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上方「三秋君」即可關注,點「...」設為星標

1

《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全11種》

內容簡介

本套書收錄中國古典文學批評理論專著共計11種,具體書目如下:蒲褐山房詩話新編說詩晬語箋注甌北詩話校注碧雞漫志校正.修訂本文則;文章精義在山泉詩話校箋文章辨體序題疏證金代詩論輯存校註:全2冊北江詩話談龍錄 石洲詩話詞源注 樂府指迷箋釋

2

《三聯學術叢書(套裝共12冊)》

內容介紹 


《斐多:柏拉圖對話錄之一》 楊絳 豆瓣9.0
柏拉圖的對話錄《斐多》,描繪的是哲人蘇格拉底就義的當日,與其門徒就正義和不朽的討論,以及飲鴆至死的過程。在西方文化中,論影響的深遠,幾乎沒有另一本著作可以與《斐多》相比。楊絳先生的譯文,對照多種版本和注釋,並一句句死盯着英譯本,而力求通達流暢。她認為:「蘇格拉底和朋友們的談論,該是隨常的談話而不是哲學論文或哲學座談會上的講稿,所以我儘量避免哲學術語,努力把這篇盛稱語言生動如戲劇的對話譯成戲劇似的對話。」
《柏拉圖四書》 劉小楓 豆瓣9.1
在柏拉圖傳世的36篇作品中,《普羅塔戈拉》《會飲》《斐德若》《斐多》四篇富文學色彩。本稿按戲劇時間先後編成四聯劇,名之為「柏拉圖四書」(亦可稱為「蘇格拉底傳」),為大學本科生和文學愛好者提供一個柏拉圖作品的基本讀本。
《巫陽招魂——亞里士多德《詩術》繹讀》 劉小楓 豆瓣9.1
亞里士多德的《詩術》(一般譯為《詩學》)被認為是其難讀的作品。劉小楓教授在這部講課稿性質的著作中,將帶領讀者研讀《詩術》,力求為有志深入細節者提供必要的基礎。為什麼《詩學》要譯為《詩術》?一部討論詩及如何作詩的著作,為什麼實際上在談立法術?希羅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以及智術師們與詩術有怎樣的關係?模仿又意味着什麼?要理解《詩術》,我們必須面對本書提出的這些核心問題。
《科學作為天職:韋伯與我們時代的命運》 韋伯 豆瓣9.5
1917年11月7日,馬克斯·韋伯在德國的慕尼黑大學向年青學子們做了《科學作為天職》的著名演講,這篇演講對科學工作及其與信仰和職業倫理的關係做了深刻而又有現實感的界定和剖析,影響了幾代人,也成了韋伯常銷不衰的代表作。為了紀念一百年前的這篇演講,韋伯研究者李猛以「我們時代的命運」 為核心關切,編選了這本與韋伯對話的文集:不僅全新精譯了演講全文,收錄了六篇韋伯同時代人對此篇演講的批評與回應;還組織國內學人如渠敬東、應星和田耕等為文詮釋韋伯當年的思考,直面當下中國日益嚴峻的學術體制化與專業化困局,藉助經典的力量來審視自己的現實處境,為學術研究尋找信仰和職業的基礎。
《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韋伯 豆瓣9.3
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是韋伯的學術演講集,由著名學者甘陽教授編選。主要反映其學術階段的基本旨趣和主要關懷。全書由四篇講演組成, 其中第二篇與第三篇概括了此一階段韋伯思考的中心問題,即德國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時所面臨的經濟、政治與文化困境。尤其後者《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是韋伯1895 年就任弗萊堡大學經濟學教授時發表的就職演說,被普遍認為是了解韋伯思想的重要入手點。
《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國學流變與傳統價值觀》 陳來
書中主要涉及兩個主要問題:一、中華傳統價值觀,討論其哲學基礎、傳承與發展,關注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二、國學相關問題,關涉國學概念、流變,及其近代國學研究的發展、國學名家與大師。傳統價值觀與國學是目前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既是學術討論的議題,亦是民眾關注甚至投入熱情的話題。
《孔子·孟子·荀子:先秦儒學講稿》陳來 豆瓣7.6
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主線,並穿插了郭店楚簡出土儒書和《樂記》中的思想,將先秦儒學的思想來源、核心觀點和傳承脈絡等做了概要的梳理與申說,尤其對孔子的「學論」、孟子的仁義原則高於皇權原則的的儒家左翼思想、儒學與德性倫理學的比較以及對荀子的理解等有新穎獨到的闡釋。全書為陳來在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哲學系講課稿的基礎上整理而成,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是對先秦儒學思想極佳的入門導讀。
《論語本解(修訂版)》 孫欽善 豆瓣8.4
《論語本解》包含對《論語》的注釋、今譯和附論。注釋和今譯是作者在《論語註譯》(1990年)的基礎上增訂完善而成的。不同於目前通行的各種《論語》註譯本,本書的注釋更加精當,尤其十分注意運用《論語》自身的語詞互解互證,這對於理解《論語》本意非常必要,而且更有舉一反三的好處。加上簡潔的譯文和通過附論對孔子及《論語》的全面解說,凡是希望了解《論語》的人,這是一本合適的入門書;對於《論語》研究者,本書也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仁學本體論》 陳來 豆瓣7.5
是作者陳來論述其儒學本體論的哲學著作。作者繼承和展開了古典儒學的仁論、道體論等,批判地吸收了近代以來的中國哲學本體論,在綜合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從而將儒學的仁論演為一仁學的本體論。其哲學建構既是對儒家古典仁學的傳承,也是對近代以來中國哲學本體論的接續與回應,是當代儒家哲學的綜合創新之作。
《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 郭齊勇
本書集中探討了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儒釋道三家的人生智慧、中國傳統文化的管理智慧、中國哲學的特點、何謂國學等問題,對於文化自覺、文明比較與文明對話有着積極意義。在中西哲學的比較研究中,作者將中國哲學的精神與特點概括為七個方面:存有連續與生機自然,整體和諧與天人合一,自強不息與創造革新,德性修養與內在超越,秩序建構與正義訴求,具體理性與象數思維,知行合一與簡易精神。這些歸納,揭示出中國夢的文化底蘊,它們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文化基礎。
《拉鐵摩爾與邊疆中國》 唐曉峰
拉鐵摩爾與邊疆中國一書所收文章包括以拉鐵摩爾的生平經歷為縱線的階段性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紀的上半葉其在中國的邊疆考察和其著作在中國的傳播。更為重要而集中的討論則在於跨越歷史學、民族學、地理學等學科的邊疆理論、區域史、比較史、中國學等方面。
《人倫的「解體」:形質論傳統中的家國焦慮》吳飛 豆瓣8.3
本書的寫作緣於作者對近代以來社會人倫關係發生深刻變遷的的長期關注與思考,以人類學、哲學和社會理論為基本學科框架,從中西文明比較的視野,來聚焦西方形質論(形式/質料)思想傳統影響下的人倫問題及其現代處境,尤其從現代人倫思考中的幾個充滿論爭的理論與命題,如母權社會、亂倫禁忌和弒父弒君入手,細密梳理和分析了從達爾文、巴霍芬、摩爾根、涂爾幹到弗洛伊德等人的相關理論與思考,並追問了人倫問題背後的形質論哲學根源(亞里士多德),尤其是西方人性自然與文明生活之間的張力關係。作者認為,無論中國還是西方,其現代文明語境中的人倫都面臨着全面解體的危險,與之伴隨的便是對家國的虛無與焦慮;而中國源遠流長的「文質論」傳統或許為我們重建人倫與道德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
寫留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