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改了規則,推送不按時間順序,若不想錯過文章,請設置「星標」,順手點下「再看」,下次更新優先推送消息;歡迎點讚、在看;
內容來源於網絡,若不便發表,請聯繫後台刪除;文章僅用於研究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價投百寶箱是價值百寶箱親友團後花園,特別情況備用號,信息內容互補,歡迎過來聊聊
實錄內容:
【主持人】:各位投資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我們本周的光 模塊行業系列巡講的第二場。
昨天第一場也是請的國內光模塊龍頭中際旭創的王總跟大家做的分享,今天有幸請到光模塊的海外龍頭公司資深的行業專家李總跟大家再對光模 塊市場重點數通市場這塊情況和展望做一個分享。按照慣例,首先我們這 邊先簡單開個場,然後由李總跟大家做深入的分享,之後進入提問互動的 環節。
開場的部分,在這個時間點我們組織光模塊行業的系列會議,大的背景是行業景氣度向上的趨勢是非常明確的,而且持續性也很不錯,數通光模塊 這個板塊本身是跟隨雲計算、流量成長的,但我們復盤過去會發現,因為 一些外部因素,庫存的因素、價格的因素等等,年度或者季度之間會產生 一定的波動。但是因為流量的增長持續性非常強的,行業短時間出現一個需求比較淡的階段之後,後面一定會迎來增速提升的周期。而且現在看到 行業的格局逐步的穩定,雲廠商一般主要的供應商就選三四家或者四五 家,頭部廠商他們的技術優勢、規模優勢、成本、工藝、良率、交付能力 這些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反應到光模塊價格上整體行業價格降幅不太會像 早幾年降價那麼快的。所以現在光模塊行 業尤其是數通這塊,從 21 年下半年或者四季度行業景氣度向上趨勢非常 明顯了,未來高景氣的階段還會延續,雲廠商的
Capex 也會持續增長,一些新的產品也開始逐步上量,所以當前時間點是非常看好光模塊板塊的發 展的。
我這邊開場先講這些。下面時間主要是交給李總給大家更詳細深入做分 享。
【李總】:謝謝。今天準備的材料基本上分四大塊,一個是大概的光模塊 的市場,大家都知道是電信和數通。第二,最近光模塊的需求還有海外的 資本開支的狀況以及 200G、400G、
800G 放量情況。雖然我們是國外的 光模塊公司,但是我們其實很大一部分研發包括生產也是在國內的,所以 我們對國內的光模塊產業鏈也比較有研究,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包括國 內做國產替代,一些卡脖子技術芯片的選擇,這方面進展都是蠻快的。最 後稍微分享一下光模塊的下一代技術,包括硅光、CPO 聯合封裝相關的 進展,因為這個裡面話題比較多,我就是點到為止,後續大家有一些具體 的問題我們在會上以問題的形式多聊一聊。第二是將來有需求的話大家通 過天風證券線下再聊。
第一部分,整個光模塊目前的市場大概是接近 100 億美金的規模,其中數 通這塊 55 億美金左右已經超過了 50%o 其實光模塊這個行業產生大概是 在 90 年代末,至 IJ 現在 20 多年的歷史。在過去 15 年歷史裡面都是以電信市 場為驅動,大家說的比如說中國移動、聯通,電信運營商。最近五六年開 始,特別是 15、17 年之後,谷歌、亞馬遜海外的雲廠商大家雲服務,包 括現在的人工智能、超算這些大量的數據量的計算,流量的一些擴張。所 以整個最近
5 年數通市場增長非常快的,平均最近增速是在 30%以上,而電信市場相比來說增長會比較慢,近期近兩年有 5G 這一波拉動,比如 2020 年也有八九個點的增長,平均現在看下來可能也就是五個點以內的 增長,電信市場增長這塊個位數增長不大,已經被數通市場反超了,大家看重點是建議研究數通市場,數通市場是以海外的大客戶,亞馬遜、谷歌、 facebook 他們在數據中心建設這邊可以說是最超前的,在高速光模塊這 塊的需求也是最先產生。所以大家可以看一看海外大的雲服務中心的需 求,基本上他們能代表 60%以上的數通的需求。其他的 40%的數通需求 就是一些中小規模的一些數據中心,用的光模塊規格也是 100G 甚至以下 的稍微低檔一點的光模塊。
數通市場稍微給大家說一下,整個光模塊的採購其實還是有比較強的周期 性的,剛剛天風證券的分析師也講到了 ,有時候需求還是蠻好,有時候又 有一個去庫存或者大家業績有往
下掉的過程,確實光模塊行業幾個特徵: 第一,降價比較猛,它確實屬於電子產品行業,每年比較高速的光模塊可 能會降 20%—25% ,低速的像現在 100G 或者 40G 也能降 4%、5%個點, 很少漲價,持續不斷降價。
第二,整個光模塊的技術迭代節奏很快,按照過往十來年的歷史的話,每 3—4 年升級一次,咱們光模塊從最早的一兩個 G 升級到 5 個 G , 10 個 G , 後來 25G、40G ,前幾年是 100G ,現在是 200G、400G ,將來是 800G , 所以這些每一代的升級速率倍增,3 年左右一個升級周期,接下來的趨勢 大概對行業的判斷,將來的光模塊的迭代 升級節奏會放緩,包括每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會比以前更久一些,以前 40G 賣兩年半到三年時間很快切換到 100G ,而 100G從 16 年開始上量,到現在 2022 年已經有五六年的生命周期了,100G 從去年開始非常明確往 下走了。但是即使這樣也從 16 年到現在 2021 年有五年的生命周期很長 了。我們對下一代 400G 也是看好的,生命周期也能有四五年,最基礎的 背景是光模塊按照已有的架構和路線去升級,越來越接近理論極限了,比 如說我們能夠分析的就是單通道的速率極限,基本上是 200G ,所以將來 的 800G 或者 L6T ,大家肯定目標都儘量做到 4 通道,如果做不到就做
8 通 道,通道數越多良率越低,所以儘可能還是控制在 4 通道,但是每通道的 速率又達到
200G 這樣一個極限,所以將來的光模塊升級在我們看來應該 說迭代的速度會慢下來,所以大家很多行業包括大家研究員也都在看,下 一代光模塊技術會怎麼做呢?像相干、CPU、硅光這些都是大家提出的 方向,這些方向都是非常有前景的。這個是大概市場這塊。
其實去年的話 11 月份,facebook 提出元宇宙的概念,包括公司改名, facebook 在今年的
200G 這塊的需求也是非常強,國內在今年 2 月份也是 提到東數西算的戰略規劃,整個包括國內我們看到今年下半年在三大運營 商、電信、移動、聯通都在大規模擴容核心骨幹網,也是為將來的數據中 心東西部的互聯去做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所以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雖 然有些概念驅動,中長期還是比較看好光模塊這個市場會有一個持續的增 長。這個是我們對這個市場的判斷。
短期來看,海外的雲廠商的資本開支我們這邊也能看到,facebook 對今 年的資本開支狀況的預期,大概是提升 50%到 290 億美金到 340 億美金的 範圍,去年它是 190 億美金,所以這個提升是非常大的,這塊資本開支不 直接對應光模塊採購額的提升的額度,但是還是具有相當的正相關的關係,不一定是正比,但是正相關,我們目前已經看到 facebook 在 200G 給我們下達的一些訂單,相比去年有 200%多的增長,這塊還是非常樂觀 的。
谷歌這邊也是對外聲稱今年會重點去在資本開支這塊,特別是美國的辦公室,包括數據中心的一些投資會重點去發力,而且我們已經給谷歌這邊正在大規模發 2*200G OSFP 這樣一個全新 400G 的規格,這個產品價值量就更高,比 facebook 的 200G 以及亞馬遜的 400G DR4 價格會更加貴 7、80% ,所以這塊正在上量,我們也是非常看好相關的能夠給谷歌發貨的 公司,包括旭創。新易盛還沒有發貨也在密切接觸。所以國內公司高速光 模塊從產品發布和開發方面已經跟國外,甚至略有超前,已經屬於全球前 列了。
在客戶拓展這塊,我們也是看到有不少的進展,比如說亞馬遜這塊,大家 都知道新易盛在
2020 年就做進亞馬遜,400G DR4 的份額從最早期的 10% ,現在已經提升到接近 30%了,所以這個算是國內廠商在海外拓展 的一個非常典型的狀況我覺得將來整個數據中心或者說整個光模塊數通 光模塊的市場,國內占據的市場份額會持續地攀升,這個對國內光模塊行 業來說是非常大的可預期的前景。
微軟這塊,相對來說投資會比較謹慎一點。整個資本開支今年大概 25% , 而且他們會在 DCI互聯,數據中心互聯這塊有比較大的投資。相關的產品 旭創、新易盛,包括海信都有對應產品的發布,這些產品我們也是對應 400G ZR4 以及 ZR4+相關系列的產品我們非常看好接下來 5 年的成長,可 能在今年 2 個億美金的銷售額,在 2026 年可能會達到 10 個億美金的銷售額,這個算光模塊細分市場一個很大的增長的細分產品品類。
總的來說海外數通市場平均的預計資本開支大概是在 30%以上增長,我們對數通光模塊增長保持非常樂觀的預期,今年至少有 30%以上的增長, 但我強調是數通,因為電信這塊相對比較萎靡一點,最後拉平均下來我們 預計全球的光模塊市場今年會大概增長 15%左右,相比於去年會好一些, 去年全球增長大概 10%。
具體說一下不同速率的光模塊,100G 這塊全球總市場量大概是950 萬一 1000 萬支的規模,我們看到已經 100G 達到非常成熟,而且量也達到了一個峰值的狀態了,接下來從 2022 年往後走,整個 100G 的量,會保持平穩 或者逐步下滑的狀態。所以市場份額和市場總量 100G都會往下走,因為 已經是 5 年老產品了。接下來重點是看 200G ,200G 今年比較樂觀的預期, 大概會一下子增長至 U450 萬一 500 萬支,相比於去年大概全行業不同機構 數據不一樣,有的認為 300 多萬支,有的認為是 200 多萬支,但總的來說 今年還是仍然有 200%以上的增長,這個是裡面的需求,70%以上的需求 是 facebook 來驅動的。我說了 facebook 去年
11 月份改名,在元宇宙這 邊發力,其實是數據中心這邊擴建非常迅猛,資本開支這塊非常大,所以 他是占據絕對的 200G 需求的主力,而國內的 BAT ,包括百度,包括騰訊、 阿里我們在 19 年的時候就跟他們合作,當初送樣 400G ,後來考慮 400G 價格比較貴,大家都把需求改為 200G ,國內市場。所以我們在 22 年也會 發國內的騰訊、阿里 200G 高速光模塊,所以國內國外都會有 200G。400G 是我們長期比較看好的,我剛才說了我們 認為 400G 生命周期會比較長的一代產品,它上量的過程實話實說沒有 16、17 年 100G 量那麼猛。在最早我們 19 年底谷歌送樣發貨,谷歌考 慮到我們 400G 成本比較高的,簡單來說單位 G 比特的美元成本它基本上 相當於 7 個 100G 的價格,這個對客戶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客戶的預期是只要你是差不多 4 個 100G 的價格我可以大量採購,因為你的端口密 度更高了,你的價格從速率來講性價比是更好的,但實際上 400G 在前兩 年成本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前兩年上量比較緩慢。從大概 20 年二三十萬、 四五十萬支到去年的 160、170 萬支,今年大概有
70%的增長,今年目標 增長 100 萬隻,到大概 260 萬一 280 萬支這樣一個規模,明年應該說還可 以再增長 100 萬,到 380 萬支至 U400 萬支左右,所以整個 400G 生命周期會 比較長增長曲線一直處於景氣的狀態。預計 400G 的高峰是 2024 年左右。800G 新易盛、旭創都有相關產品發布,我們看下來因為 800G 光模塊需 要跟配套的交換機、路由器結合在一起使用,整個 800G 相關的芯片、器 件、設備、產業鏈實際上現在還不是很成熟,大家都是早期供應一些樣品, 發貨量今年預計 10 萬支以內,這裡面有 5、60%以上的發貨主要是旭創,重點客戶是谷歌,所以這塊我認為大概算下來對旭創的營收業績也就打比 方三四個億人民幣的規模,針對它七八十億總的營收規模 5%左右的份額, 目前還占不到大頭,800G 我們預計到了在 2024 年之後,800G 會上一定 的量,現階段更多的還是一些產品的發布,因為相關的標準包括 IEEE 的標準,對 800G 這塊都還沒有定下來,這個產業屬於早期的階段。
這個大概是整個光模塊的需求狀況,包括各種不同速率的需求以及各種不同的客戶,海外大客戶的一些需求介紹到這裡。
最後第三點,我們分享一下光模塊的相關產業鏈,大家都知道光模塊屬於通信產業鏈裡面比較中游的產業,上游屬於芯片、器件,打比方像 Inphi、 博通、Maxim、Semtech.天孚這些都屬於上游的廠商,下游是一些設 備商,包括一些電信運營商,比如華為這些網絡設備商,還包括中國電信、 移動,所以從名字能聽出來,上游的芯片廠商技術門檻很高,都是一些大 公司,下游的這些設備廠商運營商也是一些大公司,所以光模塊行業在通 訊產業鏈裡面屬於話語權相對比較低,整個行業毛利潤也是基本在 25% —28%的範圍內,很難往上走,像上下游毛利潤都是 30%甚至 40%以上 的,光模塊行業毛利潤會比較低一點。但是好在光模塊這一行競爭也不像 其他那麼激烈,雖然它的產品會不斷地降價,但是利潤率還比較穩定。整個光模塊的需求基本面非常明確,即使採購上會有一定周期性,會有行情 好的景氣的年份和不景氣的年份,整體波動上揚的趨勢我們非常堅定的, 接下來的 800G、1.6T—定會來,這
些產品的價值量會更高,對整個相關 的光模塊公司的一些營收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的,大家還是要有信心,這 個行業確實沒有像茅台或者說一些高技術新能源這麼火熱,但是其實它還是有它非常有價值的一面的。
我分享一下相關產業鏈的公司,整個光模塊行業上游光芯片和電芯片。
光芯片像博通、住友,包括 II-VI 它是自己可以產一些,垂直整合自己供應 —些激光器芯片,還有就是光芯片的供應商 Lumentum ,包括國內的光 旭也參股了一些能自主供應相關的一些光芯片。所以光芯片這塊 95%以 上的高速率高檔的芯片都是日本和美國廠家,剛剛我提到的博通、 Lumentum、三菱、住友,反正就是日美廠家,他們都是幾十年的積累, 國內這塊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海信、光迅都可以在 25G 速率以下的低端的光芯片。這塊國內正在發力,像一些創業類的公司也拿到不少的投資,包 括西安源傑、武漢敏芯,反正在這塊都發展的不錯,至少中低端的產品都 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國產替代。我還是非常看好國產替代的這樣一個機 會,對國內公司來說。
電芯片這塊其實壟斷也比較強勢,現在咱們說的相干的以及 200G、400G 的高速光模塊裡面用到的 DSP 的電芯片,85%以上都是 Inphi 和博通壟斷 了 ,現在還有 Cred。這也是國外為主,國內橙科微電子也做起來了 ,也能 做一些市場,所以總的來說我感覺不管是電芯片還是光芯片,國產的技術, 國產的公司都慢慢起來了,但是總的比例大概還是在 20%以下。特別是 在高端的芯片上面 10%以下。可能只有個位數的市場份額。這塊潛力比 較大,機會比較多。
器件這塊,整個咱們光通信產業越往下遊走中國的廠商的實力越強,份額 越大,打比方走到光通訊設備了 ,華為是世界當之無愧的老大,如果不是 因為貿易戰華為在全球攻城略地不成問題。越往下游中國的產業鏈越強, 越往上游因為核心技術門檻還是需要相當長的技術積累的,會相對弱一 點。光器件這塊已經明顯可以看到國內廠商的優勢了,實際上國內廠商有 蠻多光器件公司的,以前的博創、昂納、光迅、天孚,就很多的公司,大 家都能做,因為光器件需求規格都是定製化的,非常散,所以也是養活很 多公司。這裡邊我稍微提兩個公司,一個是天孚,天孚他的特點是做一站 式的光器件供應商,什麼叫一站式?它是專門服務於光模塊各種各樣的器 件他都做,他自己有的他去擴張,他沒有的他去收購或者再去招團隊不斷 擴充它的產品線,過去幾年天天孚一直是這個發展策略,所以看到還是蠻成功的,至少我這邊是負責導入天孚,過去幾年從天孚的套管光纖跳線開 始導入,後續加入了隔離器,一些 AWG ,越來越多的器件我們都還是蠻 喜歡用天孚的,從整個產品的品質、交付、月艮務這方面,確實是非常優秀 的,這家公司我們還是比較看好,同時它現在也可以看到做一些向下游的 拓展,包括說做一些海外的客戶,像光引擎的一些業務,也有做一些激光 雷達的濾波器的部件,相當於往其他行業橫向擴充,整個成長性還是蠻大 的,本身公司的內部實力文化也都還是不錯,行業裡面據說有小華為的稱 號。當然中國號稱小華為的公司不下於十來家,很多。
另外一家公司就是光迅,國企可能發展確實比較慢一點,公司從管理層角 度也不像旭創一
樣,16、17 年,一年增長十來倍的營收,他們沒有這個 壓力,也不需要,但是它的技術實力你得承認還是非常全的,特別是垂直 整合這塊,從最上游的芯片、器件到模塊, 到下游的子系統和設備,它都能做,而且有國內比較強的產學研的環境和 資源,所以它的發展我們認為還是比較穩定的,但是可能爆發力沒有這麼 強,技術實力還是有的。別的公司我就不多做介紹了 ,大家有興趣可以單 獨再聊。
我們繼續往下講,從芯片到起器件剛剛介紹這兩個行業的公司,重點大家 研究光模塊還是看光模塊相關的公司。在 2017 年之前,Finisar 的產品開 發包括客戶的驗證,我們會有一些對標的對象,包括我們的項目立項會選 一些競爭對手去做分析,那個時候還主要是以比如國外的 Oclaro。
Lumentum ,這種北美的或者歐洲的廠商去對標去競爭。17 年之後整個 行業都往中國轉移,所以我們後來競爭對手轉化為旭創、新易盛這些廠商。非常明顯的感覺到當我們身處光模塊這個行業,從日美往中國轉移, 這個東西有好有壞,好的地方中國公司機會來了。為什麼中國公司起來 了 ?也是說一定程度上其實整個行業的技術門檻是降低的我說的技術門 檻不單純指的光模塊技術開發,而是過去二三十年裡面,國外廠商做光模 塊主要是垂直整合,我要做一個光模塊裡面用到一個 AWG ,用到一個激 光器我自己開發、設計、收購相關公司,我所有的技術都是自己掌握。你 看國外的公司,以前都是這個路線,現在看下來這個路線跑不通了 ,全球 產業鏈分工,很多優秀的器件你可以從博通,從住友去買,這個時候更加 考驗一個廠商的系統集成能力了,這塊技術門檻降低了,但是對比工程師 的效率、研發的節奏、整個生產的成本這塊可能更看重,而不是單純的技術了,這塊其實國內是有相當豐富的產業鏈資源,最近幾年明顯看到比如 2021 年的數據,全球前十大光模塊公司已經有五家都是中國公司了,包 括旭創、海信、新易盛、華工,還包括 19 年華為被制裁之後,華為自己 也開始做光模塊了,以前主要是做一些非常高端的光模塊。絕大部分光模 塊還是外部採購,現在他們也是很大程度上自己來做了。所以國內光模塊 產業確實是發展起來了,但是稍微如果評價的話,可能沒有時間每個公司 去評價了,總的行業評價,國內公司在上游的芯片這塊,確實是比較弱勢 的,你可以看到旭創一年大概賣 70 億光模塊,但是它的芯片進口大概七 八個億,10、20%的進口,絕大部分的芯片都是來自於進口的。其他廠 商情況也差不多,或多或少稍微好一點,比如海信、光迅有一些垂直整合 的中低端的芯片可以供應。
新易盛增長是比較快的,有興趣可以稍後再詳聊,特別是最近兩年打入亞馬遜的供應鏈在
400G DR4 這塊導入非常成功。後續還得看它有沒有更新 的產品可以在 facebook、在谷歌導入,目前我看到會稍微有一個風險提 示大家,感覺產品拓展的進度上沒有 2020 年那麼順利了 ,所以你可以看 到新易盛在 Q1 的業績,Q1 有一定周期性,咱們行業是有季度性的因素的, Q1 一般是淡季,但是它下降的幅度仍然比較大。主要還是在產品這塊, 在亞馬遜這邊的老產品比較老了,新產品還沒有進一步導入,所以產品出 現青黃不接的狀況,對營收有一定影響。
剛剛我已經提到了很多像海信、光迅中低端的芯片 50%可以自己垂直整 合,對於旭創、新易盛、劍橋這些基本上 95%的芯片都是外采,天孚是 作為專業的器件供應商目前在這些光模塊廠商這邊市場份額確實越來越 大,因為行業裡面基本上沒有可比的對象,三環、博創、昂納都能供應元 器件,但是他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擅長或者特定的品類,不會像天孚品類這麼全。
國產替代的機會,公司我都點過了,電芯片這塊就是橙科微,光芯片這塊 是源傑、敏芯、長光華芯、福建中科,這些都還是非常不錯的,國內非常 願意去導入。
光器件這塊天孚,現在其實最近大家好多研究也在看的是蘇大光電,在硅 透鏡這塊他們也是希望進入到通信,特別是光模塊產業鏈,有一些發展。都不錯,還包括光庫科技,這些都是光器件的供應商,總的來說器件層面 毛利率還是比較高的,能做到像天孚高的時候做到 5、 60% ,低的時候有 40%多,整個營收額規模 10 個億以內,天孚現在接近 10 個億,所以它需要不斷地擴充它的品類,向下游擴展,不然的話營收想要進一步拓展實際上是很難的,因為零部件量是很大,一年能發幾千萬支,但是單價比較低。器件這塊還比較看好硅光,國內有
SiPhotonics 也算是硅光行業的老兵。現在比較新興的就是 Sicoya ,我們國內的一個資本合資成立的一個公司 叫熹聯,收購了德國的硅光的團隊,實力還是非常強的,他們是光電的單 片集成,全行業裡面像這種方式做硅光的還是比較少的,幾乎沒有,需要 很強的研發設計能力,他們也在張家港這邊開始建自己的封裝廠甚至模塊 廠,硅光做到最後是像以前一樣,像賣芯片,這個模式目前跑不通,大概 率還是自己開發硅光芯片,到做模組賣模組,大概率現在至少 Sicoya 是 這個路線在走。
最後五分鐘可以介紹_下光模塊的下一代技術,硅光是作為一^T*•專題/要 講一兩個小時關於硅光的不同的技術路線,各家公司的優劣勢。因為現在 硅光的整個技術還屬於非常朝陽的發展非常快的狀況,整個技術路徑還沒 有完全的收斂。亨通下面的 Rockley , Sicoya , Luxtera. Acacia ,包括 英特爾,大家的技術路線差異都蠻大的,能夠實現硅光的集成度的區別也 很大,所以硅光只是一個名詞,大家不要覺得誰家能夠做硅光就很牛,你 看你做什麼樣的硅光,整個市場我們比較看好的是硅光在高速光模塊這 塊,特別是 800G 和將來的 1.6T這塊,應該說機會更大一些,在 100G 和 400G ,硅光不超過 20%的份額,我們還是比較謹慎樂觀的。有的很多咨 詢機構給出的數據是無比的樂觀,說 2024 年可能硅光就是有 6、70%的份 額了,我們這邊看下來應該不大可能,但是整個硅光應該也是將來的一個 趨勢,現在 2020年的數據可以看到整個硅光的盤子是做到五六個億,不 到六個億,今年可能能做到十來個億,即使做十來個億,相對於光模塊行業是 100 個億的規模,也就是 10%左右的規模,硅光未來得發展潛力,將 來的市場增長潛力還是很大的,當前時間點還是不夠,因為它的硅光方案 還是應用場景比較受限,只能做特定的規格。這塊硅光比較強的是目前英 特爾,英特爾大概占硅光整個發貨量的 50% ,另外一家是就是 Luxtera 做 一些短距的光模塊,也有一定的發貨量,大概占 25% ,所以這兩家合起 來占了七八成的份額,其他都是一些小型公司,業務都在剛剛起步階段, 整個硅光行業目前沒有賺錢的公司,大家之所以在投錢還是看好將來的發展。
CPO 市場也是應對將來的 51.2T 交換機更高速的互聯,包括將來的 AI、超算這些應用場景需
要高速率大帶寬的短距的應用場景,會有 CPO 的交換 機產品會出來。這塊市場我們預計大概在 2024 年左右會有一定的量,其 實現在像 Mellanox、思科像博通已經在開發了將來 2024年會賣的 CPO 的 交換機了,目前主要是開發階段,像天孚就跟他們合作,這兩年我不認為有很大的發貨量,將來 CPO 市場在特定的應用場景,AI、超算所需要的 這種大帶寬高速率的短距場景下,還是非常有潛力的,但是 CPO 短時間 內無法突破像常規的數據中心裏面用的比如 500 米、2 公里、10 公里傳輸 場景的話大概率做不進去。
最後講一下相干的方案,因為隨着光模塊速度逐步提升,速率越來越高到 了 400G、800G之後,實際上原有的 IMDD 的通過強度來調製的這樣一種 方式,這種調製方式已經很難再進一步去提高器件的速率了。所以大家就 只能往相干,相干是高階的調製,同樣的波特率下它能夠實現的調製速率 會更高,這塊我們重點看好的就是兩個市場:
第一,是 DCI 的數據中心互聯市場,前面我其實已經介紹了 , 2025 年、 2026 年有可能就能做到 10 億美金,現在是一兩個億美金的盤子,複合增長率 70%以上的增長。比較看好,有相關 產品的公司會有非常不錯的市場。
另外一塊是相干的下沉,在將來的單通道 200G 的產品上,比如一些短距 的 10 公里、20 公里的場景,原來是傳統的 IMDD 的調製方式,都不得不 用相干的方式,所以相干這塊的大廠商最好要有相應的技術積累的, Finisar 在這塊是積累了十來年的基礎了,相干這塊我們的市場是非常不 錯的,國內正在奮起直追。
這個是我對整個光模塊的情況介紹,大家看看還有什麼問題?
【主持人】:下面進入提問環節。等待提問的時候我先拋磚引玉把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請教一下。
第一,數通光模塊需求這塊,剛剛李總分享了 400G 後面量的展望,200G 的量明後年會怎麼樣?
800G 包括亞馬遜往後面升級 1.6T ,會不會跟 19、20 年一樣,可能當時是準備上 400G , 100G老產品採購有點放緩的感覺, 新產品出期比較貴,規模上不去,導致往後面看會還會出現季節性波動?
【李總】:第一個 200G 的需求我們產業界裡面一直,過去是忽略了這塊 需求。你可以看到
整個 200G 相關的一些標準,落地包括一些標準的發布 都是晚於 400G 的,因為咱們產業界在 16、17 年,那時候 100G 正在上量, 大家開始探討 400G 的標準,大家認為 100G 升值到
400G 是比較完美自然 的過渡,200G 不認為有它的價值。所以 400G 相關的標準討論的熱火朝天率先落地的。結果到了 19 年之後大家一看 400G 產品價格這麼高,難度這麼大,200G還是有需要的,所以 200G 的標準才落地,產品才出來。整個行業裡面你可以看至 lj 發布
200G 相關的一些產品的公司,其實 200G 從技術上來講,它比 400G 難度門檻是低的,大家覺得都比較簡單,本身 它的性價比覺得可能最終沒有 400G 好,事實確實也是這樣,但是初始階 段,200G 能復用很多很多 100G 相關的器件和產業鏈,所以一開始 200G 確實有非常大的成本優勢的,而 400G 由於疫情、半導體產能危機,它的 芯片成本遲遲降不下來,所以 400G 給了 200G 的過渡空間。我們產業里 面對 200G 的認識是 2020—2023 年這三年是 200G 的黃金髮展時期。今年 200G 450-500 萬支,明年預計到 600 萬支左右,還是有 3、
40%的增長。到了 2023 年下半年到 2024 年 400G 在性價比上就會超過 200G ,接下來的 市場主力肯定是 400G 為主,200G 整體量往下掉。而且實際上你可以看 到 facebook 的網絡升級結構也能看到,facebook 打算在 2023 年下半年 開始上 400G 網絡,所以整個 200G 這塊的採購,目前是 facebook 占 7、 80%的份額,如果它這塊往下掉了 ,我相信整個行業會往下掉,所以我 對 200G 的認識不變,2020—2023 年這三年會持續的增長,接下來它只 是作為一個過渡產品,會逐步地往下掉。
第二個問題產品在更新換代的時候會不會出現一些比如說我前期要去庫 存,或者新產品沒有來我老產品我的採購節奏會放緩,這個就是咱們這個 行業我說的周期性的規律,他們這個周期性直接跟我們背後的產品的技術 迭代的周期直接相關,我們的產品每三四年升級換代一次,往往就是在新 產品沒出來,沒法大規模上量,但是老產品又處於生命末期了,比較老化了,很多客戶不願意採購了,整個產能供大於求,大家會看着你急速掉價, 對廠商的毛利潤有很大影響,業績就會出現很大的下滑。這個周期性的規 律,我們目前看下來過去是這樣,將來可能也不會有太大變化。只是說整 個周期會拉長,坡度會下降這樣一個情況。目前這個結點我可以非常明確 地跟大家說,就處於 200G、400G 高速放量的階段,屬於新產品正在被 廣大客戶大規模接受的階段,這個行業在 23 年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一定 是非常景氣的,但是 24 年年初之後整個行業會不會供大於求,會不會說 大家在採購高速光模塊這塊又在等 800G、1.6T 不敢採購,這個可能性是 有的。因為咱們這個行業就是有周期性。
【主持人】:整個行業是非常明確一個階梯上行的狀態。大家比較關注,因為光模塊行業每年的價格年降一直存在,對於這些廠商他們整體的毛利 率後面能不能一直維持的住,整個成本下降的空間有多?或者下降成本的 手段有哪些?
【李總】:首先說結論,總的來說除非碰到特殊年份,打比方 18 年下半年,19 年上半年這種就是剛剛您說道的新產品沒來,老產品大家又供大 於求,所有的廠商的毛利率都大幅下降,因為當年的 100G 的高速光模塊, 本來是市場主力非常吃香的,那年供大於求,當年一年的價格在某些產品 上直接腰斬降 50% ,很多產品降 3、40%,這個是超岀了咱們這個行業通 過技術迭代或者通過規模採購,通過良率提升去實現的成本下降的極限,咱們這個行業每年光模塊肯定是降價的,因為電子產品最開始開發的時候,整個量包括研發的成本都是比較高的,所以早期的價格毛利也會比較高,隨着產品逐步成熟,整個良率的提升,採購成本的下降,肯定產品會不斷下降,基本上的一個規律就是比較成熟的老產品,每年下降 10%左 右的價格,比較新的新產品打比方現在 400G 產品,每年下降 25%左右, 這是我們產業界能夠保證我們的毛利潤的水平的情況下可以實現的一個 每年自然降價的水平。如果一旦超過這個降價水平了,那就屬於市場競爭 比較激烈,可能會影響到毛利率水平了。你縱觀過往不管是旭創、新易盛, 大家的毛利率基本上處於 25%—28%這個範圍,並沒有因為產品的不斷 迭代,或者因
為時間每一年的時間過去,大家的毛利率有很大的波動。除 了特殊年份以外,整體是比較平穩的,這個行業就 25%-28%的毛利率,不高,但是比較平穩。主要實現我剛才也提到,怎麼樣去保證我的毛利率 的平穩,我的產品不斷降價我的毛利率卻不變,其實就是通過產品的,第一,產品的迭代的優化設計去降成本,通過設計上去降。第二,通過規模 採購上。比如說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我們做 400G 產品的時候,我們的 芯片跟博通去買的時候,打比方我們今年採購的是 100 萬支芯片,價格 15 美金,明年他給我們的價格就是 13.5 美金,你只要等一年就行了,芯片這 些產品他會隨着自然每年自然下降,芯片早期開始賣肯定比較貴。第二, 今年我都買 100 萬個芯片,我如果把這個量提升到 200 萬,我的價格可以 再降 10% ,我又可以給你 13.5。所以就是,第一,銷售規模增加了可以 降 10% ,第二,時間延長一年我可以降 10%。因為光模塊絕大部分成本 來自於芯片,芯片每年可以非常順利的只要說隨着產業不斷地發展,規模 不斷地提升,你就可以實現 20%多的降價。所以對我們廠商來說,我們 設計上再稍微使點力,甚至可以拿到更高的毛利率都不是不可能。主要是通過時間和規模來實現降成本。
【主持人】:大家肯定還非常關注份額問題,未來您對整個頭部幾個廠家 大家的供應商格局怎麼看的?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過去我們看 到有一些新進入者,他們一般怎麼替代掉老供應商拿到比較大的份額的, 包括後面價格競爭未來還會不會出現?
【李總】: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我對光模塊行業的理解。
整個光模塊行業隨着現在高速光模塊的迭代開發其實投資的門檻越來越 高了,我現在做的
400G 的光模塊開發,我是 17 年開發,19 年對外發布。做了兩三年花了 3000 萬,一款產品花了 3000 萬人民幣,我們雖然是外企, 但是 8、90%的產品研發是放在國內了。相當於一款產品 3000 萬,很多廠商其實除了旭創、新易盛、海信這些頭部大廠,一年光模塊賣不了多少。將來高速光模塊開發的成本是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我認為只有這些大廠, 只有頭部的廠商才承擔的起高昂的研發成本,因為他有足夠的規模,他可 以攤下研發費,比如說他能夠有 10 億或者 20 億的光模塊銷售額可以支撐這個 3000 萬的研發費,而其他很多小廠可 能一年也就賣幾個億他沒有辦法跟上高速光模塊的開發的節奏和成本支 岀。所以我認為將來可能再出現像旭創在 16、17 年這種黑馬的狀況概率 不太高了,但是不是沒有,因為咱們這個行業還是有技術迭代的,比如 CPO、硅光,某一些廠商在器件、芯片或者核心技術上能有一些 突破的話,仍然可以得到大客戶的認可,他作為黑馬還是非常有機會的, 但是這種機會認為肯定相比於 2017 年會少,因為那個時候的 100G 光模塊整體開發的投資門檻沒有像現在這麼高。
【主持人】:後面競爭會不會再出現之前比較激烈的價格競爭或者價格波 動比較大的情況?
【李總】:會不會有些新的廠家進來會不會有的廠家他們怎麼進來,我可 以說,你看過往十年光模塊行業的發展,國外的這些廠商很多慢慢都被淘 汰出局了,有些沒有死掉也半死不活了。打比方像 AOI、像索爾思,這在 七八年前那都是風雲企業,都是市場風頭非常強勁的,市值非常高的,在 咱們這個行業每三四年迭代一次,一旦你在將來的新產品迭代上你沒有跟上節奏,這個沒有跟上節奏包括你的技術,包括你的產品,你沒有開發到 市場主力需要的產品,你走錯了方向,你沒有相關的一些技術儲備,那你 可能就掉隊了,一掉隊就很難再起來了,因為這個行業迭代會很快。像 AOI 就是在 100G 時代它的芯片出現的很重大的可靠性質量問題,被 facebook 和亞馬遜給剔除了,在 16、17 年大量採購它的,18 年之後它的銷售份額一下掉下去,他掉下去之後就再也支撐不起它的高昂的研發成 本,所以就是一個惡性循環,掉下來。索爾斯基本上是類似的情況一開始 還是有垂直整合有相當的技術水平的,包括現在很多芯片也是垂直整合, 但是在 100G 這塊被旭創打掉隊了,很難爬起來了。將來我認為這種可能 性會相對低一點,因為投資門檻、技術技術門檻會更高,過往有積累的這 些
公司相對優勢會比別人更強一點。至於說將來會不會再降價。我認為降 價一定會有,但是它只會發生在一個劇烈的降價,只會發生在產品供大於 求的階段。打比方 2024 年整個 400G已經做到 6、700 萬支的規模,可能大家的產能已經到 1000 萬支了,你供大於求了大家可能都轉去買 800G 或 者 1.6T 了,你的殺價就會比較猛,這個時候會降價。以往來說都會有這樣 一個階段,但是怎麼樣保證你自己在這個行業裡面存活的話,實際上先發 優勢非常重要。你別老想着要賺最後的魚尾巴的錢,你得拿住大客戶,去 開發,因為這個行業迭代很快,你得開發客戶針對需要的高速的前沿的產 品,你看旭創、新易盛,他們之所以能做起來,都不是因為說開發了別的 家的供應商非常強勢的產品你去開發了,你去打敗他了,存量市場你打敗 別人是很難的是在產品更新換代的時候,旭創是在 100G 產品更新換 代的時候那做前來了,Finisar 那時候產品策略失誤,我們的開發的 100G 的產品整個成本,包括規格都不是是客戶主力需要的,而旭創的 100G CWDM4 跟谷歌深度綁定,後來 facebook、亞馬遜大量採購,整個全球 市場 100G 可能有幾十個規格,但是旭創的這一款規格占所有 100G規格 的 50%的份額,所以你這個產品選的非常對,客戶選的非常對,所以一 下子起來了。現在新易盛也是,他是剛進入數通市場,在 19 年之前他主 要是做電信市場,進入數通市場他就綁定了亞馬遜,非常成功,而且亞馬 遜確實上量的 400G 產品就是 400GDR4 ,這個產品也不是說以前誰家都 大量供應的,基本上是旭創有些供應,而且它進去了,份額越來越高,我覺得將來會不會有些新廠商它就是要在一些產品的代際迭代上,比如 800G 和 1.6T 上它能夠相比於旭創或者說新易盛有些獨特的特色,有些自 己的優勢,它可能才會成長起來。而在大家都很成熟的產品裡面,你想要 去反轉是很難的,因為這個行業整個毛利率水平是比較低的,你通過簡單 的成本控制是很難打倒別人的。
【提問】:跟您請教兩個小問題:一個是您剛才給我們也是預估了一下可 能今年整體市場的增速,今年相比去年增速是有所上升的。如果再往後看 的話,明後年整體的光模塊市場的增速,包括分別看數通和電信的話,大 概是怎麼樣的一個速度,能幫我們展望一下嗎?
【李總】:咱們這個行業技術迭代很快,我給你給三年後四年後的增速可 以給,但是數據誤差非常大,給一個數據僅供參考。預計 2022 年一 2026 年整個光模塊行業的複合增長率大概在 17%左右。這個數據還是非常樂 觀的,它的第一個邏輯就是將來的 200G、400G、800G的高速上量,其 實 17%這個增長率是蠻高的,具體分解為電信和數通,電信基本上是 3% 一
5%的增長,個位數增長很低。將來這個行業主要的增長其實還是靠數 通市場。所以 17%的全球光模塊市場的複合增長率,對應的數通市場每 年就要增長 30%以上,這也是我們目前看下來,我給你分析 2022 年、2023 年都沒太大問題,數通市場有 30%以上的增長,電信市場大概 5%、6% 的增長,但是 24 年之後我確實負責任給你講我們不確定,雖然有研究機 構畫的餅比較大,說會持續的增長,但實際上那個時候的一個競爭環境高 速光模塊上到一定量了,完全要看這些市場需求和產能的匹配狀況,如果 大家都還是像現在這樣積極樂觀的去擴產的話,擴產節奏比較快的話可能 到時候有一波殺價,2024 年會類彳以於咱們 100G時代的 2018 年,會類似 於這個情況。
【提問】:我們之前因為也跟蹤一些高頻數據,也有看到最近國內的一些出口的光模塊的數據,它是在最近幾個月特別是 4 月,它是有比較明顯的 下滑,現在市場也有擔心,是不是海外這塊的需求是不是變弱了?這塊從 您這邊的角度看的話,是有這樣的情況嗎?還是說基本上沒什麼變化?
【李總】:我們這邊主要是做海外大客戶,facebook.亞馬遜、谷歌、 微軟,基本上我們都有在這邊有對應的產品在規模發貨,我們跟這些海外 大客戶是就接下來 12 個月的需求,我們每個月跟他們動態更新他們的需 求,所以比如說現在是 6 月份,我們到 6 月底時候我們會
跟他確認今年的 7 月到明年 6 月的需求,所以我們總是能看到大概的接下來 12 個月的需求, 一般前面六個月相對比較準的,後面六個月波動大一點,目前我們看到的 就是在過去至少我們之前看到的數據,在年初的數據,確實會需求會比較 低一點,這個也是我們行業裡面認為是比 較正常一個情況。4 月份的發貨量比較少,我們看到的情況是整個客戶的 需求實際上一二三月屬於淡季,當時也有過年,海外也有過節,整體基本 上在數據中心導入的節奏會慢一點,整個行業一般就是第二季度、第三季 度、第四季度,這三個季度需求會環比節節攀升,4 月份我們看到的需求 實際上是有復甦的沒有往下掉,但是 4 月份的交付卻是少了,所以您看到 的是交付而不是需求,因為 4 月份有疫情的影響,很多物流發貨,包括集 裝箱出口、流程、海關都變的非常複雜、非常慢,所以 4 月份確實是發貨 量這塊有一些影響,但是好在說我們後來基本上通過在不同的海關,包括 做一些備份的方案,比如說我彳門可以走一些海外的發貨渠道,所以數據上 你看到國內出口數據稍微差一點,主要還是由於物流的限制,並不是完全 的需求的下滑。
【提問】:這個問題再追問一下,因為您說這個是 4 月份物流的影響,因 為光模塊大部分都走空運,這個東西五六月份能不能夠比較迅速的去把 4 月份的缺口補回來,因為現在上海的疫情逐步恢復了。
【李總】:我相信我們現在看到我們正在積極的發貨,我們已經看到 5 月 份肯定會好的。
[提問]:您在介紹的時候有提到新易盛它可能在導入新客戶等等一些新 的技術方面可能存在的一定,這個能不能幫我們稍微展開介紹一下。
【李總】:新易盛這家公司它已經證明了從電信市場跨越到數通市場,雖然我們從技術上來講數通市場的一個技術需求實際上是比電信還低的門檻低的,因為電信市場對光模塊都是用在戶外的嚴苛的環境下,高溫高濕, 技術上對新易盛沒有很大擔憂,但是它給我們的證明是它在這個市場拓展 這塊,在大客戶的導入這塊,同樣是前兩年還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在今年 這個結點,我仍然還是非常看好,中長期非常看好新易盛的發展,畢竟它 現在剛剛進入數通市場,而且已經拿下了亞馬遜這樣的大客戶,它的產品 不斷地高速開發和擴充的過程中,你可以看到它 400G、800G 產品比旭 創並沒有落後多少,而且它的成本控制、供應鏈管理還非常強。但是短期 風險我提醒一下大家,短期內新易盛 200G 的產品,正在通過 Arista 在
facebook 在驗證。樂觀的情況下可能到七八月份要跟蹤一下,8 月份有 可能就可以導入,到時候有一定發貨量,谷歌也在積極的去溝通,因為谷 歌這邊是旭創比較強勢的,目前旭創跟我們正在大規模發貨了,但是新易盛還沒有做進去,我是比較看好它能夠做進去,但是現在數據還沒有做進 去,我認為這塊是有風險的。說到它的 400G 主力產品,目前在亞馬遜發貨,口碑不錯,但是亞馬遜的需求已經看到了萎靡的跡象,在前兩年增長 勢頭基本上是 1、
200%的增長,所以你看到新易盛每年在海外市場它的 增長都是翻倍的,你看去年它家的數據 30 億的銷售額有 20 億是在海外來 賣,其實海外很大一部分客戶 70%銷售額來自於亞馬遜,在前年大概只 有 11 億的銷售額,去年有 20 億,增長非常快,但是接下來亞馬遜的 400G
DR4 的需求我們看到今年大概只有 20%的增長,整個亞馬遜的需求增長 沒有這麼高速了,所以我們對新易盛如果說它的產品不進一步拓寬的話, 可能還要保持去年在海外翻倍增長的話我們比較擔憂,你反觀新易盛去年 在國內的市場,大概做了八九個億,還掉了 2、30% ,他去年那麼高速的 增長主要來自於海外市場,現在海外市場占比超過 70%。所以我還是比較擔憂目前它的發展主要靠海外驅動,而海外這塊由於產品的老化,或者 由於客戶需求萎靡,可能業績上在 Q2、Q3 會有些影響短期,但是長期我 比較看好它。
[提問]:跟您請教一下,您講後面的新技術包括光引擎、硅光這些方向,我不知道這些技術路徑如果去推廣的話,像咱們包括其他的光模塊廠商, 我不知道怎麼應對技術趨勢?
[李總]:特別是像您說的硅光、CPO 這塊,主要在力推的是兩類公司: 一類是下游的像微軟、facebook 力推的 CPO 的聯盟,他們所需求這塊確 實是有超算、人工智能大數據計算的需求,因為 CPO 它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實現比較低的能耗,比較高的密度,比較大的數據帶寬,這是它的優 勢,但是它同樣也有劣勢,它的劣勢就是不利於維護,將來的可置換性比 較弱,定製化比較強,沒有辦法替換,將來的維修的損壞成本也比較高。所以它反正是有利有弊,目前大家因為在數據計算這塊人工智能計算這塊 確實有很強的需求,只能說就是暫時去接受這些不利的缺點,去重點發力 高速的計算這樣一個架構。CP0 就是特別適用於高速大帶寬的高密度的 場景。針對這種情況,實際上光模塊公司傳統的光模塊公司旭創、新易盛 確實是比較頭疼的,這塊力推的都是下游的客戶,以及上游的 CPO 的交 換機廠商,比如博通,甚至包括 Mellanox ,光模塊廠商在CPO 這塊實際 上是跟隨的策略,因為一旦你做了CPO ,做了光引擎,對光模塊來說是 降級,整個光模塊算是小型的系統,它裡面是有控制,有協議,有軟件, 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硬件,這塊附加值就會比較高,溢價權也會高一點。如果你只是單純做一個硬件的話你就是一個純粹的加工製造業對相關的 光模塊公司確實是不利的。但是好在 CPO 我反覆介紹它只是一個特定的 應用場景下的不得不選擇的一個技術路線,它將來應該說還是有很大的發 展前景的,絕對不是一種顛覆性或者說替代性的一個技術,不會說 CPO 出來之後就沒有光模塊需求了,因為數據中心裏面還是有大量的 100 米、 500米、2 公里的葉脊交換機的互聯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大家一定是更傾 向於光模塊方案的。其實我們產業界對 CPO 是比較看好,一直是比較理 性的,沒有認為將來要麼就是 CPO ,要麼就是光模塊,不是非生即死的 關係,還是互補的關係。
【提問】:比如 CPO 這塊,以後咱們會光模塊廠商會選擇性的放棄這塊 市場是嗎?
【李總】:會跟隨,因為這塊市場說實話,CPO 做光引擎都是高度定製 了,跟着客戶走了,比如微軟或者說 facebook 要什麼樣子的,完全是客 戶定製,咱們現在做光模塊是通用件,你 facebook 不要賣給微軟賣給谷 歌都可以賣這種業務對我們來說肯定不是最佳的如果說這塊業務夠大, 我們協調可以做,(不過實話實說我們做進 去優勢不大,現在天孚這些專業做代工的一些廠商,它其實沒有系統開發 能力,但是可以做硬件,可以按照你指定的架構和圖紙,它去做組裝,所 以如果說純粹做組裝其實光模塊廠商優勢不大,但是不是完全不做,不能 說放棄,業務夠大也會做,但是絕對不會成為主業。
【提問】:硅光這塊呢?
【李總】:硅光有點類似的情形,不過硅光因為不僅僅適用於 CPO 場景,將來的相干的方案,包括高速 800G、1.6T 都需要用到硅光,國內國外兩 種應對方式,一種是 Finisar,因為我們也被收購了嘛,在研發投入這塊 也是抗不住了,我們是用守的策略。硅光我們會保持高度關注,也會做一 些預研,但是我們不會押寶,不會把大部分產品往硅光去做。這是國外廠 商的情況,在硅光芯片這塊觀望比較多。
國內求生欲更強,特別是新易盛、光迅、旭創大家都很擔心將來硅光會不 會顛覆掉現在的傳統的微光學的架構不管是產學研合作還是自己招聘還 是併購都在硅光這塊實打實的花錢去做研發,做開發。其實這個開發不僅僅是為當前的 400G 或者 800G 產品去用,關鍵還是為將來的 1.6T 去做技術儲備,現在的硅光方案沒有人能賺錢,而且硅光只是個名詞,真正能實現 不同硅光的集成度,你的集成度越高你肯定能力越強,這塊國內廠商比較 弱,旭創只是做到把硅光、光波導、調製器做進去了,你看英特爾它能實 現的硅光的集成度相當高,因為它在這塊有自己的廠,投資的技術儲備了 十來年,很多的器件,探測器、調製器、光波導、光開關,很多都能夠用 硅光器件來實現。這個能力是比較強的。
【主持人】:第一,想請教一下 200G、400G 光模塊的平均售價現在什 麼水平?跟去年比降幅有多少?對應的芯片成本這塊今年跟去年比大概 下降了多少?
【李總】:200G 這塊去年主要是賣 facebook,價格基本上是 250 美金一 280 美金一個,今年已經降至 IJ220—250 美金,基本上是降了 15%左右。因為 200G 我說了它的很多產業鏈器件都是用 100G 的器件,原來產品比 較優的,進一步下降空間比較小的。這個也是新產品,但是下降幅度有限。400G 比如去年底亞馬遜在發貨的 DR4 的相關產品,去年都是 550—
650 美金,500 多美金的價格。今年已經降到了 420—500 美金以內。所以算 下來價格基本
上降了 25% ,降了 100 多美金,所以整個來看的話,這也是—個趨勢,400G 它的價格下降的空間會更大,它每年下降幅度更大, 200G 的話受限於當前的架構,它的下降空間非常有限,所以在不遠的將 來,2024 年整個 400G 在單位成本上就會超越 200G ,那時候 200G 的量在我們產業界認識會掉下去。
從芯片角度來講,200G 用的很多芯片其實是復用的,它的下降空間基本上,今年的量高速上來了,整個價格會下降稍微多一點,能夠有 15%-20%左右的降價。400G 相關的器件經過前兩年的醞釀,現在很多供應商 都進來了,比如 CDR 這塊,有國產的橙科,國外的都已經進入到我們的 供應鏈了,不像以前就是博通和 Inphi ,那會兒是比較貴的。這塊芯片整 體來說
400G 這塊芯片降價更猛,會降 20%以上,所以我們的光模塊降價 也會跟隨。
【主持人】:看明年 400G 包括 200G 的價格再參考一下價格,原來大家都是參考 1G 一美金,現在 400G 的價格往明年感覺很快就要突破 1G1 美金的界,看看您對明年的價格怎麼判斷?
【李總】:明年我們判斷基本上 200G 可能大概還能降 10%-15% ,降速更慢,明年量的增長規模沒有今年這麼大,所有的成本跟價格掛鈎的,明 年 200G 再降 10% ,現在是 220-240 美金,明年是 200-220 的價格。400G 現在快接近 450-500 多美金,明年應該說可以降到部分廠商可以 降到 400 美金以下了。我指 DR4 這款產品,現在給谷歌賣的 FR4 的產品目 前售價是 680—800 美金,它會持續降價。
【主持人】:天孚的光引擎的具體作用面對哪些場景和客戶?
【李總】:天孚的光弓 I 擎是屬於前面有人問過的 CPO 包括將來的硅光技 術出來之後,很多時候這些 Mellanox 和思科這些交換機廠商、設備廠商 他們想做一些前沿的開發和一些技術積累,所以找了天孚這個廠家幫忙做一些光引擎的代工,光弓摩的功能就是核心的光電轉換的模塊,裡面會有 對應的一些激光器,一些隔離器,一些光學器件,這塊跟天孚也是比較相關的,天孚比較強的是第一它有比較強的全品類的光學元器件。第二,天孚的高精密加工,包括透鏡、光纖都是高精密加工技術可以應用到光引擎 裡面,確實跟它的優勢實現比較好的匹配,但是本身光引擎是一個純硬件 的部件,一個核心的部件這個部件最終並不是一個成品,對於 Mellanox , 它不能直接用這個部件,這個部件會發到指定的代工廠,目前就是泰國的 TFFabrinet,主要是做光通訊產品的一些代工,他那邊做一些電路板, 再把光引擎去焊接到電路板上,最後加上外殼封裝做成最終的產品形式, 應用到未來潛在的 800G 或者 CPO 交換機裡面去做一個小系統去供應。所以天孚這裡面的定位還只是一個核心的零部件的組裝和測試。
【主持人】:天孚考慮也是怕跟下游光模塊客戶有些直接競爭這種感覺, 所以大家也比較關注光引擎產品大概的成本的占比的光模塊裡面的成本 占比,包括市場需求的量有沒有大概的判斷?
【李總】:目前在天孚他們給出的預計也是說他們的光引擎今年希望能夠發 2 個億,明年發
4 個億的銷售額,但實際上我們看下來,因為這塊都是 對應的 800G 以上的高速的光引擎,
800G 預計上量的話可能要到 2024 年 甚至 2026 年之後了,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際發貨量不大,我很難給你一個 數量可能幾萬支的規模。整個價值量光引擎大概是 100 美金或者說,反正 我覺得 100 美金左右,這樣一個價值量,但是這 100 美金不是說天孚賺的,因為天孚主要是做組裝組件和測試,其實這裡面核心的硅光芯片,核心的一些器件,基本上都是客戶指定的,客戶供應的,所以它主要是會導入一 些自己的小型的透鏡、跳線、隔離器,一些小的被動元器件,這些價值量並不是特別高。主要是做組裝和集成。
【主持人】:光庫的薄膜磷酸鋰的調製器,這塊進展能不能有個分享?
【李總】:薄膜磷酸鋰調製器相當於跟硅光是兩條路線,它還是在傳統的 咱們現在這種微光學的技術路線上去做進一步的升級,因為薄膜磷酸鋰調 制器可以做到更低成本、更小型化、更緊湊的將來的一個方案。這塊能選 擇的供應商不多,國外基本上去年發布了能夠量產的能夠使用價值的就是 富士通,另外一家是住友,這兩家占了全球 90%的高端的薄膜磷酸鋰調 制器市場。國內的企業不多,基本上就是光庫,因為它是收購了 Lumentum 的工廠因為磷酸鋰調製器體型很大,跟手指一樣大,跟光模 塊一半的尺寸差不多了,肯定大家有非常強的小型化的需求。光庫是跟國 內的中山大學,反正一些產學研合作做相關的產品的開發,基本上目前在 客戶這邊也有一些驗證,但是我們目前還沒有看到像富士通這樣子已經在 大客戶這邊通過了驗證的實際的項目產生。最快今年可能會有一些項目機 會或者有些產品能夠說不定會少量導入光庫的薄膜磷酸鋰的產品。
【主持人】:現在美國的客戶有沒有擔心國內供應鏈或者我們看海外公司 他們未來的份額會不會又返回來侵蝕國內廠家的份額?
【李總】:是有這個擔心,大家主要是這 種政治性的因素,特別像谷歌、facebook ,他們再去找供應商買光模塊的時候,原來更多是考慮你的品質、價格,可能沒有政治考慮,現在為了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實際上確實給了海外這些 FIT 這些大廠給了不少機 會的。因為你可以看到整個光模塊中國廠商的崛起是非常強勢的,特別最 近四五年忘、的來說國內的光模塊市場份額在海外的市場份額確實越來越 高,但是海外客戶確實也是有這個擔憂,這兩個東西是矛盾的,但是都是並行存在的,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目前對海外客戶招標的時候,肯定不 可能全部選國內供應商,但是也肯定離不開國內供應商,因為國內供應商 從產能、品質、價格上確實有優勢的。一定有國內供應商也不是全給國內 供應商,整個市場好的一點對國內廠商好的一點是,國外在做光模塊的廠 商越來越少了彳艮多把光模塊剝離出來啟己做做芯片或者相干的光模塊, 賣賣器件、芯片。FIT 主要是定製一些光模塊給交換機配套什麼的,所以 也沒有大規模的去做海外雲廠商。國外是 Molex 還在這塊拓展還可以,是 美國企業。總的來說,海外做光模塊的廠商比 10 年前數量還是減少了不 少的,國內發展還是比較快的,大家也進一步關注一下貿易戰的狀況,我 覺得目前看下來其實光模塊產品也不在加征關稅的清單裡面同時光模塊的核心技術基本上除了上游的芯片,部分芯片,整個光模塊本身的技術國 內也都是能掌握的,斷供的風險也不大,整個來說可控,不會像華為這麼慘。
【主持人】:現在很多光模塊廠家也會往其他行業拓展做激光雷達等等這 些方向,我們看天孚、旭創都有這個考慮。這塊您是怎麼看的?
【李總】:確實,因為激光雷達這個行業,但是激光雷達產品二三十年前
都有的,那個時候因為量很少,用一些森林檢測領域,真正進入消費電子領域也就是最近用到車載的激光雷達才開始普及,所以激光雷達這個行業 就是一個新興的行業,相關的一些技術和產品都是新的,你要找一些已有 的經驗豐富的人才本身就比較少,而光模塊剛好跟激光雷達結構上來講, 從架構上是非常類似的,架構和器件上兩塊都有共通性。整個激光雷達
無 非三個部件,發射部件、掃描部件、接收部件。而光模塊就是發射部件、接收部件,這裡面都要用到激光器、探測器,只是具體的規格可能激光雷 達更加講究掃描的速度、掃描的分辨率,而光模塊更加講究調製的速率、 功率的穩定性。具體的芯片的規格上會有些差異,但是整個芯片的工藝、 芯片的這些製造、整個產品的架構,發射、接收模塊非常類似,所以很多 光模塊的公司會往激光雷達去考慮很多光模塊相關的一些人才也都被激 光雷達來挖,我們公司有不少人就是被一些激光雷達公司點名,我也找不 到更合適的人,這個產業以前是沒有的,確實是有相關的共通性的。從器 件和架構上來說。
【主持人】:長光華芯的優勢,包括它的潛在市場、競爭力方面能不能再分享一下。
【李總】:長光華芯是最近幾年發展比較快的,因為它有比較強的整個你可以說垂直整合或者說一整條的從研發、設計到流片生產測試的激光器芯 片的技術整合能力,但是在我們看來其實它 8、90%以上的營收額還是來 自於比較低端的高功率的激光器模塊,激光器本身的規格和技術上來說, 其實門檻並沒有那麼高反而國內比較看好的是西安源傑從這個產品品類上特別是通信用的激光器比較強的。長光華芯也有通信用的 DFB 通信器, 包括好像一些
VCSEL 激光器它也有,但是它用在激光雷達裡面,有的是用 在光通訊裡面的 25G、10G 甚至更低速的都有。它家生產工藝能力還是不 錯,銷售額也是規模還是不錯的,但是從產品本身將來的技術升級包括技 術的不可替代性,它的產品開發難度上應該說還是比較中低的,偏中下的, 這是我們評估的長光華芯的狀況。但是它馬上要上市了,畢竟國產替代他 們做芯片的應該都還是不錯的。而且是自己有生產能力,能夠量產發貨,其實這個就是蠻不錯的。
【主持人】:這次交流一個半小時還多,專家講得非常充分,非常詳細。也感謝李總的分享,今天的會議就先到此結束,如果大家對於整個行業包 括想跟李總進一步交流,歡迎聯繫我們團隊。感謝李總,感謝大家。
-----------------------------------------------------------------------------
讀完順手點下「在看」,下次更新優先推送消息;歡迎點讚、在看;更多紀要:及時分享市場、行業及公司動態,包括投資策略、行業數據庫、專家調研、公司紀要;信息超越99%的投資者;投資資料包括紀要音頻會議、pdf及word紀要、行業及公司數據庫、事件點評等;為您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獲取高質量的投研信息;有數萬份一手紀要信息,可作為投資數據庫使用。
歡迎點讚、在看;更多紀要:請加微信:value11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