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半佛仙人的第961篇原創
1
最近全美都在關注一個案子。
當然不是槍擊。
那東西太常見了。
是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羅訴韋德案。
這是一個與個人墮胎權有關的案子。
你可以簡單理解為,隨着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羅訴韋德案,美國各州可能會出台不同的法案,有些州可能會立法禁止女性墮胎。
支持墮胎權的一方說,這是美國歷史上最灰暗的一夜,美國婦女丟掉了掌控自己身體的權利;
反對墮胎權的一方說,這是美國建國以來最光明的一天,我們擁有了反對墮胎自由的自由;
支持墮胎的一方出來頂嘴,說我們失去了反對你反對我墮胎自由的自由的自由,套娃都看傻了。
這一切的開始,來自於一次經典的文件泄露事件,美國的文件就是這樣,需要保密的時候做的比誰都要好,需要泄露的時候總能找到渠道冒出來。
這份5月2日刊登的最高法院內部文件,顯示美國最高法院已對推翻羅伊訴韋德案判決形成多數意見,算是內部達成了肯定要推翻的共識了。
刊登這份泄密文件的,是美國政治新聞網,這裡暗含了一條線。
在墮胎問題上其實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而是兩黨的對決。
看起來大家關心墮胎權,實際上都只是更關心對方黨。

在2020年,美國一共有93萬零160件墮胎案例,相當於20.6%的懷孕都是以墮胎告終,量級和占比都是很厲害的。
這場號稱比黑人白人大戰更能撕裂美國,比禁槍還是用槍牽涉更多博弈,比可口可樂好喝還是百事可樂好喝更能調動起全國參與的大戲,要看懂,還要從近49年前左右的那場判決說起。
2
【1973年的那一戰】
這裡首先要說明,美國是個海洋法系的國家,和大陸法系形成了對比。
區別是什麼呢?
大陸法系更看重法律條文,也就是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而海洋法系更看重過去的判例,也就是之前的案子是怎麼判的。
簡單的說,大陸法系看條款,海洋法系重先例。
在海洋法系裡面,上級法院的判決書,對下級法院今後的判決是具有一定約束能力的,所以美國最高法院的判決,會反覆被後人使用。
往好里說,這叫提升效率。
往壞里說,這叫一步錯,步步錯。
於是1973年羅訴韋德案,開啟了今後美國人擁有墮胎權利的先河,只要有人反墮胎,直接最高法院的判例騎臉就行。
那麼,當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羅訴韋德案是指簡·羅起訴德克薩斯州地方檢察官亨利·韋德。
簡·羅這個名字,是個化名,在美國警察用語裡面經常用來指身份不明或未經確認的屍體,在需要保護當事人隱私的情況下也經常使用。
類似於中文中的,受害人張三。
簡·羅在1969年懷上了第三胎,但是她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撫養孩子,就考慮墮胎。
她當時在德州。
當時德州的法律規定只有在孕婦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才允許墮胎,所以簡·羅最後還是生下了孩子,但是她的遭遇讓兩位女權律師看到了希望,當時這兩位律師正在尋找合適的原告來把德州政府告上法庭。
地方法院裁決,德州禁止墮胎的法律侵犯了原告的隱私權(注意,這裡法院說的是,禁止墮胎侵犯隱私權,不是說禁止墮胎這件事有錯);
州政府不服氣,鬧到了美國最高法院。
1973年,也就是孩子已經出生而且4歲之後,美國最高法院以7票贊成2票反對的票型認定,
這裡的正當法律程序指的是,除經過正當法定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財產。
看起來很正常對吧?
但是,這裡面留下了爭議,埋下了問題。
首先,當年沒有明確,墮胎這件事,本身是不是有問題。
這也是這次最高法院推翻的核心理由之一,說的是憲法沒有一個地方提到墮胎權,而當第十四修正案通過的時候,美國四分之三的州都認為在懷孕的任何階段墮胎都是違法的,那第十四修正案立法的精神,也不可能是要保護違法行為嘛。
按照這個邏輯推演,如果只要是自由不考慮是否違法都可以保護,搶劫、吸毒、殺人也可以看做是一種自由。
最高法院這次給出的判決書裡面,花了大篇幅,又是聊歷史又是講文化,又是談法條又是講判例,從各個角度來論證,墮胎不是第十四修正案本意要保護的自由。
也就是,要把【自由】,做一個分層。
其次,當年判例是保護了母親的權利,那未出生的胎兒,是否也受到第十四修正案正當法律程序的保護呢?
這裡最高法院舉了一個例子,說的是在1732年,有個叫埃利諾·比爾的壞人,被宣判摧毀另一個女人子宮內的胎兒,最後這個壞人被判3年監禁。
這個判例的精神,就是認為殺害了胎兒,哪怕是還沒有胎動的胎兒,也是犯罪。
如果殺害胎兒有罪,那就代表胎兒有人權。
那這壞人換成胎兒的母親,也不能免罪;
當然換成是墮胎的醫生,更是一種犯罪。
當然,最高法院詳細的論證還很複雜,畢竟被網站刊登出來的泄露草稿就有98頁,但是可以看出,羅訴韋德案雖然對後世影響很大,但確實是留下了被推翻的空間。
羅訴韋德案在當時被認為美國第二次內戰,而現在,第二次內戰重燃戰火。
美國最高法院在文件泄密以後,頂着重壓,在6月24日,以5:4的票型,徹底推翻了羅訴韋德案。
美國已經有13個州準備好了激活法案,只要羅訴韋德案一推翻,立馬就能觸發墮胎違法;
還有11個州預計會在1個月之內也讓墮胎非法化。
判例一翻,一瞬之間,半壁江山變色。

當然還有一個副作用。
就是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開始接受安全保護。
就在決議草案泄露之後,一名持槍男子在一位偏保守派的大法官家門外被逮捕,這位槍手說的也很直白,被裁決草案給氣到了,要給法官開開腦洞。
那美國墮胎法律的左右橫跳,衝鋒在前堵槍口的就是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們,這幫人是怎麼回事兒呢?
3
【干到死的9人團】
這裡,要解釋一下美國最高法院,以及大法官的機制。
美國最高法院是美國所謂的三權分立中的一環,和總統、國會齊名,最高法院擁有對所有聯邦法院、州法院和涉及聯邦法律問題的訴訟案件的最終上訴管轄權。
最高法院也是由人來運作的,現在是由9位大法官組成。
這些大法官都是由美國總統提名,然後在參議院投票通過之後任命。
一旦任命,任期就是終身,干到死或者自己選擇退休為止。
既然是總統提名,那這九位法律天團成員自然就帶有了很濃的政治色彩。
CNN出來搞事情,做了一個直觀圖解,把投票支持墮胎和反對墮胎的大法官列出來。

五名支持推翻羅訴韋德案的大法官,全都是保守派,和川老師一派的。
對,雖然川老師騷出天際了,但他其實是保守派。
德州紅脖子們,也是保守派,老傳統美利堅了。
五名保守派大法官中的三個人,是川老師在任的時候認命的,川老師作為共和黨總統,代表的自然是共和黨的三觀。
在美國駐丹麥大使館的網站上,直接就把美國兩黨的立場放了出來:
共和黨,標誌是一頭大象,總體上來說是保守主義傾向,「支持生命」反對墮胎的權利,強調未出生嬰兒的生存權;
民主黨,標誌是一頭驢,強調自由意識和宗教自由,普遍支持女性自由墮胎的合法權利。

所以,看似大家是聊墮胎,本質上是美國政黨之爭的延續。
川老師在這方面從來都不藏着掖着,他在和希拉里競選的時候就直接出來說,
我們都知道,川老師雖然嘴上騷,但他是罕見的騷完之後真敢幹的人。
雖然他暫時只幹了一屆,但是天選之子就是不一樣,任期裡面居然出現了3名大法官的空缺。
尤其是最後一位大法官,來的非常巧。
2020年9月18日,美國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她是由偏自由派的民主黨總統克林頓任命的,本人也是持有堅定的自由主義立場。
老人家前腳一走,一個小時之後,共和黨在參議院的領袖就發聲明,
一副趴在老人家病床外面等着斷氣的着急模樣。
為什麼這麼急呢?
很簡單,當時距離美國大選只有45天了,而最高法院大法官從總統宣布提名到最後參議院確認,平均時長是67天。
時間緊任務重,趕快加速辦理。
川老師一番操作,讓新任大法官從被提名到參議院通過再到宣誓就職,只用了29天。
其實從2018年開始,最高法院裡面保守派已經具有優勢了,有5位保守派大法官,而自由派只有4人。
接着又去世一位自由派,川老師再補位一個保守派,那就更加穩固了。
最後,埃米·科尼·巴雷特火線上崗,成為川普任內第三位就職的大法官,她反對LGBTQ權利、反同性戀婚姻、反對墮胎,和川老師的畫風一模一樣。
她也是唯一對推翻羅訴韋德案投贊成票的女性大法官。
一梳理票型,就可以看出,墮胎不墮胎,成為了保守派和自由派表達身份政治的舞台。
先看支持推翻羅訴韋德案的五位大法官:
克拉倫斯·托馬斯,保守派,共和黨老布什提名;
塞繆爾·阿利托,保守派,共和黨小布什提名;
尼爾·戈薩奇,保守派,共和黨特朗普提名;
布雷特·卡瓦諾,保守派,共和黨特朗普提名;
艾米·康尼·巴雷特,保守派,共和黨特朗普提名。
那投反對票的四位大法官:
斯蒂芬·布雷耶,自由派,民主黨克林頓提名;
索尼婭·索托馬約爾,自由派,民主黨奧巴馬提名;
艾蕾娜·卡根,自由派,民主黨奧巴馬提名。
唯一有點變化的,是反對票法官裡面亂入了一個約翰·格洛佛·羅伯茨,他作為首席大法官,是共和黨小布什提名,但他也是出了名的溫和保守派和搖擺票。
不過這波他的站位也不重要了,保守派已經占據了優勢,他的票與其給保守派增加分量,不如給自由派一個面子,結局反正是確定的。
黨派之爭對最高法院的滲透,已經基本完成了,所謂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就是個笑話。
大家屁股說話吧。
4
【雙方的屁股】
既然最高法院嘴上說着是獨立於美國黨派之爭的獨立第三方,但是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在努力的往裡面插人,那在兩黨撕X拓展到最高法院的同時,最高法院的判決必然會延伸到兩黨之間的爭鬥。
拌嘴,那是基礎。
這波落了下風的民主黨牌面人物拜老師裡面出來說,這是美國歷史悲哀的一天。

拜登政府的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德直接在司法部網站發上聲明說,
民主黨表演完了,已經退休但是非常想再就業的川老師自然不會沉默,對最高法院的裁決表示「非常興奮」,當然也非常自豪的把這次最高法院判決歸功於自己力推三位保守派大法官上位。
當然川老師還不忘總結一下。
你看,我當年競選承諾的事情,我都兌現咯,就差把下一句說出來了,那各位看官,下次選舉要不要頂我一下啊。
連帶着川老師當總統時的副總統彭斯也公開發聲,
一副川老師你沖吧,小弟下次還和你一起玩兒的樣子。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他們的態度很清晰了?
不不不,你太天真了。
你怎麼會相信他們嘴上的話呢?
跟着屁股的位置喊完了口號,私下大家是怎麼想的,就很有意思了。
《紐約時報》就出來扒皮,說特朗普私下給朋友說,德州已經開始着手禁止墮胎,實在是「太蠢了」;
並且告訴自己的政治顧問,說這項激進的裁決會對共和黨不利。

別的不說,川老師不愧是商業大佬出身,進入政壇也如魚得水。
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自己的政治表演,完全是兩個相互獨立互不打擾的概念。
那思考一下,為什麼《紐約時報》這樣給川老師拆台呢?
因為紐約時報自己也有屁股,和公認保守派喉舌的《華爾街日報》相比,《紐約時報》就是美國親自由派的第一大報。
屁股,決定一切。
拜老師的除外。

其他西方世界領導人,瞅着美國炒的熱鬧,也抓住機會找自己的屁股。
畢竟這背後是實打實的選票。
這時候不秀,腦子生鏽。
比如英國首相就批評美國最高法院的決定是退步,然後強調,我自己一直都是支持女性選擇權的;
法國總統也說,我要和那些受到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傷害的女性站在一起;
加拿大總理也對失去墮胎合法權利的美國婦女表示同情。
鬧得最凶的還是新西蘭總理,說你看我們這邊,那是剛通過立法把墮胎合法化了,雖然晚了美國幾十年吧,但是我做的還是很不錯的。
只有梵蒂岡,堅守自己的基本盤教義,說墮胎就和納粹德國的暴行是一樣的,堅決讚賞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
5
【誰是泄密的內鬼】
既然是美國黨派之間的屁股鬥爭,這時候我們回頭看5月2日那份最高法院內部泄露文件就很有意思了,98頁的文件草稿全文都放出來了,肯定不是一不小心扔了個便簽紙在廢紙簍里被記者給發現的。
有人,故意泄露。
那麼,目的,是什麼?
要知道羅訴韋德案已經存在了快50年,而川老師把保守派的大法官送進最高法院從而讓保守派占壓倒性多數也已經過去了2年。
之前不做動作,這時候才把墮胎權拿出來做個大熱點,為的就是馬上要到來的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
不論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還是紐約時報,都認為墮胎權會成為中期選舉的核心議題。

雖然共和黨在最高法院占多數,但是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都是民主黨具有多數席位的。
根據媒體跟蹤公司AdImpact的調查,
現在判決下來了,想必投入會幾何倍數繼續上漲。
每一個參加競選的人都必須回答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你支持這個翻案麼?
這對共和黨競選人來說很有優勢,我非常支持啊,最高法院都判了,我給你背一段判詞怎麼樣;
而對於民主黨競選人來說就很難受,屁股決定了自己是不可以支持的,但是如果不支持又是違反最高法院的判例,玷污三權分立的原則。
而且,紅脖子們當年能抬着川老師進白宮,還能在川老師敗選以後衝擊國會大廈,這麼有戰鬥力的群體一旦被共和黨調動起來,中期選舉顯得更靠譜了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共和黨通過泄露文件製造衝突,實現在眾議院和參議院的絕地反擊,實在是漂亮。
但是這也不是唯一的切入角度,主要是拜老師,實在是太拉胯了。
4月份,美國通貨膨脹率同比達到8.3%;
5月份,美國失業率達到8.6%,是198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6月份,汽油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49%。
而且,根據密歇根大學發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
拜老師在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創造了一個奇蹟,911恐怖襲擊和2008年金融危機,都沒這麼拉胯過。
雖然嚴格意義上這一切不是他的錯,屬於趨勢問題,換誰上都一樣拉,但拜老師倒霉,剛好趕上,拉他身上了沒辦法。

有了這些逆天數據,蓋洛普調查了美國國會的民眾支持率,很慘澹,只有18%,達到了1974年以來中期選舉前的最低值。

換句話說,民主黨現在占據的多數席位會拱手讓給共和黨。
弗吉尼亞大學政治中心給的數據就非常細了,
在剩下的28個搖擺席位裡面,只要共和黨人拿到4場,就可以獲勝。
怎麼辦呢?
拖!拖他媽的!
民主黨把墮胎法案的戰線拉的越長越好。
提前泄露引發年輕選民和女性選民更積極的參與投票,對民主黨守住自己的底褲,沖淡拜老師的拉胯治理,非常有幫助。
這事兒魔幻的地方就在於,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有把墮胎權利拿來炒作的理由,都為了自己的屁股費勁了心力。
大家心照不宣的,演了一場鬧劇。
6
【台上談幫派,台下談實力】
兩黨打架熱鬧,但日子還是要過的。
在司法部不支持最高法院決定之後,還有其他的部門跟進,比如美國傳染病學會和HIV醫學協會都譴責了最高法院的決定,可惜這些部門都是閒職冷衙,說話也沒人管。
在這時候,司法部之外的另外一個大部門參與進來了。
美國國防部。
國防部面臨的問題很直白,各州有各州的法律,有的支持墮胎,有的反對墮胎,這他們管不着。
但美軍,他們要管。
美軍的部署是分散的,可能是紐約州的人駐紮在得克薩斯州,那這時候是看屬地原則,還是看駐地原則呢。
按照之前刊登泄密文件的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最大的挑戰在於,軍隊裡面的女性想要旅行,需要獲得主管的許可。
而主管,不一定是支持墮胎的。
於是國防部長發表了一份聲明說,

這話基本就是挑明了,要幫助女兵繼續保持墮胎權。
這也算是美軍的特色了,美國國防部自己做過調查,採訪了7000名服役女兵,發現有11%的人報告說在前一年意外懷孕,這比例要高於美國平民50%。
當然國防部長還是留了口子,說是,
給了聲明,但又留了口子,支持墮胎的罵,反對墮胎的也罵,但是國防部長壓力也大。
現在放在檯面上的解決方案,就是把需要墮胎的士兵運到可以墮胎的州去墮胎了再運回來,算是個臨時解決方案。
不過司法部和國防部的抗爭,內核還是在於,檯面上政客按自己的屁股說話,台面下的技術官僚還是要按自己的思路來才行。
這次墮胎之爭暴露的不光是兩黨對轟,也顯示了拉選票的和運營國家的兩撥人的各行其是。
大家的利益和成本不同,演出效果,自然也不同。
7
【一切都是選票問題】
最高法院對羅訴韋德案的推翻,明面上是法律問題,真正的驅動力卻是政治問題;
而美國的政治問題,說到底就是個選票問題。
既然是選票,那麼能影響選票的力量,就都是強大的。
這時候,宗教就出現了。
別看美國整天看起來開放的不行,本質上美國是個宗教氛圍非常濃厚的國家,也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國家。
根據福布斯的統計,
雖然天主教人口數量看起來不多,但是力量很大,不光是每個城市和村鎮都有的教堂,還通過教義的講解和灌輸,深入教徒內心,從而影響教徒的家人和朋友。
天主教,是堅決反對墮胎的。
這就導致了羅訴韋德案被推翻以後,雖然有很多人上街遊行,但是沉默的多數美國人是個黑箱,不知道他們具體是個什麼態度。
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有羅訴韋德案在前,美國這麼多年反對墮胎的人戰鬥力依然很旺盛的原因,基本盤夠分量啊。
記住,不是聲量大,就是大多數。
甚至於,在美國,支持禁止墮胎的女性數量要比想象中要大。
皮尤研究中心剛好在泄密事件之前,也就是大眾還沒有被廣泛引入討論中的時候,做過一份民意調查。
調查的結果顯示,
雖然數據顯示的是女性比男性更加支持墮胎合法,但是也顯示了依然有將近4成的女性對墮胎合法化有自己的考量。

舉個小例子,有的美國人覺得因為暴力性侵犯導致的懷孕是可以墮胎的,不能讓一個錯誤導致另一個錯誤;
而另外一些美國人覺得,我們應該從頭杜絕暴力性侵犯,而不是把着眼點放在懷孕之後再次謀殺一個生命,悲劇從一開始就應該禁止,而不是讓悲劇上演兩次(侵犯一次,墮胎一次),能少一次就少一次。
如果把宗教這個因素給套上,反對墮胎的比例就更大了。
很多調查機構都不太敢對受訪人群進行宗教劃分,怕引來麻煩,但是宗教組織自己就不怕了。
宗教組織哥倫布騎士會贊助馬里斯特民意測驗機構進行了一次民調,顯示,
這裡為什麼單獨把福音派拎出來說呢?
因為福音派力量太大了,不比天主教的差。
在美國白人福音派信徒只占人口的17%,但是他們曾經讓民主黨和共和黨互相換皮。
現在來看,民主黨是支持墮胎的,共和黨反對墮胎,不過回溯到1980年,共和黨選民只有29%認為墮胎非法,相反,民主黨選民反而有61%是這樣認為的。
換句話說,30年時間裡面,共和黨和民主黨交換立場了(屁股啊屁股)。
誘因是什麼呢?
關鍵人物在於演員出生的里根總統。
里根在當時的選戰裡面是不占優勢的,但是他發現,有一個被兩黨都忽視的群體還沒有被挖掘,那就是福音派。
里根為了舔福音派,說出了那句經典台詞:
姿態這麼低,福音派也是給足了面子,用自己的選票倉全力支持里根當選。
當選之後,里根在自己執政的8年裡面提出了非常清晰的保守主義議程,邀請福音派基督徒與共和黨結合,推動了共和黨的轉型。
就這樣,原本支持墮胎的共和黨,變成了反對墮胎的共和黨,也讓共和黨知道,基督教右派才是共和黨最忠誠的票倉。
福音派對里根,就如同紅脖子對川老師一樣,平日裡面不顯山不露水,關鍵時刻總能創造點驚人事跡。
只要看美國新任總統宣誓的時候,按着的是聖經而不是憲法,參加選舉的時候都要反覆強調自己基督教徒的身份就知道,宗教,在美國是個重大的政治籌碼和社會影響,任何人都繞不開。
因為真的影響選票。
8
【焦頭爛額的拜老師】
作為大統領,在最高法院的「失敗」不可能笑一笑就過去了。
拜登要做反應。
而拜老師的反應,很有可能對美國帶來長遠的影響,甚至要比各州開始立法禁止墮胎更加嚴重。
第一種可能的反應,是行政命令。
在最高法院的判決下來之前,因為泄密的問題,已經有25位民主黨參議院給拜登發了聯名信,要求拜登簽署一項總統行政命令,在聯邦的層面維護墮胎權利,包括讓墮胎藥更好獲得,給墮胎婦女提供財政援助,使用聯邦土地在禁止墮胎的州提供墮胎服務等等。

總統其實簽署行政命令不是什麼新鮮事,拜老師進入白宮第一天,就簽署了15項行政命令,想用最快的速度扭轉之前四年的聯邦政策,把川老師整的活都推倒重來。
總統行政命令的特點是,不需要經過國會批准。
所以很多手段厲害的總統都簽署過大名鼎鼎的行政命令。
比如林肯的解放奴隸宣言,比如羅斯福的羅斯福新政,比如福特總統給CIA的不准搞政治暗殺(樂宗大怒)。
而且根據白宮發言人25號的聲明,拜老師正在權衡以行政命令來對抗終止美國墮胎權的「極端」裁決。
看起來很完美對吧?
一個力挽狂瀾支持自由的總統!
但是缺點在於,最高法院可以審查總統頒布行政命令是否違憲。
這事兒就比較尷尬了,前面說了,推翻羅訴韋德案就是最高法院乾的。
你拜老師這時候用行政命令的手段繞過我們的判決,這不是打最高法院的臉麼。
用這招,最高法院的權威性就是個笑話了。
總之就是,如果用了,雙方必須有一個拉了。
第二種可能的反應,是釜底抽薪。
最高法院作出這樣的裁決,說到底,就是裡面保守派勢力太大,民主黨提名的大法官人數不夠。
雖然換人是不好換人。
但可以加人來稀釋。
美國歷史上大法官的數量是在波動的。
比如最高法院在1789年建立的時候,只有六名大法官;
而在美國內戰的時候,是十名;
等到國會在1869年通過了《司法法案》,才把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人數確定在九人。
美國國會是立法的地方,立法決定司法最高權力的人數,是不是有點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拜老師在去年4月的時候,就宣布成了一個36人組成的委員會,對美國最高法院的成員數量規模進行研究。
然後,民主黨占多數的國會提出了把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數從9人擴張到13人的法案。
所以之前就是有鋪墊的,準備給共和黨占多數的最高法院松鬆土。
借着這波墮胎問題的風波,給拜老師的填塞法院計劃又帶來了新的契機。
看起來是不是有一種曲線達成目的的感覺?
這招比較難的地方在於,會直接摧毀美國最高法院的獨立性和合法性。
這一手一出,美國三權分立也別談了,丟人。
雖說兩黨往裡面塞人,都已經把獨立性破壞的差不多了,但是好歹大家都還是按着規矩來的,多少還要點臉。
拜老師如果擴大大法官人數,就相當於說好的三局兩勝要改成五局三勝。
那下一任總統如果是共和黨的接任,一看,共和黨從原本的多數變成少數了,那我也往裡面塞,從13人變成17人,再多過幾任總統,最高法院就變成加強排了。
卷,往死里卷。
所以不論拜老師怎麼做,都會導致最高法院這個美國三權獨立口號的重要組成部分,變成黨派鬥爭的標杆。
但是什麼都不做的話,民主黨基本盤對拜登又會失望,拜老師這是被卡BUG了。
就像牛老師進男澡堂,左右為難。
實際上,拜老師考慮的不是哪個正確,而是怎麼做才看上去體面。
9
【實質撕裂的美國】
在美國,有幾個大是大非的問題。
種族、槍支、墮胎。
羅訴韋德案被推翻,慶祝的有,發脾氣的有,幾乎沒有中立派。
兩黨的撕裂,政客和政府部門的撕裂,聯邦和各州的撕裂,民眾的撕裂,這一切,都契合了美國人自己的認知,墮胎法案引發了美國的大討論。
美國民間已經出現了「墮胎移民」的口號,支持墮胎的民間團體表示要搬家到還允許墮胎的州去,這樣會導致具有相同認知的群體更加聚集。
比如紐約總檢察長發推特明確的表示,
可以說開啟了美國版的搶人大戰。

不過,導火索不止一條。
就在上個星期,德州的共和黨展現了傳統藝能,拒絕承認拜老師的總統地位,再次提議在2023年對脫離美國舉行全民公投,順手,宣布同性婚姻在德州無效。
而在川老師任上的時候,加州州長也宣布過加州是獨立的國家。
宣布獨立,居然也成了傳統藝能。
不過從現在的局勢上看,貌似沒有黨派和政客關心這種分裂的擴大。
畢竟,他們都認為,混亂才是上升的階梯。
並且,他們都自信自己不會是這個代價。
那就,戰個痛快吧。
全文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1】.Mears, William; Franken, Bob. 30 years after ruling, ambiguity, anxiety surround abortion debate. CNN. 2003-01-22. In all, the Roe and Doe rulings impacted laws in 46 states.
【2】.BBC,墮胎權與「羅訴韋德案」:最高法院裁決與震動全美國的一天
【3】.美國駐丹麥大使館對民主黨和共和黨的介紹:https://dk.usembassy.gov/da/youth-education-da/the-american-political-system/the-democrats-and-the-republicans/
【4】.Senate Confirms Amy Coney Barrett for Supreme Court. whitehouse.gov. 2020-10-26
【5】.Department of Justice statement: https://www.justice.gov/opa/pr/attorney-general-merrick-b-garland-statement-supreme-court-ruling-dobbs-v-jackson-women-s
【6】.The New York Times, The Man Most Responsible for Ending Roe Worries That It Could Hurt His Party.
【7】.央視網評(2012)你應知道的美國媒體「左」和「右」
【8】.Statement by Secretary of Defense Lloyd J. Austin III on the Supreme Court's Ruling in 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
【9】.CNN(2013)Unplanned pregnancies may be on rise in military
【10】.Goyal, V., Borrero, S., & Schwarz, E. B. (2012). Unintended pregnancy and contraception among active-duty servicewomen and veterans.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6(6), 463-469.、
【11】.Forbes(2021)Christians Decreasing As More U.S. Adults Not Affiliated With Any Religion, Study Shows
【12】.Gallup(2022)Congress and the Public
【13】.Pew Research(2022)Nearly half of Republicans under 30 say abortion should be legal in all or most cases
【14】.《美國研究》 (2008)「極化」的美國政治:神話還是現實?
【15】.Friedman, L. M., & Hayden, G. M. (2017). American law: An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Regan, D. H. (1979). Rewriting Roe v. Wade. Michigan Law Review, 77(7), 1569-1646.
【17】.Carmines, E. G., & Woods, J. (2002). The role of party activist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abortion issue. Political Behavior, 24(4), 361-377.
-----------------------
公眾號: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裝
知乎:半佛仙人
這是一個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會寫出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點擊關注下方賬號,你將感受到一個朋克的靈魂,且每篇文章都有驚喜。
-----------------------
感謝你的閱讀,下面是1個抽獎鏈接按鈕,7月9日晚上19點開獎,一共1888元,666個紅包,感謝大家的支持。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閱讀、在看和轉發,點我參與抽獎!點我參與抽獎!
【我愛這個魔幻的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