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公眾號查看更多文章
華與華公司的華杉老師提出了符號寄生理論。品牌符號寄生即借用已有的文化符號,即文化母體。文化母體就是整個養育我們的文化,我們生活中循環往復、不斷重複的那一部分。
把產品符號寄生在文化母體裡面,然後品牌會隨着文化母體而長盛不衰。例如春節聯歡晚會寄生在春節這個文化母體中,才會隨着春節這個符號,是不斷往前演化的,越演化越豐富。也許在一百多年甚至更久之後,很多比春晚辦的更好的晚會已經被遺忘,但是春晚會成為人類時間長河裡的一個符號。
很多新興的品牌符號,要麼就是動物,比如天貓、搜狗、搜狐,天鵝莊、三隻松鼠、嘯鷹酒莊、大象公會要麼就是水果,什麼蘋果、芒果TV、梨視頻。這是因為這些動物和植物的符號,不用解釋,每個人都知道,一個新興的企業,寄生在這些傳統符號裡面,能夠最大限度地更方便被廣泛接受。
品牌的偽寄生案例,我想應該就是西貝莜麵村村每年情人節搞的「親個嘴,打個折」活動。雖然西貝的這個營銷創意也是華與華公司做的。
首先,情人節、公開場合親吻都不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符號,即不是文化母體。即便親人節在西方國家是有悠久的歷史,但是作為文化母體的載體必須是我們同呼吸共命運的文化。這種品牌寄生註定是失敗的。
而且從關聯想象營銷來看,把打折和親吻結合在一起,不僅讓人懷疑愛的廉價,沒有讓人「炫耀」的成分,自然口口傳播就很難,靠這種方式只能引起一時的譁眾取寵,對品牌建設無益。
一個成功的品牌,底層邏輯都是文化現象,文化是品牌賴以生存的原力,本質上品牌也是文化。品牌的商業思想需要契合品牌的文化內核,而不是本末倒置。很多企業建立品牌僅是為了更好的盈利,擦掉品牌粉飾的文化外衣,都是赤裸裸的商業套路。
一旦品牌建立起來,還能歷經時間長河的洗禮,品牌就不僅僅是企業的財產,而是會變成一種符號,成為一個族群的共同文化記憶,比如張裕葡萄酒。
這個符號可以穿越時間、跨越時空、跨越代際、去傳承。
這個符號最終會匯入到人類文明的主航道。
從來沒有孤立的商業價值,我們在商業中做的每一點努力,其實都是人類文明演進過程的一部分。
人生苦短,如果我們有限的生命能為某個人類文明的符號做過點滴貢獻,那麼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