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近日介紹,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中,將重點清理「色、丑、怪、假、俗、賭」等各類違法違規的直播和短視頻。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網絡直播平台上部分主播以低俗、惡俗直播內容博眼球,淪為「流量乞丐」。有的賬號被封后,主播重新註冊賬號,繼續進行惡俗直播;有的主播為了躲避封禁,同時使用多個賬號。

1
賣俗扮丑博流量
贏利變現手段多樣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直播內容違背公序良俗。有的主播直播時衣着暴露、動作撩人,甚至在胸部上方寫着挑逗字樣;有的當眾做出嘶吼謾罵、打屁股、用洗腳水淋頭等出格舉動;有的在直播平台進行視頻連麥時,用污穢低俗的方言相互調侃;有的主播為吸引眼球,以身試險在鐵軌旁的道砟上跳舞。

有的網絡主播在直播時甚至嚴重侵擾他人正常生活。2021年初,「拉麵哥」程運付因「3元一碗的拉麵15年不漲價」走紅。為蹭熱點,各路「網紅」隨即湧入他的家鄉進行圍觀直播。一名驅車6小時到程運付家鄉做直播的視頻博主接受採訪時直言,他知道這種行為打擾了程運付的正常生活,但在流量時代,這種做法沒什麼大不了的。

多位業內人士介紹,一些網絡主播以低俗、惡俗內容賺流量,獲得打賞分成。

記者2月中旬觀看了一場直播。貴州安順,室外溫度0℃,一名網絡主播端着一盆冷水,舉過頭頂一澆而下,發出刺耳的尖叫聲。這是他在接受懲罰——幾分鐘前,他剛剛輸掉一場PK(挑戰)。

直播間數據顯示,這名主播在PK中得到2381票,對手則獲得了33167票。業內人士介紹,在直播間進行連線PK時,以票數計算收入,平台抽成50%後,博弈雙方到手的收入分別約為115元和1650元。

「打PK的時候如果想票數高一點,又沒有很突出的才藝,就只能打懲罰比較狠的PK。」一位網絡主播說。

上海一傳媒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部分這類主播還會通過接廣告、參加商業活動等方式變現,「只要有流量、有粉絲,價格往往不菲」。一名靠「土味」走紅的網絡主播曾說,請他參加活動需在五星級酒店安排住宿,且出場費須在35萬元以上。

2
屢禁不絕背後:
賬號被封重新註冊,同時使用多個賬號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網絡直播全行業主播賬號累計超1.3億,日均新增主播的峰值為4.3萬人。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網絡主播以低俗、惡俗視頻賺流量,相關平台不斷對其進行處罰。


2021年9月,抖音安全中心永久封禁存在內容低俗、惡意博眼球等問題的賬號17487個,下架相關內容133495條。2021年10月15日至12月30日,抖音直播共處罰存在教唆煽動、辱罵挑釁和低俗PK遊戲等違規行為的網絡主播1200餘人。今年1月1日至2月10日,抖音直播又處罰了781個存在這類行為的直播間。

微信視頻號直播功能上線以來,也出現少部分主播為博取打賞,無下限進行低俗直播的情況。2021年6月1日至10月15日,微信安全團隊累計處理了超過1.2萬個存在相關行為的直播間,對5900個主播賬號扣除信用分並追加賬號級別處罰。

記者調查發現,隨着平台不斷加強審核力度,大量不合規主播賬號被封禁。然而,在流量變現的利益刺激下,不少網絡主播為逃避審查不斷註冊新賬號,同時擁有多個可用的直播賬號。

去年11月,一名網絡主播輸掉PK後,將懲罰內容拍成視頻,用小號上傳至平台。在該視頻中,他脫掉外衣,身着短袖跳入一處水塘「冬泳」。

「我現在手上有3個賬號,打PK隨時都可能會被封號和限流,每次被封號後我都會註銷原賬號,重新註冊新賬號。」一名網絡主播說。

3
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對主播賬號實行分類分級管理

對於網絡直播的規範不斷加強並細化。2021年2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7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規範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清理低俗庸俗、封建迷信、打「擦邊球」等違法和不良信息。同時,建立直播賬號分類分級規範管理制度,對主播賬號實行分類分級管理。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平台已探索相關機制。目前,抖音已推出熱點事件保護機制,打擊蹭熱度和惡意炒作等行為。電影《親愛的》原型人物孫海洋一家團聚時,一些網絡主播進行不當直播。去年12月,抖音直播處罰了49個有關直播賬號。此外,抖音直播還發布了「社區自律公約」,並持續更新相關內容。

貴州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負責人介紹,部分網絡主播缺乏才藝,但又不願認真做內容,只能靠低俗、惡俗的直播內容和無底線的「表演」來吸引眼球,增加熱度,進而索取禮物,獲得收益。「靠低俗吸引流量是走不遠的,監管將倒逼主播提升自我素質,通過良好的業務能力得到受眾認可。」


受訪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在網絡直播監管中,需構建涵蓋全流程的跨部門、多領域、常態化監管機制,建立部門聯動協調機制。

「直播平台應加強人工審核,彌補技術漏洞,切實履行好把關職責。」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張波等專家表示,網民和公眾也應自覺抵制低俗、惡俗類網絡直播,主動參與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來源:新華社原標題:《賣俗扮丑的「流量乞丐」為何屢禁不絕?》

記者:鄭明鴻

責編:郭艷慧

校對:黃琛茜(實習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