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宗光 鐘山
來 源:經濟機器
(ID:EconomicMachine)
3月11日,2月金融數據出爐,整體弱於預期。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3萬億元,同比少增1300億元,弱於預期的1.45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加1.19萬億元,同比少增5343億元,弱於預期的2.22萬億元;M2同比增長9.2%,弱於預期的9.5%,前值為9.8%。
其中,新增中長期居民貸款為負,特別值得重點關注。房地產「冰凍」狀態下,信貸塌方的風險仍實質存在。再加上俄烏衝突、疫情反覆等因素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要實現「5.5%」的進取增長目標,需要穩增長加大力度,走在曲線之前。各部門應在供需兩端發力,儘快扭轉經濟下滑趨勢。
具體數據來看:

1.新增人民幣貸款弱於預期,中長期貸款大幅少增。
1月新增1.23萬億人民幣貸款,較預期低2200億元,同比少增1300億元。分項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新增4252億元,同比多增6301億元;而中長期貸款新增4593億元,同比少增1.05萬億元,是最大的拖累因素(圖1)。
中長期貸款少增較多。一方面與上年基數較高有關。2021年2月新增中長期貸款達1.51萬億元,遠超往年7000億左右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今年2月新增中長期貸款絕對水平較低,與2020年2月的歷史低點基本持平。
2020年2月,受疫情衝擊最嚴重時,新增中長期貸款為4528億元。中長期貸款是觀察實體經濟需求的關鍵指標,顯著少增反映了實體經濟需求的極度疲弱。
圖1 新增人民幣貸款結構

2.企業與居民戶中長期新增貸款同比均出現顯著少增。
2月中長期貸款中,非金融公司中長期貸款新增5052億元(圖2),同比少增5948億元,於2019年的5127億元,反映了房地產和消費需求疲弱下,企業貸款需求較弱。
圖2 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結構
居民戶中長期貸款則新增-459億元,同比少增4572億元,為有數據以來首次出現負值。新增貸款等於本期餘額減去上期餘額,居民中長期貸款主要是住房按揭貸款。
儘管回落有一定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在裡面,但其出現負值表明,當前居民購房需求極度疲弱,局部甚至出現了一定「塌方」的徵兆,應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而這與1-2月份的其他房地產數據是相一致的。1月份和2月份,百強房企銷售規模同比分別下降44.4%和56.4%(下圖)。2月份,全國300城市經營性土地成交總規模同比去年下降71%。土地溢價率持續處於歷史低位。

3.餘額同比看,人民幣貸款增速繼續回落。
2月,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1.37%,增速較上月回落0.16個百分點,增速連續4個月回落。分項來看,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速為11.93%,較上月回落1.07個百分點,增速連續11個月回落,是最主要的拖累項;短期貸款,特別是票據融資同比增速出現大幅提升,反映了有關方面為了避免信貸總量過快下滑,而所做的努力(圖3)。
圖3 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

4.新增社會融資總額中,政府債券融資等直接融資仍是主要支撐項。
2月新增社會融資總額1.19萬億元,同比少增5343億元(圖4)。其中未貼現銀行票據、人民幣貸款分別同比少增4867億元和4329億元,是新增社會融資同比少增的主要拖累因素。未貼現票據的大幅少增可能受1月「衝量」的影響,1-2月整體新增票據503億元,與2019年同期水平基本類似。
2月,企業債券融資同比多增2021億元、政府債券融資同比多增1075億元,是新增社會融資同比多增的量大拉動因素。
政府債券融資多增,主要受2月地方債發行提速影響。2月地方債發行1.08萬億元同比增加了約4000億元。而2月國債償還額為6273億元,同比增加約3000億元,對沖了地方債的多增額。企業債券融資多增,反映了監管部門放鬆發債門檻,積極支持穩增長。
圖4 社會融資總額-直接融資新增

5.委託、信託貸款壓降有所放緩。
2月信託貸款減少751億元,同比多增185億元,持續第3個月同比多增。委託貸款減少74億元,同比多增26億元(圖5)。
影子銀行整體出現邊際改善,但力度仍然偏小。目前,影子銀行供需兩弱,其貨幣創造功能基本喪失。一方面,民營房地產開發商「集體躺平」,無意願從信託行業拿錢拍地;另一方面,信託機構也基本關閉了房地產行業融資。
圖5 影子銀行新增融資

6.社會融資總額與M2增速回落。
2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2%,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同時,2月M2增長也弱於預期,同比增速達9.2%,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這與2月信貸社融新增數據不佳一致,主要受房地產按揭貸款所拖累。
圖6 社會融資存量與M2同比

7.M1增速回升,與M2剪刀差收窄。
2月,M1同比增長4.7%,較上月回升6.6個百分點。由於M2同比增速較上月回落,M1與M2剪刀差大幅收窄。M1增速大幅回升可能表明銀行正在加大釋放流動性,但尚未傳導到信貸上。
有關部門領導年初呼籲,穩增長應走在曲線之前,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點,避免出現「信貸塌方」。2月份的數據證明,領導的擔憂具有前瞻性和現實性。特別是,房地產的持續「凍結」狀態,是極不正常的,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貨幣創造」和整個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是時候給予高度重視了。
避免「信貸塌方」不僅僅是央行一家的責任。我們此前反覆強調,央行只能影響貨幣的供給,即「基礎貨幣」,但不能影響貨幣的需求,即貨幣乘數。而財政政策和房地產政策,是決定貨幣需求和貨幣乘數的關鍵。
如果沒有貨幣需求,無論央行怎麼努力,貨幣始終無法進到實體領域,導致貨幣創造失敗,即所謂「推繩子」。日本在過去的30年中,始終無法解決貨幣需求問題,導致了整個經濟「失去了30年」。
圖7 日本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M3(2003.04=100)
過去幾年,我國基建增速持續回落,目前在零附近。這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大框架下,是極不正常的。因此,增加貨幣需求,避免貨幣塌方,首先是儘快啟動「超前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扭轉基建增長乏力的狀況。
圖8 基建增速同比
另一方面,應迅速行動起來,扭轉房地產「冰凍」和「躺平」狀態。那種通過收緊信貸和融資供應,把民營地產商逼死的做法,是非常危險的「玩火」行為。
民營地產商仍是房地產開發的中流砥柱。這些企業集體倒下,短期內已經導致了房地產行業硬着陸(圖9)。國有企業無論是從開發能力,還是從槓桿擴張空間來講,都無法填補民營地產商短期內集體退出的空白。
此外,國有房地產開發商開發能力普遍低下,資金周轉效率低,資金成本大幅上升。麵粉價格最終反映在麵包上,這意味着未來房價進一步上漲的概率不容小覷。
因此,避免貨幣塌方和經濟硬着陸,就必須迅速採取措施,扭轉房地產行業硬着陸局面,採取措施越早,則成本越小。日本的例子表明,一旦人們預期系統性轉差,則再大的努力,或無濟於事。
圖9 1-2月份,民營地產龍頭基本停止拿地,一些從未聽過的國企或城投排名靠前
因此,各部門應深刻領會中央經濟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精神,穩增、穩市場和「避免信貸塌方」,應主動發力、靠前發力,加強部門間政策協調和配合,爭取力出一孔,早見成效。
「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於心死』,後面的事就難辦了,所以我們不能拖,要走在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
👆點擊觀看視頻
了解企業家的想法、干法、活法與玩法!
好文推薦:
《誰在力挺俄羅斯?》《人大教授翟東升:對俄烏問題的8點思考,中國人一定要有定力》《華杉:「橫掃」中國市場20年,我領悟出100條不敗心法》《「金融核武器」SWIFT,到底有多恐怖?》《張麗俊:中國的商業邏輯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