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心理學導讀庫寫作小組:魚丸
審校| 心理學導讀庫寫作小組:媛,WEN

編輯|巴斯少年

本文是針對論文《新冠肺炎開學期間親子衝突和親密度在中國青少年心理壓力中的作用研究(Identifying the Role of Parent–Child Conflict and Intimacy in Chinese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During School Reopening in COVID-19 Pandemic》的一篇論文解析,該論文於2021年10月發表於《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雜誌上。研究作者包括Yang Qu, Xiaoru Li, Bing Ni, Xiaohuang He, Keqin Zhang 和Guohong Wu。

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對於許多青少年來說,疫情期間重新開學是一段非常有壓力的時期,然而,這一期間親子關係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還並不明確。本研究採用縱向研究收集了開學前及開學後3個月兩次的數據,用以檢驗親子衝突和親子親密度對重新開學後青少年心理壓力的影響。研究表明,開學前報告更多親子衝突和更低親子親密度的青少年,在開學後更可能報告更多的抑鬱症狀和憤怒問題。此外,本文也驗證了親子衝突在青少年感知壓力對其心理壓力的影響中起調節作用。綜上所述,本研究強調了親子關係對青少年重返學校時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影響。這為減少青少年在疫情期間重新開學期間的心理壓力提供了關鍵性的見解。

青春期的抑鬱和憤怒問題

青春期是一段生理、心理快速發展變化的時期,此期間更可能出現心理問題。其中抑鬱和憤怒問題是較為常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兩者都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識別出可以預測青春期抑鬱和憤怒問題的情境因素,從而預防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產生以及有效干預已有的心理問題十分重要。因此,疫情期間更要關注青少年的抑鬱和憤怒問題。

親子關係與青少年的心理壓力

親子關係對青少年的發展有着很重要的影響。家庭功能理論闡明了家庭氛圍對青少年心理調適的重要性。已有研究表明,親子衝突與青少年的心理壓力相關,並進一步導致青少年抑鬱和憤怒問題的產生。與此相反,親子親密度,作為家庭功能的積極指標,能夠減少青少年的心理壓力。親子親密度較高的青少年,情感安全感更高,更能有效運用情緒調節策略,從而減少抑鬱和憤怒問題的產生。因此,親子衝突和親子親密度對疫情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親子衝突和親密關係在青少年對開學的感知壓力和心理壓力之間的調節作用

親子關係不只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還是青少年感知壓力與心理壓力間的調節變量。已有研究表明親子關係在青少年的感知壓力和心理壓力間起調節作用。高水平的親子衝突可能會加劇壓力對青少年心理結果的負面影響,而高水平的親子親密關係可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緩衝區,幫助青少年在面對壓力時形成適應性反應,從而減少壓力對青少年的影響。

總結

本研究通過縱向研究收集了開學前後的親子關係及心理健康水平數據,主要關注兩個問題,一是檢驗開學前的親子關係(親子衝突、親子親密度)是否能預測開學後青少年的心理壓力水平;二是探究親子關係(親子衝突、親子親密度)是否調節了青少年感知壓力對其心理壓力的影響。

研究設計

被試

被試從上海地區兩所中學招募6-9年級的學生,共計879人參與了本研究,平均年齡13.14歲,51%是女性。兩所學校按規定在2020年4月27日重新開學,第一次數據在2020年4月24日收集,即開學前,第二次數據在2020年7月6日收集,即學期末。

程序

兩次數據都是線上收集,第一次共計879人完成調查,第二次共計753人完成調查。完成兩次調查的學生與只完成第一次調查的學生在第一次的數據中沒有顯著差別。相比完成兩次調查的學生,只完成第一次調查的學生報告了更低的親子親密度。

測量

親子衝突

第一次調查時,被試需要完成中國版關係網絡量表的衝突子量表,對與父母間衝突的程度進行5點評分。鑑於母子衝突和父子衝突有很高的相關,本研究用兩者的均值來表徵親子衝突,分值越高,衝突水平越高。

親子親密度

第一次調查時,被試需要完成中國版關係網絡量表的親密度子量表,對與父母的親密程度進行5點評分,本研究用母子親密度和父子親密度的均值來表徵親子親密度,分值越高,親密度越高。

青少年對學校重新開學的壓力感知

第一次調查時,被試需要報告他們對於開學感知到的壓力,鑑於沒有專用量表,被試需要對學校開學進行三點評分,1=興奮期待,2=中性,3=有壓力。其中興奮期待和中性被虛擬編碼為0,有壓力編碼為1。

青少年抑鬱

兩次調查中被試都需要完成DSM-5中的11-17歲兒童抑鬱量表,量表有14道題,要求被試報告對過去一周的抑鬱症狀進行5點評分。本研究選取14道題的均值作為抑鬱得分,分數越高抑鬱水平越高。

青少年的憤怒問題

兩次調查中被試都需要完成DSM-5中的11-17歲兒童抑鬱量表,量表有6道題,要求被試報告對過去一周與憤怒問題有關的行為和感受進行5點評分。本研究選取14道題的均值作為抑鬱得分,分數越高憤怒問題水平越高。

分析策略

本研究首先進行了描述統計,之後利用層次回歸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在檢驗親子衝突和親子親密度的效用時,納入第一次測量時的心理壓力以控制時間穩定性;在檢驗親子衝突和親子親密度的調節作用時,將親子衝突╳開學前感知到的壓力、親子親密度╳開學前感知到的壓力的交互作用納入模型。

研究結果

描述統計

如圖1所示,親子衝突水平與抑鬱症狀和憤怒問題同時呈正相關,即衝突水平越高越易出現抑鬱症狀和憤怒問題;親子親密度與青少年的抑鬱症狀和憤怒問題呈負相關,即親密度越高越不易出現抑鬱症狀和憤怒問題。

圖1 各變量間的相關關係

學校重新開學的過渡期中親子衝突和親密關係對青少年在復學期間的心理壓力的縱向影響。

如圖2所示,先後建立了4個模型,模型4擬合最好,結果顯示,青少年開學前報告的親子衝突越多,三個月後報告的抑鬱症狀和憤怒問題越多;開學前報告的親子親密度起高,三個月後報告的抑鬱症狀和憤怒問題越少。

圖2 層次回歸分析結果

親子衝突和親密關係在青少年對學校重新開放的感知壓力和心理壓力之間的調節作用

如圖3所示,青少年對重新開學的壓力和抑鬱症之間的關係受到親子衝突的調節(b = .08, p = .02),但沒有受到親子親密關係的調節(b = -.01, p = .86);青少年對重新開學的感知壓力與憤怒問題之間的關係受到親子衝突的調節(b=0.08,p=0.01),但不受親子親密度的影響(b=0.02,p=0.57)。

圖3 親子衝突對感知壓力和心理壓力之間的調節作用

進一步分析發現,在親子衝突較多的家庭中,對學校重新開學感到壓力的青少年在學校重新開學後的抑鬱症狀(圖4左側)和憤怒問題(圖4右側)明顯增加,然而在親子衝突較少的家庭中,感知壓力的影響變得不明顯。如圖4所示:

圖4 親子衝突對感知壓力和心理壓力之間的調節作用

補充分析

本研究還進行了補充分析以確保研究結果不受控制變量的影響,如性別、年齡等。研究表明,親子衝突和親密關係的所有影響的重要性或規模沒有發生顯著變化,這表明研究結果的穩健性。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為闡明親子衝突與親子親密度在青少年重新開學時期的心理壓力中的作用提供了實證證據,並驗證了親子衝突對學校重新開放的感知壓力和心理壓力之間起調節作用。

研究局限包括以下四點:親子關係中只關注親子衝突和親子親密度兩方面,心理健康只關注抑鬱和憤怒問題,並且全程由子女進行自我報告;感知壓力只針對重新開學;只檢驗了親子衝突和親子親密度的調節作用,未檢驗中介作用;被試只來自上海,研究結論不一定能夠推廣。

參考文獻:

Qu Y, Li X, Ni B, He X, Zhang K, Wu G. Identifying the role of parent-child conflict and intimacy in Chinese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during school reopening in COVID-19 pandemic. Dev Psychol. 2021 Oct;57(10):1735-1747. doi: 10.1037/dev0001218. PMID: 34807693.

推薦

訂閱


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未推送心理學論文導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