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講「雁南飛」,實際上講的是「異地置業」。這是房地產市場裡非常普遍的購房行為,從有房地產開始就有異地置業。典型者如2007年之前,全國人民熟知的「溫州炒房團」。
但我們今次單講「雁南飛」,主要是指過去10年來,中國購房的大潮流,呈現出鮮明的「自北向南」的特徵——與整個中國的經濟重心、人口方向保持同步。大約是2015年甚至更早時間起,北方人南下買房成為一個顯性現象,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都是他們的目光鎖定。我所在的大灣區,感受尤為深刻。「七普」人口數據的發布,更是進一步印證了這個人所共知的事實。
對於這10年來的「北雁南飛」,展現出來的心態與訴求,媒體分析的不算多。但相較於2007年之前主要以「投資升值」為主的異地買房,過去這些年來,奔向包括大灣區在內的東南沿海的買房者,複雜了許多。
所以,我們這篇文章,就試着講清楚:「南飛客」不遠數千里異地購房的特徵,大灣區購房需要注意的坑,怎樣才能買對。
1
根據常年跟蹤以及訪問的素材,我認為「南飛客」買房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是基於經濟因素而南下買房。簡單說,就是從北方遷移到南方了。
人口的流向根本上是會跟隨產業走,哪裡有就業,更有發展空間,就會去哪裡。如果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過於緩慢甚至停滯,(自由流動的條件下)就會有人選擇離開,奔向更有前景的「奶與蜜之地」。
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以及過去十年的發展,可以鮮明地用兩句話總結:第一句是:農村流向城市,也就是一階城市化。第二句是:小城市流向大城市(大都市圈),也就是二階城市化。
過去10年的情形,說明了我們已經快速邁入城市群時代了。大量人口從發展不善的城市(群)、都市圈,流向了活力強勁的城市群、都市圈,這造成城市之間的分化越來越大,一些城市的人口產業集聚度越來越高。
「七普」人口的數據,印證了這一點——經濟發展和個人機會,已經成為中國人口流動的首要因素。我們在之前的文章里都講了,大家可以重溫一下《未來十年,中國最好的買房機會還在珠三角!》、《看十年,珠三角的人口「虹吸」超乎想象》、《買房「新周期」,錨定「一千一萬」》。
我們看下圖,過去10年,中國人口增長最少的前十地區,前6個都在北方!淨流出。東三省全線下滑,10年人口累計淨流出1100萬。
而反過來,過去10年,中國人口流入省份的TOP3是:廣東(珠三角城市群)、浙江、江蘇三省(長三角城市群),分別增加2171萬人、1014萬人、609萬人,累計增加3794萬。全在東南。
再看下圖,過去10年,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排行,淨流入人口能在百萬以上,就是top30。在這裡面,長三角占7個,珠三角占4個。人口流入最猛的兩個大城,全在珠三角!
有人畫的圖很好,未來中國最有發展前景的地方,就是下面這樣「一張弓」。大趨勢說明了,這是大都市圈的勝利,是大城市的勝利。
大故事下,都是一個個人的實際選擇匯流而成。比如有的人覺得自己所在的城市沒有機會,就把整個事業搬到了珠三角。比如有的年輕人畢業了,去南方找了工作。像或者是自己的小孩到了香港求學,家長就想在珠三角置業,離孩子近一點。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只要人來了,購房需求或早或晚都會出現。後台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有位粉絲家在哈爾濱,也擁有不少物業了,但是考慮到業務的壯大,就搬來了珠三角,之前趁調控還不那麼嚴厲的時候,在廣州黃埔買了房子。
另外一個粉絲,孩子在香港讀書,畢業後打算在深圳工作,想着先在深圳買套房打個基礎,由於戶口限制,就在龍華買了和頌軒的公寓。我身邊還有一位朋友,家在武漢,畢業來深圳工作,家裡賣了兩套房,換取在深圳南山的一套房。
儘管這個群像不好刻畫,但是說它是事實我想沒有人不承認。這是南下買房的第一大類,背後是實實在在的人口遷移,移民才是大都市圈房地產最大的基本盤。
2
南下買房的第二大類,是基於環境因素,這一類更多是旅居,也就是候鳥型人群。
中國的氣候條件大家都很清楚,北方乾燥少雨,空氣較差,南方溫和濕潤,空氣優良,海南更是唯一的熱帶地區,與夏威夷同類。以秦嶺-淮河+胡煥庸線這麼一圍,大概宜居的地方就出現了。人口不斷的南遷,在中國是一個延續了1000多年的歷史大進程,今天也還在進行而已。
我印象中,「南飛客」買房為大眾關注大概是在2014年前後正式外顯的,直接原因是北方的霧霾太嚴重,屢屢爆表(另一個原因是北方冬天太冷)。2015年,因為賈樟柯的搬離北京,變得非常的具有衝突性。但事實上,因為受不了霧霾而想換個新環境的人,從那之後是非常普遍的。
這類人群有實力,一般並不涉及舉家遷移,更多是想在南方氣候好的地方另置一份物業,在北方天寒及霧霾嚴重時換到南方生活。他們最喜歡去的是東南沿海地區,我所了解到的情況,很多北方人沒有見過大海,更想住在海邊。所以,像珠海、海南、惠州、廈門、福州,這些城市,是他們的優選之地。
我們一般將這些稱作「度假地產」,拿我們最熟悉的珠海、惠州來說,很多東北人來買海邊的度假房,廣東1年有4個月的時間能下海(海南當然更長),能滿足他們看海的需求。但是有一點要承認,實踐證明這類物業的確漲價能力不太好,所以,這麼多年過去,很多人覺得買錯了。
在行內,也逐漸產生嚴重分歧。近年來的流行觀點認為,海邊的度假地產都是坑,不要買。
我個人並不完全認同這些看法,在我看來,買度假地產最後後悔,很大程度上並不是「買錯了」,而是「想錯了」。
對一部分實力型買家而言,度假地產是剛需,但對大眾而言它是奢侈品。到海南買度假房也好,到珠海、惠州買度假房也好,到意大利波托菲諾買度假房也好,本質上都是為了享有更優越的生活。只有一個人的自住需求完全得到了滿足之後,他才會考慮這些。因而,那些買了海邊度假房而後悔的買家,據我觀察,往往是沒有真正的弄清楚自己到底買來是為了升值還是為了享受。
比如看下面這份數據,我認為和大家的個人感知相符。這些年在大灣區的很多城市都能看到東北人的身影,氣候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且,從這裡面,我們也能側面體會到,東北的人口流出。
「南飛客」的第三大類,是基於投資升值的因素,就是看好大灣區房產的升值前景而下注。他們更關注投資回報,比如城市的增長,地段的規劃等等。這類買家在市場上也是非常大的一個群體,背後的因素,貨幣擴張讓他們擔心貶值,要把錢花出去。珠三角的經濟活力,吸引他們,認為有利可圖。同時,本地嚴厲的限購政策,也令他們無法把資金繼續沉澱在本地,只好外出。
但這部分有違房住不炒,咱們就不展開了。大家可以看看珠三角城市過去10年的房價增長情況,要說明一點,這些都是基於官方數據,實際上都是大為低估了真實增長的。
3
下面,我們來講,南飛客買房子在,怎麼才能不跳坑。這個潛台詞是,很多「南飛客」買房子跳了坑。
我認為如下幾點比較重要。
第一,恐慌性跟風是大忌,異地買房一定要「慢」,想明白再下手。
大部分異地購房者都是怎麼買房的?
據我觀察,一般都是在他所在的城市出了限購政策,他不能在本地買房了,或者是,他看到周邊的親朋好友都開始往外跑着四處買房了,然後也就跟着去了。這樣大家的情緒一起來,就是恐慌性跟風購房,周邊的房價也全給搞起來了,正好趕了個頂。歷史上,這種情況出現了很多回。
但我勸告異地買家,一定要學會冷靜,要比本地買家更加嚴格的弄清楚自己的需求。因為你需要進入一個陌生的城市,甚至是一個陌生的城市群(比如在珠三角,你可能要了解很多個城市)。一般的小白,是不具備分析和判斷能力的,有的只是樸素的金錢。這種情況下,人往往會被市場情緒和售樓部的氣氛牽着走。所以,要說異地買房最大的坑,是衝動。我有時會見到,一些北方客沒有見過海,一看到大海就歡呼雀躍,立馬就下定了。到底有沒有想明白,不清楚。
港珠澳大橋
我舉一個例子,關於度假地產,很多人買來旅居的,你去回訪就會發現,很多人後悔了,覺得升值慢,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覺得愉悅。前者就犯了我上面說的錯誤,不是「買錯了」而是「想錯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異地買房,一定要首先想清楚自己要幹什麼,買這套房是要解決什麼問題?是自己每年來住半年,還是養老?是圖它投資升值,還是給小孩提前準備一個家?每一個需求,都對應不同的選擇。只有想清楚,才不會去跟風買在高位,也不會在買了之後不反覆、不毀約。
第二,不要全面撒網,「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有的同學錢多,全國買房子,可以從海南看到珠三角再看到長三角,我不太建議這麼漫無邊際的撒網。全中國哪怕是優質的城市群就那麼5個,你也不可能全部覆蓋。一方面,人的能力有限,你關注不了那麼多,要做自己能力圈範圍內的事情。別說關注了,大部分生活在長三角的人都不知道珠三角都是哪幾個城市。另一方面,現在的政策每個城市都不同,有的城市限購嚴苛你根本沒有機會參與。所以,在你說「我想買哪個地方」的同時,你還要問「我能買哪個地方」。
下面這張大灣區的購房政策,請大家認真了解比對收藏好。
(來源:網絡)
我的建議,不要幾個都市圈都去看,就首先鎖定一個區域,花上它半年時間,扎紮實實做功課,選擇城市,選擇樓盤。比如我看好未來10年的珠三角,那麼其它的都市圈,什麼長三角、成渝,我就不看了,就先紮根把珠三角弄明白。這裡有9個城市,可能很多異地買房人只知道廣深,但像東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等等,都有很不錯的機會,夠你看的了。
第三,既要買對,又要買不貴。
我一直以來的買房觀是:買入一個好城市,買入一個好價格。既要買對,又要買不貴。這裡面,「買對」更重要。
但是據我觀察,能同時做到這樣的,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如下三種情況:1)買對了,但買貴了;2):沒買對,但也沒買貴。3)既沒買對,又買貴了。造成這個的原因,有市場的原因(比如市場在頂點),但更多是個人的因素,不懂,不做功課,任性瞎買。
我建議大家,動輒幾百萬的房產,一定不要想着一擊必中,最好花多點時間在珠三角跑盤,每個地方收集到足夠多的信息,尋找更靠譜的房產專家,結合自身的需要做出冷靜的判斷。就是做到這些也未必能夠做到完美,但還是更有可能做到「買對」的。
接下來的市場,因為調控的壓力,我認為珠三角有機會出現一些「好價格」,樓盤的折扣力度也會多起來。如果是一個好的買家,那麼這時候出動跑盤要比之前的亢奮期,更從容「做對」。
(廣州小蠻腰)
4
繼續來說,當你完成了上面的功課之後,怎麼選房子就很重要。
我總結四句話,供各位參考(當然這些只適合在珠三角,是否適合長三角,還需要驗證):
1)如果是純投資升值的,要選擇成長性區域+長期持有。為什麼?因為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域,穩定性當然最好,但都有嚴厲的限購。能夠參與的,一定是需要較長時間的成長性區域,比如廣州增城區的新塘、中山的馬鞍島這些地方,限購門檻較低,是新區。買這裡,行不行?關鍵看整個城市的基本面,以及導入的產業、人口和基建情況。一般來講,買家可能需要多一些耐心。這裡就要拷問你的持有周期了,如果想買來3-5年就想賣掉的,不如拿更長期。我上次去看了兩個限購門檻較低的住宅項目,一個是在中山馬鞍島的西海岸,單價是3萬左右,深中通道出口,一橋對面是15w+/平米的前海自貿區,2024年開通後就將納入深圳一級輻射區。另外一個是新塘的金茂都會四季項目,新塘是廣東東部新中心,潛力很大的成長型區域,地鐵13號線附近,擁有名校+大型商場配套,首付最低只要58萬,自住與投資兼顧。
下圖是我有次坐船經過拍攝的在建中的深中通道。
2)如果是買來度假的,一定要適度放棄升值的欲望。我們上面已經說了,度假房產本質是奢侈型消費。這些房產往往都在城市的遠郊山青水美的地方,有稀缺的自然景觀資源,但通常不能享受到城市產業、人口、基礎配套的紅利。買這些房產,更多應該是基於短期居住的目的,獲得的是生活質量的提升,而不是投資的目的,當心陷入「風景有毒」的坑。比如我們去海南買房子,中國最美的海,一年四季都能下,圖那個國際自由港就好了,不能什麼都要。
(惠州雙月灣)
3)如果是只是想要租金,買中心城市的公寓要優過衛星城市的住宅。有的童鞋是一定想要待在大城市的,並且想買一套既可以短住又可以收租的房子,這種情況,我認為最好是買中心城市的小公寓。買這類的公寓,其實要比衛星城市的住宅更好,因為租金上漲的能力更強,出租性也更好。比如說,買深圳核心區域的小公寓,最終的回報可能要比一般城市的住宅要好一些。當然,這兩者都要是長期持有,才最能算過賬。比如我們上面說的和頌軒,位於深圳人口密度前三的龍華新區,深圳北站附近,在售39-56平米的70年產權「真公寓」,單價4.8萬/平米起,總價188萬起,首付88萬起。像開頭說的那類沒有深圳名額的「南飛客」,可以考慮,但公寓流動性稍弱,一定要做長線。
4)如果是想兼顧的,選擇有產業競爭力+稀缺自然資源的城市。買房子都不會是簡單的某一個需求,如果買一個度假房產,最後又能自住(包括未來居住),還能賺錢,那不是最完美的?這樣的想法很好,但是同時滿足條件的還真不太多。我認為像珠海、廈門、福州這些是很不錯的城市。比如珠海,本身就是一個「小而美」的城市,整個城市都適合生活,基礎配套設施水平極好,同時也有較強的產業實力,有力量推動城市房產的長期增值。珠海有兩個盤值得考慮,橫琴自貿區首個純住宅都會四季,79-99平米精裝戶型,單價3.5-3.8萬;金灣濱海商務區的海上城市,78-142平米戶型,高層單價2.9萬/平米,總價220萬/套起,均是非珠海戶籍可購一套。
(珠海歌劇院)
5
過去10年的人口趨勢證明了「北雁南飛」,我們把錢放到長三角、珠三角,都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基於一系列公開數據,我們依然可以確定的說,中國的城市群已經大體定型,未來10年,人口繼續體現二階城市化特徵的趨勢,仍是非常確定的事件。
發改委此前曾公開披露,2020年,我們19個城市群承載了中國75%以上的城鎮人口,貢獻了80%以上的GDP,但是!這19個城市群只占中國總人口的45%,一半還都不到。沒有任何理由說,這個大故事在未來10年裡,會結束,而不是更加的強化。
如果未來10年,中國的人口與產業,將會進一步的聚集到幾大核心都市圈集的地方。那麼,對我們每個人的提醒即是:無論是從生活還是事業,以及投資升值的角度,都應該把錢繼續投到南方去。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一再強調了:珠三角房地產的是成長性與穩定性最兼顧的,與長三角相比成長性好,與環京樓市相比穩定度好。
如果有興趣的童鞋,建議也可以認真收藏下圖,一個簡單的結論:珠三角所有城市,10年人口全在增長!從這裡也能大致推想得到,它未來的穩定度是可以長期向好的。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項目,萬科推了9個項目出來,分別是廣州(2個,新塘萬科都會四季,北部萬科城)、深圳(1個,龍華萬科和頌軒,公寓)、佛山(1個,高明萬科金域水岸,住宅)、珠海(2個,萬科海上城市、都會四季)、惠州(1個,萬科雙月灣,住宅)、海南(1個,三亞萬科海上大都會,商辦)、福州(1個,萬科大彰溪岸,住宅)。
詳細可以看下圖,掃碼關注,獲取項目更詳細的信息。如果對本文的觀點有任何疑問或困惑,也歡迎在後台留言探討,或加微信號budao2000,入「雁南飛群」購房交流(只能是異地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