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文學概念到文化議題,
「元宇宙」指向何種未來?
去年6月,隨着臉書公司宣布更名為元宇宙公司時,這個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正式認為元宇宙的系統正在從技術上成為可觸及的現實,隨即,「元宇宙」(Metaverse)被敏銳的大眾市場所捕捉而成為從當時至今熱議頻率最高的全球文化現象之一。

事實上,元宇宙並非是去年才出現的新詞,它最早出現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創作的小說《雪崩》之中,他設想未來時代的人類的聯絡方式除了傳統的電話、郵箱、住址之外,還多了一個元宇宙地址,這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平行的虛擬世界,小說中描述道:「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藉助元宇宙里的那個「分身」,人類可以完全打造一個理想而完美的自我形象,在虛擬世界中進行所有的文化娛樂社交活動。


元宇宙一詞首次出現在科幻小說《雪崩》里的名片
如今回看我們也會發現,30年前由科幻作家幻想的這種可能性,大量被科幻影視劇吸收呈現,從1999年《黑客帝國》里的矩陣模擬世界到2018年《頭號玩家》里的虛擬遊戲世界「綠洲」,映射的也正是現實中互聯網技術、雲計算以及虛擬增強現實技術的不斷完善成熟。元宇宙概念不僅被認為是今天互聯網形態的未來替代者,更因為它的系統性而將深深影響今後人類的文化娛樂消費行為模式,換言之,它不僅被商業界所關注,也理應被學術界及大眾層面共同關注。
面對一個新興的文化現象,傳統的人文學術研究傾向於像黑格爾所形容的,密涅瓦頭上的貓頭鷹在黃昏的時候才開始飛翔,一個文藝思潮或概念在趨於成熟的時候學術界對它才能產生客觀的理解。但另外一種提前追蹤並儘可能合理干預的聲音也在現代學術界逐漸流行,因而外界似乎可以理解,為何近日《文藝理論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探索與爭鳴》三家學術雜誌會聯合舉辦「認識元宇宙:文化、社會與人類的未來」學術論壇,邀請國內高校來自文學藝術、文化研究、哲學心理、社會學、科技產業等領域的專業研究者共同探討,對這個熱詞給予了堪稱陣容豪華的研討規模,如華東師大朱國華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如果元宇宙社會即將來臨,那麼它涉及到的將會是人類的教育、經濟、政治、法律、倫理、情感、文學藝術、經驗結構、生活方式,一言以蔽之,人類的全部未來,它值得每個人從不同角度加以認識和理解。」

一個影響覆蓋面如此之廣的新詞出現,自然會引起部分觀察者對於譯名的好奇,華東師大哲學教授姜宇輝便認為在其個人看來這個單詞的翻譯在漢語裡其實不太準確,他認為譯成「超元域」是對原義更為穩準的概括,「從詞源上的考證來看,中國的『元宇宙』是一個發明,打上了非常鮮明的中國歷史烙印。」如果聯繫中國傳統道家的說法,元宇宙一詞被賦予了萬物本源以及玄妙無窮的寓意,這種詞的暗示或許加劇了在大眾感受層面的渲染力。上海大學文學教授曾軍對此也有着相似觀察,他認為未來一定會有一個比「元宇宙」更準確的能夠替代的詞來描述這個未來世界圖景。他也進一步提醒,作為學者應該區分「元宇宙」的科學想象和技術實際,不能放大它帶來的全方位影響,而應該是謹慎觀察技術變革並積極參與規則的制定。「總的來說,元宇宙作為一個文學性概念,再度點燃了人文學者的理論激情,但真正有意義的學術研究,必須建立在『元宇宙』這個神話被解構的前提之下。」

電影《頭號玩家》里的虛擬分身
相比資本市場表現出來的熱捧,目前人文學界大部分學者的確並未對這個熱詞表現出過高的期待。北京大學戴錦華教授直言,自己和大部分人認識這個詞的路徑是一樣的,從科幻作品再到市場的過熱反應,她感到的不解的是,在《雪崩》中作家是對未來世界技術濫用導致自我毀滅進行了反思,但如今這個詞卻被抽離出來成為一個正面形象去「包裝」,其中的落差顯然是人為製造的,由此她提出擔憂,「在我看來依靠技術和裝備的『未來』依然是在加劇製造不同群體的隔閡,是人文主義學者最需要警惕的議題。」從科幻作品中的異托邦,再到如今被賦予烏托邦想象,這在華東師大劉擎教授看來顯然是存在悖論的,他認為未來是否存在這樣一個去中心化的元宇宙世界是存疑的,其中隱含的悖論在於,「如果存在一個充分的元宇宙,那麼它的完美會造成現實世界的空心化,這可能嗎?如果它是非充分的元宇宙,不過是普通的技術升級,則必然折射現實種種缺憾,那麼它又有什麼可吸引人的?」

電影《失控玩家》中依靠眼鏡設備進入虛擬世界
或許,當去除元宇宙身上的種種烏托邦想象和神話泡沫時,才會看到它本身所擁有的一些價值趨勢。作家李洱即認為從古至今小說家都是在創造一個超越性的世界,匯聚了大眾的想象和意志,代表着人類逃離現實的願望,提供了另一種可能。他為此形容說,「小說家的筆就是腦機接口的那根線。」換言之,小說家是創造「元宇宙」的那一類群體,但反過來如果元宇宙技術成為現實,這在李洱看來是非常危險的事,當人可以重新改變自我形象,那麼文學的基礎也就失去了,文學的個人風格也會蕩然無存。延續這個觀點,華東師大文貴良教授以人工智能小冰創作出版的詩集為例,認為技術能創作出一些超出人類思維樣式的奇妙詩句,但總體而言,這本詩集需要批評的地方還是很多。在他看來,至少在漢語詩學方面,人類在人工智能面前可以自信地保持人類的尊嚴。他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在元宇宙里有兩種語言,一是元宇宙語言,二是談論元宇宙的語言,現下活躍的是談論元宇宙的語言,而元宇宙語言到底能給人類的詩學語言帶來什麼?」


人工智能小冰已進入文學、音樂、綜藝多個領域
互聯網技術本身不能創作出更完善的文藝作品,但藉助新技術,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將自身創作和閱讀習慣遷移到了網絡世界中,而元宇宙技術也將帶來關乎到文藝創造方式與習慣改變的趨勢。相當一部分創作者與研究者認為技術的進步本身並無對錯,但附着其中的價值觀念是更為重要的,華東師大教授毛尖在論壇上以科幻電影為例,提出為何其中表現出的元宇宙落腳點常常是令人失望的,從《黑客帝國》《西部世界》到《頭號玩家》《失控玩家》等電影,都無法突破現有觀念的升級,只是在情感永恆的套路中打轉,「被愛情的大一統收編是影像無能的表現,同時也是哲學和思想無能的表現。儘管元宇宙有着許多可見的危險和缺憾,但我們不應該受制於現實世界的思考邊界,而應從元宇宙的新辯證和新法則里展望新的可能性。」也只有在這個維度上,她認為未來的文藝才能真正擁抱元宇宙,走向融合。

科幻劇《西部世界》龐大世界設定背後是情感邏輯主導
在所有對元宇宙表達某種擔憂和不確定性的人群中,不僅有人文學者,也包括了許多科學家,就像近期接受訪談的「腦機接口之父」米格爾·尼科萊利斯,認為元宇宙更像是一個哲學問題或科學倫理問題,他認為元宇宙是一種倒退,因為它將人們從真實的社會存在中排除出去。而在人文學界,對此開啟的諸多討論反饋則釋放了一種積極信號,學術界意識到過去多次新技術的誕生背後沒有人文學術討論的及時介入或是因為遲滯而不具備在場性,如今不應再缺席於元宇宙這個全球議題。正如復旦大學嚴鋒教授所期待的一種願景,「作為人文知識分子,就要介入、參與、建構,或者說對沖元宇宙的消極面。元宇宙是人類最古老的夢想,在過去虛擬和現實兩個宇宙相互分離,而在技術發展的當下,兩個宇宙的界限越來越被打破,越來越融合,人類的虛擬活動就越來越具有實體性,這種融合的結果,就是元宇宙的未來。」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攝圖網、影視資料

秋季文創與2022年訂閱已開啟







←
進入微店訂購文創
秋季文創線上首批限量100份
報紙訂閱線上渠道
中國郵政平台
→
本報為周報,周四出刊,通過郵局寄送,郵發代號3-22,全年訂價61.8元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