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月6日,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餘杭正「忙種」,種下創新的種子、撒下未來的希望。今天,天目山實驗室(航空浙江省實驗室)成立,餘杭正式迎來第四個省級實驗室,成為浙江省級實驗室布局最多的區(縣、市)。

創新是餘杭發展的靈魂,是餘杭最閃亮的金字招牌,也是餘杭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突破重圍、再創輝煌的「殺手鐧」。餘杭始終堅持人才引領、創新驅動,加快打造面向世界、引領未來、服務全國、輻射全省的未來科技策源地。天目山實驗室的成立,正是這一切的最新例證。


綱舉目張

創新策源恰逢其時

創新策源,意味着「從0到1」的首創,是「無中生有」的質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一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但想要實現「無中生有」,必須突破創新道路上的一個個難題。面對難題挑戰,餘杭已然做好準備。

這份底氣來自持之以恆的擔當作為。僅今年頭兩個月,從區委全會,到區「兩會」,再到全區高質量發展大會,從強化創新意識,到放大創新策源核心的能級優勢,再到打好創新牌,區委區政府一直把創新策源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全區高質量發展大會

而打好創新牌,關鍵就在於要打造樞紐型科研重器。餘杭始終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和城市建設的核心位置,圍繞構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搶抓城西科創大走廊高質量融合發展重大機遇,全力支持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湖畔實驗室、天目山實驗室、超重力大科學裝置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設,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開放型、平台型、樞紐型國家實驗室。

▲超重力大科學裝置效果圖


立根固本

創新策源正得其勢

創新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具備統籌平台、技術、產業、人才等多方要素的能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

走進南湖科學中心,駐足南湖西南,湖畔實驗室一期項目主體結構已經全面封頂,預計2023年竣工投入使用。未來,這裡將成為聚焦大數據計算、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算力、無人駕駛、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重要研發創新平台。放眼南湖西北,之江實驗室南湖園區一期項目啟用以來,在一流軟硬件的支撐下,科研創新按下了「加速鍵」,同時,二期項目相關工作也正抓緊落實。

▲建設中的湖畔實驗室

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餘杭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餘杭以「黃金68條」產業政策為抓手,在資金、土地、政策等要素上全力支持省級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

其中,餘杭尤為重視人才要素保障。出台人才新政「黃金20條」,以最好的環境、最誠的心意、最高的待遇全力招引頂尖人才。同時,不斷深入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機制,完善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等配套服務,持續打造長三角國際化人才特區,加快建設「全球人才蓄水池」。

得益於此,餘杭人才淨流入率一直位居全省、全市前列,他們成了餘杭創新創業的主力軍,也成為支撐省級實驗室發展的生力軍。截至目前,全區人才總量已經突破31萬人,僅之江實驗室就集聚了2700多名科研人員,其中,35周歲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員占比達到了80%,研究序列博士學歷占比高達90%。

隨着天目山實驗室的成立,又將有一大批人才,特別是航空航天領域頂尖人才加盟餘杭。

▲之江實驗室科研人員


釋能提級

創新策源風起帆揚

幾大省級實驗室落戶,為餘杭加快集聚創新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更加強了原始創新能力:

研發的仿生深海軟體機器人實現萬米深海操控並登上Nature封面;成功研製全球首個線粒體自噬候選藥物,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與腎功能衰竭等人類重大疾病;超大規模多模態預訓練模型M6,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中國AI 2021年重點突破……以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和湖畔實驗室為代表,在科學創新前沿,能聽到越來越多來自餘杭的創新聲音。

▲仿生深海軟體機器人登上Nature封面

如果說,科技創新是「種桃」,成果轉化就是「摘桃」。

與傳統科研機構不同,省級實驗室「既能種桃,也能摘桃」。比如,之江實驗室設計了全過程介入、專業化分工的成果轉化機制,旨在縮短技術成果轉化鏈條,暢通成熟技術的產業化渠道;湖畔實驗室則面向市場需求設立科研項目,讓科研成果轉化鏈條更短,轉化效率更高。

相對應的,餘杭一方面不斷健全與省級實驗室等科研重器、高校院所的合作機制,打造覆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另一方面,提質擴面「大孵化器」戰略,加快傳統工業園區「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今年力爭完成32個工業園區有機更新規劃全覆蓋,完成有機更新工業區塊10個以上,騰出工業用地3000畝,新建產業空間150萬平方米,為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打下紮實的空間基礎。

▲有機更新後的五常街道文化創意園

新成立的天目山實驗室,聚焦超聲速綠色民機新原理與基礎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圍繞超聲速綠色民機智能設計、綠色民用航空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高性能航空材料與先進制造、智能飛行管理與高效機載能量綜合等方向開展研究,為浙江省躋身全國航空製造強省提供支撐。

我們相信,如同其他三大省級實驗室一樣,在餘杭全區上下的全力支持下,天目山實驗室必將結出豐碩成果,為餘杭打造全球創新策源地、創新人才蓄水池、成果轉化首選地,以及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提供更充分的支持。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以創新把握機遇、以創新驅動發展,正為這片熱土注入磅礴的發展動能,鋪陳疊彩的嶄新畫卷。

未來的餘杭,必會讓創新策源活力充分涌流,再創高質量發展新輝煌。

●聚焦「一老一小」,餘杭打造「更具溫度」未來社區場景!
●「首批浙江省美育示範村」名單出爐,黃湖鎮青山村入選!
●關注!餘杭政務發布、自媒體最新榜單出爐!

來源/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俞傑

編輯/周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