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然我們已然疲倦,可俄烏戰爭仍然霸占着國際新聞的頭條。
當年言之鑿鑿「速勝」、「速敗」的自媒體們,硬是瞧着這場戰爭變成了持久戰。
深陷通脹的美歐諸國,縱然縱橫捭闔也沒能撼動戰場,以至於經濟數據持續惡化,被戳破「紙老虎」形象;
另一方面,被塑造成「鋼鐵洪流」形象的俄軍,面對水準遠遜自身的烏克蘭,打了這麼久,居然還是膠着狀態。
美歐諸國能通過吸血轉移矛盾,如破產的斯里蘭卡、巴西等國,乃至向中國施壓挑釁,妄圖詐點好處。相比之下,俄羅斯就只能燃燒自己了。
俄烏衝突已經開始175天了,掙扎在戰爭泥淖和輸贏之間的俄羅斯,是否有曾後悔過這一切的發生?
今天,讓我們換個角度,跳出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對立,從經濟方面再一次深入解讀攪動全球的俄烏衝突。
01
首先,讓我們開門見山。
比起「地緣更迭」、「冷戰延續」等概括性的大詞,俄烏衝突也許更像一個資源(原料)出產國與工業製成品出產國之間的體系之爭。
在講道理之前,先舉另一個例子。
就在兩個月之前,中國的遼寧號航母編隊共八艘軍艦出海。

當時,有不少媒體把這件事解讀為「聯動」,即俄羅斯在烏克蘭搞事,中國在東亞施加壓力。
但在筆者看來,這件事顯示的不是聯動,而是差距。
同樣是搞事,俄烏兩國基本上都是蘇式老裝備撐場面(幾枚高超音速導彈還是數着個數打的),高技術兵器乏善可陳(這跟海灣戰爭期間美帝高科技武器接連粉墨登場相反)。
而中國這邊,一艘航母配五驅一護一補給,這等規模的航母艦隊,地球上湊不出第三家。
俄烏兩國的陣容,和中國的陣容相比,正是資源(原料)出產國與工業製成品出產國之間的差距。
只有從這一點出發,我們才能深入理解俄國為什麼打烏克蘭。
因為,以後差距更大。現在不打,以後就更打不了了。
不是俄羅斯跟烏克蘭之間的差距加大,而是以俄羅斯為代表的,一大票資源出產國(比如沙特,伊朗,巴西,阿根廷等等),跟工業製成品出產國(最典型比如中、美、歐),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我們可以仔細比較一下,你會驚訝地發現,俄羅斯居然還是這一大票賣資源國裡面實力最強的。
那麼,這其實預示了一個非常殘酷的前景:
當差距大到一定程度,不同的資源出產國們將無力保護自己的國家,無法獨立於世界,繼而被不同的工業陣營瓜分。
前兩年,知乎有一個問題很火,問的是韓國的綜合國力是否遠遠超過俄羅斯。
問題的背景,是韓國的GDP總量對俄羅斯GDP的超越。

這個問題不僅是在當年,在現在也是個笑話。
俄國就算再拉跨,打烏克蘭再怎麼跌跌撞撞,起碼人家還有一定的軍事生產能力和軍事進攻能力,比韓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但是,笑過之後呢?
再過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呢?
韓國怎樣咱不知道,俄羅斯呢?俄羅斯的GDP總量已經不如廣東省了。
雖然我也對唯GDP論不爽,覺得不足以真實反映一國實力,但能和中美這兩哥掰腕子的,GDP都不低,這總不能是巧合吧?
換句話說,真有幾分實力的,順帶着也能把沖高。
這就好比遊戲裡面,頂級法師的血條可以比低級戰士還長。雖然我們都知道血條不是考察法師的核心指標,但人家強就是強,長一些就是長一些,這就是客觀對比。
俄羅斯是吃蘇聯遺產。剛解體那會兒,遺產還是新的,質量也不差。等過個十年,進入二十一世紀,就有些顯落後了。
再過個十年,二十年,等到如今2022年,再好的遺產都鏽了。以後呢?
如果不能生產,不能補充,再厲害的遺產,遲早有朽爛不堪的那一天。
到那個時候,俄羅斯哪還有老本可以吃?現在俄國距離工業生產國的差距已經是觸目驚心了。
俄羅斯海軍被擊沉一艘大型戰艦那真是損失慘重,感覺主力都要被滅了,仿佛亡國之兆。

而中國一口氣就拿出八艘戰艦(而且絕大多數是新銳戰艦)航母編隊出海,船台上還有第三艘航母進入下水倒計時。
且在數量上,中國海軍一年下水的新軍艦,相當於一些國際排名中等的國家的全部海軍。
我們淘寶上被當做玩具賣的無人機,在有些國家是當軍火來用的。前幾天,大疆不就鬧出個輿情出來:

俄羅斯吹得神乎其神的蘇57,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比殲20更先進,數量更多。
而我們的殲20光是肉眼可見的數量,也早就多出蘇57一大截。運20幾個批次共18架次,還能給塞爾維亞送貨。
去年中印對峙,湖北的部隊只用了一天就運到了青藏高原。這就是工業國的力量(雖然還不夠完整,強悍)。
還補充一點,美國三億多人,疫情感染八千多萬,死亡超過一百萬。俄羅斯一億多人口,感染三千多萬,死亡幾十萬。倆病夫(攤手)!
美國尚且可以依靠全球化帝國強行吸血挽尊,俄羅斯靠啥呢?
如果美俄差距再進一步拉大呢?資源出產國拿什麼對抗工業出產國?靠資源卡脖子?
那好,大家想一想,我們有多久沒買過俄羅斯的衣服,鞋子,手機,電視,電腦,汽車,醫藥……了?它們在市場上還有啥?
現在還能靠軍火刷一下存在感,將來呢?誰卡誰的脖子?
尤其是像中美這樣的大國,你非要用資源卡脖子,把我們逼急了,大不了自己想辦法。
美國沒有頁岩油?中國的南海找不到石油找不到可燃冰?
資源就放在那裡,又不會憑空跑掉,這邊一倒逼,沒準又科技革命了呢。
對立到後面,豈不是差距越拉越遠?
所以,對資源國而言,它們的命運最終就是融入工業國的產業鏈,成為可替代的附庸,最終墮入被弱化的向下螺旋。
至於融入的是哪一個陣營,融入的過程是喜是悲,那是另一碼事了。
03
換成你是俄羅斯人,怎麼看待這樣的前景?
真就大號沙特?真就是有核彈的加油站(糧站,化肥站)?
你能接受這個命運麼?
你不趁現在自己還有幾分實力的時候搏一搏,難道還真等到將來實力差距進一步擴大?
俄羅斯只是要打烏克蘭?其實,它是要藉助打烏克蘭的機會,打亂工業國的產業鏈部署,打出資源國的獨立和有利地位,甚至打造資源國的聯盟。

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在美國的控制(壓制)之下,目前是沒法炸刺了。
而烏克蘭這樣的傢伙如果加入北約,那必然還是融入歐美的產業鏈。
中東一幫產油國雖說對美國不滿,但他們有實力反抗嗎?連蕞爾小邦以色列都打不過,如何能指望得上呢?
這有點類似東南亞對中國,明擺着口嫌體正直,但卻又不得不被中國逐個擊破。
更何況,中國立足於世界還有兩大殺器:第一,高超的外交手腕。跟五眼聯盟吹鬍子瞪眼的同時,買賣還是要努力做,不肯輕言翻臉。第二,自力更生——
我們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已經在南海種了各種島,硬生生把個即時戰略遊戲玩成了塔防遊戲。現在我們還在研究月球種菜,二氧化碳合成澱粉,脂肪酸……

如今,既沒有中國的外交手腕,也沒有中國自己更生的科技優勢的俄羅斯,將來怎麼辦?
俄羅斯的地位很尷尬,祖上強國的架子上躺着個資源國的里子。
你太大,別人輕易不帶你玩——別人不放心,你不甘心。
就算帶你玩,你個賣資源的,撐死了二流富戶,絕不可能重溫祖上一流強國的舊夢。
所以俄羅斯才要在這個當口孤注一擲。趁着實力雖然有所減弱,雖然打得磕磕絆絆,但還不至於淪落到被按着打的時候,鬧騰一把。
現在打,俄羅斯本身軍事就是軍事,資源也是資源,起碼有兩張牌。
拖到以後,軍事更為萎縮,那就只剩資源一張牌了。
現在打,如果打得好,資源漲價,它還能回血,增強一下自身實力(同時提高對手的成本),還能把實力差距拉近些。
要是運氣更好點兒,比如歐美產業鏈上面有那麼幾個薄弱的環節崩了,那它還能順勢撿點洋落。
如果祖墳冒青煙,把世界產業鏈的控制打鬆動了,俄羅斯牽頭,跟伊朗、沙特、委內瑞拉、烏克蘭等等一圈資源國組個陣營,那就出人頭地,普大帝中興之勢了。
現在不打,等南美跟美國跑了,中東散了,烏克蘭跟歐美(主要是歐洲)跑了,中國以南海為跳板,跟東南亞勾結順便跟全世界做買賣,它孤家寡人就只有等死的份了。
雖然沒能1小時22分鐘速通基輔,淪為網民笑柄,但要是接着打下去呢?
要是扛住了歐美的制裁,那大毛撐不過一個月是不是同樣淪為笑柄?
要是能打他三個月,半年,一年,甚至更久,大家還笑得出來嗎?還那麼怕歐美怕北約嗎?還那麼舔歐美舔北約嗎?
現在這一打,要是打得好,戳破了工業國不可戰勝的神話,沒準上述那麼多資源地就向俄羅斯靠攏了呢,是吧?
從這一點出發,是不是更能理解俄羅斯為什麼要打這莫名其妙的一仗了?
啥子美國,啥子北約,那是祖傳的藉口。真正的目標還是想翻身,做大做強。
而從如今對全球局勢的攪動來看,俄羅斯這招雖還談不上大勝,可決不算是失敗。
04
而且,同樣是基於這一點,也就能理解中國的態度了。
因為中國跟俄羅斯一樣,也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
俄羅斯前面說了,是祖上強國的架子上躺着個資源國的里子。
而中國的尷尬就在於,我們是工業陣營裡面,跟歐美主導的產業鏈有衝突的一環。
因為同樣是被歐美壓制,卡脖子,所以我們理解俄羅斯的心情,甚至隱隱希望他打歐美的臉,打破歐美不可戰勝的神話,破除對歐美的迷信,破開歐美隻手遮天的局,為我們產業鏈的生長爭取空間。

可以說,這是我們一直沒明面反對俄羅斯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是!
從另一面,從我們畢竟身為工業製成品出產國這一角度,我們又是不願意資源出產國鐵板一塊,凌駕於我們之上的,因為這會大幅增加我們工業的成本。
所以,我們也不可能堅決支持俄羅斯打烏克蘭,不可能眼睜睜看着他整合全球資源地。
這種「糾結」的狀態,使得我們沒有輕易擼袖子下場,而是作為一個離岸平衡方,冷眼觀察這次亂局。
除非它們打到後面玩脫了線,危及到我們的生存,又或者我們有把握輕輕鬆鬆我要打十個,要藉機立威。
否則,貿然下場,既損實力,更打亂了節奏,成為全球妒恨者們的眾矢之的。
因此,我們的態度必然只能是說些片湯話,之前是這樣,如今還是這樣。急着站隊,不是我們的風格,更不符合我們的利益取向。
最後,這場局能玩到什麼樣,誰也不會知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們都仍在觀望着,而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其他鏈接



大樹鎮信箱問答精選


……
