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改了規則,推送不按時間順序,若不想錯過文章,請設置「星標」,順手點下「再看」,下次更新優先推送消息;歡迎點讚、在看;
內容來源於網絡,若不便發表,請聯繫後台刪除;文章僅用於研究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價投百寶箱是價值百寶箱親友團後花園,特別情況備用號,信息內容互補,歡迎過來聊聊
問:最近醫藥板塊的市場表現怎麼看?
過蓓蓓:疫情逐漸緩和後,大家對新冠治療藥物的關注度減弱,其實需要在醫藥里找到新的關注點。當某個板塊受到明顯的政策性支持的時候(比如之前國務院會議提出的穩增長)會有好的表現。
醫藥大的板塊有回調,但仍有部分個股走強,特別是像一些專科醫療和消費醫療系統,它們對政策是相對免疫的,不太會因為政策原因而降價,所以最近表現得相對剛性。
之前醫美的融資政策比較緊,最近有邊際放鬆,允許它們去IPO,這些政策邊際緩和的醫藥個股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問:關於醫藥板塊的投資邏輯是否發生改變?
過蓓蓓:最近這幾年醫藥的投資邏輯的確有一定變化,但長邏輯上沒有特別明顯的變化。
長邏輯是指需求和供給(的角度),對醫藥的需求顯然是非常剛性的需求,不管是消費醫療需求,還是在醫療建設系統中,關注民生需要去提高醫療的覆蓋率,醫藥的研發創新需要進行進口替代(或自主可供)的大邏輯是沒有變的。
在長邏輯的大背景下,一些小背景、小邏輯的變化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過去幾年投資邏輯中,比如CXO是整個醫藥板塊漲幅非常高,資金投入較多的板塊,它和醫保關係不大,受影響也不大。
CXO是在醫藥企業整體創新研究驅動下,去做很多小醫藥公司做不了的研究服務,這個長邏輯沒有變,但短期(短邏輯)會因為全球的政策性的一些衝擊會有這個變化。比如去年四季度中美貿易摩擦,CXO企業受到影響,市場出現回調。
小邏輯上,中藥發生了比較明顯的政策性變化,因為以前頂層設計給了很多支持性政策,但是落地並不徹底。
從2021年之後,中藥的小邏輯增加了很多,品牌中藥之外,一些中藥企業開始去做股權激勵,國企改革等動作。體現在今年一季報上,有些上市公司已經體現出了超市場預期的業績增長。
這對整個中藥板塊也算是一個激勵,即在原來大邏輯背景下,小邏輯又增加了很多新內容,而且體現在了業績變化上,這是市場的一個關注點所在。
西藥領域方面,生物科技代表的西醫治療體系中,在2017年之後,在長邏輯的剛需性之外,又增加了創新藥的審評審批政策,2年時間後,2019年落地獲批,再兩年後銷售放量進低保。所以這段時間是生物科技的成長大年。
創新藥政策落地後,生物科技相關上市公司的競爭也開始逐漸增加,之後新藥剛上市就會面臨醫保的降價壓力。所以小邏輯從之前的「鼓勵創新」變為「創新同質化後互相的競爭」,市場也開始對創新藥的估值開始壓縮,這是生物科技的一個小邏輯變化。
最近生物科技又有一些小邏輯亮點,比如疫情要結束,生產生活要恢復,常態需要的是疫苗、檢測、藥物,疫苗跟檢測已經有了,現在缺的是藥物。
第九版診療方案中有中藥診療方案,也有進口的西藥(輝瑞的小分子藥),但要形成14億人口自主可控的新冠治療,仍需要我們自己的藥物研發和製造能力。
以及最快6月份,國產新冠治療藥物(新冠小分子藥)可能就要獲批了,這會意味着我們有自己的專利能力、研究製造能力,相當於藥物的自主可控。有了藥之後,整個社會進行常態化管理,恢復正常指日可待,這是目前生物科技的一個小邏輯所在。
所以大邏輯下,不管是醫藥還是消費,都是長期剛性需求。小邏輯的確會有一些變化,之前從鼓勵創新,創新藥給了很高的估值;然後創新藥競爭激烈以後估值開始壓縮;現在變成了在新冠產業鏈中有些新公司去做了相對於新冠的創新治療,增加了社會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的可能性。
所以整個小邏輯是在變化,大邏輯沒有變。問:生物科技還有沒有機會?聊聊細分領域?
過蓓蓓:醫藥板塊分中醫、西醫兩個體系,中醫容易理解,至於西醫體系主要是化藥跟生物藥。
化藥整體的大行情其實不多,也沒有基金供大家去做投資,所以不管是全球還是國內投資對於西醫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生物科技和生物醫藥領域,全球前10銷量的醫藥基本為生物藥(10個中有8個),這是當前全球醫藥企業在着力研發推進或者搶占市場的一個方向。
不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生物科技和生物藥是當前醫藥投資領域比較熱門的方向。
生物科技、生物醫藥中主要的細分是哪些?CXO、創新藥、疫苗、血液製品、生物醫療器材、重組蛋白藥物。
CXO剛剛我們講過了,疫苗也易理解,分幾類,先說一類苗跟二類苗。一類苗可醫保支付,一般是強制接種,價格也不會很貴。
二類苗偏消費屬性,如 HPV疫苗、流感疫苗,定價較市場化,分進口、國產,屬於健康管理升級的方向。
還有一些新疫苗在研發,比如新冠涉及到的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猴斗病毒疫苗。
血液製品比較容易理解,白蛋白,丙球都被稱為血液製品,丙球可用於手術或其他應急,增強免疫也會用到球蛋白,所以血液製品它是偏消費屬性,它的創新沒有那麼多。
重組蛋白藥物主要有,第一個是胰島素,第二個是生長激素,也是偏消費屬性的。
此外,創新藥是與CXO相關聯,創新藥之前給的估值較高,現在不管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對於創新藥的投資有所謹慎,主要也是因為之前做了很多就類似性的創新,大家做的東西都差不多,針對相似的適應症,那麼出來之後就很容易降價。
所以現在市場投資熱點是在那些原創性的創新,不易被跟隨,不易降價的品種,以及針對海外市場的一些創新。創新一直在,只是它的方向不同,針對的角度不同。
問:有2位投資者詢問操作上的建議,第一類投資人說它的醫藥基金下跌50%後,浮虧大概百分之二三十,後市該如何去操作,第二位長期持有醫藥板塊,且是正收益,詢問醫藥調整的時間大概會有多少?如果太長,是否要先換賽道。
過蓓蓓:醫藥調整了這麼長時間大家會覺得很難熬,我也很理解,至於回調到什麼幅度才為止?
首先,在這個時候還是要給大家堅定信心,醫藥、消費、科技、製造,是我們投資的4個主要方向。
從市場避險角度來看,調整時間越長,調整越早調整越充分的,未來看反而是安全邊際更高一些的板塊。
從大的機構資金去進行配置的角度,我們認為,醫藥當前市場的機構資金,再往下壓的空間其實不是特別大。所以在這種環境下,未來如果有一些利好的邊際改
善,彈性相對來說也會比較大。
為什麼新能源車能夠從底部反彈這麼多,是跟它的邊際改善有很大的關係。
之前新能源車有很多風險點,比如上游原材料價格一直在漲,整車在提價,以及因為疫情沒有辦法復產,產業鏈有問題。當這些負面反應充分之後,市場有穩增長的政策,比如深圳車輛購置稅減免,換車有補貼。這些邊際回暖後,包括疫情逐漸結束,特斯拉、上汽都已經要恢復雙班生產了,所以邊際回暖後,市場的反應很快、也很激烈,反彈幅度也很高。
所以我們認為,不管是消費醫藥還是新能源,它回調到了負面預期反映充分的位置後,一旦遇到一個邊際向好的事件後,它的整個反彈力度是比較可觀的。
所以這個位置其實還是建議大家要堅持一段時間,具體的拐點我們沒辦法說是哪一天,對於我而言,我們自己也投資了我自己的基金,當前這個位置,我們認為,消費醫藥新能源都還是值得去配置的板塊。
如果大家的倉位集中在醫藥,可以把基金去做一個轉換,從醫藥裡面稍微分散一點到其他的方向上做均衡性配置。
問:如果是浮盈的狀態,還會建議他去做一些調整?
過蓓蓓:我們剛剛講的消費醫藥新能源,當前回調的位置、性價比都還挺不錯。更重要的是,這幾個行業基本面也還不錯,特別是醫藥跟新能源,在連續很多期季報、年報表現很好。
所以在對於基本面什麼大問題,只是因為外部的風險或大家預期變化,這些板塊還是值得大家去關注、配置的。
問:醫藥板塊(的位置)現在確實也比較低了吧?現在這個位置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嗎?
過蓓蓓:因為從估值、市盈率角度,我們的生物科技估值已經是30倍以下了,估值甚至比消費還便宜,但是增速比消費要高很多。新能源板塊雖然增速高,但它的估值也要高很多。
醫藥的業績增速是在20%左右,市盈率在30倍以下,從 peg的性價比上來說還是非常明顯。
問:醫藥容易受政策影響,很多人情緒容易激動,套的人也會多,所以醫藥漲上來也會比較難嗎?
過蓓蓓:一個板塊上的資金不只有個人,還有機構。機構的減倉從2021年全年就已經在進行了,不管是國內機構投資者還是海外北上資金的調倉,其實都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
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初,市場處於量增價跌的階段,而最近這段時間叫偏縮量的下跌,意味着市場已經處於一個買賣相對平衡的狀態。
所以最近醫藥板塊會和整個市場大盤的情緒相關性高一些,如果大盤往上漲,那麼醫藥也漲,漲的幅度甚至會更高一些;但當整個大盤情緒不好的時候,醫藥也可能相應回調。醫藥裡面缺少一些像新能源、穩增長相關大的宏觀政策的驅動。如果未來投資者找到一些新的亮點,市場的這種情緒可能會明顯好轉。
問:新能源大板塊是反彈還是反轉?
過蓓蓓:我們聚焦新能源汽車,大家肯定關心這一輪反彈能不能超過前期的新高,如果超出前期新高定義為反轉,如果上漲一段時間再回調就是反彈。
新能源車從最高點回調的幅度是45%,回調幅度和醫藥差不多,只是醫藥花時間更長,醫藥是一年多的時間,新能源車花了可能不到100個交易日。芯片、軍工等從高點回調的幅度也與之類似。
醫藥20多倍的 PE對應20%的增速,新能源車50倍的PE對應60%多的增速,二者從peg的角度差別並不是特別大,估值性價比是比較接近的。
新能源車當前是反彈還是反轉並沒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即便是反彈,如果大家能夠抓准行情的話,賺的收益不見得會比反轉少。
從底部上來看這輪反彈已經有30%了,這段時間可能會出現一定的震盪。
但是至少從基本面上看,往下回調的風險不是特別明顯,因為之前的負面因素都在逐漸緩解,已經反應得比較充分了,各地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也是邊際利好的。北京、上海疫情結束、大家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後,這個高成長板塊的邏輯其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
對於高成長板塊,大家擔心的主要是當需求不在之後,它的成長性還能不能維持。
新能源車的需求主要取決於兩點,第一是大家對於提價能不能接受,第二是大家的消費能力有沒有壓縮。
如果整個生活恢復正常,就業率維持穩定甚至提升,可支配收入提升,我覺得新能源車的消費信心會很快起來。
新一輪汽車下鄉、購置稅減免也同樣利好新能源車消費,以及一季度新能源車銷量不錯,疫情控制住後,後面還有金九銀十的汽車銷售旺季,在四季度有很大可能完成全年的目標。
那麼這時大家就不會下調對新能源車板塊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期,分析師當前沒有下調這個預期也是因為類似原因。
年初大家說今年新能源車會是一個波動性更大的行業,就是因為前兩年漲得比較多,今年大家就會放大一些負面的東西,會給予更多負面的預期。
所以大家如果在今年做定投,還是可以去設置一些止盈目標。周定投,可根據自身風險偏好設置10%、15%的收益目標,等落袋為安再開始下一次定投。
另外,有很多智慧定投的方法,比如你當前的基金淨值比你已經持有的成本要低,你可以加大定投,如果說當前的淨值比你持有成本高,也就是說你已經賺了錢,你可以縮小定投額,定投其實可以玩轉很多花樣。
我們自己也測算過,特別對於一些成長性比較好,趨勢性比較好的行業,用這種成本法定投的效果很明顯,幫助大家不要在市場大漲的階段去追漲定投,在市場下跌的階段要有信心去定投,幫助大家克服一些人性上的弱點。
問:目前國家政策需要拉動內需,消費基金現在可以入手了嗎?您怎麼看消費這塊?
過蓓蓓:消費這一輪市場回調從3月1號開始,跌了一波到3月二十幾號,之後橫盤到4月中旬,又開始第二輪下跌, 5月份又開始往上反彈,是走了兩個L型的走勢。
在這一次下跌過程中,大家看到消費相對來說還是非常抗跌的,只是跟着市場跌到了3月中旬,之後沒有再進行第二波的回調。
從趨勢面上來說,消費現在進入到盤整的狀態,技術指標上已經築底了。
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管是消費還是醫藥,回調的時間已經相當長了,歷史上沒有發生過這麼長時間的調整。
即便處於內外交困的狀態下,今年消費股的業績穩健性還是非常明顯的,市場沒有對消費股再次下壓。
所以在當前時點,穩增長的背景下,消費股可能還是會有反彈的力度。
當前壓制消費比較重要的因素是疫情,疫情結束,很多消費板塊就會受到利好,比如餐飲消費增加後,調味品、軟飲料、啤酒等消費可能會增長起來。
對於消費板塊,它既有剛需性的消費,又有疫情放開後的社交性消費的恢復,這對於上市公司、對於板塊整體是一個比較好的信號。
-----------------------------------------------------------------------------
讀完順手點下「在看」,下次更新優先推送消息;歡迎點讚、在看;更多紀要:及時分享市場、行業及公司動態,包括投資策略、行業數據庫、專家調研、公司紀要;信息超越99%的投資者;投資資料包括紀要音頻會議、pdf及word紀要、行業及公司數據庫、事件點評等;為您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獲取高質量的投研信息;有數萬份一手紀要信息,可作為投資數據庫使用。
歡迎點讚、在看;更多紀要:請加微信:value11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