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春晚上一支《只此青綠》,將無數人帶入了千里江山圖的綺麗世界。舞者身穿青綠長裙化身顏料,以舞成畫,讓《千里江山圖》這幅千古名畫於無聲的時間長河中,緩慢流淌進每一個觀眾心間。
青綠,是整個舞劇的靈感來源,也是貫穿始終的美學靈魂。青綠背後,是遠黛綿延,江河奔流,亦是磅礴的生機。青綠里,藏着中國人長久追尋的精神意蘊。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也正是《只此青綠》的關鍵詞之一。而在諸多傳統文化中,茶文化或許是與「青綠」最為契合的一種——青翠嫩綠的茶葉,幽香淡綠的茶湯,與茶有關的每一處細節都藏着傳統文化的「青綠」意蘊。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獨特而令人着迷的一種。
古諺語有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就算現代人已經不再像古代人那樣日日飲茶,但茶,依然在我們生活與文化中占據着重要地位。待客時的熱茶,典禮上的奉茶,以及探訪時的茶禮……茶,早已成為了中國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喝茶這件事上,
中國人能有多講究
中國茶文化,始於魏晉時期,繁盛於唐宋。在怎么喝茶更好喝這件事情上,沒有人能比中國人更講究。
魏晉開始,人們喜用蔥姜橘皮等香料或花果與茶同烹,以掩蓋濃烈的青澀味,稱為茶粥。但很快,隨着唐代制茶工藝的發展與茶文化的興起,人們發現香料反而掩蓋了茶本身的香氣和滋味,是「斯溝渠間棄水耳」,於是轉而開始飲用純茶。[1]
人們的講究也開始轉移到了烹茶器具和用水上,唐代時就已出現了茶具24樣了。茶具分工極細,可焙茶、碾茶、貯茶、煮茶、飲茶,每一個都是為了將茶的香氣、滋味完美呈現。[2]


茶具分工極細,展現着中國人的獨有浪漫 / 視覺中國
水質對於茶味和茶香的影響,人們更是早已洞察。《茶經》將水分為了三六九等,認為山水最佳,而井水最次。儘管古人尚未查明水質背後的原理,但這些區分卻於現在科學研究的結果一致——井水多偏鹼性,會茶湯氧化,滋味鈍化。而山水,即山泉水,弱酸性有利於可溶物浸出,因而茶湯澄澈淺亮,滋味突顯。
至於歷代文人雅士尤為崇尚無根之水,也是有科學道理的——無根水其實就是古人能找到的最接近純淨水的選擇。去除鈣鎂離子干擾,最適合品茶香,賞茶味。紅樓夢裡妙玉用的舊年蠲的雨水、專門從梅瓣上取的積雪珍藏五年後的「極潔淨」之水,所烹之茶,想來不僅風雅,滋味也絕妙。[3][4][5]


無根之水,也稱天水,如雪水,露水,雨水等 / 視覺中國
可以說,古人憑藉着對茶的滋味與香氣的極致追求,找到了我們憑藉現代科技才能找到飲茶訣竅。而古人對於春茶的追求,更是其中最為極致的一項。
唐代時喝茶會連同茶粉一同飲用,因此格外能感知到春茶的鮮爽與細嫩,「春茶」的說法自此開始流傳。到中唐時期,明前茶已成為皇室貢品,在皇帝品飲到之前,新茶是不能上市的。晚唐時,還出現了為了品飲春茶而出現的三月三茶宴。到宋代時,北苑明前貢茶已成了鬥茶遊戲中最高級的茶。
在追求極致「鮮」茶的過程中,茶的種類不斷豐富。一些有產地特殊或有特殊文化意蘊的茶更是受到追捧。比如「始於西周,發乎於秦漢,盛名唐宋」的峨眉山茶,便廣受追捧,「峨眉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的讚譽更是流傳天下。
春茶所帶來的極致「鮮爽」滋味,是古人春日最大的儀式感。滿甌泛泛烹春茶,清幽香氣與鮮爽滋味,茶的意蘊在一杯春茶中展現到了極致。

茶的意蘊在一杯春茶中展現到了極致
古人對春茶之「鮮」的追求,也不斷趨於極致。唐代時,為了討好帝王,當地茶園改良技術,在2月就將新茶送到了皇帝的面前。到宋代時,「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師三月嘗新茶「已成了慣例。[6]
中國人愛茶,
更愛這一口鮮爽春茶
劉嘉玲說:「喝綠茶就是春天的事情,清明前的綠茶是最好的。」品飲綠茶時最大的享受,就是「鮮爽」,但並不是所有春茶都能有這樣的滋味。
茶的滋味,來源於茶多酚、氨基酸、咖啡鹼等物質的相互配合。鮮爽,是茶多酚和氨基酸,邂逅得恰到好處時造就的味覺盛宴。低得趨近完美的酚氨比,就是造就春茶鮮爽滋味的關鍵。
而想要尋找到這樣精妙比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時,就是春茶的採摘時間。


早春明前,正是嫩芽新出的採茶良時
風和日暖,茶芽在和煦春風中悄然萌發。茶芽生長的每一天,內里的物質都在發生着變化,也改變着茶的滋味。隨着季節的變化,鮮葉中多酚類和氨基酸的含量會隨着產生差異,春季時酚氨比低,而夏季時酚氨比高,因此春茶滋味多鮮爽,而夏茶則多苦澀。
但同在春季採摘,隨着茶葉不斷伸展老化,滋味也會發生變化。在茶芽向茶葉轉變的過程中,茶多酚的含量持續升高,游離氨基酸含量降低,茶的滋味也會逐漸由鮮爽轉為濃醇。
因此,想要享受到一年僅此一次的鮮爽,一定要在春天裡,早一點,更早一點。
而明前,就是最好的一段時間。所謂明前,其實指的是在春分後清明節前完成採摘,這段時間隨着日漸升高的氣溫,滋味物質不斷積累,滋味日漸濃郁。此時,酚氨比較低,茶的鮮爽滋味十足。


日頭漸暖,嫩芽漸發
每年最適宜的採摘明前茶的時間僅有5天左右,這幾天裡,茶芽肥嫩飽滿,未受病蟲危害,是茶最好的狀態。好的明前春茶,時刻都在和時間賽跑。越早,就越鮮爽。
此外,因為這段時間氣溫略低,茶樹萌芽的數量並不多,滿足標準的茶芽更十分珍貴。品質極高而產量極低,也難怪有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
明前茶的採摘,多開始於三月,但在高海拔的西南茶區,採摘早在2月就會開始。來自西南茶區的明前茶,總能每年最早帶來春日訊息的春茶。
而地利,則是指茶樹生長的環境。
正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我國大多數的特優種綠茶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自然山水與雲霧繚繞的滋潤,極有利於茶鮮葉的天然品質形成。
高山茶園深厚而疏鬆的土層,為茶樹的良好生長奠定了基礎。而高海拔地區獨特的氣候特點,則為茶樹生成和積蓄滋味、芳香物質提供了最佳條件。


高山雲霧出好茶
氤氳雲霧讓光線變得柔和,在散射光下茶樹能夠更好地生成與積累咖啡鹼和含氮芳香物質,而茶多酚的積累則相應減少,因此茶的澀味也會相對減弱。
適宜的低溫,阻止了茶葉內單糖向纖維素轉變,有利於形成甘甜滋味,還能讓茶葉更細嫩。晝夜溫差大,則為有效成分的積累提供了良好條件。除此之外,相對溫和的低溫、大風等環境刺激,還能有利於形成與應激相關的芳香類化合物,讓茶香更足。自古名山出好茶,便是源於此。
人和,則是採茶時對於採摘部位的講究。
滋味物質的含量,也隨着採摘部位的不同發生變化。從新芽初萌,到第一葉初展,是茶多酚緩慢升高的過程,而隨着鮮葉逐漸伸展老化,茶多酚的含量又會逐步下降,到一芽四葉後更是會急劇下降。
因此,講究鮮爽的明前茶,對鮮葉採摘也十分苛刻。要採得早、摘得嫩,揀得淨。一般的茶,採用一芽兩葉就已稱得上精選。但極品茶的要求則更為苛刻,比如峨眉高山綠茶竹葉青便只取獨芽,保證最佳的口感與鮮爽滋味。


只採獨芽,是對品質的絕對追求
不僅如此,對於茶芽的要求也十分苛刻,一丁點兒瑕疵都不能使用,1000顆茶芽里往往只能精製1g論道級竹葉青。
產自名山,采於明前,精挑茶芽,只有這樣的春茶,才能為我們帶來極致的鮮爽體驗。
有了竹葉青這杯「青綠」,
才算得上春天
「大家都會講茶的名字,茶的品種,能叫得出品牌的只有竹葉青。」讓食神蔡瀾念念不忘的竹葉青,就是這樣一道集齊天時地利人和所打磨出的中國高端綠茶。
其產地峨眉山,不僅是一座高海拔名山,更身處北緯30度黃金產茶帶、華西雨屏,終年氤氳在高山雲霧中,茶園環境極為優越。而竹葉青的採摘時間,更是特別——比明前更「鮮」,最早2月就能開始採摘,是每年最早上市的春茶。至於竹葉青的採摘,更是堅持「高山、明前、茶芽」的三大標準,只取精選茶芽,優中選優,千里挑一。
茶芽的極致,是獲取鮮爽滋味的基礎。要想讓鮮爽滋味能夠長久留存,還得看制茶工藝。
綠茶的製作的第一個關鍵,就是高溫。
高溫,能夠降低鮮葉中酶的活性,使它們後續的製作過程中不氧化破壞多酚類物質,這樣一來才能保持綠茶成品就能清湯綠葉,鮮爽十足。但這個高溫工序必須非常謹慎嚴格,因為一旦處理失當反而會促進酶的活性,導致滋味喪失,茶葉也會變紅。
高溫過程,還肩負着為茶葉「造香」的重任。鮮茶葉中香味雜,只有用高溫,驅逐鮮茶葉中有青臭氣的青葉醇、青葉醛等,以及具有強烈不愉快氣味的低級醛等,才能讓芳樟醇、苯甲醇、苯甲醛等的花果香氣逐漸凸顯。


高溫,是考驗制茶工藝高低的一大關鍵
鮮爽的滋味和嫩栗的香氣在高溫處理後初步形成,但唯有經過巧妙的乾燥,讓茶葉內的水分保持在適宜的含量,滋味與香氣才能得以留存。乾燥,就是綠茶製作的第二個關鍵。
但一杯好春茶的奧義,還不僅於此。如果沒有合適的存儲條件,這份得來不易的鮮爽滋味,依然會在倉儲中消失殆盡。讓綠茶更經得住時間的洗禮,是綠茶製作的最後一個關鍵點。[1][7][8]


若是儲存不當,這茶也就失了這來之不易的鮮爽滋味
想要解決三大關鍵問題,讓春茶鮮爽,且長久鮮爽,並不容易。竹葉青二十多年來,始終做茶行業科技創新的先行者,不但將生產流程細分為38道加工工序,106項檢測標準,更不斷創新工藝,研發了竹葉青五重鎖鮮科技。用高溫快速殺青技術、冷凍保鮮技術和高溫快速提香技術,造就極致鮮爽與誘人嫩栗香,再以精準水分控制技術和獨立充氮保鮮技術,來保證香氣與滋味的不流失。
正是這樣的精心打磨,才能讓我們喝到的每一杯竹葉青茶,都存蓄着明前最為珍貴的鮮爽滋味。
「竹葉青不僅是品質優秀的名茶品牌,更重要的是喝它比一般綠茶更具備儀式感和文化感。」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在一盞茶中品出了茶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契合的味道。而竹葉青的美,還不止於此。清澈的水流注入水杯,茶芽飛舞,一場茶舞悄然開幕。青綠的交錯間,恍然如《只此青綠》的舞蹈中翩飛的衣袖,對於古典美的感受,在此刻融匯交錯。生命的磅礴,與對未來的期待在青綠之間融入每個人的心間。
每一次品茗竹葉青,都是一次美的享受。
每一次品茗竹葉青,更是一次與中國傳統精神的碰撞。沖泡中,竹葉青上下沉浮,但始終保持直立,正如我們人生跌宕中仍能挺直腰背的堅韌。竹葉青茶芽細嫩,但卻能持久耐泡,背後所蘊藏的正是精雕細琢的匠心精神。
每一次品茗都給人以感動與體悟。在今年,竹葉青還攜手極富中國傳統美的《只此青綠》,共同追尋更極致的中國傳統精神意蘊。希望通過片片竹葉青,將古典美與中國傳統精神傳遞給每個人。
竹葉青所蘊藏的中國精神,也已是有目共睹。它不僅連續14年高端綠茶中國銷量領先,還屢獲大獎, 2020年成為「迪拜世博會中國館禮賓綠茶」,以中國唯一茶品牌入選《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榜,得到了國際權威認可。2021年成為「第二十一屆投洽會禮賓用茶」,向世界遞出中國茶名片。不僅如此,竹葉青更是多次作為國禮贈送外賓。
今年的3月3日,竹葉青與《只此青綠》聯名的春茶將「搶鮮」上市,這個春天,來喝一杯鮮爽的竹葉青吧!不僅僅是對煦暖春日的不辜負,亦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體味。

[1] 夏濤&龔淑英. (2021). 制茶學. 中國農業出版社.
[2] 李萌.(2021)試論洛陽地區唐墓出土的茶具與茶文化.農業考古, (05):48-54.
[3]楊亞軍&魯成新.(2019).評茶員培訓教材.金盾出版社
[4] 錢婉婷&蘇雲嬌.(2018)不同水質特性及對茶類感官品質和L~*a~*b~*色澤的影響.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8,9(02):324-330.
[5] 陳翠英.(2015)淺談泡茶水的選擇.福建茶葉,37(04):45-46.
[6]周愛東.(2014)中國古代明前茶的符號性消費考略.美食研究.2014( 1) : 20 ~ 24
[7]李俊&蔡滔.(2019)不同儲存條件下綠茶中揮發性香氣物質的特徵分析.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18):6273-6281.
[8]李鐵漢&方仕茂.(2019)綠茶貯藏保鮮技術研究進展.中國茶葉加工,(02):27-32+39.


網易新聞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菠蘿蜜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台回復「招聘」即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