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岩梅 華大集團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
來 源:管理進化論
(ID:management_evolution)
這個崇尚創新、追求奇特的年代,一提「本分」,人們似乎就容易聯想到老實巴交、安分守己的守舊者,一點都不性感,甚至還很無趣。本分,似乎成了因循守舊的同義詞。這也是我以前的誤解,尤其我這不太「安分」、比較膽大的個性。
經歷很多事,有痛才會更深入學習,不斷思考,尋找答案。當我看到OPPO、vivo公司傳承延續段永平所提的「本分」作為企業價值觀的關鍵詞,我深有共鳴。
何為「本分」?《荀子·非相》是這樣解釋的:本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安於所處的地位和環境。
對於企業而言,什麼是「本分」?首先是該做的事兒。「盡好本分」,就是盡力做好該做的事兒。
一家企業,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應該首先守住本分。無論內部外部有多困難,無論環境有多惡劣,都應該始終堅守做一家好公司的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不為,也才能有所為。這對應「本分」解釋的前半句「本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那後半句「安於所處的地位和環境」,如何理解呢?我體會,可從兩個角度來思考:
首先,要恪守做一家好公司的本分,經得起誘惑,付得出辛苦,這是態度;要誠信經營,踏實做事,提升管理水平,這是行動;態度決定行動,盡好本分,靜待花開,慢就是快。
其次,安於所處的地位和環境,與進取、創新、突破,也並不矛盾,可以理解為「心要安」。有一顆平常心,才有可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若相反,放在長時間來看,反而做不成不平凡的事,甚至連平常事兒都做不成。
當然,如果一定要把「安於所處於的地位和環境」看成是沒遠大理想,那可以讀完全文後再思考。
很多人知道段永平是因為步步高、小霸王的創始人,還培養出幾位高徒,包括OPPO創始人陳明永、vivo創始人沈煒、「小天才」兒童手錶的金志江、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卻鮮有人提及他是中國第一位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企業家,有着堪稱輝煌的投資戰績。
2006年,與巴菲特吃完飯後,段永平與他走到門口,看到司機開着一輛皮卡來接他,那是美國藍領工人最常開的車,70歲的巴菲特,身手矯捷爬了進去。儘管早就知道巴菲特生活簡樸,但這一幕,還是深深地印在了段永平的腦海里。20年前,40歲的段永平退居幕後,「主業」帶孩子、打高爾夫,副業「玩投資」,過着樸素的生活。在雪球上,他始終標榜自己就是普通人。其實,這位「企業家中的異類」動輒「玩」出100倍以上的投資回報,包括重倉蘋果、茅台、騰訊、網易、拼多多等。
段永平在雪球上的網名是「大道無形我有型」,只有63萬多粉絲,很低調,簽名處這樣寫着: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人們關注我們往往是因為我們做了的那些事情,其實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很大程度上還因為我們不做的那些事情。要求提問者每次提一個問題,錢會全部去公益。多於一個問題我會回答第一個問題,不評論友商。另外,我的能力圈有限,大部分公司我都不了解。我喜歡的公司我會說的,不用問。
人成功一兩次,可能都有運氣成分,但能持續成功,把失敗控制在有限的範圍,一定是在「道」的層面上看對了什麼、做對了什麼。
網上有人系統翻閱了段永平過去20多年在雪球、網易博客等平台上的分享,包含他對企業、管理、投資、認知等方面長時間、多維度的思考。
大道至簡,不難發現,段永平的思想其實都是些再直白不過的道理,但其中卻藏着樸素的真理。我逐條學習和挑選,重新分類整理為7個主題,分別是企業家、本分、文化和價值觀、聚焦、長期主義、經營、學習,共計108條,分享於此。
企業家
1. 一個企業家應該將80%的精力放在20%的事情上,這20%的事情能給你帶來80%效益。
2. 我當CEO時並沒有一個時間分配表,但大致知道什麼是重要的。簡而言之,不要讓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
3. 讀中歐時曾經看過企業家最重要的品質是Integrity(誠信),所以大概違背Integrity的品質可能會是致命的吧,時間足夠長的話。
4. 如果一個人不但能得到成功,並且能長久地駕馭成功,那麼這一定是素質。曾有一位美國大學的校長說過這樣一句話:統計所有世界500強企業那些成功CEO的特質,就是誠信、正直。人品相當重要。
5. 實際上,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講,重要的事是建立公司的各項制度,設定公司的服務章程。把重要的事都做好了,剩下的事員工自己就能處理好。
6. 一個企業的失敗,企業家要負主要責任;一個企業的成功,功勞肯定是大家的。
7. 我在公司里是個反對派,幾乎做什麼我都會提反對意見。如果連我的反對意見大家都不怕時,做什麼我都會放心一些。我最怕的是,當老闆說什麼大家都說「好」。
8. 我一直認為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部門負責人的管理水平有問題,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公司的老闆的管理水平有問題。
9. 人們關注我們往往是因為我們做了的那些事情,其實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很大程度上還因為我們不做的那些事情。
10. 放權里最關鍵的,是可以容忍在「把事情做對」的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我個人的理解是干同樣的事情我也犯錯,為什麼別人不可以犯錯。
11. 在一些企業里,如果是老闆自己的原因導致賠錢,他會覺得正常;但如果是下屬導致的虧損,他往往會很心疼。我是可以把別人虧的錢和自己虧的錢等同起來的人,這種容忍對於建立健康的企業文化來說十分重要。
12. 作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公平心。公平並不等於平等,也不是平均主義。
13. 凡是員工見到領導就戰戰兢兢的公司,時間長了都會出問題的。因為這種公司員工大多都會慢慢變得沒有擔待(擔當),凡事希望交給上級去決定,效率慢慢會降低。除非這種公司的產品非常聚焦,大老闆確實可以照顧到所有大方面,不然早晚會出問題的。我覺得日本企業這些年在有些行業出問題,就是這個原因。
14. 關於授權的問題,能比我理解得更好或做得更好的人確實不多。授權的過程一般是:指示、指導、協商、授權、放權,最後一條是never out of control(只有好的文化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這裡最重要的還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
15. 再好的車手,也很難開好一輛爛車(筆者註:缺乏規則、機制的企業,就像沒有剎車、叮呤哐啷的爛車。)。
16. 不懂企業的人是很難懂企業的,就像不懂這句話的人也很難懂這句話。
17. 「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平庸企業的敵人」(引自:巴菲特),你可能認為這個原則平淡無奇,但我是通過深刻的教訓才學習到的。
本分
1. 本分,我個人的理解就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明知錯的事情還去做,就是不本分。本分,是個檢視自己的非常好的工具。2. 很多人到了最後都忘記了自己最想幹什麼的,走着走着就忘掉了。真的,不要把全部生命耗費在名聲、權力或金錢的積聚上,千萬不能只使用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做人一定是先悠然掃一屋,再從容掃天下。3. 最重要的是,做任何選擇是要有是非感,而不是跟着利益走。這麼做的話,過些年就會好很多的。4. 普通人堅持做對的事情,結果是可以很不普通的!5. 平常人往往很難有平常心。平常心實際上就是不平常心,因為不容易有。6. 平常心就是回到事物本源的心態,也就是要努力認清什麼是對的事情,認清事物的本質。如果你關心的不是事物的本質,沒有平常心是正常的。倒過來也一樣。如果你關注的只是事物的本質,平常心自然就在那裡了。7. 心態是最重要的。在你無法超越別人的時候,你只能先超越自己(筆者註:其中做人做事,最終都是不斷超越自己,而不是定位於超越別人)。8. 不管多好的球手,當失去平常心時,一樣會打得很爛。和打高爾夫一樣,投資以及人生都沒有完美的。很好的球手和一般的球手,大多數時候看不出有多大的區別,唯一區別是是否長期保有平常心。9.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做一個有目標的人,所有的快樂就在於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是得到一個結果。10. 人首先就要把心態放正,要服氣,學會退讓。就像一個農民剛從田裡來到城市,那麼他就只能先做打工仔,就該做打工仔。12. 沒有人是絕對完美的,但本分和正直讓我坦然。(否則)其實你做的那些選擇留給你的並不是舒服,只是暫時逃避了問題或得到一點點眼前的好處,但很可能會因此失去內心的平靜。13. 理解「簡單不容易」還真是不容易的。「簡單」指的是大原則,是「是非」。「不容易」指的是技巧,其實就是要「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的意思。14. 一個組織里如果有大家都不執行的規矩存在,長期來講就是鼓勵大家不執行大家制定的規矩,未來大家的麻煩可就大了——比如常見的沒有交警和紅綠燈的十字路口。面對的方式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執行你的規矩或者廢掉執行不了的規矩,最好不要有中間地帶,不然大家會很忙的。15. 正直和誠信--Integrity,是所有偉大企業的共性,也是出問題的企業的最大「漏斗」。16. 「守正不出奇」的意思是「守正」不是為了「出奇」。很多說「守正出奇」時腦子裡想的都是「出奇制勝」、「彎道超車」啥的。好企業的「奇兵」大多都是熬出來的,不然也「奇」不了多久。18. 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畫個圈,說待在裡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能力圈是:誠實對自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有這樣的態度,然後如果能看懂一個東西,那它就是在我的能力圈內,否則就不是。19. 舍不是為了得。我曾經用「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句話來說明本分的意思。其中「有借有還」就是本分,但「再借不難」其實是功利。當你不再想着「再借不難」時,你就真的「本分」了。
文化和價值觀
1. 我如果認為一家公司不誠信的話,我就不碰了。禁區大概是兩個:生意模式不好、企業文化不好。企業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經常說瞎話,你只要看他以前說過多少瞎話就明白了。2. 大家是同道中人,有着共同的價值觀(改變人的價值觀幾乎不可能)。但凡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做對的事情(或者叫堅持不做不對的事情),同時一直努力把事情做對,有個不錯的結果是大概率事件。價值觀是道不是術,很難學的,假裝一下的人堅持不了很久。3. 什麼時候意識到要做對的事情都不晚。不過,滿腦子只有利益、沒有對錯的人們,確實是很難從原來的坑裡出來的。4. 文化這兩個字,基本上可以解釋敗事有餘的「事情」。5. 經常看到報道說有人發多少多少錢去激勵員工,甚至據說還有扛着錢到球場邊督戰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在企業經營中靠多發錢對員工其實是沒有激勵作用的。錢其實是「保健因子」,而不是「激勵因子」,是多了沒用、少了不行的東西。比如,如果員工已經很努力在工作了,多發錢並不會讓他們更努力,但少發是會留不住人的,會有顯著的「破壞力」。所以,發多少其實體現的是公平。某些所謂老闆給員工發「紅包」的說法,其實也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個「紅包」其實是員工應該得的。我非常不喜歡那種「恩賜」的感覺。記得早期還在小霸王時,由於公司人還很少,很多同事的年終獎都是我一個一個發到大家手裡的。有時有人會說「謝謝老闆」,我就會很嚴肅地說應該是公司謝謝大家一年的努力。這個真不是客氣。6. 企業首先要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招的人必須符合這個核心價值觀。7. 只有在靠譜的地方呆過才知道什麼叫不靠譜,反過來其實不成立。8. 所謂企業文化,講的就是什麼是對的事情(或者說哪些是不對的事情),以及如何把對的事情做對。9. 企業文化作為「過濾器」非常有威力,為我避免了很多錯誤。怎麼選對的公司是能力問題,不選錯的公司是是非問題。10. 大浪淘沙,在中國,最終在世界上能夠站住腳,能夠真正做大做強的一定是嚴格按企業規則辦事的企業家。這就像只有九段棋手才能下出職業九段的圍棋來一樣。11. 企業文化,就是企業里這幫人的使命、願景和核心價值觀的東西。12. 許多公司本身價值觀就有問題,選人自然就困難了。13. 不合適的人管理公司的風險很多時候是難以控制的,結果公司很可能就會垮掉。14. 企業文化比較好的公司往往會更快發現問題,所以糾正的機會會大很多,存活下來的概率就會大很多。15. 我不認為我對別人很苛刻,但如果誰把什麼事情搞砸了,我會當面跟他說。誠實是我的責任。我知道我在說什麼,而且事實證明通常我是對的。那是我試圖創建的文化。我們相互間誠實到殘酷的地步。任何人都可以跟我說,他們認為我就是一堆狗屎,我也可以這樣說他們。我們有過一些激烈的爭吵,互相吼叫,那可以說是我最好的一段時光。18. 「道」的東西確實難教,必須要靠自己悟。心中無道的人你怎麼說也是沒用的。
聚焦
1. 有人問,如何避免以為看懂實際又錯了的問題?個人觀點: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待在能力圈內以及專注和用功,可以大幅度減少犯錯的機會。2. 所謂要做對的事情,實際上是通過不做不對的事情來實現的,這就是為什麼要有stop doing list,意思就是「不做不對的事情」或者是立刻停止做那些不對的事情。也許每個人或公司都應該要積累自己的stop doing list。如果能儘量不做不對的事情,同時又努力地把事情做對,長時間(10年、20年)後的區別是巨大的。4. 有時有人問我對某一個項目有沒有興趣,我問都不問就說沒有興趣。我知道我自己和我的企業就這麼點能力和規模,不可能再分散資源,我根本就不追求有天上掉餡餅的事。5. 一般來說,我總是努力去提醒人們不要做什麼,但多數人最後總是會回到問我「那我該幹嘛?」。大概只有很少的人看明白了,我們幹過啥對你能幹啥不會有太多幫助的。6. 做企業如跳水運動員,動作越少越好。大企業比什麼?比誰犯的錯誤少。7. 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個人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8. 如果大凡你能做好一件東西,你為啥還要做很多做不好的東西呢?就像怎樣改變茅台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啊?多推一些便宜的非53度酒,包括茅台啤酒和紅酒,甚至茅台米酒啥的,以及茅台礦泉水、茅台酒店、茅台手機、茅台空調,加快推出的速度,5年出廠的規矩也不要了,假酒也不管了……10年後,茅台的地位應該就徹底不一樣了。9. 擴張的時候要謹慎。我把這個叫「足夠的最小發展速度」,就是兼顧足夠和安全的意思。10. 邏輯上講,兩個火雞加起來也不會變成老鷹的。11. 學會簡單其實就不簡單。我懂的生意非常少,和很多人的差別在於我承認我懂的少,所以就變簡單了。
長期主義
1. 我覺得沒人天生有悟性的。我看到的有悟性的人一般都非常肯悟,會習慣想本質及長遠。2. 長輩的觀點經常是對的,也經常不太對,我要總是按照長輩的觀點去做的話,我肯定不是今天這個樣子。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有是非觀,要有長遠的看法。凡事如果你能想着10年20年,你大概就不會那麼困惑了。3. 「做對的事情」最早看到的是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的。這是一生受益最大的一句話。4. 對的事情往往和能長久有關係,投資上尤其如此。所謂不對的事情,其實並不總是很容易判斷的。有些事情相對比較容易判別,比如不騙人。有些不那麼容易,比如是不是該早睡早起。有很多覺得不對的事情,都是通過長期的思考和別人以及自己的經驗教訓得來的,比如我們公司不為別的公司代工。5. 如果你認為你正在做的事情是錯的,就應該儘快停止,和他對你有多重要以及你曾經花過多少心血無關,也和你能不能找到更好的事情無關。6. 我確實是個普通人,高考雖然算是小考區狀元,但進浙大時在班裡35個人中考分排第18,考人大研究生時全班25個人考分排名第25。能有今天絕對不是因為絕頂聰明,而是因為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理性、想長遠、stop doing list(禁忌清單,或者說不為清單,指那些不能做的事)……7. 「股票市場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源自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你想服從哪個?看不懂這句話最好別碰股市。
經營
1. 松下幸之助講過,企業不盈利就是罪惡,但是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2. 不賺錢的生意,多少營業額都是沒用的。好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就是利潤和淨現金流一直都是槓槓的,而且競爭對手哪怕在很長時間裡也很難搶。你可以想想誰的生意是很難搶的?然後再想想為什麼?3. 所謂的「好公司」,我覺得應該是有原則的公司,不是單純利潤導向的公司;是那些知道要做對的事情(或者說,知道什麼樣的事情不該做),然後去追求高效率把事情做對的公司。事情做對的過程是個學習的過程,誰都會犯錯誤,好公司也不例外。4. 企業行事是以利益還是以是非為標準?如果凡事是以利益為準繩的,我就不太喜歡。5. 經營企業和投資一樣,少犯錯很重要。但所謂少犯錯不是通過什麼都不敢做實現的,那叫裹足不前。少犯錯是通過堅持做對的事情來實現。而所謂堅持做對的事情、是通過發現是錯的事情就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會是最小的代價。stop doing list也很重要。6. 除非迫不得已,用價格武器總是錯的。很少人明白,低價是不會擴大市場份額的,但被迫降價有機會保住市場份額而已。7. 追求「性價比」的公司大多是在為自己的低價找藉口。長壽公司大概是不太強調「性價比」這個概念的。老百姓心裡有桿秤:好貨不便宜啊。8. 這是《喬布斯傳》最後一章「遺產:無比輝煌的創新天堂」中的一段自述,我反覆讀了很多遍,字裡行間躍然紙上的是一個雖有陰暗面卻始終閃亮的靈魂。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曾經總結過偉大企業的其中一項特質是「利潤之上的追求」,喬布斯和他的蘋果給予了這項特質以最完美的詮釋。1)有「利潤之上」的追求,則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質,就會更容易堅持做對的事情或者說更不容易做錯的事情,就不大會受到短期的誘惑而偏離大方向。2)如果你是一個有「利潤之上」追求的manager(管理者),你就會找到很多ideas(主意,辦法),但如果不是,別人怎麼說你都會用功利的角度看的。補充一點:有「利潤之上」追求並不是好企業的充分條件,但有「利潤之上」追求的企業成為好企業的概率要比一般企業大很多,時間越長差別越大。19. 這裡透露一個小機密:任何東西都是標實價、不講價的好。可以講價實際上對賣家而言,是個非常短視且成本很高的行為。成本很高指的是無法授權且容易造成管理漏洞,短視指的是如果可以還價,那就是在鼓勵回頭客來討價還價。對客戶而言,任何討價還價都會讓他們有「可能吃虧了」的感覺,因為客戶覺得價錢還沒還夠。所以我們在20多年前就沒有討價還價了。不討價還價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大家慢慢想哈。20. 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是真的在骨子裡具有「消費者導向」,同時又具備實現「消費者導向」的能力的,這些公司最後往往會被人們稱為「偉大的公司」。21. 我認為企業最重要的是安全,而不是像某些人說的要做多大。大是自然而然的發展過程,包括利潤。企業賺了不該賺的錢,會傷害你的未來的。企業應該有利潤之上的追求。利潤之上的追求指的是把消費者需求放在公司短期利益前面。22. 多數公司碰到問題時,討論的都是有沒有錢賺的問題,而有利潤之上追求的公司碰到問題時可能會先問一句,這是對的事情嗎?這是應該賺的錢嗎……?(當下似乎)差別很小,但20年後差別很大。23. 事實上我們也會經常有點小變形的,發現了就改。利益導向就像打球時的加力,是個心魔,克服不容易。好的企業文化對克服這個心魔作用很大。24. 其實我也沒有一個所謂的格式或公式去判別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不過,我經常會用擬人化的角度去想一家公司。我不想打交道的人,我也不想投資他們的公司。25. 消費者長期來講,是極聰明的一個群體。所謂的營銷對一個公司來說,只是一個環節而已,相當於木桶的一塊板。凡是認為公司好是因為營銷好的說法,其實就像認為一個能裝水的木桶是因為有了一塊叫「營銷」的木板一樣可笑。26. 能漲價的東西就表示他有「護城河」,能體會出這點來還是很有天賦的。27. 投資中最重要的是什麼?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對的商業模式,對的企業文化,合理價錢)。這是老巴(巴菲特)說的。price沒有那麼重要,business和people最重要。28. 其實任何股票都只有一個真正的買家,那就是公司自己。29. 高爾夫有很多地方特別像投資。比如,揮杆原則非常簡單:1.就是學不會,但自己不知道;2.打球時老是會忘掉原則;3.很難保持平常心去堅持原則。30. 就像鮑勃·迪倫所說,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
學習
1. 培訓的成本很貴,但不培訓的成本更貴。不知道第二點的企業走不遠。2. 雖說道需悟,術可學,但光看書、問問題是不夠的,需要非常多的練習。比如人們大概很難看着電視教學片學會打高爾夫一樣。3. 讀書是學習的途徑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途徑。我覺得學習中最重要的是要open,就是要開放心態(open mind)的意思,我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是非常封閉的,當然這裡可能也包括我自己。4. 從外面請顧問對自己公司做戰略評估,一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很難理解當自己都不知道該用什麼戰略時,別人可以幫得上忙,不管別人是誰。旁觀者清的情況下,或許他可以指出錯誤,但要教會自己該幹嘛大概是不可能的事。還有就是,讓問題自己找問題,大概是不會找到問題的。5. 希望你不要寄希望於有人可以一句話讓你明白。我花20年理解的東西,如果你能花10年搞懂就至少比我厲害多了。《中國最牛餐飲集團前CEO蘇敬軾:大多數失敗的企業,年初定目標雞飛狗跳,年終考核斤斤計較》《狂賺137億!這40句話真狠!》《人大副校長劉元春:中國今年,就一個字》《宮玉振:極端環境下,共產黨軍隊怎麼打勝仗?》《創業6年,從拼湊200萬半年花光,到被資本瘋搶!這個湖北人,全憑8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