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在過去10年間曾7次從海外衝突地區撤僑,均不向個人收取費用


圖源/IC

文 | 《財經》記者 王靜儀

編輯 | 施智梁

2月28日,中國駐烏克蘭使館稱,敖德薩首批400餘名留學生當日順利撤離。另外,基輔首批200餘名留學生也於當日撤離,大使館派員陪送至歐洲鄰國摩爾多瓦,並協調當地警方一路護送。

3月1日,烏克蘭還將有近千名中國公民撤離,包括留學生以及自主撤離的華僑,目的地是波蘭、斯洛伐克等國。官方統計,烏克蘭當地有6000多名中國公民。

俄烏衝突初起時,大使館曾考慮包機撤僑,但烏克蘭空域當前遭遇炮擊和導彈的風險大,包機回國方案危險性高,轉而通過陸路撤僑,通過乘火車、自駕等形式到達烏克蘭西部,繼而進入其他歐洲國家避險。

「對於中國來說,空路撤僑的主要障礙是烏克蘭各地存在的防空導彈。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戰區各方因為誤判而向民航客機發射防空導彈的事情,後果凶多吉少。」一位不願具名的民航專家對《財經》記者解釋道。

外交部領事司負責人早在2006年就表示,撤僑行動採用何種具體形式要取決於諸多因素,如當地安全局勢、出入境通道情況、交通工具選擇餘地、當地中國公民分布狀況等等。

在涉及3.6萬人的2011年利比亞撤僑過程中,中國採取了「接力賽」式撤僑策略:以第三國某地(例如希臘的克里特島、埃及開羅或蘇丹喀土穆)為中轉站,將僑民以船舶(北線前往希臘)、客車(東線前往埃及)或軍機(南線前往蘇丹)接到第三國後,再由民航包機從這些第三國接運回國。

隨着第一批烏克蘭留學生撤離到摩爾多瓦,後續僑民是否將通過包機回到中國,具體方案目前尚未公布。2月28日外交部表示,正密切跟蹤形勢發展,研究撤僑的一切可行方案。

包機撤僑難度大,轉走陸路

2月25日凌晨,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發布緊急通知,準備分批包機接返在烏中國公民,開始人員登記。2月25日到2月27日期間,顯示共有8586人填寫了擬撤離的登記表單。

兩天後,《環球時報》援引中國駐烏克蘭使館人士說法,現階段包機撤僑的方案很難執行,「由於當地實施嚴格的空中管制措施,空中時常遭遇炮擊和導彈,如果在包機撤離過程中遇到危險,後果將不堪設想。」

《財經》記者查詢專業航班信息網站flightradar24顯示,自2月22日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民航客機已基本全部繞開烏克蘭領空,烏克蘭空域多日沒有民航客機飛行。以往不少歐亞航線需要途經烏克蘭,現在紛紛往南繞行,導致黑海南部的航路繁忙異常。

北京時間3月1日10時26分,歐洲地區的航班情況。來源:flightradar24

一位不願具名的民航專家對《財經》記者解釋道,空路撤僑的主要障礙是烏克蘭各地存在的防空導彈,歷史上在衝突地區發生過多次民航客貨機被防空導彈擊落的事件。

2014年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17號班機從阿姆斯特丹飛往馬來西亞時,在烏克蘭東部被不明力量發射的防空導彈擊中,機上298人全部罹難;2020年1月8日,烏克蘭國際航空752號班機從伊朗飛往烏克蘭時,被伊朗地面防空部隊擊落,機上176人全部罹難。

上述專家補充道,現在烏克蘭境內各地的民兵組織,皆或多或少持有當年蘇聯時代製造的「山毛櫸」型防空導彈。在現在戰事緊張的背景下,各方可能會誤將撤僑包機判定為敵方軍機發射導彈,從而帶來不可預料的嚴重後果。

《財經》記者從航班管家了解到,疫情期間烏克蘭沒有直飛中國的客運航班,需要從法國、土耳其等第三國中轉回國。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新聞參贊丁建偉介紹,「中國公民撤離登記表」是一個摸底表,也是個登記表。目前中國在烏克蘭有6000餘名中國公民,包括中國留學生和華商,有些已嫁為人妻或娶妻生子。戰爭發生後,很多航空公司停航,這讓中國公民回國的渴望更加強烈,特別是中國留學生。

「最近幾天,使館工作人員平均每天要接到1000多人次的電話問詢,大使館正努力為在烏中國公民尋找多渠道、更安全快速的離境途徑。」丁建偉表示。

看似最便捷的空路一時難以打通,於是陸路撤離成為可行的選擇。

波蘭駐華大使館2月28日貼出公告,欲從烏克蘭撤離的中國公民可以通過邊境進入波蘭,無需有效的申根簽證,在波蘭最多停留15天。

3月1日凌晨,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援引烏鐵官網通知表示,自即日起開設從基輔、哈爾科夫等城市發往烏西部城市及鄰國的專列。有意願搭乘上述專列的所有外國公民(包括中國公民),皆可持本人有效護照乘車前往。

烏鐵表示,將盡力增加撤離專列,每日車次及發車時間不定,於當日凌晨發布。

《環球時報》報道,現有中國同胞自行駕車到烏克蘭西部地區與烏接壤的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由於往西走的人很多,隊伍排起長龍,在出境方面遇到很大困難。使館通過和烏克蘭方面協調,協助中國公民順利出關。

10年間7次撤僑,「接力賽」式撤僑策略

據《財經》記者不完全整理,過去10年間,中國執行了至少7次撤僑行動,涉及2010年海地強震、2010年吉爾吉斯斯坦騷亂、2011年埃及抗議活動、2011年利比亞內戰、2015年也門內戰、2021年阿富汗塔利班攻勢、2022年俄烏衝突等重大事件,撤僑人數一般在數十人到數千人之間。

2015年3月-4月期間的也門內戰撤僑事件,涉及僑胞571人,後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紅海行動》,在國內受關注較多。

而2011年利比亞內戰需要撤僑的人數最多,局勢也最為複雜。中國動用了138架次包機(12架次軍機)、17艘次輪船艦艇(1艘海軍護衛艦)、100多班次客車,從海陸空三路,一共撤出了3.6萬多名僑民。

在利比亞撤僑的過程中,中國採取了「接力賽」式撤僑策略:以第三國某地(例如希臘的克里特島、埃及開羅或蘇丹喀土穆)為中轉站,將僑民以船舶(北線前往希臘)、客車(東線前往埃及)或軍機(南線前往蘇丹)接到第三國後,再由民航包機從這些第三國接運回國。

在過去的幾天中,印度駐烏克蘭大使館採取了類似的撤僑方案。印度官員稱,印度在烏克蘭有1.5萬名僑民,通過火車等陸路通道,先供民眾離開烏克蘭,隨後安排了航班從周邊國家包括羅馬尼亞、匈牙利等接載公民回國。

有民航從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中國民航客機比較熟悉、執飛過定期國際航班的地區內航點,包括了俄羅斯的莫斯科、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波蘭的華沙和白俄羅斯的明斯克等地,適宜作為第三國包機撤僑的選擇。此外,摩爾多瓦的基希訥烏、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等也有機場,可做備選;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也在考慮範圍。

上述人士介紹,考慮到相對的地理位置以及避免進入衝突區域的原則,烏克蘭三大主要城市的撤離路徑也有所不同。哈爾科夫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距離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只有90公里;就第三大城市敖德薩而言,距離鄰國摩爾多瓦蒂拉斯波爾約110公里左右;至於首都基輔,和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相距約450公里,可考慮調撥軍用運輸機從空路撤離到明斯克等途徑。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撤僑不向個人收取費用。

「雖然世界上不少發達國家在撤僑時有向個人收費的做法,但我們在撤僑實踐中還沒有這樣做。」早在2006年黎巴嫩撤僑時,外交部領事司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黎以衝突爆發後,黎機場很快被炸毀,我們只能租車從陸路把僑民撤到敘利亞。中國駐黎使館的工作人員是冒着炮火,身着防彈衣四處奔走,付出高額費用才聯繫到願意運送僑胞前往敘利亞的車輛。使館的參贊等外交官護送有關人員到黎敘邊境後,轉身又返回使館堅守崗位,繼續為國家效力。」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目前烏境內的公路、陸路交通安全形勢均極不穩定,外交部和駐烏克蘭使館將持續跟蹤評估安全風險,協調各有關方面,爭取一切可用資源,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協助在烏人員轉移及撤離。



責編 | 要琢
本文為《財經》雜誌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