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描 編輯|張超
焦慮於「流量變現」的抖音,被曝今年將本地生活GMV目標從「保300億爭400億」提升到了「500億元」。
而在去年,該板塊GMV僅為100億元,才完成原定目標的一半。500億的目標,無疑倒逼着抖音本地生活必須做出突破。
剛過去的5月,受疫情影響,北京地區線下堂食按下暫停鍵。面臨停業的商家們紛紛將目光轉向抖音同城直播,自發尋求第三方物流,做起了餐飲外賣服務。
短短一個月,抖音直播外賣熱潮就從小龍蝦刮至烤肉、火鍋,又卷到了車厘子、草莓、龐各莊的西瓜、平谷的桃子……官方數據顯示,相較4月底,目前北京區域在抖音開播的餐飲商戶數量增加了20%。
一位抖音本地生活業務經理告訴全天候科技:「5月初邀請餐飲行業的商家入駐,大家意願還不是很強烈;5月中旬後,很多商家主動找到了我,想要入駐平台。」
在「探店+團購」模式流量劇減、劣質營銷推廣破壞內容生態的當下,抖音本地生活業務重心有了明顯轉向「直播+團購」模式的趨勢。
據悉,6月1日起,抖音本地生活服務還將調整佣金費率,正式告別「0服務費」時代,意圖從該業務中實現商業變現。
不過,「直播團購」能不能成為抖音「流量變現」的下一個突破口,或許還有待觀察。
全天候科技了解到,當前直播外賣的火爆,更多是商家為了自救而催生的現象,而直播團購訂單實際核銷率通常不到40%。
受限於同城推薦算法,抖音本地生活直播隊伍里目前也未催生出諸如羅永浩、劉畊宏之類的現象級主播,反而存在大量觀看人數不到10人的直播間——這也被達人們稱之為「死掉的直播間」。
種種跡象似乎都表明,「直播+團購」的模式天花板並不高。
抖音平台對待直播外賣的態度也十分謹慎。畢竟,美團、餓了麼用了近10年時間才建立起即時配送體系,這樣的前車之鑑就是提醒抖音,外賣業務並不好做。
直播外賣,究竟是會扛起抖音本地生活未來的商業化大旗,還是短暫的「曇花一現」?
01小龍蝦爆火的一個月
五月末一個周六的晚上11點半,抖音北京同城主播「阿湯哥」還在直播賣小龍蝦。
從當天中午11點開播,到凌晨結束,他一共播了三場,時間跨越13個小時。而這已經是阿湯哥5月份以來,相對輕鬆的一天。
阿湯哥的助手小陸告訴全天候科技,5月以前,他們主要做同城探店類短視頻,也會為酒店、文旅領域客戶直播帶貨團購套餐;而5月以來,80%的客戶變成了餐飲行業商家,產品也從此前不限時到店消費的套餐,變成了同城即時配送的外賣。
「很多新的商家來找我們直播,我們都不接了,會優先接一些品牌連鎖店的直播邀請。」小陸說。
官方數據顯示,相較4月底,目前北京區域在抖音開播的餐飲商戶數量增加了20%。
這些餐飲商家的共同點是,過去主要依賴線下客流做生意,疫情影響線下客流後轉戰抖音平台,有的開通抖音店鋪賬號,用短視頻和直播推廣外賣產品;有的則是邀請達人主播來直播推廣,主播會以銷售額10%左右的比例「抽傭」。
在「抽傭」玩法下,達人主播們一般會挑選產品過硬、有暢銷潛力的商家接單。
直播外賣的「風」,率先從小龍蝦這個品類颳起。
北京「珍海餚海鮮自助餐廳」是最早開始在抖音上做小龍蝦外賣的商家之一。餐廳老闆王健告訴全天候科技,5月初雖然也有商家直播售賣小龍蝦消費券、預售券,但大多數商家還沒有意識到可以做同城配送。
王健率先做起了同城配送,推出「258元100隻小龍蝦」的直播間套餐,一下子爆火,最高一天流水達到17萬元;到5月中旬的半個月裡,直播間平均日流水也能達到10萬元左右。
阿湯哥也有同樣感受。5月初,他為一家小龍蝦商家直播同城外賣,兩小時銷售額就達到20多萬元。
感受到風潮的商家們紛紛效仿,做起了同城外賣直播,就連許多此前沒有開抖音號的商家也湧入了抖音平台。一時間,幾乎全抖音平台刷到的同城直播間裡都在推銷小龍蝦外賣。
「之前是小龍蝦商家做直播,現在一些賣烤鴨腿的、鍋包肉的商家都在賣小龍蝦。」小陸說。
不少傳統餐飲商家們第一次見識到了線上競爭的激烈程度。有商家向全天候科技坦言,「以前是與一條街、一個片區的幾家同行競爭,現在大家都在做同城外賣,通州的小龍蝦能賣到房山去,我們得跟全城的(小龍蝦餐飲)商家爭。」
市場供給過剩的結果就是,小龍蝦售價快速「卷」了起來。
5斤小龍蝦的價格從258元,一路降至199元、158元、138元……到如今,令商家絕望的是,已經有同行推出了99元5斤小龍蝦的套餐。
餐飲人轉行做同城美食探店博主的「大貴」算了一筆賬:一隻4-6錢的小龍蝦成本在0.9—1元之間, 5斤小龍蝦大約有83-125隻;算上人工、房租、水電費,在團購的優惠下,商家利潤大致在10%—20%之間。而直播外賣的形式下,商家找第三方物流公司做外賣配送,平均每單運送成本30元左右,再考慮上備貨時存在的死蝦率、浪費率,商家實際利潤愈發微薄。
大貴正在為一家烤肉店做直播
這些成本之外,商家邀請達人主播直播,主播也會抽取銷售額10%左右的佣金,或收取2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車馬費。如果不能售出足量小龍蝦,實際上許多商家還是虧本的。
王健透露:「我們小龍蝦外賣用的是閃送,運送成本更高,每單平均下來得60元左右。其實賺不了什麼錢,做直播就是為了給店員找點事干,也能覆蓋一些成本。」
隨着越來越多的商家做起了小龍蝦外賣,直播間的流量快速分散,商家每日的流水正在急速縮減。
「到5月15日左右,直播一天流水就只有兩三萬,幾乎縮減了10倍。」面對持續疲軟的需求,王健果斷選擇了放棄小龍蝦,轉做車厘子直播。
阿湯哥也發現,小龍蝦已經不再是直播間的流量產品。爆火時,抖音直播間裡可能同時有2000人觀看;當前,許多小龍蝦外賣直播間,在線觀看人數甚至不到10人。
小陸表示,流量的斷崖式下跌對他們的賬號也有很多負面影響:「一場直播要是只有7、8個人看,這個號可能好幾天流量都不會好,我們養號都得養好幾天。」
小龍蝦的風口過去,北京龐各莊的西瓜似乎又在抖音直播間火了起來。
上周三(5月25日),阿湯哥接了一個果園的客戶,第一次直播帶貨西瓜,3小時就賣了1600多單,總重大概1萬多斤。原本因為滯銷苦無出路的商家,一下子面臨着「爆單」的問題,不得不緊急叫停了直播。
阿湯哥做起了西瓜直播
還沒等瓜農消化完訂單,直播間賣西瓜的商家又卷了起來。「第二天,一大早七八點鐘,幾十個主播都被邀請去了龐各莊。」小陸說,「到這兩天,西瓜也不好買了。」
02如何拯救抖音本地生活?
潮起潮又落,「直播+外賣」正在成為抖音本地生活新的運作模式,在平台流行起來。
事實上,當前的直播外賣是抖音本地生活「直播+團購」模式上的延伸拓展,改變的只是訂單履約方式。
前者外賣是商家在特殊時期為了自救而主動發展的業務,抖音作為平台方提供的是同城流量入口;後者團購則是抖音撬動本地生活業務那個最初的「支點」,一直扮演着激活用戶需求的重要角色。
隨着抖音「流量變現」焦慮的加劇,本地生活板塊越來越被寄予厚望。
上證報援引數據稱,作為字節跳動主要收入來源的廣告業務,2020年占公司實際收入比重為77%,「這意味着該公司整體收入增長乏力」;而在去年11月的一場大會上,字節跳動也正式確認,其國內廣告收入過去半年停止增長。
這就要求字節跳動必須改變過度依賴廣告貢獻收入的營收結構,而要從抖音超6億日活用戶中挖掘更多造血機會。高頻消費的本地生活場景,自然就成了抖音想要征服的汪洋大海。
早在2018年,抖音就曾嘗試切入本地生活領域,試圖藉助第三方平台在抖音生態內搭建服務場景,但這次探索並不成功。
三年後(2021年初),抖音再次「殺入」本地生活,全面探索業務可能性。據《晚點LatePost》報道,字節跳動還成立了專門拓展本地生活業務的「本地直營業務中心」,約一萬名員工調整至該中心,圍繞生活服務、餐飲等行業進行客戶挖掘。
為了吸引商家入駐,第一批重點城市的商家,不僅能享受免費上線、團購套餐0抽傭的福利,還能獲得流量的扶持。
王健透露,他在2021年2月份接到了抖音本地生活業務員的電話,邀請他入駐抖音平台。彼時,他旗下的自助餐廳剛經歷了疫情,由於暫停營業半年,2020年虧了200多萬元。
懷着試一試的心態,他應邀做起了海鮮團購,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幸運地將餐廳從瀕臨倒閉盤活了回來。
最初,「探店+短視頻+團購」是抖音本地生活商家最主流的變現模式,即:邀請達人到店實測拍攝探店視頻,上線團購鏈接,引導用戶消費,達人按一定比例獲得分傭。
但在這種模式下,迅速滋生起了諸多亂象。2021年下半年開始,抖音本地生活類短視頻內容劇增,濫竽充數、同質化等問題嚴重。一些機構以此牟利,拍攝幾段素材,同時發給多個達人,有達人一天就能發布數十條視頻,這種形式也被稱之為「雲探店」。
「雲探店」的出現,讓抖音的本地生活內容質量風評急轉直下。
晚點LatePost獲悉,2021年抖音最初給本地生活定下的業績目標是GMV達200億元,後有調整。雖然巨量引擎相關負責人表示「沒有定下過200億GMV的目標」,但也不難看出抖音在本地生活業務上的野心。
有分析師測算,2021年抖音電商GMV超8000億,也有更樂觀的人看到9000億以上。
據《晚點財經》報道,抖音電商2022年GMV目標高於快手,後者今年目標近萬億。要知道京東實現萬億GMV耗時13年,淘寶曆時10年,增長勢頭最猛的拼多多也用了4年,如果前述消息屬實,抖音電商將成為迄今為止最快奔向萬億GMV的玩家。
作為抖音在電商業務之外的補充,相對高頻的本地生活即便是初生業務,也需要為近萬億GMV的創造吸引流量、延長用戶停留時長,甚至是促成交易而努力。
字節跳動近期就被曝將本地生活業務全年GMV目標進一步提升至500億元,相較於去年底定下的「保300億爭400億」目標明顯提高。但截至2021年11月底,該業務僅完成了100億元,遠不及目標。
雙重強壓無疑是一種挑戰,對抖音各業務線都有着較高要求。
直播,或許就被用作了GMV攀升的「助推器」。
今年,抖音本地生活業務還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由負責抖音直播業務的韓尚佑管理,這也被看作是抖音本地生活業務重心逐漸向直播傾斜的信號。
在此之前,抖音直播電商已經證明了直播變現的可能性和潛力。
在5月31日舉行的抖音生態大會上,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透露,過去一年,抖音電商GMV是上年同期的3.2倍、用戶有商品意圖的搜索行為同比增長217%、直播間訂單數同比上年4月增長112%。
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
直播釋放的能量不容小覷,但同城業務的「直播+團購」模式仍面臨許多瓶頸。
在地理位置限定下,抖音的「興趣」推薦算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流量進入。相較於帶貨直播、娛樂直播,本地生活直播幾乎沒有可能誕生如羅永浩、劉畊宏般現象級主播。
「團購」本身也不是一種高頻的消費形式。以美團點評為例,其成功實際上依賴的並非團購,而是外賣,通過「高頻的外賣」帶動了「低頻的到店團購」。而「直播+團購」的模式,改變的只是銷售方式,並未改變團購「低頻」的消費屬性。
由於興趣電商的屬性,許多用戶都是在抖音同城直播間中被種草衝動下單,而後退單率並不低。小陸告訴全天候科技,實際上餐飲行業的每月訂單核銷率只能達到40%,酒店、文旅更低,只有10%左右。
相比之下,5月以來商家推出了「直播+外賣」模式,用戶都是即時消費,極大提高了核銷率。「當天賣出去的訂單,一天之中的核銷率就能夠達到60%。」小陸告訴全天候科技,這也是商家、主播希望抖音能夠儘快開通外賣平台的原因之一。
03做外賣,抖音還沒有下決心
但抖音對外賣業務的態度,似乎格外謹慎。
據Tech星球報道,早在去年7月,抖音成立了負責外賣業務的「心動外賣」團隊,並在抖音App內開展測試。同年10月,天眼查顯示,北京字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登記了「心動外賣小程序」。
但該業務截至目前也沒有走到台前,抖音相關負責人還一直對外否認業務的存在。
或許,抖音對親自做外賣的意願和決心並不強。畢竟在這個賽道,已經站着美團、餓了麼兩大巨頭,而外賣業務遠不似想象中容易。
回顧美團、餓了麼的發展歷程,兩家企業花了近10年的時間,才建立起來覆蓋全國的外賣配送體系。到2021年底,美團共有527萬外賣騎手,餓了麼也有114萬外賣騎手,加起來共640多萬人。僅僅是這套配送體系,就能體現出外賣業務發展的艱難。
事實上,美團一直承擔着高昂的成本開支,直到2019年才首次實現了全年盈利;即便對騎手的權益保障備受爭議,但在2021年,騎手成本支出已經占到美團外賣總收入的71%。
如此重的運營模式,讓抖音很難下定決心去做外賣業務,「直播+外賣」的模式或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將淪為商家自發的行為。
而由於抖音沒有完善的外賣服務機制,使得這種交易形式存在諸多問題,如訂單需要由商家一筆筆核銷,一旦直播間訂單過量,容易出現漏單問題,引發商家與消費者的糾紛。
平台也不處理消費者投訴,一切紛爭由主播或商家的工作人員處理。不少顧客和工作人員因為不習慣用抖音溝通,經常會出現「已讀不回」的現象,溝通效率低下。
小陸這一個月下來,許多精力都耗費在了處理售後問題上。作為中間人,她周旋於消費者和商家之間,需要不斷與雙方溝通,「5月初賣的產品,甚至到現在還在處理售後問題。」
對商家而言,最難的還是配送。當前大家採用的配送方式主要有三種方式:店內人員自行配送;用達達、閃送、跑腿等第三方物流;在抖音下單後聯繫客服核銷,再轉美團點餐,由美團騎手配送。
大多數商家使用的均是「第三方物流」,不僅成本高,消費者也無法通過平台查詢到配送信息,由此引發的矛盾層出不窮。
商家與達人之間,也存在「切單」矛盾。當訂單給到商家,一些商家會與消費者私下商議退單,並重新在店裡下單,從而省去了給達人的「抽傭費」。這種「切單」現象讓達人們十分不忿,有達人向全天候科技表示,當前平台對此尚沒有管理、處罰的相關措施。
雖然在今年3月,抖音已經推出了一款面向本地生活商家的App「抖音來客」,讓商家能夠在其中進行門店認領、團購商品上架管理、營銷推廣、核銷提現、經營數據分析等操作。但就5月直播外賣的亂象來看,商家完成入駐「抖音來客」這個過程,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
隨着北京各大商場逐步恢復營業,餐飲商家業務也回歸常態。
王健表示,他還是會選擇在抖音上直播做團購,「因為美團的抽傭是20—30%,抖音本地生活即便開始抽傭,比起美團來說也低很多。」但這是在不開展外賣業務的前提下。
據悉,美團的抽傭涵蓋了外賣配送服務;相比之下,商家在抖音上做外賣的成本並不比美團低,甚至更高。
同城美食探店博主大貴同樣認為,經過5月抖音同城直播對商家的教育,解禁後可能會有更多商家選擇到抖音直播;但大多數商家不會再做高成本的「外賣」,而是賣到店消費的團購套餐。
一些品牌連鎖餐飲店,原本線下就不缺流量,且客單價更高,在回歸經營常態後,或許將不再直播。
有連鎖餐飲店老闆向全天候科技透露,在線上生意方面,美團、餓了麼兩大外賣平台幾乎占據了90%的比例,抖音占比並不多。對這些連鎖品牌而言,其看重的並非訂單轉化量,而是抖音在品牌宣傳上的效果。
這或許也意味着,抖音的「直播+外賣」很難成為其本地生活服務的下一個變現模式,終將只是「曇花一現」。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你如何看抖音的「直播+團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