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粥左羅▲和百萬互聯網精英,一起向上生長

分享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來自約翰 · B. 伊佐博士所著的《人生沒有後悔藥》。
本文提到的5個非常重要的人生建議,是作者採訪了 235 個「找到人生重要事的長壽之人」,並詢問了一系列問題後,總結得出的,希望這些建議,能對你有所啟發。
01
忠於自我
是否有一個特別突出、特別確鑿的秘密,能使人幸福美滿?
將那些幸福生活、安然離世的人與我們區分開來的一點就是,他們不斷自問是否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後遵從內心的答案。
第一個秘密就是:對自己坦誠,對自我坦誠,並且帶着目的而活。
智慧意味着頻繁反思,一而再、再而三地自問生活的前進方向是否正確,並不斷進行調整,更加貼近自己想要過的那種生活。
與受訪者相比,許多人過日子完全不進行反思,只是單純地體驗生活,極少問自己怎樣才能更加接近想要走的路。
每個人都有一條最忠於自我的路,沿着這條路走,就能找到幸福。幸福之人自問的問題並不是精力是否集中在重要事物上,而是精力是否集中在對他們而言重要的事物上。
01 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但我們如何忠於自我去生活?秘訣就是帶着目的而活,定期、持續地問自己三個重要的人生問題:
我是否遵從內心、忠於自我?
我的人生是否將精力集中於對我重要的事物上?
我現在是不是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02你的人生脫靶了嗎?
忠於自我的問題有兩個層面。
首先,是我每天的生活是否忠於自己的靈魂?
好的一天實際是有標準的,在每天結束時,擁有「內心愉悅的疲憊」。
當你的生活集中精力於那些真正對你重要的事情上時,就會感到「內心愉悅的疲憊」。
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更多地進行反思。當某天感到「內心愉悅的疲憊」時,我們要留意,當天有哪些正確的方面,有哪些因素成就了你的滿足感。
若某天感到「內心厭惡的疲憊」,我們也可以反思其背後的因素。
幸福之人知道哪些事情給他們帶來幸福,並一直優先進行這些事情。
假如每天結束時,我們自問這三個問題:今天感覺是「內心愉悅的疲憊」還是「內心厭惡的疲憊」?
若是前者,是哪些因素帶來的?若是後者,是哪些因素導致的?基於今天觀察所得,明天我要做出哪些改變?
假如我們在人生的每周、每月、每年都問這些問題,我們的人生會越來越接近「靶心」。
其次,「遵從內心」有許多含義:工作與你最深層次的興趣相吻合;忠於自我地選擇想要哪種生活(並且誠實面對自己的欲求);如果內心有微小聲音說,你正在偏離內心最深處的欲望,那麼要抽時間聽一聽。
要忠於自我,我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有自律去真正聆聽內心的聲音。這份自律意味着我們要拿出時間來問一些重要的問題。
許多被其他人視為智者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會定期花時間反思人生。
71歲的物理學教授喬治告訴我,他注意到,遵從內心的學生與不遵從內心的學生有着天壤之別。
他還給了我一項職業忠告。「我總是在第一天上課時跟學生們說:不要指望臨時抱佛腳。不要指望將好幾個月的工作在學期末進行惡補,這是沒用的。
人生也是一樣。無數人不停地說,總有一天他們會遵從內心,會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如果有件事你必須要做,那麼現在就開始去做。遵從內心、保持自我,便會水到渠成。」
這就是第一個秘密:忠於自我。
要把這個秘密融入生活之中,每周要思考下面這四個問題:
這周或者今天的生活是我想要的樣子嗎?怎樣能使明天或下周過得更加忠於自我?
這周的生活中,我是不是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明天或下周,怎樣能使自己更加趨近想成為的那種人?
我現在是否遵從內心?此刻,真正遵從內心對我而言意味着什麼?
下周,怎樣把這個秘密更深地融入生活?
02
不留遺憾
要不留遺憾,我們必須帶着勇氣而活,向着我們所欲而前進,而不是避開我們所懼。要不留遺憾,我們必須克服生活留給我們的不可避免的失望。
明顯的是,我們在走到生命盡頭時,不會覺得遺憾的事,是我們曾冒險,哪怕事情的結果不如我們所願。沒有一個人說自己後悔做了某些失敗的嘗試。大多數人說,他們冒險還不夠多。
我們很可能會後悔自己沒有嘗試某些事情,知道這一點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決策。
看起來,令大多數人感到遺憾的並非失敗,而是選擇完全不去冒險。實際上,我的許多受訪者告訴我,我們口中的「錯誤」往往是學習的大好時機。
我們在生活中永遠無法確保成功,因為任何方面的任何嘗試都有失敗的可能。愛情總有被拒絕的風險,追隨夢想總有失敗的可能。
我們無法確保成功,但若壓根兒不去嘗試,那我們註定失敗。選擇去冒險,哪怕風險很小,也會對人生路途產生深遠的影響。
01人生不留遺憾意味着更多冒險
並不是每一個小小的勇氣之舉,最終都會定義我們的人生,或者成為我們在尋找幸福路上的一個重要十字路口。
但既然無法提前獲知哪些風險會對我們很重要,我們就必須向着想要的前進,而不是避開所懼的。
也許我們需要做一個基本的選擇:是活在恐懼之中,還是集中精力於實現我們想要的。
每次選擇保守的做法時,都會進一步偏離最真實的自我。而每次選擇不按照內心所想的方向前進時,都會為將來的遺憾埋下種子。
但我們許多人都在這樣做。因為害怕遭到拒絕、害怕失敗,或者因為不確定自己能否成功,直至去世時,仍然將我們的書、我們的夢、我們的故事束縛在心裡。
作者詢問這200多位受訪者,如果能回到過去,他們想對年輕時的自己說些什麼時,最常聽到的回答就是要多去冒險。
正如60歲的克雷格所說:「你想要的不是在物理層面上更多冒險,而是要在心靈層面更多冒險,要冒險向真正嚮往的生活伸出你的手。」
採訪中,許多受訪者都有過這樣的時刻:他們預知到了風險的存在,但將其視為通往幸福之路上的一大步。

02不留遺憾的秘訣
這留給我們幾個更加重要的問題:我們如何在自己想要的前進方向上更多地冒險?我們要怎樣生活,才能避免為自己的不作為留下遺憾?
其中一位訪問者說:「每當我的信心開始動搖時,我都會想象自己正為之奮鬥的最佳結果。我會一直提醒自己,比失敗的後果更糟的,是離開了可能會出現的好結果。」
許多人在生活中完全相反。面對風險時,我們想象出可能發生的最糟情況,然後令這些想法在腦子裡根深蒂固。
這200多位受訪者讓我有了一個不一樣的結論:我們最應該害怕的,是因為不去嘗試而留下遺憾。
要想人生不留遺憾,這是有趣又簡單的辦法。我們不斷向前看並自問,當我老了,或者臨終時,會不會後悔即將要走的這一步?我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否會留下遺憾?
第二個秘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一定要為人生所欲而進行嘗試,因為我們不會為嘗試失敗而感到遺憾。
第二重要的道理是,如果有關係需要修復,現在就去修復。
被問及人生遺憾時,許多人會談到出現在他們人生中的人,談到那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尚未說出口的話和永遠未能修復的破裂關係。
03遺憾,最好是放手
人生永不會完美,無論我們多么小心,生命中總是會有些遺憾。
儘管有些人被他人視為最為睿智之人,但他們仍然表達了不少遺憾。
重要的是不要一心只想着遺憾,也不要對自己太過苛責。
遺憾,需要我們拿出一種溫柔的優雅。人們常說,要原諒他人,需要先原諒自己。雖然五大秘密之一是不留遺憾,但我們大多數人終究都會有些許遺憾。
因此,我們必須選擇去治癒我們有的那些遺憾,將其浸潤於諒解之中,讓自己知道,在多數情況下,當時的我們已經做出了自身所知的最佳行動。智慧的一個標誌就是能夠擁抱遺憾並且放手。
在接受採訪的睿智長者和那些不那麼幸福的人之間,我確實注意到了一個差別,那就是他們對人生遺憾的不同處理方式。
最幸福的人都能平和地繼續人生,而不幸福的人則停留在遺憾和那些錯失的機會裡。
對於這一點,你可以思考下面這四個問題:
今天或這周我是否有所行動?明天或下周,怎樣能使自己更真實?
這周我是否基於信念而行動?下周,我如何更深地基於信念而行動?
如果出於勇氣而非恐懼行動,這一刻,我要怎麼走出人生下一步?如果以門廊老人的視角回首人生,這一刻,我會做出什麼不一樣的行動?
當前我是如何應對人生挫折的?我在前進還是後退?
03
化身為愛
幸福和有意義的人生的秘密就是選擇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化身為愛。
在生活中,可以從三個方面踐行這一秘密。首先,我們選擇愛自己。其次,我們選擇與最為親近之人(家人、朋友等)帶着愛而行動。最後,我們必須在生活中的與人各種交互中選擇化身為愛。
所說的愛並非情感意義的愛,而是選擇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我筆下的第三個秘密,化身為愛,指的並非是感受愛,而是選擇去愛。
01愛自己
踐行這個秘密,首先就是要選擇愛自己。
只有從根本上選擇看見自己的價值,我們才能找到幸福。愛自己對於精神健康而言非常重要。
對有些人而言,愛自己可能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因為成長過程和早年經歷讓我們深深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但對其他人而言,愛自己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整天都在跟自己說話。雖然大多數的想法都是好的,但也有許多想法極大地影響着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例如,每當我們告訴自己「我很失敗」、「我不被人愛」、「我沒有吸引力」、「我要證明自己給他們看」、「我好胖」、「我不是個好家長」、「我不是個好人」時,我們都在減損對自己的愛。
02對身邊最為親近之人充滿愛
將充滿愛意的關系列為人生的首要事項。
當我問別人最大的幸福是什麼時,他們的第一回答幾乎總是與配偶、孩子、家長和朋友有關。一次又一次,我看到那些在人生中注重發展深刻人際關係的人,生活得很幸福。
反過來,當被問及遺憾時,人們的第一回答同樣也關乎人際關係,要麼是不夠重視人際關係,要麼是感覺沒有對人生最重要的那些人付出愛意。
如果人生有愛、工作有意義,人就會幸福。
成功不在於金錢——而在於你認識的人,和他們在你生命中的影響。
如果我們將充滿愛意的關系列為優先事項,如果我們帶着愛意來對待最為親近的人,我們就會找到幸福。
因此,這個秘密的第二部分是,將人作為優先事項,為深刻的友誼留出空間,確保每天都要問自己是否有帶着愛意來對待親近之人。

人們在回首過去時,往往會後悔讓憤怒或其他瑣事阻礙了充滿愛意的關係。
一定要一直將伴侶視為平等之人,我和妻子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在接受彼此優點的同時,也接受彼此的缺點,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
他們之後或許會改善,或許不會,但你必須接受他們的為人和本性。
每當我對妻子生氣時,我會問自己:讓我生氣的事比我們的關係更重要嗎?為此傷害彼此之間的愛,值得嗎?當然,答案總是否定的。」
03善待他人
一所重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個家庭里負面信息和正面信息的平均比率是14: 1。我們對家人發表的每一條正面評論,背後都有14條批評。
一項類似的研究表明,長期幸福的婚姻關係的一個共同點是,溝通中正面與負面信息的比率是7: 1。
我們完全有能力去改變這一比率。每時每刻,我們都能選擇化身為愛,肯定彼此。我們能夠選擇看到大局。
關於這一點,你可以思考下面這四個問題:
今天或本周是否為朋友、家人和人際關係留出了時間?是否把事情看得比人更重要?
今天或本周是否對最為親近之人帶有善意和愛意?明天或本周,怎樣能使自己對他們更具愛意?
今天或本周,是否在每一次與人交往時表達了愛和善?面對每位陌生人時,是否能夠令其產生改變?
今天或本周餵養的是內心哪一匹狼?是否與能振奮自己精神的人共處?今天或本周我們是否愛自己?有沒有進行負面的自我對話或自我催眠?你給自己的內心種的是花還是雜草?
04
活在當下
如果人生匆匆,那麼幸福的一個秘密就是更好地利用我們所擁有的時間,找到一個方法使每一刻、每一天都是上天對我們的極佳饋贈。
梭羅將其稱為「改善當前的狀況」。聆聽這些人的人生故事後,我發現第四個秘密就是活在當下。
簡單地說,活在當下意味着要完全享受人生的每一刻,不要去評判我們的人生,而是完全地去生活。
所以我們不應只關注過去或未來,而要帶着感激和使命感去體驗每時每刻。這有意味着每時每刻,我們都有能力選擇滿足與幸福。
對待人生要更少評判、更多享受。
01每一天都是饋贈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曾說:「我們應當把每一天看作單獨的一生。」每一天本身就是目的地,而非通往目的地路上的一步。
當我們認識到多活一天是一份極佳的饋贈,選擇不浪費這一天,不因沉湎過去或遐想未來而毀掉這一天時,我們就會開始活在當下。
首先,要確保自己在過日子而不單單是規劃生活。要是不注意這點的話,我們會發現自己永遠在自以為能帶來幸福的路上熬日子。
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不停地告訴自己:「如果怎樣就會幸福,或者等到某個時刻就會幸福」。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應對尚未達成或經歷的事情,進行規劃或抱有渴望,而是說,當我們有能力活在當下這一刻時,總是可以找到幸福。
作者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只要不出差,每天都會帶着我家的狗莫莉出門到我家所在的山上走走。40分鐘裡,我們徑直走上山再走下來。
這樣走了幾年後,我意識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家的狗比我更享受散步!
我的目標只是走到山頂再走下來。散步這件事不是用來品味的,而是用來熬的。我出門散步是為了鍛煉身體,希望能活得更久,沒有把散步本身看得很重要。
然而,莫莉非常享受我們的散步。要是途中遇到其他的狗,她會停下來打招呼。要是她看見一些有趣的東西,她會停下來進行全面探索。
我們散步的大部分時間裡,她在「嗅玫瑰」,而我則在求她「走吧,快走吧」,完成我走到終點的職責。她是活在當下,而我是熬時間。
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堅持像她那樣散步。自此之後,如果散步途中遇到鄰居,我往往會停下來好好聊聊天;如果能一覽山色或者看見美麗的花朵,我會停下來盡情享受美景;如果我運氣夠好,碰見朋友,我會花時間敘舊,而不是急着走向終點。這已經成為我度過自己人生的方式的縮影。

02當下才是唯一
活在當下意味着我們要認識到:我們沒有絲毫能力控制過去或未來。
過去已然發生,已經在我們身後。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沒有能力改變。而擁有的任何遺憾或歡樂都永遠凍結在時間裡。
沉湎過去,尤其是沉湎在遺憾里,只能剝奪當下的幸福。當我們發現自己沉湎於過去的遺憾中時,必須告訴自己,對過去發生的事情已經完全無能為力。
我們在當下對未來之事也無能為力。想想我們花費了多少時間擔心未來會發生什麼。我會生病嗎?我愛的人會不會遭遇不幸?會不會發生戰爭或者經濟蕭條?我的妻子會離開我嗎?我的孩子們會不會過得好?公司會裁員嗎?
對未來的擔憂只有一份真正的力量,那就是減少當下的歡樂。正如利奧·巴斯卡利亞所說的:「擔憂不會使明天免於憂愁,但總能使今天不再快樂!」
當然,我們當下的行動可能會影響未來,但當下能做的只有全心全意地生活,並且清楚地知道我們會用如同當下一般的全神貫注,來迎接明天的到來。
活在當下,說着容易做着難。要踐行活在當下,我們必須進行思維訓練,通常需要好幾年時間。冥想就是為活在當下而進行思維訓練的極佳練習。
03為幸福而訓練思維
要把這個秘密融入生活之中,就要思考下面這些問題:
我是否完全享受這周或今天所做的事情?我是否真的「在這兒」,或者只是意外出現在這兒?
今天或本周,我是否享受了可能的每一份歡樂(真正去嗅花香),我是否有意識地漫步人生,抑或只是在狂奔?
今天或本周,我對什麼心懷感激?有沒有說「如果……我就會幸福」?本周我是否選擇了滿足和幸福?
今天或本周,我是否活在當下,還是我讓明天或昨天偷走了今天的幸福?
05
多奉獻,少索取
最後一個秘密就是多奉獻,少索取。奉獻最多的那些人獲得了最大的快樂。
人生幸福和有意義的一個秘密是多付出、少索取,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付出(但卻幾乎無法控制自己的收穫)。
每天我們都能選擇無限制地付出。我們可以選擇善意、選擇服務他人、選擇去愛、選擇慷慨、選擇把世界變得更好。我開始相信,我們人類內心總是渴望活在世上時,能夠做出一些貢獻。
人生有兩大任務:找到自我和忘卻自我。通過發現自己的命運和對自我坦誠,我們可以找到自我。但找到自我還不夠,我們還必須忘卻自我。
忘卻自我的意思是,我們要看見自己與超越自身的事物相聯繫,這些事物的存在先於我們,並且在我們死後會繼續存在。
忘卻自我,最好的辦法就是一生奉獻,將世界變得更好。這樣做,我們連接了未來,也連接了過去。
與生命鏈的連接使我們的人生具有意義。
只有放棄自我、不再關注自我,我們才更容易找到真的幸福。我從中學到的最深刻的一點是,我們採訪的這些幸福之人最不關注的就是他們自己。
我發現,幸福之人有着完滿的一生,他們發現了對自己重要的事物,現在專注於自己將給世界留下什麼。
關於這一點,每周可以思考下面這些問題:
這周我是否對世界做出了小的改善?
這周我是否提醒了自己,我正在做出影響,哪怕我自己看不見?
這周我是否友善、慷慨並且有所奉獻?明天或下周要如何更進一步?
這周我是否更關注「小我」的需求(追求物質、地位或權力),而非「大我」的需求(為使世界變得更好而做出貢獻)?
下周,如何把這個秘密更深地融入生活?
人生沒有後悔藥,想做什麼現在就去做吧!畢竟「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最後,祝大家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想要的生活。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