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建築是會說話的歷史,是正確認識、理解中國文化最不可或缺、最直觀的窗口。每一個時代在華夏大地上留下的印記,都在一磚一瓦間、飛檐斗拱中流淌;古老的城址、街道、園池布局中,蘊含着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傳統的天下秩序觀;如詩如畫的古典園林、巧奪天工的雕樑畫棟,又反映了東方式的棲居理想......

古建築是真實可感的藝術史,它以文明浸潤心靈,以善與美啟迪靈魂;每一個熱愛歷史、熱愛藝術、致禮文明的人,都需要讀懂古建築,讀懂自己生活的土地,發現日用而未曾察覺的生活智慧。

2022年11月,北京大學中國建築藝術與人居美學研修班,將開啟一場追溯5000年中國建築藝術的科學尋訪之旅,探尋城市、宮殿、寺院、園林、民居背後的歷史規律、社會秩序、文明密碼。歡迎有志之士,與我們一同,站在幾代學者開創的古建築研究成果的背脊上,完成一次從興趣到專業的蛻變。


項目/來源

審批單位:北京大學

承辦單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審批編號:北大培訓20220265號

查證網址:www.oce.pku.edu.cn/cms

北京大學繼續教育部高端培訓

招生/對象

1.希望正確認識、理解傳統建築文化與藝術的愛好者、相關專業人士;

2. 對傳統建築文化與藝術有濃厚興趣,並有意深造的各行業領域專業人士;

3. 建築師、設計師及相關專業人士;

4. 傳統建築文化與藝術相關從業者;

5. 大專以上學歷。

課程/ 特色

1. 真正完整的學習系統,不僅關注古建,更關注古建賴以存在的生命肌理,對古代城市、村鎮、地理有機統合,直抵古建築與城市背後的社會秩序、哲學思想、世界觀。

2.建築學與考古學充分融合,溯源5000年的城市歷史,並以哲學、美學、歷史學、社會學、設計學等不同維度,多學科、多視角、多層次、全方位服務於古建築的閱讀。

3. 側重知識,更側重方法;閱讀古建,進而學會研究古建,完成從興趣到專業的蛻變。

4. 注重國際視野,通過東西方建築與美學體系的比較,以「無問東西」探尋「何以中國」。

課程/ 內容

第一章|傳統建築價值科學認知

1. 古建築時空框架的建立:古建築考古與斷代

2. 古建築歷史價值評估與認知

3. 90載風雨歷程:中國建築與營造學社

第二章|中國古建築的世界地位

1. 中西古典建築比較研究

2. 中國古建築的國際傳播與影響

3. 日本古建築

第三章|中國古代城市起源與發展

1. 中國早期城市起源

2. 古代城市的類型與發展規律

3. 歷史思維看唐宋城市風貌與變遷

4. 明清城市形態與文化基因

第四章|傳統建築特點與閱讀方式

1. 古代建築制度

2. 古代建築平面布局

3. 古建築的結構之美

4. 古建築彩畫與裝飾之道

5. 中國古建築地域特色

第五章|古建築類型與藝術元素

1. 中國古代宗教建築

2. 宮殿建築

3. 塔窟東來:中國石窟寺建築的營造

4. 宗祠建築

5. 民居建築

第六章|傳統建築設計美學

1. 從山水之間到山水之境:傳統建築設計美學與哲學思想

2. 中國居住環境風水和美學觀念

第七章|古典園林與園居生活

1. 南方園林

2. 北方園林

3. 古典園林的精神內涵

第八章|古代建築與城市經典細讀

1. 佛光寺的發現

2. 山西萬榮稷王廟斷代經過

3. 北宋西京城市空間解讀

4. 應縣木塔的設計構造與保護研究

5. 曲阜古城與「三孔」歷史文化建築解讀

6. 從故宮古建築看古代設計智慧

7. 穿越北京中軸線,解鎖700年古都時光

第九章|從觀者到研究者的專業訓練

1. 古建築記錄方法

2. 古建築區域調查與發現方法

第十章|古建築實地踏查

1. 早期建築踏查與研究

2. 明清經典建築踏查與研究

3. 古代城市與遺址調查研究

4. 古典園林與民居調查研究

註:以上為招生介紹,實際執行課表以開課通知為準

授課/ 導師

研修班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權威專家、學者聯袂授課。多學科、多視角、多層面、全方位服務於古建築的閱讀,尋找古建築背後的文明密碼。


孫 華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


徐怡濤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文物建築教研室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兩宋建築史料編年研究首席專家,國家文物局文物工程及安防工程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評審專家


賈 珺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築分館館長、《建築史》主編


劉 暢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建築歷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館長


梁 梅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中華美學學會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


劉 未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中國考古學會建築考古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張劍葳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長聘副教授、研究員、副院長、文化遺產學系主任


李 溪

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副教授


沈 暘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傳統木構營造技藝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副主任


陳 捷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藝術史與藝術遺產系主任、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圓明園研究中心學術部主任


李路珂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特別研究員


彭明浩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宗教考古研究所所長

註:因篇幅有限,不在此對授課導師一一羅列,詳情歡迎來電或者微信諮詢。

課程/ 安排

我們將根據疫情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確保大家學習進度。

1. 課時安排:2022年11月開班。180學時,含專業練習與考察。

2. 課程次數:合計5個階段的線下集中教學,每個階段課程4-5天,每2個月安排1次課程。

3. 授課地點:本期學習擬選定北京、運城、太原、曲阜四城進行探訪。

此外,我們還在大同、蘇州、南京、杭州、寧波、正定、廣州等地,設立了古建古城學習中心。設置不同的課程方案與考察線路,我們將根據疫情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確保大家學習進度。

4. 補課複課:研修班連續開辦,每年1期,如因疫情、工作安排等原因,未能如期參加的課程,可跟隨下一期研修班繼續學習,不再額外加收學費。

結業/ 方式

完成規定課程並通過考核,北京大學將頒髮結業證書,證書統一編碼,加蓋北京大學公章,北京大學官網查詢驗證。該證書納入北京大學非學歷教學學籍管理系統,結業者具備北大校友資格。

報名/ 流程


提交報名材料

添加班主任微信,領取《報名表》;報名表提交至郵箱:

2106584468@pku.edu.cn;


審核繳費

報名材料提交齊全,審核通過後,發放《繳費通知書》;學員收到通知後,按期繳費至北京大學賬戶;


錄取入學

繳費完畢後,發放《錄取通知書》;憑《錄取通知書》,按規定日期報到入學。

報名/ 諮詢

報名諮詢:馬老師:18201165777(同微信)

教學諮詢:苗老師:010-62750531

學院網址:archaeology.pku.edu.cn

報名郵箱:2106584468@pku.edu.cn

添加班主任微信

獲取更多課程信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