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觀新聞刊載了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丁浩員教授及上海財經大學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王開研究員的文章《跨境資本流動呈現淨流入狀態,中國市場對外資依舊具有極強吸引力》,文中從外資研發、「雙循環」發展格局、全球合作、營商環境等角度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現轉載如下:
當前,受疫情、國際局勢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上海穩外貿穩外資面臨嚴峻挑戰,但上海外貿外資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據了解,今年6月,市政府將按照美國、歐洲、日韓、台港澳等重點投資國別(地區)和汽車、外貿、商貿、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領域,集中召開20場政企溝通圓桌會議。
在目前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下,我國跨境資本流動依舊呈現淨流入狀態。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4月份我國銀行結售匯順差190億美元,與一季度月均水平相當;非銀行部門涉外收支順差162億美元,環比增長57%。從使用數據看,今年1至4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到4786.1億元,同比增長20.5%,新增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185個。外資流動情況折射出中國市場依舊具有極強吸引力。
我國政府穩定正常社會秩序與保障經濟發展的政策目標,是2022年初複雜國內外背景下我國依舊能實現跨境資本淨流入的重要保證。除此之外,我國完整的產業體系、持續開放的包容態度及不斷優化的營商體系都是中國長期吸引外資的有力競爭優勢。
因此,在保證安全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通過提高外資利用水平,增強國內經濟的自主性,打造國內國外雙循環良性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通過政策支持和鼓勵留住外資研發,同時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助力核心技術飛躍。外資能夠帶來具有全球意義的高端外資研發,提高中國與發達國家的研發關聯。我國應當出台支持和鼓勵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的文件,包括為其提供包括跨境籌資、技術貿易、特許經營等跨境金融服務;加強對外資研發的知識產權保護;為海外高層人才提供長期停居留等便利,留住外資研發高端環節。同時,應當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速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創新,充分發揮擁有體制、技術、資金支持的國企創新的帶頭作用,重視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作用,加大國家財政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和企業創新激勵機制,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為核心技術產業護航。
第二,堅持推進「雙循環」發展格局,增強核心供應鏈穩定性。隨着國際不確定性增加,投資戰略調整隨之帶來的可能是跨國企業全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新布局。對此,在吸引外資、提高外資利用率的同時,我國應當堅持以內循環為主,內外兼顧互促的「雙循環」新格局。一方面,通過全球產業鏈布局拓寬多元化渠道,建議企業建構多層級供應體系,避免對單一供應商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加強產業規劃引導和部門協同,鼓勵企業把核心技術和環節掌握在自己手中,保持產業鏈和供應鏈關鍵環節自主可控。
第三,擴大與全球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當前,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進展緩慢,美歐對俄制裁的外溢,很可能波及在華企業。對此,我國需要盡最大可能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美國和歐盟內部等對華務實友好人士,進一步鞏固多邊和雙邊合作,提高外資與我國企業之間資金鍊、技術鏈關聯度,實現互利互惠。
第四,對標國際最高標準,進一步優化國內營商環境。可借鑑新加坡等國吸引外資的經驗,在全國各地的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內設立便於外資投資和運營的專項計劃,在稅收、外匯結算、商業運營、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綠色通道,加大扶持力度,推動跨國公司共享我國經濟發展成果。

教授簡介
丁浩員,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商學院院長助理,國際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為致公黨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政協楊浦區第十五屆委員會副秘書長、經濟委副主任、常務委員,致公黨楊浦區委副主委;發表包括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文章2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其他省部級項目6項,獲"浦山學術研究獎」等多項獎項,任國際知名刊物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副主編,China and World Economy首批領域副主編,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上海世界經濟學會副理事長等工作。
SUFECOB
責編 | 江鑫潔 審編 | 丁浩員 沈夢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