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承不承認,這兩天流量密碼的主題是「戰爭」——無論是在社交平台熱搜的評論區,還是自己朋友圈的留言板,甚至是在普通聚餐的飯桌上,關於烏俄美歐的爭論總是喋喋不休。
我沒有吭聲,也沒有點讚。
「政治立場」、「知識儲備」、「意識形態」、「警惕」、「共情」、「炫耀」、「偏見」的交織,佐以「口嗨」,通過互聯網的放大讓「戾氣」重燃。
說實話,我不是沒有點進那動輒數千字的分析長文,也不是放棄了這種維繫「社交」的機會,而是我知道,以我的見識和儲備不足以做出判斷。
甚至站在這個節點回望過去每一件「大事」,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不過在這個沉默的過程里,我也不是沒有一點收穫,比如我知道了我該警惕的,有那些「朋友圈」里叫得最凶,口嗨得最過分的「好友」。
其實關於這件事沒什麼好多說的,我們點到為止,今天想和大家聊的,其實是這兩天我看得最多的一個項目,霸榜 GitHub 的「HowToCook」。
正如項目簡介說的那樣,這是一份程序員在家做飯的方法指南。
項目源於一位被迫隔離在家的程序員老哥,孤身一人不得不面對廚房,但對於一個習慣了「形式語言」的程序員,他發現常規菜譜中像「適量」、「少許」這種描述模糊,卻又高頻出現的詞彙對新手來說極不友好。
也確實是這樣,經常下廚的人對於「適量」、「少於」這種詞還算有抗性,但對於從來沒做過飯的直男,就是妥妥的世紀難題了。
因此,這位老哥決心憑着從網上搜羅來的菜譜和自己的實操經歷相結合,起草一份更清晰、更簡潔,也更規範的中文菜譜,並順手更新到了 GitHub。
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誕生於巧合的項目,一躍登上了 GitHub 的熱榜第一。
說實話,我生活里很少會自己做飯,主要原因是懶,但我還是心甘情願給這個項目交上了自己的 Star。
原因無他,這個項目真的是太合理了——
老哥整理出了一份詳細的提交模板,相當於是每份菜譜的大綱,有標題、簡介的規範要求:
有必備原料和工具的介紹,有原料分量的標準,甚至還限定了菜譜中所出現的量詞:
我嚴重懷疑老哥有代碼潔癖,因為到了具體操作的環節,這要求就更嚴苛了,每一份提交展示的菜譜,必須精確到多少克,多少厘米,多少毫升,甚至給出了判斷標準和注意事項。
整個模板就突出了一個字,細。
經過多位網友的參與,這個做飯指南不僅有做飯前的須知,還有進階教程:
至於「達標」的菜譜,從家常菜到早餐主食,再到湯粥醬料,甚至還有飲料甜品,按着這份菜譜做飯,包你天天不重樣。
隨便點進去幾個,你能感受到撰寫菜譜作者的用心,比如這個煮米飯要分江南米和北方大米的:
比如炒方便麵還要嚴謹到向上取整、向下取整的:
比如西紅柿炒雞蛋還有這麼多注意事項的:
誰說程序員只知道低頭工作了,在生活裡面對廚房的時候同樣是把好手。
我知道,可能我抱着興趣看遍了所有的菜譜也不一定會進幾次廚房動手做菜(實際上我做了個失敗的地三鮮,澱粉放多了。。。),更不會像有的網友那樣給項目提交「有點咸」的 Bug。
但我還是想要介紹給大家——
生活是具體的、瑣碎的,但也可以充滿溫度的,互聯網上的資訊固然宏大,固然吸引人,但我們真沒必要就這麼把資訊和生活劃等號。
你去掏心窩子講再多的道理,敲再多的字,你也不能替代對方做出選擇,所以不如我們放下互聯網的大事小事,把目光回歸生活,比如學個宮保雞丁,再學個糖醋裡脊?
至少對着今天這個詳實的菜譜,你能收穫一份生活的成就感,一份重回生活的樂趣。
地址:https://github.com/Anduin2017/HowToCook
主頁:https://cook.aiurs.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