錄是一家央企小龍頭,近日也發聲稱,已在京津冀、長三角、成渝、貴州、寧夏等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數據湖,與發改委「東數西算」工程規劃相當契合。

「東數西算」不僅強調數據中心節點,更強調節點間的網絡互聯,將冷數據、溫數據存在西部並能讓數據及時被東部取用。依託於藍光存儲的數據湖以及藍光產品,是易華錄的核心業務,正是能夠支持數據實現像「搭高鐵」一樣的快速傳輸互聯效果。

總的來說,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調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數網、數紐、數鏈、數腦等層層遞進的多個環節。隨着體系日益成熟,覆蓋的產業面也將越來越廣。因此,吃到「蛋糕」的玩家可能遠不止上文提到的這些。

05

結語:「東數西算」開啟新基建新階段

隨着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宣布「東數西算」項目正式啟動,雲計算行業的一個新故事誕生了。這讓長期不冷不熱的IT板塊在股市上燥了起來,而在產業側,科技巨頭們已經紛紛發聲表態。

但不僅僅是資本圈和產業需要這樣的故事,從更宏大的發展視角來看,我國數字經濟更需要「新基建」集約化發展計劃。隨着「東數西算」進一步節奏明確,一種更加高能高效、綠色可持續的新經濟發展方式將會在中國慢慢浮現,我們都成為親歷者。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