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謝治宇的在線交流,很多讀者應該聽過了,相信很多媒體會做,本不想再記錄。

但想想,畢竟謝治宇是「雅選」的三大投資人之一,難得出來交流,還是應該做個記錄,給自己的讀者做個備分。

很多人在問,「雅選」最近表現如此不好,小雅是不是還信任這三位投資人?是否還持有他們的基金?

一句話:非常信任,從未動搖,堅定持有,繼續買入。

但這只是小雅的選擇,建立在小雅對他們的了解和認知基礎之上,你要不要信任,是你需要花時間去了解的,而不是因為小雅看好而看好。

小雅一直說,能不能拿得住基金,需要你對基金經理的信任,而真正的信任來自了解。

小雅能做的,只是提供一個了解基金經理的通道,但也僅僅是信息通道而已,所有的選擇、判斷和盈虧結果,始終還是每個人的自我選擇和承擔。

講真,對於自己持有的三大基金經理之一——謝治宇出來公開交流,小雅挺感慨:

這是一個真正有責任心的公募基金經理,在市場煎熬的時候,趕着在午飯時間,選擇出來對持有人做公開陪伴,用高情商和高智商去把一些投資常識說清楚。

看得到他的耐心,也看得到他的用心良苦,這很不容易。

很多基金經理選擇專注於投資,不願被市場噪音打擾,是一種選擇。但謝治宇願意擠出時間,在基金經理挨罵最多的時候,躬身入局來參與投資者交流,更讓人放心。

謝治宇說:「站在現在位置,如果把時間稍微拉長一些,我對自己的持倉還是很有信心的。」

你呢?對自己的持倉是否還有信心?歡迎文末做個小投票。

今天謝治宇的交流,主要這幾個要點(口語化枝節刪了,精華全在,看它夠了)

現在A股並不存在特別大的風險

1,今年從自上而下的角度和從自下而上的角度來看,市場割裂得非常厲害。

從自上而下的角度,今年確實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通貨膨脹,原材料上漲,國內疫情狀況以及國際環境,情況非常多。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會上,今年經濟增速定出了5.5%的目標,怎樣去實現目標,很多點需要觀察。

從自上而下的視角,整個經濟狀況是有切實壓力的,它會非常明確地反映到企業盈利上,市場也是有壓力的。這是大家現在對市場很多看法比較猶豫的原因,也是今年以來整個市場表現相對一般的原因。

但是,自下而上地去看,似乎市場比之前要好。

現在很多行業、很多領域,我們看到的企業狀況非常好。企業在逐步取得全球競爭力,它們的穩固程度和未來可以想象的空間,變得比以前大很多,這跟整個經濟發展階段是非常相關的。

但是因為這幾年市場表現非常好,這些企業的定價非常充分。過去兩年我也會跟大家說,市場最大的壓力可能來自於估值。

隨着市場比較大的調整,我現在感覺,很多企業的估值變得值得下手了。

短期看,很多企業的盈利狀況一定會受到經濟狀況的制約,特別是中游和下游的企業,但我們不能完全由特別短期的業績去推演企業的長期競爭力。

舉個例子,旅遊或者航空業,這幾年受到的影響是巨大的,可能都處在虧損狀態。但市場並不會用非常顯著低於1倍PB(市淨率)價格去交易它,因為大家還是相信,疫情總會過去的,這些企業終歸會回到合理的盈利能力。

如果我們用長周期去看很多企業,用市值的角度去衡量,而不是短期去看盈利波動,其實很多企業已經進入了可以投資的區間。

現在大家會有所擔心,也是正常。市場永遠會處在相對比較複雜的狀態,所有的估值體系一定是多種因素的複合體。

在航空這個例子裡,因為總要坐飛機,容易比較顯性地用偏長期的視角去看待它們。

但有些企業並不是這麼顯性的,比如中游企業,現在它的盈利狀況受影響,這個影響究竟會演變成什麼樣的狀況?會不會導致企業競爭力受損?這些事情並不是那麼顯性的。它的估值看起來就會顯得影響因素眾多。

這種時候,更需要我們想清楚,在整個投資和持有的過程中,究竟要賺什麼樣的錢?我們的周期究竟是有多長?

如果能更明確地知道,我們是用更長期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企業,用更穩定的視角去看待投資,可能你對這些問題的容忍空間就會變大,就會發現一些可以投資的機會。

2,坦白說,我覺得現在資本市場並不會存在特別大的風險。

前期市場巨大的跌幅,確實是比較多的因素疊加起來的。特別是香港市場,很多公司有很大的跌幅,看上去非常嚇人,確實也是由很多因素累積起來的。

海外的狀況,對監管政策不明朗的擔憂,可能都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在一周前,高層非常明確發出了聲音,對於中概股、互聯網企業的政策制定上,要用更合理的做法,這會很大程度上緩解大家對於政策上的擔憂。

接下來,市場注意力應該會更多集中到盈利、經濟狀況等方面。

之前大家情緒比較恐慌的時候,討論比較多是政策風險,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

我們有暴露在海外的頭寸,這些公司的頭寸很大程度是被外資所持有的,當用所謂的外資或者國際視野去討論主權風險的時候,對他們來講是有意義的。但對我們來講,這些問題的意義約等於零。

我們絕大多數資產都是人民幣的資產,而且我們對國內政策、對國內監管的認識,一定遠遠比外國人要強。在我看來,這種所謂的風險,更多的情況下,反而會是更好的確定性機遇。

我們也看到,當政府闡明對於這些問題的觀點時,這個風險就會迅速消化掉。

權益基金的合理回報預期:
10~15%年化複合收益率相對有把握

3,過去一兩年,我們這個行業(基金行業)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持有人可能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如果把周期拉長了去看,其實是一個顯著高於正常水平的狀態。

大家一定要明白:市場的長期收益率究竟是多少,最終取決於經濟體裡面企業最終的ROE水平。換句話說,就是企業每年能給大家賺多少錢。

這些錢最終會體現在企業和市場的增長上。我們能夠拿到的回報,約等於企業整體ROE水平加上分紅。

因為我們現在還處在機構占比相對少、基金經理都能取得超額收益的狀態,它跟特別成熟的市場還不大一樣,我們可以假定,買基金會比ROE和企業分紅再多一部分基金經理的溢價。

最終,你取得的收益率大概就相當於這三部分在一起。

我自己評估下來,從長期角度看,10%~15%的年化複合收益率是相對有把握的。過去兩年,基金的複合收益率遠遠大於這個數。

過去兩年,基金給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盈利體驗,大家嘗到了甜頭,願意進到這個市場。但同時,很多人也會在市場相對較高的位置買入,這也是潛在的收益率消耗掉的位置,對持有人來講,反而是不好的事情。

對於持有人來講,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有幾個:

第一,通過市場的上漲和下跌,持有人應該認識到,整個市場是波動的。在這個市場裡,對於想獲得多少收益率,以及獲得多少收益率是正常的,大家要有更好的認識。

第二,如果我們確實是在市場相對很高、很火熱的時候進到市場,怎麼辦?

我認為,現在我的基金持有的這些股票,它的風險其實並不大,拉長周期來看,應該能夠給大家一個比較穩定回報率的機會。這種時候,我自己的做法是繼續的持有。

當然,建議大家一定要取決於對自己資金和對風險偏好的判斷,這非常重要。

我自己絕大多數的資產都投資在自己的基金上面,而且投資是持續穩定的,但這隻表明我的態度,因為我對我自己的認識更深,我對我的風險承受能力的判斷更準確。

我建議大家把我剛才說的這兩點研究清楚。如果你是我的持有人,首先你要知道我在賺什麼樣的錢,然後,你需要明白自己的風險的承受能力是什麼,你用多少錢投資在這個基金產品上面。

如果這些事情你都能夠非常明確,覺得沒有問題,我的建議就是再持有一段時間。


4,這兩年大家對於基金經理的投資方法,不管是價值投資還是各種投資,都會有爭議。從基金持有人的角度,如何讓自己不被這種討論迷失了雙眼,確實很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持續的跟大家做這種宣導的原因。

為什麼這件事情很難?說一個非常現實的例子。

比如我要招一個基金經理,我覺得非常難確定到底應不應該招他,或者我要提升內部研究員做基金經理,我也要花很長的時間確定,我需不需要提升他。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基金評估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

對於持有人來講,基金收益率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因為大家是來投資,不是來聽你講投資理念,賺錢才是硬道理。

大家在市場上去選擇基金經理,與我去選擇股票是一樣的。

在投資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做很多研究工作,包括去研究公司的上下游,公司的競爭力,對它做長期跟蹤。

選基金也是一樣,要看為什麼這個基金這段時間做的比較好,看持倉狀況,看換手狀況,看歷史更偏長期的狀況,這都可以有助於你理解基金經理究竟賺了什麼錢,究竟是運氣好,還是水平好。

當把這些事情研究清楚以後,你對這個基金經理的認識就會變得更加複合。

我們可能在某種情況下很容易賺到一些錢,當你無意間走到了一個貝塔特別長的行業。比如,我們一直開玩笑說,比我們更早的那一代,可能買了核心地段的房子,財富積累速度會變得非常快,但他當時可能也並沒有非常有意的去幹這件事情。

投資也是一樣的。如果很早期去買了基金,這10年下來的複合收益率是非常高的。而且那個時候的基金數量也不像現在這麼多,買起來也更容易一些,這些都是在行業早期的發生的現象。

當一個行業慢慢邁進成熟,研究是必要的,不然,很難做出特別眼前一亮的成績。

5,(今年市場回調比較多,你之前說比較擔憂通脹,現階段有什麼投資建議?)

對於特別具體的問題,大家還是需要扔給基金經理自己去思考。

前兩個星期的時候,我覺得確實市場有點悲觀了,那個位置相對是更有機會的市場。但確實也不見得會非常突然就變成一個大牛市。

關於通脹,它現在確實是影響市場的一個強力核心因素。理論上講,當這個因素發生的時候,上游企業的盈利狀況非常好,中游企業會因為成本上升,下游企業因為消費狀況一般,可能都會特別有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應該把中下游的公司全部換成上游公司?這當然是一個做法,但這個做法不適合所有人。

有些基金經理對這個東西非常敏感,而且他的體量(基金規模)允許,那他完全可以這麼做。甚至我們會觀察到,在一段周期裡面,他的整體表現會非常好。

但是另一波基金經理,如果在這個領域涉獵並不是特別廣,他對周期的判斷能力沒有那麼強,同時他的體量又不支撐他這麼做,如果硬要這麼做,反而容易犯很大的錯誤。這兩種做法可能最終的結果會差異非常大。

第三個做法是,我對組合做出一定判斷,組合現在是一個均衡穩健的,裡面很多公司的短期狀況是不利的,但是這些不利已經很大反映在股價里了。我覺得,我有能力去等,我就會用更長的時間去等待。我相信,最終結果應該也不見得會差非常多。

通脹這個問題,本身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講意義並不大,你應該去理解的是,你投的那個基金經理怎麼認識這個問題。這對於你的判斷是非常重要的,你應該選擇你認同的基金經理。

虧完錢以後,要看你的動作是什麼!
估值永遠都是重要的

6,(在快速成長的市場中,既要把握機遇,又要權衡風險,你是怎麼做的?)

這個事情既好回答,又不好回答。好回答在於,合理的估值可以助你很好地去做平衡。不好回答在於,這個估值需要非常複雜的判斷。

特別是在一些新興領域,最終能走出來的公司,判斷都非常複雜,並且有風險,有一定運氣成分。所以,要用合理的估值去幫助保護整體的頭寸,又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你發現這些機會並持有,會非常複雜。

我一直強調,在我的框架里,估值是非常重要的,特別在成長股領域,我非常難做到拋開估值。

有時候大家會說,在成長股領域,估值是不是次要的?我一直不這麼看。我認為,估值永遠都是重要的,只不過估值的角度是多種多樣的。

7,(在市場波動中,基民遭遇虧損,非常痛苦,會拿不住基金,你怎麼看?)

這個事情分兩塊來說:

第一,你需要對自己、對基金合理收益率、對基金經理有正確的認識,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拿住基金。

對我來說,對一個公司基本面的認識,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對這個東西有非常強的信心,才會在股價波動時做出正確的動作。

永遠是你領着股價走,不能讓股價領着你走。當然,領着是一個廣義概念,並不是真實領着,而是說,不能太為股價波動困擾。

第二,大家虧錢的時候總是會很困擾的,但是你虧完錢以後,要看你的動作是什麼。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如你所料,它越來越便宜,你手頭有子彈,你應該是越來越開心的,這是實話。

這件事情非常難做到,有時候我也做不到,我做不到也是正常的,但確實這就是實話,當你對這些事情充分了解、充分認識的時候,它永遠是給你機會的,但建立在你前面不能夠看錯的基礎上。

對於看錯,我的看法還是要及時止損,沒有什麼好特別留戀的,如果你確實看錯了的話。做不好有很多客觀因素在,市場永遠都會有很大的波動。

我再引申另一個問題:在市場波動的時候,大家應該相信,基金經理是有很多自省的成分在的。

對于波動或者說回撤,他一定也會有大量的自省在的,他會考慮自己哪些東西做得對,哪些做得不對,什麼地方要做調整,什麼東西該堅持,我相信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的。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應該是他希望呈現給你的、相對比較好的結果。

如果你對這個事情有更強的信心,你對他有更強的了解,你看過他歷史上怎麼處理這些問題,最終結果是怎麼樣,某種程度上你的信心會更足一點。

這就像我們去投資股票一樣,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人,很難像公司內部人一樣,明確了解公司在短期內狀況是什麼,很難實時跟蹤到這種信息,而且實時跟蹤到的信息一定是有偏的。

就像我講再多,大家也很難理解我今天下午會做什麼決策,會買什麼股票,賣什麼股票,這是一樣的。

但長期跟蹤很重要,因為通過長期跟蹤,我知道它歷史上遇到過什麼事情,做了什麼動作,最終結果是什麼。在他並不是很順利的時候,我通過交流,大概知道他現在是怎麼考慮這些事情的,這會給我很多信心。

我知道他有過思考,有過應對,他需要多長周期去調整,最終調整後會變成什麼樣,在這個過程中持續跟蹤,我的持有也會更堅定。假設我沒有看錯,我也很難在一個很低的位置把它剁掉,收益率就變成損失了。

對於基民來講,也是一樣的,如果你有長期跟蹤,知道這個人大概是怎麼回事,知道他歷史上遇到不順利的時候,做了什麼調整,現在他是不是還能夠做這個調整,他對這個市場判斷會不會跟你想象的偏差非常大,他怎麼去理解這些問題。

這些都很大程度上會增加你持有他的信心,而不是說把賬戶一關扔在那,過兩年市場好的時候看一看。

你需要找到一個自己認可的錨

8,對於投資來講,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常態化的市場。

真正的大牛市,很大程度上可能伴隨着大的泡沫,最終不一定能夠賺到很多錢。反而是那種不溫不火的市場,最後稍微拉長一點時間,會把錢賺到。

歷史上,我們遇到過比較困難的時候,2018年受到了很大的外部衝擊,跌幅也非常大。最終,你需要找到一個自己認可的錨,就是你持有的這個資產究竟是什麼?

股票並不怕跌得多,怕的是它永恆地跌得多。因為股價的波動因素非常多,但長期來看,最終都服從於企業的基本面。

所以,短期跌得多不一定那麼可怕,如果估值合理,企業基本面非常強勁,最終股價一定會回去。怕的是,基本面沒有想象那麼好,估值比想象的貴很多。正常情況下,這兩個都是相輔相成的,這樣的情況下,最終可能就回不去了。

所以,在熊市里或者在很差的市場裡面,錨是什麼?大概率是對企業的判斷。

估值的波動確實很大,但最終會服從於企業的真實狀況。當越來越清晰認識到企業現在和將來的狀況,並且有合理的估值,你就找到了這個錨。

9,今年以來,市場的跌幅確實非常大,大家應該都不是很好受,我自己也不是很好受。但是在現在位置,如果把時間稍微拉長一些的話,我對自己的持倉還是很有信心的。

延伸閱讀

小雅深訪 | 「最賺錢基金經理」董承非詳述投資框架!「總是考慮哪些錯誤是自己不能承受的」

請教一個問題:怎麼看「但斌空倉」事件?

98歲芒格:投資無論遇到好時候還是壞時候,都要安然無恙地活下去!

新視野為何大換倉?管理300多億的喬遷自述投資框架,暢談冷熱門板塊和基金常識

小雅筆記 | 最接地氣的教科書式買基金科普——來自泰康資產基金投資部負責人林佳潔

(根據新的微信規則,喜歡的話,請在公眾號設置星標,同時文章點「在看」,否則你可能收不到小雅的推送,謝謝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