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銀行人事獨家獲悉,2020年9月因個人原因離職的原國投瑞銀基金副總經理袁野正式履新平安理財首席權益投資官,目前已正式入職。

袁野,碩士。曾任深圳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經理,國信證券基金債券部投資經理。2002年11月加入國投瑞銀基金,任基金經理、股票投資部總監。2011-2015年在招商基金任基金經理、股票投資部負責人、總經理助理。2015年9月重回國投瑞銀,出任副總經理,2020年9月離職。

休息一年半後,袁野選擇加入平安理財。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7月,另外一位國投瑞銀副總經理劉凱已先一步加入平安理財,出任首席產品官。

劉凱,碩士研究生,具有基金從業資格。曾任尊榮集團證券投資項目經理,君安證券東門南營業部研究員,平安證券蛇口營業部投資顧問,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客戶服務部總監,2007年8月加入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市場服務部總監、總經理助理、督察長,2019年5月任國投瑞銀副總經理。2021年7月加入平安理財。

銀行人事注意到,除了國投瑞銀,兩位還有同一個老東家——招商基金。劉凱是2007年從招商基金跳槽加盟國投瑞銀,而後一直在國投瑞銀深耕。而袁野則是2011年由國投瑞銀轉投招商基金,到招商後雖然還是負責股票投資那塊,但是招商基金的平台相較國投瑞意還是更大一些。2015年袁野以副總經理的身份重新回歸國投瑞銀基金,彼時,劉凱也已經升任公司督察長。而後2019年,劉凱又進一步升任國投瑞銀副總經理,兩位在副總位置上搭檔了一年多,直至袁野離職。

同樣在招商和國投瑞銀兩家公司奮戰過,同樣從基層干起,同樣一步步經歷了業務總監、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崗位歷練,而今,殊途同歸又前後腳進入平安理財,讓人不得不感慨「圈子」太小,兩人的緣分着實不淺。

同時,在把劉凱招入麾下之後,又吸引袁野加入,也凸顯了資管新規下平安理財新的選擇。

新機會來了平安理財能否踏上快車道

經歷了資管新規的陣痛期後,銀行理財加速轉型,打破剛兌、風險自擔的的市場化模式正在形成。

資管新規主要圍繞打破剛性兌付、淨值化管理、控制攤余成本法使用範圍、規範非標投資、控制資產期限錯配、消除通道業務、控制槓桿水平等幾個方面展開。銀行理財需要清理存量不符合資管新規的資產。2021年6月,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理財新規》),進一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引導銀行理財回歸本源。2022年也將是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整改過渡期。

作為整改中的關鍵一環,產品淨值化改革對於銀行端和投資者來說,都是艱巨的挑戰。從目前來看,整改效果顯著,銀行理財淨值化比例顯著提升,投資者也在逐漸接受。

對於銀行理財子公司而言,在渠道、規模、產品普惠性等方面均具備一定的優勢,經成為理財市場的主力軍。在權益投資前所未有大發展的背景下,銀行理財子公司探索和加強權益類資產布局是大勢所趨。如何從傳統的固收優勢、非標產品轉型為標準化產品,填補主動管理的短板,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專業的資產配置能力,無疑是銀行理財子實現彎道超車的核心競爭力。

從袁野本人的履歷來看,是非常難得的兼有債券和股票兩方面能力的投資專家。在國投瑞銀和招商基金擔任基金經理期間,所管產品包括了偏債型、偏股型和平衡型,且任職收益率均為正,在市場相對低迷的2010-2013年,管理的兩隻產品國投瑞銀成長優選混合、招商大盤藍籌混合也都分別取得了8.44% 、19.01%的回報。平安理財的選擇或也顯示出在新的一年其理財業務思路和戰略布局的轉變。

困境中的國投瑞銀

距離袁野因個人原因辭職國投瑞銀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在袁野離職前後,國投瑞銀陷入了基金經理和公司高管接連辭職的怪圈,並延續到了2021年。

2021年7月23日,國投瑞銀基金髮布高管變更公告,因工作變動,該公司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葉柏濤離任,接任者為國投泰康的總經理傅強。

葉柏壽於2014年年底,從前任董事長錢蒙手中接下了國投瑞銀董事長一職,任職已有7年。數據顯示,從2015年1月至今,國投瑞銀離任基金經理數為24人,新聘基金經理數為29人,現任基金經理人數僅為25人。

除了基金經理,公司高管變動也不少,2020 年,國投瑞銀基金先後有副總經理張南森、袁野離任;新任首席國際業務官劉艷梅、新任基金管理公司首席運營官馮偉、新任副總經理靳贇等。

進入2021年,基金經理離職風潮未減,1月16日、3月31日兩位在公司任職已超過5年的基金經理張佳榮、伍智勇先後離職;4月24日,國投瑞銀基金專戶投資部投資經理蔡瑋菁也宣告離職。隨後在6月25日,國投瑞銀副總經理劉凱也因個人原因離任,並在一個月後加入平安理財任首席產品官。

國投瑞銀基金成立於2005年6月8日,是第一家外方持股比例達49%的合資基金公司。公司股東為國投泰康信託有限公司(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瑞銀集團(UBS AG),持股比例分別為51%和49%。

作為一家老牌的中外合資公募基金公司,國投瑞銀髮展之初也曾風光無限,產品創新能力一度引領業界風潮。公開數據顯示,國投瑞銀曾推出國內第一隻封閉分級基金——瑞福分級、第一隻指數分級基金——瑞和滬深300指數分級、第一隻行業指數基金——國投瑞銀滬深300金融地產LOF、第一隻帶LOF交易功能的QDII——國投瑞銀全球新興市場精選股票基金,國投瑞銀白銀期貨LOF也是境內首隻白銀期貨LOF。但在前總經理尚健時代過後,國投瑞銀始終未能走出人才流動頻繁的局面,對投研體系核心競爭力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由於押對了新能源賽道,國投瑞銀施成聲名鵲起,成為新晉「200億梯隊「基金經理,也使得國投瑞銀規模顯著回升。根據wind統計,截至2021年末,國投瑞銀非貨規模為1044.94億,排名38位。

有業內人士曾指出,國投瑞銀基金擁有合資背景,可能相對容易導致高管頻繁變動的情形出現。同時,基金公司的分配機制或股權激勵存在不合理因素也可能導致人才流失,同時,也可能與薪酬水平有一定關係。


友情提醒:此公眾號僅為防走丟,較少更新,更多及時新鮮內容僅微信會員私享,內容示例如下,早加入,少錯過

人是一切業務最大的變量,信息是所有決策的根本依據。信息獲取的快慢、寬窄,決定成敗。
獲取精準信息,有如大海撈針;連接關鍵人物,亦是百轉千折。
以積分懸賞、獎勵為基礎的求助、諮詢、解答機制,實時連接遍布金融領域各主流機構的十萬+會員,幫你消除各種信息不對稱,擺脫把握行業動態依賴口口相傳的原始方式。
我們另有《券商人事》、《基金人事》、《銀行人事》、《保險人事》報告,獨家匯總行業最新人事變動信息,足不出戶洞悉全行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