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沒有「瘋狂星期四」,但已為你準備好豐盛的學術下午茶!

本期 「科學創造營名師講堂」 報告會為RSC旗下同名專刊Soft Robotics專場,曲紹興教授 (浙江大學)、吳英傑副教授 (哈爾濱工業大學)、張立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和 楊明成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分享研究進展,邀請Soft Matter 副編輯 Alison Winder介紹專刊以及期刊相關諮詢。

10 月 27 號(星期四)15:00,RSC科學創造營名師講堂專場,鎖定十月每周四下午,讓我們一起充電!
直播通道開啟

為方便大家能順利觀看,我們同時開放Bilibili 直播間和視頻號直播,如您感興趣嘗試,可通過以下鏈接進入我們的 B 站直播間或通過下面的卡片「預約」收看:
http://live.bilibili.com/22393980

B站

直播間


Zoom 平台提供了更好的互動方式(包括提問、抽獎等功能)。因此,我們依然建議您首選 Zoom 平台參會,具體請往下滑查看。
*如您希望您的問題被主講嘉賓所回答,可提前提交您感興趣的相關科研問題至RSCChina (rscchina@rsc.org)。
主講嘉賓
曲紹興教授

浙江大學

主講題目:軟材料與軟體機器人的設計與製造

曲紹興,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力學類專業教指委委員、軟物質力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主任、浙江省軟機器與柔性電子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為軟材料力學、軟體機器人與微型機器人、複合材料力學、微納米力學。發表SCI學術論文 190 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 11 項。

擔任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等國內外多個期刊的編委。

▲ 下滑查看





吳英傑副教授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主講題目:超分子膠體馬達
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2015 年獲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學位,2016 年至 2017 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從事博士後研究。2017 年 11 月入選哈爾濱工業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

近年來以研究超分子膠體馬達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為導向,圍繞自驅動超分子膠體馬達的仿生設計、化學可控組裝、智能化調控(化學催化、光、磁、溫度)及其生物應用開展系統的研究。

研究成果多次被國際同行評價為「開創了運用化學組裝技術批量構築遊動納米機器」、「率先構築了集自驅動與智能藥物載體於一體的遊動納米機器」等。迄今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發表SCI論文 27 篇。


▲ 下滑查看





張立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主講題目:磁控軟體微型機器人:從個體到集群

教授、博導,2012 年加人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任教,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機器人與智能系統聯合實驗室港方主任,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系禮任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微納米機器人學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和微納米機器人集群。在Science Robotics,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SCI學術論文、綜述或受邀撰寫新聞與見解共200 余篇。研發的微型仿生機器人「人造細菌鞭毛」於 2012 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收錄為「最微小的醫用微型機器人」,目前他的 H-index 是 62,文章總被引用次數超過 15000 。2020 年出版一本中文專著《微納機器人:從個體到集群》。也在多個IEEE國際會議上獲最佳會議論文獎或最佳會議學生論文獎,包括 ICRA2009、IROS2012、CASE2020、MARSS2022、3M-NANO2021、ARM2020和NANOMED2010。

曾獲香港研究資助局傑出青年學者獎 (2013),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納米技術理事會 (IEEE NTC) 傑出講師 (2020-2021),香港中文大學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 (2017),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傑出青年學者研究獎(2018),香港研究資助局研究學者獎 (2021-22) 等榮譽。

目前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TRO),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T-MECH),IEEE T-ASE,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Wiley)等多個專業期刊的編委。此外,張立教授也是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傑出學人和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 下滑查看

1




楊明成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主講題目:人造活性物質的集體行為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 2008 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獲理論物理博士學位;2009 至 2013 年之間在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3 年加入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活性物質、軟物質、流體力學等,發表研究論文 60 余篇。

特邀嘉賓

Alison Winder

Soft Matter副編輯英國皇家化學會

Alison Winder is an Assistant Editor, working on several journals published by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including Soft Matter. Alison has a PhD in Biochemistry from Oxford University and 15 years post-doctoral research experience both in academia and industry, as well as teaching Chemistry for 10 years. Alison joined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in March 2022 and has since been involved in journ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活動日程

註冊報名

如何參加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或在微信中掃描/識別下方二維碼:

參與方式:

請提前前往註冊網站進行註冊,註冊成功後即可收到 Zoom Webinar 的確認郵件以及參加的鏈接。

在收聽的過程中您可以通過對話框提出自己的問題,我們會有工作人員負責收集和整理問題以向報告人提出並獲得解答。

溫馨提示


註冊頁面有時打開較慢,請耐心等待或多刷新幾次(也可考慮切換到不同的網絡下試試)。如果遇到問題,也可以將您的註冊信息發送至RSCChina@rsc.org郵箱。

本次線上交流分享會在 zoom 平台上舉行,該平台支持電腦、手機等多種系統,方便觀眾與主持人提問互動;為了獲得最好的參與體驗,建議提前安裝好 zoom 桌面軟件或移動端 App:https://zoom.us/download


支持期刊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focusing on innovative soft matter topics through original research and reviews

rsc.li/soft-matter

Soft Matter
2-年影響因子*4.046分5-年影響因子*3.895分最高 JCR 分區*Q2 物理-綜合CiteScore 分†6.1分中位一審周期‡29天


Soft Matter 報道軟物質研究的最新成果並特別關注化學、物理、材料科學、生物學和化學工程之間的交叉研究。所發論文包括實驗、理論和計算研究,涉及軟物質新材料及其設計和製備過程,或者是對其行為進行的基礎研究。該刊所發論文的主題包括軟物質集合體(如膠體、顆粒物質、液晶等)、軟物質納米技術和自組裝、關於軟物質的生物學研究、軟物質的表面/界面和相互作用研究、軟物質的機理和建模研究等。

Editor-in-Chief

Alfred Crosby🇺🇸 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

Associate editors

Tommy Angelini🇺🇸 佛羅里達大學

Ewa Górecka🇵🇱華沙大學

Jianbin Huang (黃建濱)🇨🇳 北京大學

Guruswamy Kumaraswamy🇮🇳 孟買理工學院

Sanat Kumar🇺🇸 哥倫比亞大學

Zhihong Nie (聶志鴻)🇨🇳 復旦大學

Amy Shen🇯🇵 沖繩科技大學

Emanuela Zaccarelli🇮🇹 羅馬薩皮恩扎大學

Xuehua Zhang (張雪花)🇨🇦 阿爾伯塔大學

* 2021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2022)
†CiteScore 2021 by Elsevier
‡中位數,僅統計進入同行評審階段的稿件





歡迎聯繫我們發布論文報道📧 RSCChina@rsc.org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註冊參加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