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智譜研究高級研究員 張淼
【本期導讀】
5 月,在勞動節假期與抗擊疫情的背景下,人工智能領域共計發生 496 篇新聞 187 個事件,較上月均有所下降,熱度總體趨勢如下圖所示。本月,最熱門的事件是谷歌大腦與東京大學合作研究的語言大模型在零樣本場景下的表現,通過「讓我們一步一步地思考」的提示使 GPT-3 準確率暴漲 61%,該研究成果令人震驚並引發 AI 業界火熱討論。此外,英特爾發布的專注於 AI 計算的芯片 Gaudi2、南京大學科學家實現機器學習的量子優越性、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線等事件也受到較多關注。
本月值得關注的 AI 事件有:
AI 頂會動態:
2022 亞太人工智能學會中國北方高峰論壇線上舉辦
2022 年北京智源大會召開
研究報告方面:
沙利文:自研深度學習框架綜合競爭力中國市場排名居首
蘭德公司:利用機器學習支持軍事行動評估的方法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元宇宙國內投融資更偏向 XR 與數字人
榜單獎項方面:
2022 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多位AI 科學家在列
2022 哥德爾獎授予三位加密學大牛
CB Insights 年度 AI 100 全球榜單,5 家中國企業上榜
國內高校方面:
「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數字經濟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上線
北大計算機學院舉辦「人工智能學術月」學術講座
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辦以「人工智能+醫療」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
AI 人才動態方面:
GAN 之父 Goodfellow 離職蘋果、加入 DeepMind
國產芯片寒武紀研發者陳雲霽,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知名數據科學家、ACM 和 IEEE 會士裴健教授加入杜克大學
華為鴻蒙掌門人王成錄離職
原京東高級副總裁周伯文入職清華電子工程系
AI 重要科研進展:
伯克利大學與 Adobe 研究者將場景建模為在空間、深度上有序的高斯 Blob 連通區域的集合,靈活組合物體的布局與外形特徵
斯坦福大學飛飛團隊通對具有大分布偏移的未見視覺環境進行零樣本泛化,提出 SECANT 模型
達摩院智能計算實驗室研發了新型聯邦學習框架 FederatedScope
南大證明了量子技術可以為機器學習提供具有量子優勢的學習算法
谷歌大腦與東京大學合作研究了語言大模型在零樣本場景下的表現
英特爾發布了一款專注於人工智能(AI)計算的芯片 Gaudi2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發下線的核酸採樣機器人
具體詳情,請參見下文。
一、AI 頂會動態
1.2022 亞太人工智能學會中國北方高峰論壇線上舉辦
5 月 20 日,「亞太人工智能學會(AAIA)2022 第一屆中國北方人工智能高峰論壇」線上舉辦,以「AI 智慧改變生活,AI智能助推產業」為主題,圍繞「AI+高鐵」、「AI+決策」、「AI+腦科學」、「智能製造」、「智能軟件」、「AI+海洋科學」、「智能無人駕駛」、「通感算融」等 10 余個前沿科技和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亞太人工智能學會50 余位會士、200 余位專家、學者和產業界優秀代表參會。亞太人工智能學會副主席張鈸(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譽院長)做了開場致辭。
5 月 31 日至 6 月 2 日,2022 年北京智源大會召開,26 場由各領域領軍學者主導的專題論壇。圖靈獎得主 Yann LeCun(Meta 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和 Adi Shamir (以色列密碼學先驅、RSA 加密算法共同發明人) 與 200 余位人工智能產學界領袖將參會。本屆大會由智源研究院理事長張宏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擔任共同主席,智源研究院院長黃鐵軍和學術副院長唐傑擔任程序主席。
二、AI 最新報告發布1.沙利文:自研深度學習框架綜合競爭力中國市場排名居首
5 月 19 日,市場調研機構 Frost & Sullivan(沙利文)發布《中國深度學習軟件框架市場研究報告(2021)》,百度的飛槳綜合競爭力領跑行業,Meta 的 PyTorch 和谷歌的 TensorFlow 緊隨其後。該報告認為,目前全球主流深度學習軟件框架格局已從百花齊放向幾家逐鹿轉變,百度飛槳、騰訊優圖、華為 MindSpore、阿里 XDL 等自研開源深度學習軟件框架加速升級,中國正在快速形成開源框架的系統化布局。
2.蘭德公司:利用機器學習支持軍事行動評估的方法
5 月 9 日,蘭德公司發布《利用機器學習進行作戰評估(Leveraging Machine Learning for Operation Assessment)》報告。該報告描述了利用機器學習支持軍事行動評估的「監督機器學習」(SML)方法,展示了如何利用機器學習從情報報告、作戰報告以及傳統和社交媒體中的非結構化文本中快速、系統地提取與評估相關的見解。該方法首先通過手工分析非結構化文本的子集,然後應用機器學習算法模擬評估小組對剩餘數據的分析方法,使評估小組能夠向指揮官提供關於戰役的近實時的客觀見解。報告建議在演習中驗證 SML 方法,探討如何利用無監督的機器學習為作戰評估提供信息;改進歷史情報和作戰報告的歸檔、發現和提取流程;擴大專業軍事教育中所需的評估特定討論等。
3.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元宇宙國內投融資更偏向 XR 與數字人
近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研究所)和江蘇省通信學會聯合編寫了《元宇宙產業鏈生態白皮書(2022 年)》。該報告總結了元宇宙產業發展現狀,梳理了元宇宙技術體系與產業鏈各環節發展情況,分析了各地發展現狀、投融資情況和產業發展存在問題,提出了若干措施建議,期望進一步統一產業發展共識,為行業管理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報告指出,元宇宙技術和理念被各地政府看作發展數字經濟的切入點,被寫入到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元宇宙成為重要的產業發展方向。在國外,投融資更偏向VR 平台或是 VR 內容開發的企業;在國內,投融資更偏向在 XR、虛擬數字人領域的企業。
5 月 13 日,由廣東海絲研究院作為主導單位,聯合南沙人工智能重點企業、研發機構等聯合發布《廣州南沙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藍皮書》,從基礎設施、政策法規、平台載體、產業人才、產業主體、應用場景等領域分析了廣州南沙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路徑和成果,並從完善自主研發環境、平衡「引培」機制、強化人才「引育」機制、提高產學研用互動等方面為產業的進一步提升建言獻策。
三、榜單獎項
1.2022 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多位人工智能科學家在列
5 月 3 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了 2022 年新一批當選的院士名單。120 名美國科學家和30名外籍科學家因其在原創性研究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而入選。到目前為止,美國國家科學院一共已有 2512 名院士、517 名外籍院士。在此次當選名單中,一些在人工智能、計算機相關領域的著名科學家也赫然在列,比如 2020 年圖靈獎得主、龍書作者、哥倫比亞大學 Lawrence Gussman 榮譽教授 Alfred Vaino Aho,數據結構「紅黑樹」的發明者、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 Leonidas J. Guibas,在計算複雜性理論方面貢獻突出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Toniann Pitassi,研究計算理論的 MIT CSAIL 骨幹成員 Ronitt Rubinfeld,概率論領域的著名學者、斯坦福大學數學系教授 Amir Dembo 等。
2.2022 年哥德爾獎授予三位加密學大牛
ACM 算法與計算理論興趣組(SIGACT)宣布,2022 年哥德爾獎授予 Craig Gentry,Zvika Brakerski 以及 Vinod Vaikuntanathan,表彰其對密碼學做出的革命性貢獻,基於高效的全同態加密(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FHE)方案的兩篇論文 。
Craig Gentry 是一位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目前在由 Silvio Micali 創立的區塊鏈創業公司 Algorand Foundation 擔任研究員。
Zvika Brakerski 是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計算機科學與應用數學系副教授。研究興趣在於計算機科學基礎,目前主要研究密碼學和量子計算。
Vinod Vaikuntanathan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系Steven and Renee Finn 職業發展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密碼學理論與實踐,致力於研究「基于格」的密碼學(格子密碼),使用整數格構建高級密碼原語。同時,還包括研究如何讓密碼抵抗泄露,開發抵抗對抗性信息泄漏的算法等。
3.CB Insights 年度 AI 100 全球榜單,5 家中國企業入選
5 月 18 日,市場研究機構 CB Insights發布了 2022 年度「AI 100」全球最具潛力和創新力的百強AI創業公司榜單,有5家中國企業入選,分別是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詩云科技(Surreal AI)、Cosmose、循環智能(Recurrent AI)、AutoX。本屆榜單上榜企業由CB Insights 研究團隊從全球7000餘家創業企業池中挑選而出。具體的評選標準包括商業夥伴及合作關係、研發能力、市場潛力、行業競爭前景、團隊情況、技術及應用新穎度,以及 CB Insights 獨立開發的Mosaic評價體系等。
5 月 24 日,中科院《互聯網周刊》、eNet 硅谷動力、德本諮詢聯合發布「2021 年度人工智能企業百強」。當榜單聚焦中國各行業的人工智能領域,從企業的影響力、智能化、突破性進行綜合評價確定。其中百度、華為、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商湯科技、海康威視等入選榜單前十名。
四、國內高校動態
清華大學
5 月 10 日,智能產業研究院舉行第 20 期 AIR 學術沙龍,邀請了明尼蘇達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ACM/IEEE/AAAS Fellow、ACM 主席候選人 Joseph A. Konstan 教授做題為「Recommender System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Advances in Human-Center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推薦系統、組織傳播學與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的報告。
北京大學
5 月 13 日,計算機學院舉辦「獻禮二十大,強國新征程——人工智能學術月」第二期學術講座,分享北大計算機領域的最新前沿成果,展現北大計算機人「以夢為馬,以碼築夢」的精神風貌,推動計算機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碰撞交融,為學校「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建設貢獻力量。
浙江大學
5 月 11 日,香港中文大學與浙江大學舉行合作會議,並成立「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數字經濟聯合研究中心」,旨在共同推動數字經濟領域及相關交叉學科的發展與創新突破。
上海交通大學
5 月 18 日,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能研究院與台州市國運集團、中健智慧(北京)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隆重舉行。通過構建產學研生態平台,在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產業生態打造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打造以大健康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行業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
中國科學院大學
5 月 10 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科研處、北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聯合舉辦以「人工智能+醫療」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肖俊教授代表國科大人工智能學院作了主題為「人工智能+醫療」的報告,介紹人工智能學院的概況、人工智能的現狀以及人工智能+醫療的典型研究與應用。
復旦大學
5 月 27 日,以「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學科融合創新」為主題的第56屆校慶科學報告會綜合場舉行。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致辭,6 位專家從信息通信、類腦、醫學智能診斷、能源經濟學、傳播學等不同維度來討論切磋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學科融合創新,為推動該校融合創新發展提供建議。
成都智算中心
5 月 10 日,「東數西算」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成渝樞紐節點的樣板工程、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線,包括人工智能算力、城市智腦和科研創新三大平台。
五、AI 人才動態1.GAN 之父 Goodfellow 離職蘋果、加入 DeepMind
伊恩・古德費羅(Ian Goodfellow)在蘋果任職機器學習總監三年後宣布辭職,部分原因是其對公司重返辦公室政策感到不滿。據傳他將加入谷歌旗下的 DeepMind。截至目前 DeepMind 並未就聘用 Goodfellow 一事作出回應。
Goodfellow 是機器學習領域備受關注的年輕學者之一,本科與碩士就讀於斯坦福大學,師從吳恩達;博士階段則跟隨蒙特利爾大學的著名學者 Yoshua Bengio 研究機器學習。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在 2014 年 6 月提出了生成對抗網絡(GAN)。這一技術近年來已成為機器學習界最火熱的討論話題。此前,Goodfellow 在谷歌擔任高級研究員。
2.國產芯片寒武紀研發者陳雲霽,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在今年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獎者中,有一位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的人工智能領域「大咖」: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陳雲霽。陳雲霽研製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處理器芯片。他帶領團隊突破了深度學習處理器設計中的規模、適配、能效三個核心挑戰,研製成功國際上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其智能處理能效達同期傳統芯片百倍,使深度學習處理器逐漸從理論走向實際。
3.知名數據科學家裴健教授加入杜克大學
數據科學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ACM 和 IEEE 會士裴健教授即將加入杜克大學。他是國際計算機協會(ACM)會士和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ACM SIGKDD(數據挖掘及知識發現專委會)現任主席。因其在數據挖掘基礎、方法和應用方面的傑出貢獻,裴健曾獲得數據科學領域技術成就最高獎ACM SIGKDD Innovation Award(ACM SIGKDD 創新獎)和 IEEE ICDM Research Contributions Award(IEEE ICDM 研究貢獻獎)。
4.原京東高級副總裁周伯文受聘為清華電子工程系長聘教授
5 月 30日,清華大學官宣聘任周伯文博士為電子工程系長聘教授、清華大學惠妍講席教授。去年11 月有媒體報道,周伯文已從京東離職,將於 AI 方向創業。周伯文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大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碩士畢業於中科院,博士畢業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研究方向涉及AI、機器學習、NLP 等領域,曾經擔任 ACL、NAACL、ICLR 等多個國際 AI 頂會的機器學習領域主席或評審人。曾任職IBM。
5.華為鴻蒙掌門人王成錄離職
曾擔任鴻蒙「掌門人」的老將王成錄,被曝已經離開華為。王成錄 1998 年從哈工大博士畢業後加入華為,曾歷任華為核心網產品線總裁、中央軟件院總裁,2015 年被任命為消費者 BG 軟件部總裁,在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研發以及一些華為底層關鍵軟件技術的研發中都擔任了關鍵角色。王成錄的下一站可能是深圳開鴻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6. 阿里副總裁、達摩院副院長金榕離職
阿里巴巴副總裁、達摩院副院長金榕已於近期離職,去向還未知。金榕博士畢業於卡耐基梅隆大學,曾是密歇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曾任 NIPS、SIGIR 等頂級國際學術會議的主席,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 Career Award。長期專注統計機器學習,重點關注大數據分析及其在信息檢索、電子商務等領域中的應用。
7. 原蔚來自動駕駛的章健勇加入芯片初創公司
原蔚來自動駕駛助理副總裁章健勇已加入輝羲智能。新公司聚焦於自動駕駛大算力芯片領域,首批項目瞄準2024年上車量產。
往期報告:
人工智能發展月報(2022 年 4 月)
人工智能發展月報(2022 年 3 月)
人工智能發展月報(2022 年 2 月)
人工智能發展月報(2022 年 1 月)
獲取更多報告可訪問:
www.reports.aminer.cn
掃描下列二維碼訂閱報告,
每月定時接收 AI 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