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打造都市圈「2+2」機場群體系、力爭廣深第二高鐵「十四五」開工、建成1-2條自行車高速路、推行「準點公交」、培育新能源二手手專業交易市場……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獲悉,《深圳市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於近日印發,對未來五年全市綜合交通發展作出總體部署,推動城市交通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規劃》提出兩階段發展目標。面向2025年,基本建成「開放暢達、立體融合、低碳智慧、安全宜行」的交通強國城市範例,「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更加完備。記者了解到,其中,「12312出行交通圈」具體是指與粵港澳大灣區內部主要城市間 1 小時通達、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 2 小時通達,與國內及東南亞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與全球主要城市12小時通達。而「123」快貨物流圈則意味着,省內1天送達,國內及東南亞主要城市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面向2035年,深圳將率先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建成「三個1000公里」骨幹交通網,即1000多公里城市軌道、1000 多公里高快速路、 1000 多公里高鐵、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成為全球交通運輸創新引領者。
為確保目標落地實施,《規劃》細化分解目標,提出涵蓋輻射引領、灣區引擎、綠色低碳、科技驅動等高質量發展內涵的四大戰略,以及形成「打造全球灣區核心樞紐海港」「構建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拓展立體暢達的綜合運輸通道網絡」等八大任務。

打造全球灣區核心樞紐海港推進深圳至東南亞國家「飛機+郵輪」業務
加快鹽田港東作業區、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小漠國際物流港、亞洲東部LNG加注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體系,大力發展「水水中轉」、「海鐵聯運」。
加快推進前海、南澳等客運碼頭規劃建設,發展深惠汕東部海上航線,加快推進南澳碼頭規劃建設,研究在壩光、新大等片區規劃選址海上休閒和客運碼頭,打通東部海上交通廊道。
豐富郵輪旅遊國際國內航線,推進深圳至東南亞國家「飛機+郵輪」業務。推進「海上看灣區」主題旅遊項目,開通以蛇口郵輪母港為基地的直升機「空海游」觀光航線。創建成品質卓越的國際郵輪樞紐港。
促進現代航運及服務業集聚發展,吸引航運金融、法律服務等航運要素落戶深圳。
到2025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3300萬標箱,LNG接收規模達到1600萬噸,郵輪旅客吞吐量達到60萬人次。

構建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打造都市圈「2+2」機場群體系
推動深圳機場第三跑道、T1和T2航站樓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國際客貨運航線恢復及拓展,打造面向亞太、連接歐美澳、銜接「一帶一路」的航線網絡。持續優化航空口岸營商環境,推進國際生鮮冷鏈和國際普貨 7×24 小時通關保障。
完善深圳機場軌道集疏運網絡,打造機場東空鐵聯運樞紐,實現航空、高鐵、城際、城市軌道、公共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便利換乘。
打造都市圈「2+2」機場群體系。加快南頭直升機場遷建至龍華樟坑徑,啟動深汕通用機場規劃選址工作,加強與惠州機場合作,切實發揮深圳第二機場作用。
優化通用航空設施布局,加快建設涵蓋醫療救護、交通救援等功能的公共服務類起降點,逐步建立區域低空飛行服務體系。
到2025年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超過7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210萬噸。

拓展立體暢達的綜合運輸通道網絡廣深第二高鐵爭取「十四五」開工
完善「南北終到、東西貫通、互聯互通」的高鐵通道布局,優化深圳鐵路多樞紐體系。東部方向,加快建設深圳至深汕特別合作區高鐵,謀劃深圳至河源高鐵、銜接杭州至廣州高鐵,形成深圳與長三角地區聯繫的新通道。中部方向,建成贛深高鐵,加快推進廣深第二高鐵規劃建設,爭取「十四五」期間開工,形成深圳聯繫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西部方向,加快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建設,積極推動深圳至南寧高鐵前期工作,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戰略通道。完成平鹽鐵路複線和電氣化改造工程。研究推進與國內超大城市間高速磁懸浮通道布局。
加快穗莞深城際深圳機場至皇崗口岸段、深大城際、深惠城際、大鵬支線等城際鐵路建設,加快構建「多向直達、互聯互通」城際鐵路網絡。開展深莞增城際、深廣中軸城際(常龍城際)、塘廈至龍崗城際等前期研究。

建成深中通道及深圳側連接線,規劃預留伶仃洋通道、外環高速西延等跨江通道,促進珠江東西兩岸資源要素便捷流通。開展河惠汕高速公路連接線規劃研究,規劃預留深汕跨海高速。
加快推進外環高速三期、機荷-惠鹽高速改擴建、深汕第二高速、寶鵬通道、羅沙路複合通道改造、媽灣跨海通道、僑城東路北延等建設,完善「八橫十三縱」高快速路網體系。發揮軌道交通骨幹作用,引領深港兩地「雙城三圈」發展新格局。
到2025年,鐵路通車裡程達到300公里,高快速路里程達到670公里。

建設高效集約的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構建三級物流樞紐體系推進「快遞出海」
聚焦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商貿服務業發展優勢,推動商貿服務型、空港型、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構建「對外物流樞紐+城市物流轉運中心+社區物流配送站」三級物流樞紐體系。
拓展全貨機航線、提高腹倉帶貨能力,形成以寶安國際機場、平潭機場為樞紐的通達國內、鏈接全球的貨運通道網絡。依託寶安國際機場擴建,支持郵政快遞企業入駐,積極推進「快遞出海」,提升覆蓋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貨運能力。
大力拓展中歐班列運輸網絡,發揮深圳作為銜接「歐洲-東盟」的國際交通樞紐城市作用,提升面向「一帶一路」的輻射能級。探索構建連接東盟、中亞海陸聯動新通道,開通海鐵聯運客戶定製專列,打開國際物流發展新局面。
建立健全物流貨運通道體系。依託廣深港、廈深、廣深鐵路,推動電商班列和郵件快件常態化運輸。提高陸路、航空、水上等物流網絡銜接水平,大力發展智慧物流、綠色物流、冷鏈物流。到2025年,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快遞業務量達到100億件。

強化更具競爭力的公交出行體系全面推行「準點公交」建成1-2條自行車高速路
加快推進城市軌道四期、四期調整工程建設,加快推進五期建設規劃編制及落地實施。全力建成5號線西延、8號線二期、6號線支線一期、12號線、13號線、14號線、16號線、20號線一期、3號線四期、6號線支線二期、7號線二期、8號線三期、11號線二期、12號線二期、13號線二期(南延)、13號線二期(北延)、16號線二期等線路
在主要線路和站點全面推行公交準點服務。構建連續成網的公交專用道體系,規範引導公交專用道智能化監督與管理。以重點客流走廊為試點探索公交優先出站、間歇式公交專用道、公交信號優先等模式,全方位保障公交準點率,提升公交吸引力與競爭力
健全公共交通運行指數體系。探索全市地面公共交通資源一體化整合,精準推動公交優先發展,構建隨需而至、品質高效的公交服務體系。
建設「安全、連續、便捷、舒適」的高品質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建設自行車高速公路和慢行骨幹網,完成 1-2 條自行車高速公路建設,打通 12 條慢行骨幹網節點。以軌道站點為中心、主次幹道為重點,完成1500 公里非機動車道建設目標,
至2025年,綠色交通出行分擔率達到81%,非機動車道里程達到3500公里。

推動綜合交通領域綠色低碳發展試點建設加氫站培育新能源二手車交易市場
貫徹落實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要求,推動交通能源結構調整,促進交通運輸結構優化,實現交通設施建管養節能降碳,引導市民自願選擇綠色低碳交通方式出行。
規劃布局全市綜合能源(油、氣、電、氫)補給設施,重點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充換電、加氣、加氫等綜合服務能力,率先在工業園區、港口碼頭等試點建設加氫站。鼓勵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樞紐場站和停車場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布局光伏發電設施。
加大新能源車輛推廣和普及力度。推進市內短距離物流車、公務車、環衛車、警車、港口碼頭園區牽引車、民用機場運輸車輛等電動化。逐步放寬新能源小汽車增量調控指標申請條件,健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流通機制,培育發展新能源二手車專業交易市場及鑑定估價機構。到2025年新能源機動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
鼓勵遠洋船舶應用LNG、電能替代燃料油,鼓勵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
創新發展數據驅動的智慧交通體系建設交通運輸一體化智慧平台
建設交通運輸一體化智慧平台,打造綜合交通「數據大腦」,實現「監管一張網、決策一張圖、出行一張臉、運輸一張單」,提升交通運輸管理精細化水平。加快推進CIM平台建設,推廣交通領域BIM應用,完善交通數字空間底座。
培育智慧交通創新主體,加快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應用,探索完善與交通新技術應用適配的行業標準規範。打造智能網聯示範工程。加快基於 5.9GHz 頻段的車聯網專用通信網絡建設,建設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車城網」,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與管理協同,促進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加快坪山車聯網先導區、南山媽灣港和西麗湖科教城、寶安機場和尖崗山、大鵬壩光等區域的示範應用建設。

提升超大城市交通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重點科技區域的對外交通輻射能級
滾動實施治堵工程,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構建安全、連續、平整的全齡友好交通出行網,實現新建及改建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率達到 100%。
研究優化調整小汽車增量指標類型結構,探索建立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小汽車總量控制機制。開展道路使用管理政策技術儲備研究,研究在交通擁堵重、環境保護要求高的重點片區設置機動車低排放區,提高准入車輛的排放標準。針對交通擁堵嚴重的主要通道及片區,研究通過經濟、技術等手段提高設施利用效率的可行方案。
優化調整實行政府定價的社會公共類停車區域劃分,合理擴大一類及二類停車收費區域比重。推動全市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建設,推動智慧停車系統建設,探索推進錯時共享停車。
提升重點科技區域的對外交通輻射能級,完善重點區域次支路規劃建設模式,提高重點片區出行與服務體驗。實現科技發展重點片區與大灣區核心機場、高鐵樞紐、主要大學園區、大科學裝置等之間的快速直達。重點保障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坪山高新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燕羅國際智慧製造生態城等全市科技發展高地的戰略通道規劃建設,實現重點片區間45分鐘互聯互通。
完善交通運輸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提升應急響應能級與水平。逐步提升交通服務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探索超大城市交通現代化治理新標杆。
熱門文章推薦:

超百萬字!超500個圖表!覆蓋全產業鏈!《2021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市場發展報告》正式發布!

2022-2023新增開工重要數據!1224.96公里!17803.14億元!市域鐵路2057.82公里!9148.64億元!

乾貨!34座城市!2175.63公里!15496.4億元!

推薦收藏:一文掌握軌道公司高層領導調整(持續更新中)

推薦:「十四五」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及展望

您想要的軌交信息,這裡都有!

來源:深圳商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