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思維的話題。
任何行業,任何事情,其實都有一個做事的底層邏輯,當你掌握底層邏輯規律後,它再怎麼變化,其實本質還是一樣的。
你的底層思維有多強,你的能力就有多強。
有時候,我們發現一些設計師的想法很新奇,猛然覺得怎能如此厲害?或者,看到一個新鮮設計概念出來,會有一種由內心的感慨,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其實,這些都與我們底層思維有關。接下來我分享兩個非常重要的底層思維:重組思維、借力思維。
1.重組思維
重組思維,字面意思拆開來看:重 + 組 + 思 + 維,後面兩個大家都知道,那麼前面重的意思是重新;組的就是組合,合起來大致含義就是重新組合思維。
也許你還是很懵,重組思維的內核,是把元素拆解然後再進行重新組合,實現新的事物和創新。
這裡的元素拆解,可以理解是本物體,也可以是它物體。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馬斯克,大部分設計師應該都認識,特斯拉的總裁。他早期在製造電動汽車特斯拉時候,因為昂貴的電池成本,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麼電動汽車很難普及量產。
那麼,馬斯克後面是怎麼做的?
他首先對電池進行元素拆解,比如碳、鐵、鎳、鋁等這些材料,拆解後發現,如果分別去購買這些材料會降低很多成本。
換句話說,其實電池成本高昂的原因,是原來的組合方式。
因此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本質,馬斯克對電池進行重新組合研發出來,實現低成本電池創新舉措,最終取得今天銷量甚好的成績。
那麼,作為設計師,我們該怎樣去應用重組思維?
同樣的,任何新出現的設計概念、設計風格、設計模型或者一些新名詞等,本質來說,都是重組而來的。名字可以變出花樣來,但是核心本質其實差不多。
謝春霖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一切都是重新排列組合。
下面,我們來看兩張圖。


當看到這些比較新奇的設計理念關鍵詞,我的感受是這個設計師的概念思維很強,而並非什麼裝 X,很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為什麼別人能將中文語言、藝術,設計組合得如此有意思?
萬物即可重組,重組思維的本質就是解決困境,實現創新突破。
比如,我們在做創新設計時,可以為產品提出一些比較新穎的設計概念,在前期就以一種不同的姿態與別人競爭,實現差異化。
除了理念上的創新重組,在實現視覺創新時候,也是可以進行元素拆解重組。比如輕擬物+玻璃質感+3D+彌散漸變等,實現新視覺風格(當然需要與你的產品定位一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2022 前瞻設計趨勢,獨家揭秘
裡面提到的一些新鮮的設計名詞:比如虛擬幻境,數字質感等,其實也是我重新排列組合而來,然後我進行概念講解,讓大家看得懂我的思考。
拆解重組的本質,其實有着一些借力思維在裡面,將多個跨界相關性的元素拆解,重新拿來組合,這就是一個創新。
這裡提到了借力思維,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借力思維,如何通過借力實現降維打擊?
2.借力思維
借力思維,看似普通,但如果真正掌握,並將其應用在工作中,絕對是可以讓你在職場有着不一樣的設計高度。
俗話說,很多時候,當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眼前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想要在職場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定要學會借力。很多時候,我們只需把自己最牛逼的地方做到極致,再借一些力,你就可以輕鬆做得更好。
比如你的UI概念創新做得好,但是你的三維很弱,這時候你可以簡單學一些三維,然後將其輔助應用在UI中,就可實現了多維打單維。
或者你還可以去學習UX,更懂業務,更懂設計邏輯,在T型發展中,橫向拓寬維度。
在這個時代永遠是多維打單維,高維打低維。
很多時候,我們在做概念創新時候,經常會提出設計理念,這時候如果你還是按照常規套路出牌,怎麼和其他人競爭?
我們可以從歷史藝術類書籍、科技書籍、文化書籍中去找答案,這時候就是借力升維思考,然後將你挖掘到一些理念應用到你現在工作中,就是降維打擊。
看個案例。
如果你要做一個互聯網設計趨勢分析,會怎麼做?大部分人可能就會看現在主流的設計風格,然後將其分類,歸納出來使用,這個其實沒多大問題,但是思考很淺。
而真正的高手,他會從歷史中去找答案。
比如,從歐洲文藝復興變遷歷史中找答案,然後一步步演變到現今的設計風格?它的變化本質是什麼?不變的又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底層邏輯?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性?最後你推導出現在要用的這種風格。
這就是古為今用,借用歷史的智慧在今天職場工作中應用,可以很輕鬆實現降維打擊。
借力思維可更靈活一些,我們可以在其他地方借力,比如四大名著、佛學、神學、哲學,科技等,只要能借,都可行。
3.寫在最後
做一個小總結,設計師這個職業,本身範疇就很小,我們不能局限在這個狹小的範圍看世界,更需要跳出框架,找答案。
雖然萬事萬物都在不同場景發生變化,本質核心其實沒多大變化。不過底層的東西是一切變化的基礎,所以一定要掌握底層的規律和邏輯。就像我們學化學為什麼要先背熟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就是底層的東西。
那麼設計師的底層東西是啥呢?其實就是基礎技法+思維框架,這才是我們要多花時間修煉的。
很多我們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其實關鍵時刻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可跳轉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