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面評估氣候對過去社會變遷的影響,對理解人類面對當前和未來氣候變化的脆弱性非常重要。氣候變化和人類內部壓力因素在社會崩潰中的相對作用在涉及這一問題的許多學科中一直存在爭議,一個關鍵原因是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的一個重要來源是社會崩潰的時間精確性和潛在的氣候影響證據的準確性。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科學學院的高超超副教授和都柏林聖三一大學歷史與人文學院的弗朗西斯·盧德洛副教授共同領導了一項研究,通過調查58部中西方歷史主要著作確定了中國朝代演替的共識日期,結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多冰芯火山序列重建資料,首次揭示了爆發性火山事件與中國王朝更替之間在貫穿兩千年帝制時期的系統性時間關聯。研究結果2021年11月在Nature旗下《地球與環境通訊》雜誌上在線出版。


圖1. 大型火山噴發形成的粉塵和氣溶膠蘑菇雲


大規模火山爆發會在平流層產生硫酸鹽氣溶膠雲層,阻擋部分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表,減少夏季陸地升溫,導致霜凍、季風減弱。火山爆發還會通過影響厄爾尼諾 - 南方濤動(ENSO)等氣候系統內部過程,導致乾旱或洪水、作物收成減少以及潛在的農業生態和社會經濟中斷。

但是火山導致的氣候影響並不是單獨作用的。"我們希望了解一次火山大噴發引起的氣候突變如何與一個王朝經歷的其它現有壓力因素相互作用」。這項研究把中國具有豐富文獻記載的戰爭作為更廣泛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壓力的標誌,揭示了火山爆發引起的氣候衝擊可能隨各種因果關係而起的關鍵動力:如果先存的社會壓力已經很高,中小度的火山氣候衝擊就可以作為社會崩潰的終極(ultimate)原因;而當社會壓力較低或社會穩定時,大型火山衝擊有可能獨立地作為社會崩潰的直接(proximate)原因。

因此,火山爆發引起的氣候衝擊造成的社會影響,受到事件發生時社會現狀的嚴重影響。"這裡沒有簡單的環境決定論,但在解釋這些複雜的朝代歷史時忽視氣候力量顯然也是一種錯誤」,研究團隊強調。


圖2. 帝制中國時期(公元1-1911年)火山活動(紅色空心圓,基於兩極冰芯重建)、戰爭頻率(棕色曲線,基於參考文獻)和王朝演替(藍色虛線,58部中西方歷史主要著作重建)


20世紀以來的火山活動比中國帝制時期都小。儘管如此,1970-1990年代的中等規模火山爆發可能促成了Sahelian乾旱,導致該經濟邊緣化地區的1000萬難民(Haywood and Jones, 2013)。未來的大規模火山活動,如果與持續的氣候變化相結合,可能會對地球上一些人口最多、最邊緣化地區的農業產生深遠影響。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冰芯記錄告訴我們過去火山活動的歷史,現在從這項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火山爆發的社會影響。但我們同時也注意到許多大型火山噴發之後並沒有出現社會崩塌,表明大部分歷史時期社會的強勁韌性和復原力。這既展示了人與自然這一共生體系的複雜性,也顯示了建設一個能夠抵禦未來氣候災害的高韌性社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參考文獻:

C.C. Gao, F. Ludlow, A. Matthews, A.R. Stine, A. Robock, Y.Q. Pan, R. Breen, B. Nolan, M. Sigl (2021). Volcanic Climate Impacts Act as Ultimate and Proximate Causes of Chinese Dynastic Collapse,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1-00284-7

J. Haywood, A. Jones, N. Bellouin, D. Stephenson (2013). Asymmetric forcing from stratospheric aerosols impacts Sahelian rainfall. Nature Climate Change,3,660-665.

我們建立了微信群:

綠色金融與低碳經濟。

感興趣的夥伴請加微信號:

climate_economics

備註「姓名-單位-職稱/職位/學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