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ature

新輔助治療被推薦用於局部晚期食管癌,但最佳策略尚不清楚。

2022年11月15日,復旦大學譚黎傑團隊在Annals of Oncology(IF=52)在線發表題為「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versu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for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評估了新輔助放化療(nCRT)伴微創食管切除術(MIE)與新輔助化療(nCT)伴微創食管切除術(MIE)治療局部晚期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研究發現在cT3-4aN0-1M0 ESCC患者中,nCRT後MIE的總生存期與nCT後MIE顯著改善無關。這些結果強調了局部晚期大塊ESCC的最佳新輔助治療策略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食管癌(EC)是世界上第六大癌症死亡原因,食管癌鱗狀細胞癌(ESCC)占所有病例的80%以上。由於症狀不明顯,大多數患者在晚期被診斷,因此建議對這些患者進行新輔助治療,包括新輔助放化療(nCRT)和新輔助化療(nCT),因為與單獨手術相比,這些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提高。然而,對於哪種新輔助策略更好仍存在爭議,對於標準策略也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目前,直接比較nCRT與nCT治療食管癌的臨床試驗只有3項。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中的病例全部或主要是位於食管遠端或食管胃交界處的腺癌病例,其結果是否可推廣到主要位於食管中或上1 / 3的ESCC患者尚待驗證。另一方面,據報道,nCRT與ESCC患者圍手術期發病率或死亡率的風險增加顯著相關,這可能會限制nCRT的應用。然而,在這些試驗中所進行的食管癌切除術為開放式手術,術後併發症嚴重,可能造成巨大的創傷。近年來,微創食道切除術(MIE)因其創傷小、恢復快、腫瘤生存期平等優點成為世界範圍內ESCC的主流治療方法,但其是否對接受新輔助治療的患者有益尚未有任何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報道。
CONSORT圖(圖源自Annals of Oncology)
因此,作者在本試驗中採用新輔助治療後輔以MIE作為治療策略,以減少創傷。由於放療的影響,作者認為nCRT對大體積腫瘤的療效可能比nCT好。回顧性數據還顯示,局部晚期大塊腫瘤(cT3-4aN0-1)患者在接受nCRT後進行MIE治療,其死亡率和發病率與接受nCT的患者相似,且3年總生存期更好。
為了驗證假設,並嚴格評估nCRT與nCT + MIE治療局部晚期cT3-4aN0-1M0 ES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者開展了前瞻性、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中國MIE興趣研究組,CMISG1701)。作者此前報道了該試驗的短期結果,結果顯示兩組術後各種併發症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均無差異,包括肺/心血管相關併發症、吻合口漏、復發性神經麻痹等。在這裡,作者首次報道了總生存時間的主要終點。
總體生存率的Kaplan-Meier估計(圖源自Annals of Oncology)
共有264名患者符合意向治療分析的條件。到2021年11月30日,已發生121例死亡。中位隨訪時間為43.9個月(四分位範圍為36.6-49.3個月)。有意治療人群的總生存率在nCRT和nCT策略之間具有可比性(風險比[HR],0.82;95% CI, 0.58-1.18;P= 0.28),3年生存率分別為64.1% (95% CI, 56.4% ~ 72.9%)和54.9% (95% CI, 47.0% ~ 64.2%)。無進展生存期也無差異(HR, 0.83;95% CI, 0.59-1.16;P= 0.27)和無復發生存期(HR, 1.07;95% CI, 0.71-1.60;P = 0.75),儘管nCRT組的病理完全緩解(pCR)(27.7%,31/112)明顯高於nCT組(2.9%,3/104)(P<0.001)。nCRT組復發風險較低(P= 0.063),復發模式相似(P= 0.802)。
總之,在cT3-4aN0-1M0 ESCC患者中,nCRT後MIE的總生存期與nCT後MIE顯著改善無關。這些結果強調了局部晚期大塊ESCC的最佳新輔助治療策略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annonc.2022.10.508

—END—
內容為【iNature】公眾號原創,
轉載請寫明來源於【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匯集了4萬名生命科學的研究人員及醫生。我們組建了80個綜合群(16個PI群及64個博士群),同時更具專業專門組建了相關專業群(植物,免疫,細胞,微生物,基因編輯,神經,化學,物理,心血管,腫瘤等群)。溫馨提示:進群請備註一下(格式如學校+專業+姓名,如果是PI/教授,請註明是PI/教授,否則就直接默認為在讀博士,謝謝)。可以先加小編微信號(iNature5),或者是長按二維碼,添加小編,之後再進相關的群,非誠勿擾。

投稿、合作、轉載授權事宜

請聯繫微信ID:18217322697或郵箱:921253546@qq.com

覺得本文好看,請點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