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立即訂閱▲收聽音頻

如何降低購房者買到爛尾樓的風險?

資金監管、分期支付和違約處罰


聯合國:全球超九成國家面臨發展困境


9月8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一份報告警告說,全球有超過90%的國家受多重危機影響,面臨發展困境。報告呼籲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困境的嚴重性,加強團結,重啟發展,以確保人類和地球的未來和福祉。

報告稱,過去兩年,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等接踵而至,並與各種社會、經濟、氣候變化以及兩極分化問題相互作用,給數十億人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人類發展已經回落到2016年的水平,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所取得的大部分成就已被逆轉。報告指出,這種逆轉幾乎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超過90%的國家在2020年或2021年的人類發展指數得分下降,超過40%的國家連續兩年下降。(央視新聞)

|點評| 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讓全球的公共衛生體系經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戰,並且還觸發了各種深層次問題。俄烏衝突瓦解了冷戰結束後形成的全球戰略平衡體系,再次把世界拖入動盪不安中。接踵而至的能源危機、糧食危機以及經濟危機也深刻地影響了這個世界。生活再無法似以前那般美好。尤其是拉美、南部非洲和南亞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所遭受的打擊更為嚴重。

然而,世界正走在新的十字路口,在新的國際格局尚未確立之前,各國應通過對話與溝通管控危機,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同應對危機和挑戰。

美國半數工人「躺平式」就業


9月8日消息,根據蓋洛普調查公司的一項新調查,在美國15000名全職和兼職員工中,約50%的人處於「躺平」(quiet quitting)狀態。「躺平」一詞用來描述一種員工的普遍心態,即在工作中投入最少的精力,只完成工作的最低要求,在精神上後退一步,把重心由工作轉向生活。

調查顯示,積極參與工作、反對「躺平」的員工比例穩定在32%,而那些根本無心工作、工作參與度極低的員工比例從年初的17%上升到了18%。調查還發現,「Z世代」(在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和35歲以下的年輕「千禧一代」的工作參與度大幅下降。(華爾街見聞)

|點評|源於中國的「躺平文化」近期在國外引起熱議,在TikTok上,支持躺平的網友穩占多數。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美國政府為民眾發放了大量現金補貼,部分企業也開始實行居家辦公政策。居家舒適的辦公環境,穩定的收入來源,以及缺少和公司同事、管理層的溝通,讓美國員工對公司的感情逐漸降低。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員工努力工作並不只為了獲取薪水,能夠獲得提升的機會和能力的提高,是激勵員工不斷奮鬥的根源。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多數公司都削減開支,並減緩擴張步伐,在員工的培養和待遇方面自然也有所減弱。員工沒有奮鬥的動力,只能選擇將現有工作完成,享受生活。

濟南國企將收購3000套商品房被撤文


9月8日消息,此前濟南市國資委官網發布《收購存量房源助力租賃市場——集團公開採購社會優質存量房作為租賃儲備房源》,目前該文已從官網撤下,但濟南城市發展集團及濟南日報等官方公眾號仍保留了該文。

據悉,該文提及濟南城市發展集團所屬濟南城市發展集團資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將在全市收購3000套商品房,用於租賃儲備住房,項目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據濟南市統計局數據,今年1-7月,濟南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589.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6.1%。截至2022年6月底,濟南新建商品住宅可售9.25萬套,面積1250.23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約13.8個月。(財聯社)

|點評|濟南城市發展集團屬於國企,而國企購買商品房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國企購買商品房作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可以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此舉對減輕濟南樓市庫存壓力也有積極作用,有助於濟南樓市復甦。保障性住房的增多,對部分存在住房困難的濟南市民來說,也是個好消息。

不過,濟南房子均價16000元/平方米,按每套房子100平方米計算,3000套就要近50億元,這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況且,保障性住房的房租一般都比較低廉,前期投入的資金回報周期較長,如果購買商品房的企業閒置現金不多的話,很容易對企業現金流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正常經營,那將得不償失。

中企赴歐洲上市融資額首超美國


9月8日消息,據Dealogic的數據顯示,歐洲今年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中國企業上市融資最多的地區。具體而言,今年以來,有五家中國公司在蘇黎世和倫敦的證券交易所融資超過21億美元。相比之下,在紐約上市的中國企業總融資額不足4億美元。

相形之下,中國公司赴紐約籌資的熱情下降,中國企業在中國香港的融資步伐也有所放緩。不過,中國香港仍是中國內地最大的離岸市場,今年至今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總額仍達到66億美元。(第一財經)

|點評|相比金融市場更加自由的美股,中企紛紛選擇歐洲上市融資,中資企業在美股市場的融資額度也大幅度減少。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歐洲股市擁有不遜於美股的融資機制,另一方面的深層次原因卻也是眾所周知。

去年以來,已有上百家中概股公司被美國證券監管部門納入預退市名單,導致中概股在美股市場遭遇「血洗」,不少中概股宣布從美國退市,而至今留在美股的中概股大多股價大跌,甚至跌破發行價。在這種背景下,國內企業赴海外上市,除了港股之外,恐怕也就剩下新加坡、歐洲等資本市場了。

蘋果秋季發布會推出四款iPhone


當地時間9月7日,蘋果公司在加州總部的喬布斯劇院舉行秋季新品發布會,主題為Far Out(超前瞻),這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蘋果的首次線下現場發布會。此次蘋果推出了四款主力iPhone系列新機,未發布iPhone的Mini版本。配置方面,iPhone 14和Plus沿用iPhone 13的A15芯片,iPhone 14 Pro搭載處理能力更強、功耗更低的新一代A16芯片,攝像頭功能大幅提升。

同時,蘋果發布了三款智能手錶,其中Apple Watch Series 8和更平價的Apple Watch SE 2都新增監測撞車功能,配置S8芯片運行速度比前代提高20%,Apple Watch Ultra針對極限運動設計。蘋果還發布了第二代無線耳機AirPods Pro 2,降噪能力提高一倍。(華爾街見聞)

|點評|蘋果這次新品發布會的主題為超前瞻,但具體到產品上,似乎缺少一些前瞻性,也並沒有發布飽受消費者期待的AR/VR產品。蘋果還捨棄了叫好不叫座的Mini版本,歷代Mini的銷量只有3000萬上下,不難理解蘋果的做法。以創新著稱的蘋果,目前在手機功能上也難以有較大突破。

不過,iPhone 14可謂是「加量不加價」,從拍照到續航,性能方面相比13有了全面的提升。平心而論,iPhone 14的綜合素質無愧「機皇」稱號。但可能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曾經數次引起手機界革命的蘋果,近兩年在手機上並沒有顛覆性的創新出現。或許,AR產品才是未來可能替換手機的劃時代產品。

近600億港元騰訊股票被移倉


9月8日消息,根據港交所數據,騰訊股東最近將1.93億股股份轉入了香港的中央結算系統,約占總股本的2%。按9月7日收盤價311.6港元計算,合計約592億港元,這令騰訊周四走勢小幅承壓。

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9月7日,在香港中央結算系統流通的股份總數占到騰訊已發行股份、權證和單位總數的74.09%。為提振投資者信心,自今年6月28日騰訊南非大股東Naspers及旗下Prosus宣布減持騰訊股份以來,騰訊已斥資約88.81億港元回購2698萬股。若計入1月的回購,騰訊今年累計回購約152.76億港元。(東方財富)

|點評|這種移倉往往意味着大股東減持,因此引起了騰訊股價震盪。這幾年來國內互聯網行業可謂風雨如晦。迄今為止,騰訊股價從去年最高750港元高位已跌去一半。過去堅定看好騰訊的投資者,也開始對騰訊未來的發展持懷疑態度。今年以來,儘管騰訊數次回購自家股票,仍無法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不過,從基本面來講,騰訊的核心業務受影響不大。包括久未拿到版號的遊戲業務,依然憑藉幾款經典遊戲貢獻了大量收入。在剛公布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騰訊排名第六,但其稅後淨利潤卻位列榜首,而其納稅額也增長顯著,在互聯網服務業排名第一。

A股最年輕實控人登場控制13家企業


9月8日消息,上市公司大千生態披露公告稱,實際控制人將由欒劍洪、范荷娣夫婦變更為金垚瑩。資料顯示,金垚瑩1999年1月出生,其實際控制的企業達13家。9月8日,大千生態股票復牌,收盤股價上漲3.03%。自6月29日股價啟動以來,大千生態的股價累計漲幅達72.76%。

根據公告,2022年上半年,大千生態實現營業收入1.59億元,同比下降39.85%;歸母淨利潤為2525.75萬元,同比減少34.34%。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稱主要系報告期內工程施工量減少所致,公司優質訂單的獲取量有較大幅度下降。(中國證券報)

|點評|2017年3月份,欒劍洪、范荷娣夫婦帶領大千生態首次登陸A股。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總承包綜合園林綠化工程。上市的前4年,大千生態的業務都是穩步增長的。但從2021年開始,大千生態經營業績持續下滑。宏觀經濟波動加之新冠疫情反覆,優質訂單流失等因素對公司的營收和利潤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本次控制權發生變更後,公司的實控人金垚瑩只有23周歲,而且實際控制的企業多達13家。這些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集中在鋰產業鏈,這就給了投資者一些遐想。事實上,雖然股權變更給這位90後,但公司實際經營未必由她來掌控。這更多的只是一種家族資產管理的安排而已。

周四三大指數全線調整創指跌近2%


9月8日,三大指數全線調整,滬指午後震盪走低,創業板指跌幅一度擴大近2%。板塊方面,中秋、國慶雙節將至,旅遊、酒店、機場、免稅等板塊逆市活躍,汽車、核電、物流、鋼鐵等板塊相繼走強;燃氣、油氣開採等能源板塊集體回調,農業相關板塊全線走弱,此外鴻蒙概念、廚衛電器、消費電子、半導體等板塊表現低迷。總體來看,市場情緒仍在修復,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3600股飄綠,今日成交達7800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報3235.59點,跌0.33%,成交額為3287億元;深成指報11746.92點,跌0.86%,成交額為4596億元;創指報2523.01點,跌1.86%,成交額為1454億元。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0.86億元。(新浪財經)

|點評|周四市場較為弱勢的表現,充分體現出市場人氣不足。一方面,市場活躍資金跟隨消息面「望風而動」,快進快出的風格讓部分板塊和個股短時間內出現過山車走勢。另一方面,前期大量資金在新能源產業鏈中布局,現在難以抽身。市場總體處在缺乏趨勢性資金的狀態,指數的震盪格局很難出現改變,整體市場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市場對於成長股的定義其實較為模糊,以新能源板塊為例,現在新能源車銷售每個月同比還是翻倍,但從增速上看,和去年並沒有太大提升。前期的市場對其熱情過高,導致整體估值和基本面偏離相差過大,現在市場資金又找不到相同體量且未來業績較為明確的板塊,對於新能源板塊的態度出現分歧。漲上去有場內資金流出,跌下來又有場外資金進入,導致盤整局面的出現。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責任編輯|何夢飛|主編|鄭媛眉

2022年中產業經濟大課

限時活動價最後1天

超級會員免費看▼新用戶129元解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