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提起「討好型人格」,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女主角松子,因為從小得不到父親的愛,長大後一直活在壓抑、缺愛、父權至上的社會環境下。

她雖然美麗善良,但是卻始終把自己當做男性的附庸,認為自己只有獲得男性的愛與認可,才是完整的、幸福的。

這種精神上的不獨立和依附,帶來的結果就是無論她多努力,都無法獲得幸福。

松子的人生是一場悲劇,她最後的結局令人唏噓。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習慣討好別人,但卻越討好越得不到幸福。

他們活在別人的評價里,不敢做自己、表達自己,哪怕錯的是對方,也會下意識主動認輸道歉,導致內心的衝突特別多;

拼命愛別人,卻無法愛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低,別人稍微給一點點好就會感激涕零;

沒有主見,別人說吃什麼就吃什麼,別人說玩什麼就玩什麼,自己的舉動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很怕被嫌棄;

不斷犧牲自己的利益或感受,主動的替對方做點什麼,來期待對方認可;

正因為如此,他們總是會覺得很累很壓抑,內心敏感,憤怒委屈……

如果,你或你的親友也具有以上這些特徵,可能就是心理意義上的討好型人格。

那麼,討好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這些存在的問題要怎麼去改變呢?

「討好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討好型人格內在都住着一個敏感脆弱的小孩,有先天的高敏感原因,也有後天成長環境的原因。

在成長環境中,孩子在向外索求認同和安全感的時候,養育者沒有很好地回應。久而久之,孩子發現,我從外界得不到這部分,我只能自己幫助自己;甚至會覺得,是不是我不應該有這些需求,這些需求是不好的。

這一類型的孩子有很多,他們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懂事的孩子」。

他們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上學、自己主動學習,不用家長操心。

他們擅長洞察和滿足大人的需求:不要添亂、不要找麻煩、不要提要求……

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的成長過程很順利、很平和。但順利平和的表象下,其實孩子內心早就留下了創傷。

很多孩子在學校從來不會和同學發生衝突,因為他們知道,父母不會站在自己這邊。

孩子覺得,父母愛的不是我,而是我扮演出來的、完美的我,是那個他們想象中的優秀孩子。但為了繼續獲得愛,我只能繼續冒充這個假的我。

不幸的是,「扮演」終究有失效的那一天。

小時候,孩子面對的是父母和學校,標準比較單一:聽話、體貼、成績好……滿足這些要求,還是相對簡單的。

但成年後,TA面對的是一個更複雜的世界,標準變得多元化,用小時候的辦法就行不通了。

比如在職場上,不同性質的工作有不同的標準,執行性強的工作要求高度服從,創意性強的工作要求有自己的想法,晉升管理還需要有挑戰和承擔的魄力;感情上,心理健康的人,不會喜歡一個一味迎合自己、像保姆一樣的伴侶。

所以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孩子,長大後會覺得越討好,越難受;越扮演,離預期越遠。


我想停止討好,
該怎麼辦?

對於討好型的人來說,怎樣才能敞開心扉表達真實想法?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停止討好。

但是在我們現實的人際關係中,真正要做到「停止」,確實不是件易事。

因為在平日生活里,我們會有很多顧慮:

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會被熟悉的人笑話;
害怕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難以被他們理解;
害怕產生衝突,而再次失去被包容與被愛;
......

但在關係成長小組中,你可以試着改變自己,實現真正地停止討好,從而建立真正和諧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

關係成長小組與社會團體相似,一樣的地方在於它真實的是一個社會團體的縮影,

不一樣的是,

在這裡,你會有着許多面「鏡子」,得到及時的反饋;
在這裡,你會有個安全的氛圍,團體成員會最大程度真實的敞開內心;
在這裡,你會體會到人性最真實的接納,支持與關愛;
在這裡,我們可能會經歷關係的建立、分離、重建,並在碰撞與整合中收穫和成長。

當我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心底的疑問一個一個地解開,我們將發現自己、了解自己、發展自己、超越自己,最後做到更好的自己。

這裡是一同構建的關係網絡,我們一起體驗在這裡的每一個情節和過程,它在被喚起的類似的感受里、在彼此的看見里、在努力的給予中、在衝突和矛盾出現後的深處的相遇里……

來吧,讓我們開啟動力學視角下,關係互動三段之旅,深入自己的內心,找到真實的需求並勇敢地表達自己!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團體名額限制10-12人
單期諮詢價格僅200元(原價1000元/次)
↓↓↓

為什麼選擇團體

研究有效
斯坦福大學開展了一個學期的體驗性團體,其中有170人完成了30小時的團體體驗。其中:愉快的為65%、有建設性的78%、是一個好的學習體驗61%,其中有75%的改變至少維持了6個月。並且超過90%的人認為應該成為常規的選修課程——引用《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

價格低廉
與個體諮詢效果基本一致,但團體的諮詢費用卻比個體諮詢低很多

關係呈現
個體諮詢的關係呈現是二元關係(兩個人之間);團體諮詢的關係則是由小組內所有成員的關係,工作於多人關係

改變即刻
團體的改變是發生在互動中的,是即刻發生的行為修正(行為模仿和人際學習),緊接是認知行為模式的改變,所有的改變都是此時此刻發生的。

帶領諮詢師

顧曦

顧曦老師是國家二級諮詢師、國家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10年以上密集諮詢經驗,累積個案12800+小時。

老師擅長和使用精神動力學為背景的整合取向、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家庭治療、焦點短期。

團體詳情

相信討好型的你,終有一天也能與自己達成和解,

不再討好別人,而是能討好自己,好好愛一愛那個——

一直很委屈、把別人需要放在前頭的自己。

希望我的關係療愈與成長團體能夠幫助到你,深入自己的內心,找到真實的需求並勇敢地表達自己,我願意陪伴您和您一起成長……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團體名額限制10-12人
單期諮詢價格僅200元(原價1000元/次)
↓↓↓

↓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了解團體或顧曦的詳細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