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 | 通吃島島主

這幾天烏克蘭事件已經成為全球社交媒體上最熱門的話題。我看到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說有專家稱「認知戰」已經在中國的網絡空間打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問題描述里介紹了這位專家的觀點。

這位專家指出,我國的微博b站一類的網絡社區已經成為各國打輿論戰的重要平台。西方國家在這些年輕人聚集的網絡社區,試圖影響引導甚至誘導操縱我國的國內輿論,以滿足其外交的需要,維護其國家的利益。

他還明確指出,一些NGO、智庫、媒體,乃至飯圈娛樂公司,都極有可能已經被相關的國家、資本、企業和非政府組織所操控,以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

問題下方的回答里,我看到某位知乎法律哲學話題領域的優秀答主著名大V,專門寫了一個回答批判這種「認知戰」已經爆發的觀點。

該大V聲稱,現在發生的都是正常的現象,都是正常觀點的表達。把這個說成認知戰,說成是一種值得警惕的敵對行為,這是一種非常單純的、質樸的、既不了解現代社會生活也不了解我國現行憲法和法律制度的天真和愚昧。

這種回答還受到了其他大V的點讚,我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他這個純屬是純人先告狀。到底是誰單純?誰質樸?誰天真?誰愚昧?誰不了解現代社會生活?

他這個回答就是在攪渾水,把有組織有目的,有大量資金和專家支持的心理戰宣傳戰行為,和我國網民正常的觀點表達混為一談。

許多國家都在搞宣傳戰,但美國毫無疑問是碾壓其他國家的存在。甚至可以說,80年代以來,美國的宣傳戰實力比全球所有其他國家加起來都強得多。我就以美國為例,為大家介紹一下宣傳戰和心理戰究竟是怎樣的。

早在100年前的第1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就開始使用宣傳戰這一武器,而且這成為他們最重要的戰爭武器之一。那個時候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盛行,多數美國人根本不願意捲入大洋彼岸的一場狗咬狗的戰爭。

為了鼓動美國參戰,英國首先利用宣傳武器,將精心編織過的信息傳遞給美國。他們直接切斷了德國和美國之間的海底電纜,壟斷了向美國傳遞信息的渠道。大家現在聽到這段有沒有感覺歷史在重演?威爾遜總統決定參戰後,迅速組建了負責宣傳的機構。媒體上出現大量謊言,德國被塑造成屢屢損害美國利益的吃人惡魔形象。

美國人民哪受得了這種刺激,群情激憤,紛紛支持美國參加戰爭。同時,協約國雖然無法影響德國媒體,但他們操控中立國媒體,以及對德國散發空中傳單,以此來擾亂德軍心理。

一戰結束之後,美國民眾逐漸發現,那些有關德國的負面信息絕大部分都是子虛烏有,他們深感自己受到了欺騙。於是美國社會出現了反對宣傳的風潮,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宣傳這個詞,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成為一個徹底負面含義的詞彙,等同於欺騙洗腦。

但是這並不能阻礙美國政府繼續把宣傳當做其重要的戰爭武器。宣傳這一詞改頭換面,以國際傳播,公共關係,公共外交,軟實力等詞彙重新出現,而且形式更加隱蔽,技巧更加嫻熟。

可以說這100年間,美國不僅僅是熱武器不斷進步,宣傳戰這一武器也迅速升級。在軍方的支持下,美國學術界的政治學心理學傳播學等領域展開了各種相關實驗,而且是拿真人做的實驗,研究如何操控人的心理。所以說,紅警里的尤里貌似是在影射蘇聯,事實上說的是美國自己。

這些宣傳戰的項目資料很多都是軍方的最高機密,可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機密逐漸解禁,美國宣傳戰的目的、技巧、資金來源等逐漸為人所知,一些具有正義感的學者對宣傳戰開始的研究和批判。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脅迫之術:心理戰與美國傳播研究的興起(1945~1960)》。其作者是美利堅大學的教授克里斯托夫辛普森。其英文版在上世紀90年代出版,而中文版要等到2017年才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下面我讀兩段這本書的導言部分,大家隨時對照,看看這次烏克蘭事件中能不能找到對應。

美國政府關於心理戰的全面解讀可以在美國軍方冷戰早期的戰爭計劃中找到。這個軍方的定義從出台之日起(1948年年初)就被定位為最高機密,40多年中一直是官方的秘密文獻。直到1980年代晚期,我通過檔案解密法的申請,才得以獲取早期心理戰計劃的一系列記錄。其中的一份文獻中有這樣的內容:

心理戰不同於正統的軍事行動,它使用一切道德的和物理的手段,以達到:

1.摧毀敵人戰鬥的意願和能力。

2.剝奪他從盟友和中立方獲得的支援。

3.增強我方軍隊和盟友獲取勝利的意志。

心理戰使用任何可以影響敵人思想的武器。這些武器被界定為心理的,並不是因為武器本身的屬性,而只因為它們產生的效果。因此,各種公開宣傳(白色宣傳)、秘密宣傳(黑色宣傳)和灰色宣傳,各種破壞行動、顛覆行動、特別行動、游擊戰、間諜活動,不管它是政治的、文化的、經濟的,還是種族性的壓迫手段,都可以作為有效的武器。它們的有效性在於可以在敵人心理上製造各種糾紛、猜疑、恐懼和絕望,而不在於它是否來源於宣傳機構和心理戰機構的策動。

軍方文獻接着總結了上述提及的幾種說服技巧,包括三個基本概念:「白色宣傳」、「黑色宣傳」和「灰色宣傳」。

「白色宣傳」,按照軍方說法,「強調簡潔、直白和不斷重複」。它需要被包裝成受眾所理解的真理性、平衡性和事實性的信息。美國公開承認通過「美國之音」等媒體途徑對這類信息進行宣傳推廣。

「黑色宣傳」則相反,它「強調煩擾、混淆和恐怖」。「黑色宣傳」的計策包括偽造敵人文件並將它們分發給目標受眾,以此降低敵方的公信力。美國政府官方否認執行「黑色宣傳」。但事實上它一直是美國國內外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

「灰色宣傳」,正如字面含義,介於 「白色宣傳」和「黑色宣傳」之間,主要包括,在宣稱獨立於美國政府的新聞媒體中散布有關敵人的錯俁信息。

阿連德是民選的社會主義總統,但其當政期間智利新聞媒體受到美國控制,成為顛覆智利的利器

同一時期,其他美國軍方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文件強調了美國當時心理戰策略的另外三個特徵:

①以「貌似合理的推諉」讓美國政府否認發動 「黑色宣傳」的責任,而事實上這些宣傳活動都來自於美國策動;

②有意將中立國極端化地歸屬於「支持美國」或「反對美國」的陣營;

③秘密地將美國公眾與外國公眾一起作為心理行動的目標。

引文部分結束。

大家有沒有感覺特別熟悉?這些美國軍方絕密文件中展示的宣傳戰略和戰術,在今天,在我們周圍依然上演着。

對於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言,美國對中國的心理戰應該是由抗美援朝戰爭,也就是美國所說的朝鮮戰爭拉開的序幕。

美國有專門針對朝鮮戰爭的心理戰辦公室,通過廣播傳單等各種方式企圖瓦解我國和朝鮮的軍隊與人民,並在國際社會上爭取支持。為此美國總統杜魯門在1950年發動了所謂的「真理運動」,這一心理戰的項目獲得國會撥款1.21億美元。要知道,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部外匯儲備也只有1.57億美元。

面對財政上的巨大劣勢,我國政府和志願軍並沒有懼怕,而是果斷採取了反宣傳的措施。這裡要強調的是,我國和美國的行為完全不同。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我國的反宣傳不搞陰謀詭計,全是陽謀。

比如最近幾年為大家所熟知的戰俘營里的奧運會,據說姜文正籌備拍一部這個電影。比如我國針對黑人士兵的宣傳單,用淺顯易懂的話告訴他們真正的敵人是美國的反動政權,黑人應該組織起來,為提升自己種族和階級的地位而戰,而不應該遠跨大洋來干涉別的國家。這個傳單很有名,50年代的時候,曾經被某議員在美國國會上面宣讀,當然他的用意是證明中國的宣傳有多麼厲害。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下期文章可以講講這個傳單。

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我國更是在全球培養出一批精神中國人。雖然那個時候對中國批判的聲音還是很大,但雙方是可以對抗的。

但是在80年代以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美國在宣傳戰這一塊在全世界形成了碾壓的地位,甚至不需要依靠其他任何武器,僅憑這一項就能顛覆其他國家的政權。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阿拉伯之春。通過社交媒體來發動顏色革命。

有關烏克蘭事件,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平台上我們尚能看到不同觀點之間的激烈交鋒,可是在西方的主流社交媒體平台上,你看不到任何關於俄羅斯的正面信息和觀點,連中立的信息和觀點都沒有,完全是一邊倒的批判和謾罵。

無論你對烏克蘭事件是什麼立場,你覺得這種景象正常嗎?這是一個號稱自由多元的媒體應該呈現出的景象嗎?更不要提國外的社交媒體用戶來自全球各個國家,利益關切和文化背景差異巨大。有多少信息被屏蔽?有多少賬號被封禁?

所以不要再抱有天真的幻想了,什麼網上的信息都是觀點的正常自由表達。美國數十億數百億的心理戰資金,早就源源不斷的流入各種賬戶,媒體平台早就成為重要的戰場。必須首先承認這一點、認清這一點,才能更好的應對,才能在將來建立起真正自由發言平等賦權的平台。

最後需要強調,這裡只是說明了心理戰和宣傳戰客觀存在且形勢嚴峻的事實。大家在網上發言時切不可因此就亂給別人扣帽子。不要因為觀點不同就互相說對方收了誰的錢,被誰洗了腦什麼的。發言的時候要講證據,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理性。

以及最後的最後,不建議大家購買心理戰的起源那本書。因為現在已經買不到了,二手書市場要200元左右才能買到一本。他的核心論點什麼的並不複雜,更多的主要是資料的列舉,大量的資料,大量的文件,如果不是專業從事這方面研究,沒有必要花那麼多錢買一本。有條件的可以下載電子版或者去圖書館借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