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資源!
1、匯總最全的protocol!再也不用擔心做實驗!
2、乾貨分享!3000張PPT科研繪圖模板速領!
3、獨家資源限時領取!2022年基金申請+標書全文+20大熱點高分文獻+實操教程!
4、SCI科研繪圖技巧!如何做出符合雜誌要求的圖?
消息來源:軟科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閉幕。2022兩會期間,不少來自高校的代表和委員們心繫高等教育發展,紛紛建言獻策。碩博招生、高考改革、「雙一流」、大學生就業、職業教育等備受社會關注的話題再次引起熱議,一起來看高校代表們對這些熱點話題,帶來了哪些真知灼見。
碩博招生
碩博招生歷來都是教育界內外重點關注的話題,今年也不例外。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副校長徐景坤:
碩士招生改為申請審核制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副校長徐景坤認為,現行碩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多個方面的不足,如:錄取方式較單一、仍是唯分數論;「應試考研」的初試模式不易篩選出優秀創新生源;考生在申請學校和專業中處於弱勢地位、選擇餘地小,可能出現高分考生複試被刷後難找到如意的學校讀研的問題……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
提高「雙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
全國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認為,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過長時間、過多優秀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反覆刷題準備考研,不僅造成了本科階段知識體系的不完整和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缺失,影響本科人才培養質量,也成為研究生培養質量下降的潛在風險,甚至造成新的厭學狀況以及進一步研究與創新的好奇心和興趣缺失。
對此,曾勇建議,提高「推免」比例,從「推免」工作制度來看,推薦免試的學生經過了嚴格程序,對學習成績、科研素質、志向目標等進行了綜合考核,把好了高質量的研究生「入口」。進一步提高「推免」比例,尤其是「雙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可以使更多的優秀本科生從考研中解放出來,專注於完整的本科學習過程,尤其是研究型學習、挑戰性學習和科研訓練,提升本科和研究生培養質量。
曾勇還建議,隨着研究生報考人數逐年增加,為滿足國家對於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雙一流」高校應當承擔起研究生教育重任,可以在對高校辦學質量、辦學能力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辦學質量好的「雙一流」高校進行招生指標的傾斜。
鄭州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沈開舉:
廢除博士招生指標管制,還權給高校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河南省委副主委沈開舉表示,目前高校博士生招生指標存在着名額限制過嚴的問題。很多高校的博士生導師一年還不能保證一個博士生招生指標,新設置的博士點指標更少。然而,博士生對於一個高校的學科發展有重要作用,學位點的人才培養需要有連續性,需要有規模效應,過分的指標限制,對博士點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傷害。
為此,他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廢除博士招生指標管制,還權給高校;二是由教育部制定博士點管理國家標準,可以限制每一位博導每年招生博士最多不超過幾名;三是博士培養要遵循「寬進嚴出」的原則,不宜把管理重心放在指標限制上;四是繼續做好留學生的招生和培養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易建強:
部分研究生招生單位自主擴招
全國政協委員易建強表示,目前我國研究生學歷占比不足1%,遠低於部分發達國家的10%。而我國對人才的需求旺盛,尤其對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人才的需求迫切。考研人數持續大幅增長,但錄取名額沒有變,研究生招生規模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易建強建議,選擇研究生培養質量好的單位作為自主擴招試點,合理設置每位導師每年招生計劃;針對東西部差距,採用定向培養方式,規定東部各試點單位每年拿出一部分名額定向招收西部地區學生;對研究生招生名額備案,寬進嚴出,保證質量。
高考改革
高考制度,是我國在選拔人才方面最具公平性的基礎制度之一,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在教育話題中也是高度關注的熱點,今年兩會,有哪些提案與高考有關?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鍾茂初:
取消各種加分,以高考「裸分」公平錄取
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鍾茂初帶來了《關於「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學科相關專業招生名額按各省市區考生比例公平分配」的提案》。出於公開角度考慮,他建議凡是列入《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高校及學科相關專業的招生,一律取消各種加分,以高考「裸分」公平錄取。高考作為國家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投入的建設項目,各省市區居民應無差別地公平分享;選拔培養高水平人才,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目標,按應屆考生比例分配名額,是較為合乎選拔公正性的分配方式;同時,有利於試點性地探索逐步縮小區域差別的高考錄取制度。
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
建議按各省高考人數分配招生指標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建議,教育部直屬高校應按各省區市高考人數分配招生指標。盧克平表示,應充分考慮各省區市高考人數在全國占比情況,統籌教育部直屬高校招生指標分配,適當減少高校屬地的招生計劃比例,更好發揮「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作用,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尤其是河南等生源大省的傾斜力度。
「雙一流」建設
醞釀已久的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日前已正式公布。高校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進入「施工期」。圍繞破解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兩會代表委員紛紛提出建議。
西北師範大學校長劉仲奎:
國家應進一步支持甘肅高校「雙一流」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師範大學校長劉仲奎委員建議,在甘肅設立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全面推進甘肅高等教育發展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徑和優質資源的「東接西送」,輻射引領西北高校發展,推動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
劉仲奎委員表示,甘肅不少高校的學科具有潛力,國家應進一步支持甘肅高校「雙一流」建設。「建議充分利用甘肅自然條件、土地及人力成本優勢,在甘肅布局一批大科學工程和野外觀測體系、國家重點實驗室、區域研究中心、產業研究院、醫藥基礎研究創新基地和高端智庫。」劉仲奎委員說,同時,支持甘肅探索建立「人才特區」和「經費特區」,部(委)屬高校和東部「雙一流」高校對甘肅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實行「多對一」「一對多」模式的對口支援……多方發力、多路徑推進,共同推動實現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
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
加大對山東省「雙一流」建設指導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在會上發言時建議,國家層面對山東省「雙一流」建設給予更大力度的指導和支持,在「一流學科培優行動」中給予更多支持;支持山東設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指導和支持山東省在教育綜合評價改革、重要科研平台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
鼓勵傳統的「一流學科」建設轉變為「一流學科群」的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建議,高水平大學在「雙一流」建設進程當中,應該鼓勵從以往傳統的「一流學科」建設轉變為「一流學科群」的建設。「川大的『雙一流』建設要繼續往高質量內涵發展走,整體上未來五年要初步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到2035年要全面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優勢學科要進入前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
高校「雙一流」建設在資源配置中必須堅持「扶優、扶強、扶特、扶新」
全國人大代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建議, 「高校『雙一流』建設中,一要支持建設一流學科率先發展,以一流學科建設引領帶動學科整體建設水平提升;二要強化學科生態建設,提升基礎學科建設水平,大力培育新興交叉學科;三要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突出社會急需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同時,建設高校也要充分發揮專項經費的引導作用,擴大社會合作,積極爭取地方、企業和社會的協同持續投入。
大學生就業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始終牽動着社會各界的心。今年兩會有不少代表、委員對此問題建言獻策。
揚州大學黨委書記焦新安:
進一步明晰擇業期「應屆畢業生身份」界定要求
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黨委書記焦新安表示,國家鼓勵公務員考試和國企、事業單位招聘向應屆畢業生傾斜,明確兩年內未落實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享有「應屆畢業生身份」,這一政策對拓寬就業渠道、穩就業、保民生具有重大意義。
但他同時發現,畢業生對這一政策的理解不透無疑催生了主動慢就業或不就業,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從而違背了政策制定的初衷。
對此,他呼籲國家人社部門進一步明晰擇業期「應屆畢業生身份」界定要求並規範審核標準。第一,明確擇業期時間。繼續沿用擇業期「應屆畢業生身份」政策,並明晰擇業期為兩年,以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途徑,緩解就業壓力。第二,統一審核標準。規範各類用人單位針對擇業期「應屆畢業生身份」的審核標準,並在招考公告中明確說明。第三,加強監督問責。各級各地人社部門建立督查問責機制,及時糾正約束用人單位針對擇業期「應屆畢業生身份」過度審核,促進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第四,加強對畢業生的約束。建立高校畢業生求職誠信體系,制止擇業期應屆畢業生同時段重複簽約的不誠信行為。
民進中央:
嚴禁單位招聘發布限定高校類型和學歷歧視信息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民進中央就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帶來了「關於促進『十四五』時期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提案。
民進中央指出,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面臨多重壓力。一是近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上升,二是因國外疫情蔓延等因素導致畢業生出國意願降低,三是近期部分行業大規模裁員,大批離職員工集中湧向就業市場,加劇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
對此,民進中央提出建議:儘快出台《反歧視就業法》制止就業歧視,對學歷歧視和院校歧視等就業歧視進行定性,並明確就業歧視的法律責任,營造有利於公平就業的宏觀政策法律環境,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監測引導和服務。此外,民進中央還提出增加就業崗位供給、對接市場需求調整高等教育結構等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科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胡衛:
逐步取消高校畢業生擇業期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科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胡衛提交了《關於取消應屆生身份限制,保障平等就業權的提案》,建議逐步取消高校畢業生擇業期政策,在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錄中,應對所有往應屆高校畢業生一視同仁,消除人為就業障礙。
胡衛表示,過短的擇業期政策對畢業多年的再就業人員重新求職,尤其是參加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聘人為製造了障礙。這不利於推進公平就業,難以保障每個求職者的平等就業權利。為此,他給出三條建議:一是將高校畢業生擇業期適當延長,二是深化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三是逐步取消高校畢業生擇業期政策。
職業教育
當前,隨着中國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廣泛關注,許多兩會代表就職業教育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東北大學原校長趙繼:
加快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教育部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北大學原校長、教授趙繼表示,加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是辦好職業教育的基本保障,也是確保職業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為此,趙繼提出兩條建議。一是切實保障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並由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牽頭,協調各地和各部門釐清分工,落實責任,合力保障職業教育辦學條件的改善。二是及時建立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切實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
設國家級職業院校校長培訓中心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認為,在全面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時期,職業院校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質、複合型校長的引領。因此,許玲提出兩條建議,一是建議按照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設立3—4個國家級職業院校校長培訓中心。二是構建完善的職業院校校長培訓體系和質量評價標準。設置任職資格培訓、骨幹校長培訓、卓越校長培訓等層次化的培訓體系。推動建立職業院校校長培訓課程標準和培訓質量標準,建立職業院校校長培訓監測平台,實施結果量化與過程質性相結合的發展性評價。
西南大學教授謝德體:
培育職業院校「走出去」國家品牌
當前,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職業教育迎來發展的春天。但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總體還不高,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仍是短板,國際交流合作規模需進一步提高。為此,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教授謝德體建議,應加快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培育職業院校「走出去」國家品牌,要重點滿足「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機構交流合作,探索實施「一帶一路」技能人才訂單式培養。
2022年醫藥加精品學習班檔期
(支付學費可先領取全程錄屏預習,騰訊會議每月都輪迴排班)



2022年臨床科研方法學訓練營!開課!

醫藥加科研神器,可免費下載文獻以及各種生信工具免費使用,點擊下面閱讀原文!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